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西部游,雅丹地貌、敦煌篇

胖子

<h3>7月16日,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大晴天,一大早,伙伴们早早起了床,怀揣着对魔鬼城、大漠、戈壁、敦煌、月牙泉的向往和期待,踏上了行程。</h3> <h3>司机小耍师傅,早早把车开到楼下,热情、周到。</h3> <h3>旅游让美女更精神</h3> <h3>塞外羊汤大口喝</h3> <h3>茫茫戈壁滩,今天要横穿柴达木盆地。</h3> <h3>大柴旦地处柴达木盆地北缘,海拔3200米,空气含氧量仅70%。这里四季不明,温差较大,干旱少雨,地貌奇特,景观壮美,资源丰富,是祖国的聚宝盆,摄影的好地方。 穿越大柴旦无人区的315国道是中国的最美公路之一。沿路地貌奇特,风光无限,公路起伏延伸到天际。<br></h3> <h3>初见魔鬼城</h3> <h3>最美公路最美的人</h3> <h3>被描述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地方</h3> <h3>摆酷,大家都来</h3> <h3>姐妹俩</h3> <h3>“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风蚀,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新发现的这处雅丹地貌,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它的形成经历了大约70万年到30万年的岁月。当大风刮过时,会发出各种怪叫声,因而也被人们称之为“雅丹魔鬼城”。走进魔鬼城的时候,有种感觉特别强烈。这座“城”已经静静矗立了几千万年,时间已经固化。我这样想。 有一刻,坐在一处高台上,背对着夕阳,人影人声从眼前消失时,一种类似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渺远情思在胸腔里回荡,心里竟生出了深深的眷恋,觉得留我独自一人在这过一夜也是可以的。 </h3><h3><br></h3> <h3>这里的每一座土丘都是亘古的存在,而且是有灵魂的存在,只是它沉稳得不屑一言,所以,它拒绝一切可以证明时间流动的生物,哪怕是一草一木,只要有千万年不变的风和日光就足够了。原来,寸草不生不是荒凉,而是一种选择。此刻,穿越时光而来的阳光,落在形态各异的干燥的土丘上,整座“城”在光与影的作用下,愈发显得苍凉与神秘,充满了原始的刚性之美。风从耳畔掠过,静静地聆听,仿佛可以捕捉到从远古传来的声音。 那一刻,有一种被时光遗弃在久远的远方的感觉。 </h3> <h3>魔鬼城来了新魔鬼</h3> <h3>柴达木盆地,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戈壁荒漠无人区,在戈壁深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h3> <h3>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北北抵阿尔金山脉;西南至昆仑山脉;东北有祁连山脉,面积25.7768万平方千米。内陆盛产铁矿、铜矿、锡矿、盐矿等多种矿物,故被称作“聚宝盆”。“柴达木”为蒙古语,根据清代统治者平定西域后为扫清语言障碍、巩固西北边疆的统治而编撰,由乾隆皇帝亲自审定。研究西北少数民族历史地理的重要工具书《西域同文志》卷十六中,对此有清晰的说明:“蒙古语,柴达木,宽广之谓。滨河境,地宽敞,故名”。故意为“辽阔”之意。<br></h3> <h3>沙漠化的戈壁</h3> <h3>约6小时行程,到达沙漠绿洲-敦煌</h3> <h3>白杨与内地的有啥不同?</h3> <h3>例行拍照留念,我少拍,不争气的肚子有损画面唯美度,立志减肥,从拍照开始。</h3> <h3>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洞窟始建于公元366年,后经历代增修今存洞窟492过,壁画45000平方米、彩雕像2415尊,是我国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遗憾的是,在一票难求的旅游旺季每天限人6000还得提前预约,旅行团只拿到了应急门票,我们只参观了四个洞窟,最想看的“飞天”艺术没能欣赏到,里面也不允许拍照。<br></h3> <h3>浪漫的代名词,月牙泉,美女们让司机小耍师傅放了一路月牙泉,现在我们要一睹芳容。</h3> <h3>静美</h3> <h3>驼铃声声</h3> <h3>滑沙,勇敢者们游戏,我们团队就有人不敢滑呦!</h3> <h3>帅就要摆出来</h3> <h3>夜幕降临,住在鸣沙山脚的客栈,回味着一天的见闻,感悟中华之大,丝绸之路不易,大漠瓜果之甜,美,还是美!晚安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