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年轻入军旅

春和景明

<p class="ql-block"> 难忘十八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八岁那一年,</p><p class="ql-block"> 别亲人辞伙伴,</p><p class="ql-block"> 离开我的小村庄,</p><p class="ql-block"> 飘带轻舞海魂衫,</p><p class="ql-block"> 穿上海军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八岁那一年,</p><p class="ql-block"> 勤练兵肯钻研,</p><p class="ql-block"> 严训合格登战舰,</p><p class="ql-block"> 蓝色大海犁耕浪,</p><p class="ql-block"> 驰骋卫海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十八岁那一年,</p><p class="ql-block"> 知人长克己短,</p><p class="ql-block"> 苦累晕船如云烟,</p><p class="ql-block"> 学会坚韧和自强,</p><p class="ql-block"> 海阔见晴天!</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1978年,我十八岁,这是我记忆深刻的年份和岁月。因为此时此刻,我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兵!记得我要报名参军时,母亲曾对我说:“部队纪律严着呢,你不怕?”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即便打仗我也不怕!”。母亲反复说:“家里不愁你吃,不缺你喝,为啥非要去当兵?”当接兵班长到我家时对我母亲说:“如果大娘愿意,我们就把孩子带走了啊。”我当时十分紧张,就怕母亲说不同意我当兵。但我母亲很干脆地说:“愿意!”。就这样,我走上了军旅之路。这是我的入伍通知书,征兵办公室1978年2月28日颁发,至今已有40多年了,我一直珍藏着。 </p> <p>&nbsp;&nbsp;&nbsp;&nbsp; 1978年3月15日,是我参军到县城集中的日子。父亲、哥哥和好伙伴们一起骑自行车40华里到县城送我并拍照留念。我记得当天还有一位老师也准备随我一起拍照,但由于当天照像馆拍照的人实在太多,老师等了半天没有轮到,只好忙其他事情去了。</p> <h3>参军前夕和哥哥、二哥的合影</h3> <p>我新兵的第一站——威海市,上图看到的岛屿就是我新兵训练和专业学习的地方——刘公岛,下图为新兵连队列训练。我们的新兵训练为时两个月。</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h3> 入伍后拍的第一张照片,我把照片寄回家后,家里来信说很多父老乡亲想要照片,我记得又加洗了不少寄回家,这也许是因为我们村有史以来出现第一个海军士兵的缘故?</h3> <h3>这是在威海照像馆拍的一张照片。当时新兵们用此无线电道具拍照的很多,没想到两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我真的学习了报务专业。这张照片寄回家后,记得家里亲人们来信说我长胖了。</h3> <h3>刘公岛近照</h3> <h3>新兵连时和战友王有义、邓生元在威海照像馆的合影</h3> <h3>刘公岛上的北洋水师提督署,现在的中国甲午战争纪念馆——我们曾经专业学习的地方</h3> <h3>两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时,发下了呢子大衣,和老乡张增川、范世勇在北洋水师提督暑门口拍照纪念一下</h3> <h3>水兵呢大衣。