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老了,老了,总爱回忆过去,今天每次外出坐在舒适的高铁🚄和动车,躺在软软的卧铺上,我总免不了想起难忘的那列火车🚞。</h3><h3> 那列奔驰在💕中载着岁月的火车。</h3><h3> K53/54绿皮火车🚄,是从上海到新疆,连接东西方向的唯一一趟列车。全程4000多公里,车时为三天四夜。车头是最老式的蒸汽头,远远奔驰着,象一匹喷着粗气的烈马,呼哧呼哧呼啸着进站,远远望着飞驰而来💕里总有畏惧,后面拖着一节节绿色的车厢,因此送给它一个绰号为“绿皮火车”。</h3><h3> </h3> <h3>绿框车窗</h3> <h3> 车门。每到一地有列车员把门打开,人群呼拉蜂拥着上下。</h3> <h3> 谁也末曾想到,这列如此普通的绿皮火车把上海十万知青,从63年、64年、65年、66年,4年间运送到新疆天山南北,扎根洪荒的大西北边疆。</h3><h3> 曾记得63年10月临行的那天早上,我对着五斗柜上镜子扎着短辫,突然间从镜子里看到,外屋桌上洗脸的爸爸,双颊流满眼泪💧,我猛然回头,爸爸巳经擦干脸,含笑望着我,我心里一阵酸楚:爹娘惜儿女,好比长江水……</h3> <h3> 下午,从集合地点出发,敲锣打鼓🥁把我们送到火车站。</h3><h3> 这时只见站台上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大多是小学、中学的同学,全班出动的欢送。而父母亲人挤得远远的眺望着。</h3><h3> 我们数人扒着车窗,呼叫着,泪水止不住往下流,人生第一☝️次尝到离别的苦味。</h3><h3> 我永远不会忘记,爸爸远远的指着眼睛👀,向我摇着👋,我知道:爸爸👨你是叫着:女儿别哭,别😢!</h3> <h3> 少儿不知愁滋味,男孩👦还在欢笑着。</h3><h3> 随着车轮的转动,站台上下一片哭声,这一别谁知近廿年,这一别谁知我们与这列火车,结下两代人的不解情缘。</h3> <h3> 车轮滚滚飞转,汽笛呜呜拉响,告别光荣的南京路,告别亲友爹娘。继承革命的传统,牢记好八连的榜样,登上时代的列车,走向斗争的最前方。啊,啦啦啦啦,啊,啦啦啦啦,告别光荣的南京路,告别亲友爹娘……——64年农二师文工团去上海,向上海父老乡亲汇报演出,序幕拉开就是歌声开始的歌词……</h3> <h3> 列车奔驰着,路边的绿色越来越少,过了兰州越来越荒凉,过了一年四季风雪的乌鞘岭,是兰州海拔最高的地方,记得一年四季每次路过,总是风雪很冷,下面工作人员都是棉帽棉服吹着指挥的口哨,那一幕始终晃在眼前,到此开始就是进入了新疆。新疆一望无尽的戈壁沙滩,寸草不生,只有红柳、芨芨草,天是灰蒙蒙,地是荒脱脱的,有的已经开始掉眼泪💧。</h3><h3> 漫长的三天四夜,终于到了大河沿火车站(今吐鲁番),傍晚🌆下火车🚄,一人发一个馍,一盆白菜炒肉片。</h3><h3> 戈壁滩上扎着帐篷,我们摸黑就地大家统铺而睡。第二天上卡车,开了一整天,终于到了孔雀河边的孔雀四场。</h3><h3> 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分宿舍(4人、5人一间)女同胞优待,忙着领被子,全是土坑互相挨着睡觉💤</h3><h3> 男同胞近一百人挤个大仓库,后来因为一封家信,引发了集体大😭,这就是有名的男同胞的“蚕桑队大合唱”</h3> <h3> 我们开始了: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最高指示</h3><h3> 我们没有了种桑养蚕的美好愿望,开始了拉戈壁、砍柴、推石子、挖大渠、冰天雪地的割苇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子和青春在😓水中浸泡和打发着。