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味——看得见的培训,带得走的能力

bobo

<h3>  "晴云轻漾,熏风无浪,开樽避暑争相向",夏之西湖,人们争相而去避暑,因为那里有风,有水,有莲香。夏之相聚,我们也争相而来,因为这里有师,有情,有语文味。在师傅的精心安排下,我们相聚江阴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为期四天的暑期集训营,这是一场看得见的培训,在这里清风徐来,不是西湖胜似西湖!</h3> <h3>  弟子问老师,老师徐答来。集训第一天,敬爱的师傅徐杰老师开启了第一场讲座《我们需要怎样的课中活动》。师傅告诉我们:课中活动的组织,是一个语文老师全部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听到这句话时,我们深感这次师傅的教导必将旋起我们的头脑风暴,果然,师傅阐述了课中活动的若干个活动的维度: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的课堂活动一定要是"语文的活动";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的课堂活动应该是"有逻辑的活动";尊重"这一类"文本的特点,我们的课堂活动要"契合文体特点";每一个文本都是鲜活的,有个性魅力的独特生命,课堂活动组织切忌"千篇一律",切忌"套用模式";我们的课堂活动还应该具有"知识含量";课堂活动要有层次;课中活动有节奏感,符合美学原理;"共生"是课堂活动的生命和灵魂。师傅用诙谐的生活化语言,引理论,谈课例,寓生活,更组织了当场的全员互动,小组讨论,现场张弛有度,我们亦思亦感。夏之风是热烈的,听完讲座,我们用"课中活动设计实战训练"的方式来消化师傅的经典理念。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我们完成了《植树的牧羊人》一文的课中活动设计,并小组交流,推选了蒋波等8位学员进行全班交流,师傅连夜批改,肯定了学员们的设计重点突出,形式多样,创意独到。我们只想说:"师傅,您辛苦了!"</h3> <h3>  著名特级教师,重庆市渝中区初中语文教研员,&quot;生活化作文&quot;首倡者李永红老师,带着特有的豪爽和随和,给我们阐述《基于课程视角的统编作文课例设计策略》。讲座从&quot;2018年中考全景观察&quot;中开场,激起了学员们的分析热情,并将目光收拢于统编教材。李老师从教材作文试题的分析与实践出发,让学员们在两个课例的比较中感性地认识到有效作文课的观察点。明确了课程的几个视角: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其间,李老师总以实践为本,将自己和他的工作站学员们反复打磨的课例跟大家分享交流,让我们感佩于李特执着的态度与理论的提炼。讲座最后以《带上她的眼睛》一文选段为文本进行课例实践,再次让我们在实践中摸爬。用李特对&quot;难忘&quot;的创意说法就是:这场讲座是难忘的&quot;变态&quot;体验,&quot;变态&quot;生活才有魅力。这个夏天的味道真是浓郁!</h3> <h3>  课堂设计的根本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在这个本源问题上,我们一直任重而道远。这不,师傅请来了一位资深解读人青岛西海岸新区育才中学张存平老师,为我们道出《文本解读的方法与实践》。张老师从《在沙漠中心》这一文本的解读开始,引出自己解读文本的几点感悟:走进文本深处,拓展解读的视域;具备类比联想的能力;具备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具备感性体验能力;具备抽象的逻辑分析能力;具备对文本的现实关照能力。接着,从五个方面具体而微地进行阐述:养成文本自觉,尊重文体规律;培养语言敏感,找准解读切口;掌握分析方法,体会文本逻辑;具备整合能力,拓宽读写视域;关注生命成长,陶冶审美灵魂。每一个方面都是结合自己有独到见地的文本解读论文,耐心而有味地进行着深度解读,解读的面前是广阔的视域,解读的背后是精深的文化。解读一文往往需要关照整本书,或是对比有关联的其它文本进行整合解读,甚至涉及美学、哲学、史学……"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张老师道不尽,我们听不够!最后,只能沉醉于张老师的诗作《清溪诗雨·凤凰岛》,细细回味那点滴。夏天的味道因张老师而变得丰厚起来!</h3> <h3>  初夏时,您带来一份恬淡与清朗,我们意犹未尽。值此仲夏,终于又把您盼来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本色语文·共生教学"的倡导者黄厚江老师,又一次带来了大咖级讲座《共生教学的基本形态和操作策略》。黄老师首先从"共生教学"的概念、理论依据等方面,强调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指出结论教学的弊端,明确共生教学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过程观,其核心是"以活激活"。共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学关系的高度融合(黄老师形象的表述是好的老师是教练也是陪练,这两个角色要融合);二线融合(基于评课,教和学的共生);体现"生",课堂看得见成长(课堂学习内容的成长,教学过程的成长,学生学习现场的成长)。黄老师,您总能用质朴感性的语言与我们对话,用一个个"共生"实践课例诠释理念,教会我们认识"共生",感受"共生",理解"共生", 您对课堂的智慧生成,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引领我们融教育于阅读、写作中。一番诙谐,洒下了新的教学种子,此刻仲夏,播种可否?致敬可爱、好玩的黄老师,让我们抖落负累,这个夏天好清爽!</h3> <h3>  笔耕不辍,每天都有新的视角,新的解读呈现于我们面前,世界在他面前就是个多棱镜,有层次,有深度。他就是"深度语文"践行者,苏州市首届教育领军人才王开东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男神,带着《世间一切皆文本》的豪气开讲啦。王老师从两部曾热播的电影,自己的成长经历,学生令人惊叹的诗词解读中总结出一句话:学生在长期习惯性地与文本的碰撞中有了多层次的深度的个性解读。并归纳出四个层面的文本解读的方法:第一,知人论世;第二,"作者死了"的纯作品解读法;第三,原型结构解读法;第四,通过读者反映理论来解读。在王老师眼里,世间的故事、电影、单元组合(如:东西方民间文学中爱的差异)、笑话、案件、经典人物、经典重组等都是文本,生活在王老师这里变得斑斓有趣,正如互动探讨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时,学员们各选角度各抒己见,都敌不过王老师的独特视角和敏锐感受。生活其实很有意思,但要有王老师的独到触感。这个夏天,你收获精彩的味道了吗?</h3> <h3>  此次,培育站综合考评了学员们在集训中的学习表现,如与导师的互动发言,作业交流及质量等方面,评选出了若干名"优秀学员"。在集训尾声,我们很荣幸,邀请到王开东老师给我们颁奖并合影,意义深远!</h3> <h3>  这个仲夏,我们抛却热浪,相聚暑期集训营,寻到了一番风味:有头脑风暴的热烈,有执着磨课的浓郁,有文本解读的丰厚,有策略明晰的清爽,有深度生活的精彩。集训营是我们的夏之西湖,在这里不仅有看得见的培训,还有带得走的能力,我们"映湖光,逞新妆",集训四天,直感"今夜且休回画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