上图为士兵大衣,下图为干部大衣。</h3> <h3>新兵连的饭堂,吃饭前战友们列队站在此处唱歌的情景历历在目。这是我离开这里26年后又来这儿拍的照片</h3> <h3>在新兵连时的两张照片。这是和一位同样在威海照像馆拍照的陆军交换衣服拍的,呵呵,图个新鲜……</h3> <h3>这是北洋水师提督署内我们学习报务专业的教室,也是离开26年后又来这里拍的照片。看到此教室,仿佛又听到了训练时电码的滴滴嗒嗒声音……</h3> <h3>1978年11月4日,烟台基地教导队报训队结业留念。这标志着我们在刘公岛新兵训练和专业学习的结束,然后分配到各个部队开始新的军营生活。我记得当时有分到秦皇岛水警区、威海水警区、快艇203大队和快艇75大队等地的战友。我是分到石岛王家湾的导弹快艇第75大队二中队2125艇,能够独立工作后又调到2126艇并很快担任了中队报务班长。我在前第三排中间位置。</h3> <h3>这是曾经服役过的导弹快艇第75大队驻地现状,2018年拍摄时距我离开这里已有近四十年时间了。据说现在驻地设施已交给地方管理使用,从照片可以看出码头、岗楼、洞口等由于年久失修而残缺破损的情况。这些图片分别为大、小王家岛、快艇码头和快艇洞口、洞口引桥和洞口近景、快艇码头、码头上曾经站过岗的岗楼、驻地炮台东村及远处的土步山及观通站。</h3> <p>这是快艇75大队驻地的大、小王家岛、营房及码头近照</p> <h3>佩戴过的领章、肩章、帽徽。</h3> <h3>在导弹快艇上服役期间拍的照片。栽绒帽、呢子服,这是冬季水兵的着装。</h3> <h3>父亲到部队看望我时的合影。</h3> <h3>父亲到部队看望我时,两位老乡田培信、逯尽峰和我们的合影</h3> <h3>我的父亲曾经也是一名军人,而且是真正经历过血与火战争考验并荣立战功的军人。</h3> <p class="ql-block">父亲的人民功臣纪念章</p> <h3>伴随我军旅生涯的水壶和刷牙杯,现在看起来,物件虽普通,但是很亲切、很珍贵</h3> <h3>到青岛军事训练时在鲁迅公园景区留影,背景为第一浴场。后排从左至右为曹风林 独万河 包金池 庄联合 周金如,前排从左至右为保鲁朝鲁 周树义</h3> <h3>使用过的腰带、裤带、背包带、挎包、袜子。</h3> <h3>这是我专业学习结束分到导弹快艇上后拍的照片。身上穿的工作服是水兵专用的,帽子是在照像馆向一个也是准备拍照的陆军借的</h3> <h3>合成的这张照片,逼真地展现了海军舰艇犁波耕浪,保卫海疆的场景</h3> <h3>水兵住所及内务</h3> <h3>在快艇上当水兵时拍的照片</h3> <h3>我服役的024型"河谷"级导弹快艇,由原苏联6623型导弹快艇改进而来。首艇由芜湖造船厂制造,1966年4月1日开工,8月31日下水,9月23 日正式试航。1981年外销巴基斯坦4艘,1983年2月外销孟加拉4艘,1984年外销埃及6艘,1992年外销伊朗10艘。该艇尺寸:长27米,宽6.3米,型深3米,吃水1.3米。排水量:62.45吨(标准)/63.85吨(满载)。航速:38节,续航力:400海里/30节,武备:2座单联装SY-1反舰导弹,发射装置:1座61式双联装25毫米舰炮。艇员:17人。我所在的艇舷号为2126。</h3> <p class="ql-block">导弹快艇当年所装备的“上游一号”导弹</p> <h3>这是刚上舰艇不久和同艇的战友在石岛照像馆拍的照片。其中的乔联民和我是同年参军的老乡,另外两个是保鲁朝鲁和包金池,是内蒙古的蒙古族士兵,他俩比我们早一年入伍</h3> <h3>海军特有的海魂衫</h3> <p>绒衣、绒裤</p> <p>我在导弹快艇部队服役时,2126艇全体指战员的合影。这张照片何时拍的在哪里拍的我一点印象都没有,因为几十年来就不曾见过这张照片。这还是最近加入快艇战友群后在群里发现的,因此比较珍贵。在此特别感谢战友群和提供这张照片的战友!</p> <p>上图一为平时训练时的电码教练器;图二为电码。记得在新兵连报务专业学习时,基本每天听着滴滴答答的声音抄写这些阿拉伯数字;图三为无线报务员使用的电键和耳机;图四为艇用64型电台;图五为艇用62型电台局部。