</h3><h3> 真象一首歌唱的:上山练过背,下乡练过腿,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坚强,酸甜苦辣酿的酒,喝了一杯又一杯……</h3> <h3> 砍土曼是万能的劳动工具,人手一把,北方边疆的砍土曼就似南方的锄头,挖、铲、扒……什么都离不开它,它是建设边疆的“功臣”。</h3> <h3> 那时我们进疆规定三年探亲假,本来63年进疆望眼欲穿盼到66年,谁知道一道命令,文化大革命取消探亲假,三年后才恢复,从此我们和绿皮火车结下难解的情缘。</h3><h3> 记得每次探亲,火车进站人是呼拉着拥上,肩扛手提拼着命挤着上。</h3><h3> 记得火车上坐着的是第一等,坐在走㾿和车头犄头旮角的是二等,站着的是三等,只有人家走开或者上厕所,他们才能小心翼翼的坐一会。尽管这样,但那时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都是一穷二白者,互相距离那么近,大家啃着干粮,磕着瓜子花生🥜,侃着大山,吵架骂天的真是不多。</h3><h3> 最难忘的是,随着一天天,人越来越挤,过道几乎无法打扫卫生,我每每望着上厕所的人出来,从拥挤的人头身上跨来过去,当时的厕所屎尿满地,踮脚走都难呀。每次出来身上一股浓浓的臭味,今天回想真是一声叹息。</h3><h3> 只有过了无锡,人渐渐疏松,进了苏州火车上几乎只剩下我们上海知青,那时每每看到车轮缓缓进站,那份久盼,那份激动,那份亲切,那份感情,不知今天天南海北飞回的游子,是否会有!</h3> <h3> 探亲回家又是一道难关,到新疆、到黑龙江的火车有专门的车站,号称“強盗车”。因为我们是运输队,我们回去既要带回知青父母的心意物品,又要带回农场老职工托付购买的商品,每次回去旅行袋、纸板箱、包袋沉甸甸的十几件,望着东西父母都发愁。</h3><h3> 全家兄弟👬和战友弟妹齐上阵,先抢行李架爬上车架躺下占位,再用绳子把包联扎在一起,生怕路途中有丢失,一直忙碌到火车轰鸣,才匆匆告别。今天想来大家都在抢,但是我没看到打架斗殴的,我感觉那时人还是朴实的,尽管都在为生存生活拼命着。也许是同命运,互相抢着又互相理解着,今天回忆想起真有点感动😹</h3> <h3> 人在难处总有办法,那时我们三人一座,晚上我们把带好牛皮纸往座位下一铺,二人钻下去躺着,上面躺一人,三人轮流换着睡,有时也让站着的人挤边上晚上坐坐,必竟有点测隐之心,但是尽管躺在座位下,空气又憋屈,尤其难忘的是坐着人的脚臭味,那时人们喜欢穿解放牌橡胶跑鞋,脱出来放松脚丫,那个熏味,几天几夜何处洗,天哪!</h3><h3> 绿皮火车我们真是难忘啊!</h3> <h3> 但是列车上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車站上有各种土特产卖,苏州豆腐干、无锡肉骨头、南京板鸭,我们把积余钱拼命买了带回家去。但我印象最深的是符离集烧鸡,我们临进站赶紧准备另票,因为停靠时间来不及找钱。火车一开大家美滋滋的啃吃,那个香呀终生难忘!今天再怎么吃海味,也吃不出那个难忘的味道。</h3><h3> 那时我们最怕的是火车晚点的消息,因为回家是我们多年的等待和盼望,多一分钟也是煎熬。</h3><h3> 但是列车也带给我们许多难过的回忆,有的站未停,黑压压的人群压过来讨吃,我们把上海带回来路上吃的各种食品点心等尽量丢下。