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行,第十四站———格尔木

岁月静好

<h1>  游玩纳木措后,下午7:30在拉萨当雄备好路途所需小吃,沿109国道向那曲、安多方向开启连夜赶路模式!今晚将驶出西藏,走进青海!</h1> <h1>  巴东乡!好熟悉的地名儿,必须拍下来!</h1><h3><br /></h3> <h1>  凌晨4:26分,翻越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唐古拉山口,是青海、西藏两省的天然分界线。资料显示:这一带是一片冻土,泥土层的水分长年结冰。山口天气极不稳定,即使夏天,公路也经常被大雪所封,冰雹、霜雪更是常见现象。此处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六成,所以一般乘客路过唐古拉山口,会有明显的高山反应。我们只是稍作停留,没有明显的感觉。<br /> 为了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司机同志们也是有高招——车灯照射。山高一尺,水冷三分。速速拍照留念,迅速躲进车内。不好,谭师傅得意忘形,将车停在一水塘边,我因看不清地面,一脚踩进水坑,刺骨般的冷。生气、郁闷N久。</h1> <h1>  翻过唐古拉山口后,车辆继续在波浪形的路上行进(这一段路况较差,部分路段路基下陷,所以呈波浪形)大约凌晨五点20左右,司机同志们实在太疲劳,大家决定车辆靠边休息。我们这下也才毫无顾忌地睡了一小觉!</h1> <h1>  7:30,我们从沉睡中醒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远方植被稀少的黄土山顶上,有种童话般的感觉!</h1> <h1>  视野越来越开阔,信号也不再中断。分享中国作家陈运和站在海拔5231米唐古拉山口标志碑写的一首诗《过唐古拉山口》:<br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而阳光,伴随走一走;</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而冰雹,双肩抖一抖。</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进入生命禁区,登临敢昂首;</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何惧空气稀薄,下车喜逗留!</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5年6月9日的印辙,</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刺骨寒风写感受,</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拔5231米的险境,</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飒爽英姿显身手</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高,高不过诗人脚板;</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浓,浓不过歌者追求。</h1> <h3>长江源头主流——沱沱河</h3> <h1>  这里的草原很宽广,一望无垠。感觉我们的汽车一直在这块平地上行驶,没有尽头!青草覆盖的地方,景色宜人。</h1> <h1>  幸运的我们,刚进可可西里,就遇见了藏羚羊,先是公路右边四五只藏羚羊在草地上悠闲地散步吃草。大伙儿兴奋不已,纷纷下车拍照,拉近,再拉近......刚前进一小段路程,公路左侧的河中出现了一群正在过河的羊群。哇,这机会了得啊!远远观看,悄悄追随。同行的李老师观察好仔细,在她的提示下,我也看到了感人的一幕:在领头羊的带领下,羊群一路奔跑着,那速度比高原火车还快。这时,一只小羊大概是过不了河犹豫许久,干脆掉头往后跑了。一只个头较大的藏羚羊,或许是羊妈妈,也许是羊长辈发现有掉队的小羊,立马回头迎接。在大羊的带领下,掉队的小羊跟上了迁徙的队伍。动物的世界,我们也能懂!这是一支有爱的团队,一支互相关照的团队!心灵震撼了!</h1> <h1>  附上一段不太清晰的视频,证明藏羚羊的存在!</h1> <h1>  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从可可西里边缘贯穿而过,我们也有幸驾车穿越这一片神秘的土地。这一段的路况不好,一路所见,穿梭往来的都是一些大型重卡车,在他们旁边经过的时候还是有点小怕怕的。那么,搓板路、波浪路,还有弹坑路的形成也就显而易见了,这段路让见多识广的老司机也小虚了一把!</h1> <h1>  一路苍茫壮丽的高原景色</h1> <h1> 万山之祖,巍巍昆仑。</h1><h1> 我们从你的腹地经过!</h1> <h1>  今天的目的地——格尔木。在接近格尔木市时,乌云密布,到达怡景酒店的门口就开始下起雨来。这么多天,一路走来,天气特别关照我们。出去玩儿的时候,天气晴好,休息的时候,下点小雨洗哈尘!我们都是幸运的孩子!</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