<h3>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
每次一提及鲁迅先生,心里就无端泛起一股无法言明的感觉:敬重、惭愧、怀念,大概还会有些惋惜。多好的老师呀——这么称呼是因为我私自认为周先生不太喜欢别人叫他为“学者”——可惜不很长寿。
先生的作品,都是呕心沥血的成果吧。熬夜工作是早已习以为常了的,就算明知需要休息,也坚持着。先生的作品,总是带有强烈的情感——也往往伴随着直白的语言——这仿佛是二十世纪前期人们眼前的明亮的炬火。
我喜欢看先生的文章。也许会有人说,你年纪轻轻什么都不懂,也不了解那时候的社会情况到底怎样,看鲁迅的书作什么呢?其实我只是单纯喜欢他写作的感觉。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点点的孩子气。还好这么细微的感觉刚好被我捕捉到了,我庆幸地想着。
不管什么道理什么谴责,我不理会,只是对着先生这个人,我便愿意读他的书。
取一支长柄烟枪和一顶小帽,三步并作两步便跨出门去——先生的动作总是很迅速。很偶尔的时候,躺在藤椅上休息、和小萧红聊天,谈到什么有趣的地方会大笑,甚至“笑得咳嗽起来”。先生的病已经很难痊愈了,再加上昼夜不停的工作简直是雪上加霜,而他的执着和责任感令他一刻不肯松懈。
鲁迅先生尽了他该尽的所有责任。在1918年的那个5月,他在黑暗的世界里点亮了自己,在这个没有光明、没有生机的世界里成了第一束光。
是啊,先生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的一切都是我认为最好最合适的样子。他的胡子,他的头发,他的长衫,他的笔,他的字,他的文。我完全无意识地想了解他,走近他有趣的灵魂,这始终燃烧着的炬火。
“先生,您好。我想……
您便是我苦苦等候的那炬火。”
致周先生<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