</h3><h3> 更难忘的是有一对姐弟卖枣,弟弟卖了赶紧奔去换姐姐手中的,抓紧停车短暂的时间做生意,铁轨上一绊,石子磕破脑袋,血渗流下来,我难忘泥巴的小手,汗淋淋的脑袋,鲜血的血,心里不由一酸,我永远记得当时的景头,艰辛啊。</h3><h3> 虽然艰辛,但那时都生活得困苦,没有攀比,没有差距,没有埋怨,心不浮躁,今天回忆着,没有怨气,而是平淡中多份想念。</h3> <h3> 艰辛的生活,挡不住青春的爱情,我们知青在共同劳动和生活中,双双对对筑起爱的家。</h3><h3> 绿皮火车为我们运送来上海的五斗柜、铁床架、红灯牌收音机、沙发……</h3><h3> 绿皮火车从风雪👒、765皮鞋👞、毛涤衣服、日用百货……源源不断地通过知青铁路线送入边疆。</h3><h3> 农场的鹿茸、驼毛、大米、棉花……又送给上海的家和爸妈</h3><h3> “ 你”是当时贫乏物质年代的运输队,“你”架起了南北文明生活的桥梁。</h3> <h3>爱情💑的结晶给予我们带来了生命的延续,70年我怀上了第一☝️个女儿,但是由于69年我生过一场肝炎,在医药技术各方面缺乏的边疆生产,双方父母都十分担心!</h3><h3> 在那革命年代,想要回上海去生产,岂不是搞特殊化,我拼一线希望,斗胆给当时下放到农场的,总参军干部郝团长写了一封信:信里阐述了身体的需要,更阑述了回上海生产,把孩子交给父母对安心边疆的好处,真是亏得这位上海工作的老团长,对上海知青的理解,顶住了方方面面的压力,批准了我的请求,我和另一位知青(现已去世)怀着六个多月的身孕,长途跋涉坐了一天的大卡车,又登上了轰隆轰隆的绿皮火车🚞。</h3><h3> 从此打开了上海女知青回上海生产的大门。</h3> <h3> 三天四夜的漫长历程,那时都是坐着硬痤,我的双腿肿的发亮,列车员实在看不下去,最后一晚把我们安排住宿进“工农兵车厢”(免费优等车列)。那是一个车厢的大统铺,人挨人挤着睡,闷热、汗味、脚臭味熏天,我虽然躺着享受着,但整夜无法入眠。</h3><h3> 是我难忘的一次艰辛的历程。</h3><h3><br></h3><h3> </h3><h3><br></h3><h3> </h3> <h3> 第二次难忘的历程,是74年初春,送11个月儿子回上海,由于儿子生于新疆,没有奶水抚养,满月磨米粉喂养,尽管农场有牛奶,但他不服牛奶,一直闹夜长得很瘦弱,决定送上海去。</h3><h3> 也需我的身体原因,两个孩子生下来即是满嘴“鹅口疮”,十分难带。</h3><h3> 春寒料峭,吐鲁番车站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夜黑沉沉漆黑一片,茫茫戈壁荒漠上,唯有车站的火油灯光,那天狂风大作,戈壁沙石打破了候车室车窗,风呼啸而入,我抱着儿子冻得发抖,我们只好打开带回家的新疆棉花毯裹着身上。</h3><h3> 轰隆隆火车奔驰而来,我抱着棉服斗蓬的儿子,肩上扛着前后两个沉重的旅行包,老公肩扛手提根本顾不了我,人蜂拥而上,我是被人力挤上去的,现在回想起来真的不可思议,年轻呀,还是年轻。</h3><h3> 一路上儿子全靠罐头“炼乳”,什么稀粥、牛奶、饼干……拥挤的列车上是一穷二白。几天下来,炼乳火气大,儿子拉屎象羊屎蛋,一粒粒象石头,拣起扔到窗外,不留一丝痕迹,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h3><h3> 我就是在这列绿皮火车上把儿送回上海。</h3><h3><br></h3> <h3> 一次是回生女儿,一次是回送儿子,从此一次次探望,一次次洒泪分别。