当时导弹快艇报务室共有四台通讯设备,分别是62型、63型、64型电台,还有一台收音扩音设备。其中62型电台是导弹艇上的主要无线通讯设备。这些装备和物品陪伴了我两年时间。</p> <h3>这张照片也是在快艇战友群里发现的,拍照时的过程也没有印象了。年轻时对保存照片不太重视,可现在看到了却觉得十分珍贵!</h3> <h3>这是和战友们利用军事训练的间隙,到蓬莱仙境拍的照片。下图从左至右为赵德启、独万河、周树义、王宝兴。</h3> <h3>在导弹快艇部队服役不到两年,也就是参军的第三年,我经领导研究,群众评议等程序推荐参加某海校考试,记得当时上级机关发了六本课本,其中四本数学,两本物理,经过半个月的紧张复习也只能看完三本数学和一本物理,还有两本就根本没有时间翻看。但自信的是看过的四本书的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在正式考试时凡复习过的内容基本都拿到了分数。这样我被海校顺利录取,成为一名航海专业的学员。上图是在海校实习时,乘登陆舰从青岛出发到旅顺时部分学员拍的照片。名字后排从左起:王思林、独万河、常国华、姜炳成,前排从左起:冷保华、岳福山、李传斌、杨庆玉。遗憾的是这些学员在毕业后分配到各部队工作,由于当时通信条件的局限,大都失去了联系。祝愿照片中的各位战友一切安好!下图是当时印象深刻的旅顺军港和<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白玉山塔。此塔由2万多中国工匠与民工历时2年5个月建成,是日俄战争的胜方日本海军司令与第二陆军司令,为向天皇表忠心而在战争发生地建设的表忠塔。塔高66.8米,273级台阶,18个窗口。</span></h3> <h3>当时舰艇兵穿着的单皮鞋、毛皮鞋及普通胶鞋。</h3> <h3>这是我在海校临毕业前夕,教导员安排我代表航海中队写一封对校党委和航海专业全体教职员工的感谢信,写好后本来安排一位普通话讲的好的学员在放电影时宣读,可电影即将上映时又临时让我宣读。我记得读完感谢信后赢得了一片掌声,我身边的一位教员说:"写的挺好!"</h3> <h3>在海校实习时,乘登陆舰从青岛到旅顺时和战友的合影。记得这次乘登陆舰实习,一开始从青岛出发,途经石岛王家湾、威海、烟台、蓬莱、长山列岛、大连、旅顺,然后南下途经日照(当时叫石臼港)、连云港、舟山群岛、普陀山等地又返回青岛,在海上历时一个月。</h3> <h3>在海校学习时和战友在校院的合影,30年后记得重寻故地,但寻找到此处时已无当时的印记</h3> <h3>海校毕业留念。前第二排左起第八个是我。</h3> <h3>我戴过的军帽。有水兵帽、栽绒帽、大盖帽以及八十年代实现军衔前新换装的大盖帽。</h3> <p>海校毕业回快艇部队后,由于此前自己在支队(师)政治部实习时被领导和大家印象较好,因此一毕业就被留在支队政治部机关工作。这是刚刚提干还未换装时的照片。后排从左至右李永生 、陈兵、詹英、蒋云(政治部副主任) 李晋刚 、崔世平 、独万河。前排为支队俱乐部的战士。</p> <h3>我海校毕业后被直接留在支队(师级)机关工作,不久又被派往北京《人民海军》报社实习了三个月,这是在海军报社实习结束时,报社给我的评语原件</h3> <h3>在海军报社学习的地方~海军司令部黄楼,有五层高,分为主楼和两栋配楼,(也叫正楼、东楼和西楼)外墙用黄色砂浆涂裹,最上面是当时流行的大屋顶,墨绿色的飞檐斗拱,觉得黄楼就像一座大堡垒。大楼前的毛主席塑像印象尤其深刻。</h3> <h3>在海军报社实习期间,参加过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有关会议,记得主席台就座的有杨尚昆、李先念、万里、杨得志、余秋里、胡乔木、王平、郝建秀、张海迪和朱伯儒等。还参加过外交部在东交民巷某会议厅举行的国际时事热点报告会以及随相关领导参加的北京市全民植树活动等。这是<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报社相关负责人给我的中南海参观券(上图)。