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游香港(八)--赤柱

小小鱼

<h3>赤柱位于港岛之南,半个岛屿平缓地滑入太平洋中,是一个景色秀丽、充满异域风情的小镇。关于赤柱名字的由来有个很美丽的比喻,据说从前这个小渔村里有一棵巨大的木棉树,每逢木棉花开的时候,远看便如一根赤红的木柱,故而附近的人都以赤柱为村名。</h3> <h3>中环交易广场有多趟巴士直达赤柱(6,6X,260,6A,66) ,大概50分钟左右,十分方便,沿途山景海景一流。</h3> <h3>赤柱广场</h3> <h3>美利楼,建于1844年,一座具有维多利亚时期色彩的建筑物,既用了中式的瓦面斜顶的屋顶,又有采用了古欧陆维多利亚式圆形石柱。本来位于香港岛北岸的中环,因应香港中银大厦的建筑工程,1990年整座搬迁至赤柱广场,实属难得。可惜现在已成为商店食肆,少了以往的特色。</h3> <h3>这是此行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美利楼经典的回廊与佳人的背影完美组合。</h3> <h3>这次是第二次结伴出游,大伙越来越有默契了,玩得开心放松。</h3> <h3>美利楼一出来就是无敌海景,卜公码头就在海傍,是炎夏纳凉的好去处,海水清澈,海风袭人,凉爽无比.....。</h3> <h3>这个码头有点意思,由第十二任港督卜力主持开幕礼,并正式起名为卜公码头(Blake Pier)。早期的卜公码头并没有上盖,于1909年从英国引进钢制篷顶,当时全球的钢结构工程科技仍属萌芽阶段,整个钢结构工程的设计、生产和装置均由英国引进,是本港首座在采用低炭钢铁结构件的建筑。旧码头虽于1965年已被拆,但上盖随后转移至摩士四号公园的露天圆形剧场,2006年末该上盖再次转移回美利楼旁,重新装上按原卜公码头样式兴建的新码头,真应了那句古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h3> <h3>跟伙伴们相约同游也是一种小确幸,一起追逐着蔚蓝的颜色,伸手触摸着夏天的海风,满满的夏日情怀,也许在若干年后,会回忆起2018一起去看海的时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