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成篇】 7月长垣,我们与成长有个约定――2018年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孟津学员成长叙事(中学)

浪底渔

<h3> 成长之路没有尽头,所以我们倍加珍惜培训充电的“学习场” ,每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都是一次蜕变升华。“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只有当学习的弓弩弯如满月,才识的箭镞才能飞似流星。作为一名教育人,已进入不惑之年,似乎一生中不应该有固定的黄金期,只要愿意,随时皆为黄金期,只要愿意成长,便有未来可期!</h3><h3> 7月20日上午,孟津县30余名中学教师在县教研室裴先军等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2018河南教师成长学院伟成班研修,开启了为期一周的长垣学习之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br></h3><div>气谦和是这次培训的灵魂。</div> <h3>详尽的河南成长学院平面图</h3> <h3>工作人员在热情周到的迎接省内外的老师</h3> <h3>还没到长垣,已经收到了学校的平面分布图,报到厅,学习教室,宿舍,餐厅等等,长垣河南成长学院,所有工作老师迎接我们的不仅仅只是热情,恰如“老朋友你来了”的场景,让我们心意更暖。让我们心中那份因为还陌生的忐忑,瞬间化作了满满的期待。<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h3><div>气谦和是这次培训的灵魂。</div> <h3>21日上午,十几位专家 各自做了精彩的短暂演讲致辞。 河南教育时报社总编辑、河南教师成长学院院长刘肖的话打动了现场的所有人。他说:“我有一个预言:5天之后,当你告别2018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时候;5个月之后,当你回顾总结2018年的经历与得失的时候;5年之后,当你已经成长为一个全新的、更优秀的你的时候,你会由衷地感谢今天的你,感谢今天的你做了一个如此明智的选择,就是一一在这个暑假,来到这里……”</h3> <h3>著名语文教师余映潮说:<b>“训练”加“积累”是课堂教学的灵魂。</b></h3><h3>有了丰厚的积累和沉淀,才能走出自己独特的教育人生之路。</h3> <h3><b>导师黄厚江:把我们的心安安静静、妥妥贴贴地放在课堂上。</b></h3><h3><b>什么是好老师?上一辈子课,还想上课;上一辈子课,学生还是想听你上课。这就是好老师。</b></h3><h3><br></h3> <h3>王彩琴老师朴素的话语打动着每一个现场人的心:我不是为我活着,我不是为我爹妈活着,我要为河南人民活着,课堂是安放心灵和灵魂的地方,我一生只为"河南”和"师范"。</h3> <h3>课题班的导师申宣成老师说:<b>好课就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一项规则。 一把尺子确立好标准,一面镜子获得好课证据,一项规则引领思维程序。作为课堂研究,需要思考怎样的课是最棒的,要不断提炼、总结好课的要素,从模式走向标准。</b>作为课堂研究,我们需要一面镜子,获得好课的证据,基于证据的教学才能让课堂走向有效。课堂研究引领思维发展,思维程序促进智慧思考和研究。</h3> <h3>每一位大师的精彩演讲,都促使你迫不及待的要赶紧到相应的班级学习。</h3> <h3>申博士用了两天的时间,深入细致的剖析了一名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第一选题要求的12个字:真问题、有意义、切口小、可驾驭。第二确立课题的六大禁忌:不喊口号、不要文学色彩太浓、不要用问句、不要价值判断、不要字数太多、不要同时标明研究和实验字眼等。第三中期报告的注意事项,第四课题研究的规范性。申博士借助上海一位老师的课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科熟词免抄实验的研究报告》,把课题研究的选题,立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价值等讲解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从而解决了我们心目中的最大疑惑,其实课题研究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它是课堂教学的升华,它为我们课堂教学提供了方法武器,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控教学。</h3> <h3>陈大伟,成都大学教授。观其面佛眼慈心,圆通睿智;听其课幽默风趣,自带创意。陈老师的《赤壁东风何处来》让我明白了一个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坐井观天》一课现场轰动巨大,撬动了我们的思维。</h3><h3>《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是陈老师的杰作,刚翻此书,只见平平淡淡的对话,不见其精妙;细读该书,发现作者用心良苦,每一篇对话看似平平常常,却蕴含着深刻的细腻的道理。陈老师用一种独特的叙述模式为我们展现了他心中的一整套有关教育科研的概念与模式,正如浙江省教育专家林日正说的:这本书以对话体方式,娓娓道来,以有效为底色,与日常职业生命有机结合,让作为研究者的教师逐渐体悟着幸福科研之路。</h3><h3><br></h3> <h3>我县优秀学员生景伟同志在精彩的回答问题</h3> <h3>课堂问题随时解答</h3> <h3>学员们专心听讲,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炎热,忘记了疲劳。</h3> <h3>有缘千里来学习,我县课题班的六位同志和陈大伟教授合影留念</h3> <h3>课间十分钟,陈老师和大家一起做运动</h3> <h3> 在报告中,陈大伟老师说:人因思而变,我说:思因人而变。感谢教育时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长的平台,感谢教师成长学院的大师们打开了我们思维的大门。你们的智慧已经深深烙在我们心中,无论将来的教育之路多么漫长,我们都会时时鼓励自己:学习永无止境,成长不分年龄,今后我将更加勤恳的工作,更加虚心的学习。力争把教学工作做的象我的名字一样——平凡中显示出伟大来。<br></h3><h3><br></h3><h3><b> 成长是一种较量,与行走的惯性交锋、对抗;</b></h3><h3><b> 成长是一种蜕变,让昨天的毛虫化蝶、飞翔。  </b></h3><h3><b> 背起理想的行囊,我们寻找成长的方向——</b></h3><h3><b> 专家引领,更新理念,构建魅力课堂;</b></h3><h3><b> 自我反思,浸润书香,积聚精神粮仓;</b></h3><h3><b> 同伴互助,智慧分享,汇聚专业能量。</b></h3><h3><b> 我是人民教师,为学生的终身幸福、为师者的职业尊严而努力!</b></h3><h3><b> 我是人民教师,为中国教育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成长!</b></h3><h3> </h3> <h3>策划:初中组</h3><h3>撰稿:崔平伟</h3><h3>制作:崔平伟</h3><h3>参与:伟成班学员</h3><h3>审核:裴先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