当时参观毛主席的“菊香书屋”故居(下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简朴、书多,以至就寝的双人床上也有不少书占居着。中图为中南海全景。</span></h3> <h3>在<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中南海瀛台翔鸾阁</span>的留影</h3> <p class="ql-block">提干后第一次到市里拍的照片。背景是当时的威海市邮电局,26年后我又到曾经的街区探访,竞然连一点影子都找不到了,市容市貌变化太大了</p> <h3>这是当时海军报相关领导给我写的信,大意是因为我在报社实习时给他们印象较好,准备调我到报社当编辑,但由于我自身的原因没有成行,现在看来我也无悔于当时的决定</h3> <p>  上图是在海军报社实习期间,我们政治部的领导到北京参加海军的宣传工作会议,顺便到报社看望我,并到天安门广场给我拍的照片。</p><p> 下图是当年的刘华清海军司令员和海军战士。</p> <h3>我在随领导下部队时,到某鱼雷艇大队参与调研,正好遇到曾经同在导弹快艇中队的政委王必振(中)和指挥仪兵周树义(左),他俩均调到鱼雷艇大队工作,当时周树义已转为志愿兵。曾经一个中队的战友分别几年后再相逢分外高兴,借此合个影,留下了永久的回忆!</h3> <h3>我曾经服役的快艇支队(师级)机关,离开26年后到访时,该楼房、大院已成为地方的商业酒店</h3> <h3>连续几年被人民海军报聘为特约通讯员,这是有关聘书</h3> <p class="ql-block">人民海军信笺</p> <h3>发表的几篇稿件</h3> <h3>发表的一篇稿件</h3> <h3>发表的稿件和通讯员评奖内容</h3> <h3>在业余时间还画一些刊头画,曾被多种报刊采用过。中队的板报和&quot;青年园地&quot;也都付出过自己的劳动和汗水</h3> <p>支队(师级)政治部部分人员合影。后排左起分别是:独万河、张一飞、施俊才、孙建强。前排三位为支队俱乐部战士</p> <h3>穿过的军服。</h3> <h3>新婚期间在北京</h3> <h3>上图,舰艇航行时使用的六分仪;下图,水兵在使用六分仪观察中。</h3> <h3>支队机关部分人员合影,后排右三是我</h3> <p class="ql-block">曾经的师级机关办公楼。在这儿留下纪念,从此青春往事永驻心中……</p> <h3>驻守海疆,为国站岗。年轻岁月,未负春光!这是我在快艇支队的大门和岗楼前留影,这里就在大海边。</h3> <h3>当时喜爱看的《解放军文艺》</h3> <h3>《人民海军报》报头,毛主席亲笔题写</h3> <h3>在威海照像馆拍的照片。我记得当时是我们艇在船厂维修,放假时我突然想要拍张照片给家里寄,所以就有了这张照片</h3> <h3>军旅生涯中使用过的轻武器。其中在新兵连实弹射击时使用过半自动步枪和投爆过手榴弹,在舰艇上服役期间实弹射击时使用过轻机枪和冲锋枪,在机关实弹射击时使用过手枪。</h3> <h3>舰艇的锚机和锚,这可是舰艇在海上停泊的必要装备。</h3> <h3>《解放军画报》封面上的海军士兵图片</h3> <h3>我除在机关任职外,还曾经在导弹快艇(上图)服役两年,海校学习的一年中在登陆舰(中图)上实习一个月,提干后还在拖船(下图)任副船长一年多。</h3> <h3>舰艇驾驶室</h3> <h3>支队政治部全体人员合影。第二排右二是我。</h3> <h3>海军码头</h3> <h3>百万大裁军前支队机关全体干部合影。前排右二是我。</h3> <h3>转业军人证件</h3> <h3>海上灯塔</h3> <p class="ql-block">海军军旗、海军军徽和当年我所在部队的代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战友们,大家好!从徐耀国政委拉我进入咱们群后,一直没有时间互动。在群里看到或听到很多熟悉的名字和声音感到十分亲切。