</h3><h3> 绿皮火车啊🚞,你承载了我们二代人的眼泪,告别父母的眼泪,分离儿女的眼泪。</h3><h3> 有首歌唱的好:我们这一辈,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我们这一辈,真正尝到了做人的滋味……所以我们无论到那都能挺住。</h3><h3> 80年顶替回上海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很不愿意去火车站🚉接送人。</h3> <h3> 我们也感谢绿皮火车,为我们多少知青在边疆,运载了铁床架、沙发、红灯收音机、所有上海有的是“你”一趟趟为我们运载送来,让我们的家初具规模,温馨舒适。</h3> <h3>多少“小新疆”是“你”隆隆滚动声把他她们带回上海,可以说当年的成千上万,十年后又是成千上万,你把他她们载回上海,让他她们成长在全国最繁华的经济条件下,教育最好的环境下,今天他她们有的事业成功,有的分赴海外,都已成家立业,有“你”不可磨灭的功劳!</h3><h3>我们知青和”你”有着千丝万缕割不断的感情,我们的儿女也应该不忘这段难忘的历史,他们是在绿皮火车上成长起来的一代。</h3><h3><br></h3> <h3>绿皮火车时间从三天四夜,72小时、65小时、到今天的42小时。当年的车票到乌鲁木齐是56元5角,到大河沿(即今天的土鲁番),票价是54元1角。我今回忆记录着,突然想到怎么没一个知青想到飞机✈️,那时也许根本没有民航飞机✈️,有也是做梦中。</h3><h3>坐卧铺的知青都几乎没有听到,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h3> <h3>听说有一年春节,有个战友特别在春节坐上了54次绿皮火车,车厢整洁干净,开着暖气空调,一个人坐三个人的位置,饭菜供应十分丰富,望着窗外风景,听着熟悉的咣咣铛铛声,这样的条件是当时梦中也想不到,但是怎么也找不回当年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切难忘感觉。</h3><h3>绿皮火车是上代人的情愫,是一代人难忘的情怀。</h3> <h3> 今天绿皮火车经历了几次提速,离高铁步伐越来越近,离内地越来越近。</h3><h3> 今天全国各地成千上万游客去新疆,一睹大美边疆的风景。今天当年的知青只要身体健康,都一而再回去探望。真象一位知青在50周年朗诵的,我们是“上海新疆人”,在新疆我们梦牵梦绕着繁华的上海马路,在上海我们又❤️心念念棉花朵朵的农场……</h3><h3> 2017年因身体原因,损失近一万未“回家。</h3><h3> 今天战友又相约,又因身体未去成,走不了啊拿起笔,记下我的心念吧。</h3><h3> 绿皮火车🚞即将完成历史使命,我真想坐上它,还是原来的时间模样,听着咣当咣当声,望着窗外风景,泡上一杯咖啡暖茶,慢悠悠的发呆……</h3><h3><br></h3> <h3> 坐上了大卡车,带上了大红🌹,</h3><h3> 年轻的朋友们,塔里木来安家。</h3><h3> 来吧,来吧,年轻的朋友们,</h3><h3> 我们热情的欢迎你,送给你一束沙枣🌹……</h3><h3> 今天我们几十位年过七十的战友,又踏上回新疆,回“家”的路程。今天青丝已变白发,火车从时间到空间,有了天翻地复的变化,人人都躺在臥铺上,听着熟悉依旧的咣咣铛铛声晃悠着。</h3> <h3> 别了,难舍难分的绿皮火车🚞。</h3><h3> 献给绿皮火车承载的一代人。</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