各位领导和战友大部分都分别三、四十年了,在这里再次相逢,真是不容易!</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首先感谢徐耀国政委。在七十五大队二中队时,我印象您对工作细致入微,热情似火,不知疲倦。可以说是我成长进步的引路人。从引导练写毛笔字、出板报和青年园地到引荐到支队学习新闻报道,还有经常性地找我谈心,直至提干到岸勤部政治处,支队政治部都离不开您的关心、关注和提携。现在又主动联系我进入群里,可以说,您是我人生路上的贵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在群里我还看到了李广春艇长、姜忠奎艇长、庄联合副长、李印超发射长。现在回想起来,李艇长管理严格,素质过硬,曾经带领26艇代表大队到青岛参加过演习。在平时对战士们也热情关心,我记得为支持我练习绘画,还送我一本精装的绘画本。您提拨当副队长,我和其他战友们欢送您到四中队报到后就再也没有见面了。姜忠奎艇长是我考入舰队干部教导队时的直接领导。我印象中您对工作既严格管理,对人又和蔼可敬。我复习考试期间您给提供的各种方便我终身难忘,我入学离开26艇时您给我的书面评语仍历历在目。庄联合副长是我从25艇调到26艇第一个接触的领导。因为您和我都是学无线报务专业的,所以您对我格外关心,既是我的领导也像我的大哥。您和善可亲的样子现在好像就在我的眼前。 李印超发射长也印象深刻,在艇长出差或休假期间,经常主持艇上日常工作,对工作严肃认真,对战士关爱有加。</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在群里还看到刘祖国、余影生两位战友。你们两一个是青岛人,一个是温州人。对于我们农村兵来说,你们俩很有个性,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快人快语。祖国,我记得我们分别后在203大队见过一面,见面后你一定要把艇上发的月饼还是什么食品给我,还给我留下一张你的四寸照片,并在后面郑重其事地盖上名章。这张照片我一直保存到现在。影生我记得你晕船很厉害,有时艇在码头上你还要晕,为此你提前退役。</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在群里还发现了同艇的赵德启、张维刚还有几位虽然不是一个艇的领导或战友,但一看名字或头像就极有印象,比如王均科、陈克清、廉国臣、王勇、王福全、李银亮、兰志奕、田茂生、樊润计、王喜文、白音孟和等战友。保鲁朝鲁是不是也在群里?群里可能还有认识的其他战友,但一时还未发现。您们当中有的可能对我有印象,有的可能没有印象。不管怎样,能在三四十年后的今天在微信上相聚并互诉思念,也是一件幸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我曾在2125艇、2126艇当水兵,也先后在刘公岛、王家湾、舰队干部教导队、海军报社、支队岸勤部和支队政治部留下过人生的足迹,1986年百万大裁军转业到央企工作。我现在由于事务较多,有时不能及时和各位互动,敬请谅解。但愿我们今后再续前缘,再次相见!</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祝福各位领导,祝福各位战友,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一帆风顺,快乐永久,健康长寿!</p> <h3>现在的我和我的家人</h3> <p> 嘹亮的军歌,</p><p> 神圣的军礼,</p><p> 矫健的军舰,</p><p> 火热的军营,</p><p> 现已远去,</p><p> 但将永远成为,</p><p> 我人生的永恒!</p><p><br></p><p> 再见,战友!</p><p> 再见,军营!</p><p> 再见,浪花白!</p><p> 再见,海军蓝!</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