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飞情荡一捧雪

一捧雪

<p>在河南省新野县的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属于歪子镇大李营的莫李家的古代玉杯,名叫“一捧雪”。玉杯制作精巧、玲珑剔透,“一捧雪”玉杯为白色或米黄色,略透淡绿,口径7厘米,深2.5厘米,杯壁厚o.2厘米。杯身琢为梅花形,五瓣,似腊梅盛开。杯底中心部分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缠一梅枝,枝身琢有十七朵大小不等的梅花,与杯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玉质晶莹,花美枝嫩,显然玉杯的作者取“腊梅傲雪”之意。酒斟盏中,夏日无冰自凉,冬日无火自温。更为出奇的是,不论春夏秋冬,盏中只要斟上美酒,就见雪花飞舞的奇观。是故,这个玉杯就有了“一捧雪”的美名。</p> <h3>新野民间才子宋伟青题写墨宝《一捧雪》</h3><h3>藏头诗/一捧雪</h3><h3>文:李照峰</h3><h3>莫 道岁月如梭飞</h3><h3>李 姓子孙不忘根</h3><h3>家 传祖物梅花盏</h3><h3>一 株腊梅花枝嫩</h3><h3>捧 花静候仙酒来</h3><h3>雪 舞液香醉红尘</h3><h3>玉 雪寒梅唇齿依</h3><h3>杯 酒魅影传世珍</h3> <h3>明代传奇玉杯《一捧雪》 </h3><h3>2005年,河南南阳《红楼梦》研究会在新野县歪子镇召开年会,让与会研究人员大开眼界的是,《红楼梦》中多次提到的传奇玉杯“一捧雪”终露真颜,著名作家二月河出席年会并发表了重要学术研究讲话!</h3> <p class="ql-block">新野书法艺术家黄斌的墨宝</p><p class="ql-block">清 厉鹗 《东城杂记·莫氏古泉记》记载有莫怀古简介介绍!</p> <p> 家族年长者大伯</p><p>“一捧雪”玉杯基调为白中略透淡红,底部呈暗褐色,口径7厘米,深2.5厘米,壁厚0.2厘米。雕琢精美,巧夺天工,杯身呈五瓣梅花形,杯底中心有梅花的花蕊,杯身外部攀缠一疏影横斜的干枝梅,枝上琢雕有17朵大小不等凝脂般梅花,杯似众星托月,花犹暗香浮动,杯身右侧花枝分生两杈,与杯的顶、底部有机相衔接,中呈椭圆,可伸进食指,自然天成杯的把柄,恰到好处,鬼斧神工,令人叹绝。玉杯斟上酒后,由于酒液波动,折射杯底梅花花蕊,隐约透人,此杯有“杯中斟酒,夏日无冰自凉,冬日无火自温”和“酒入玉杯,有雪花飘飘”之感。古人在赞誉梅花时多与晶莹白雪连在一起,例如宋人卢梅坡的“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晃补之在《亳社观梅》词中赞叹梅花为“玉雪为骨冰为魂。”因为玉杯的主体为白色 ,上面又雕琢着梅花,故而将玉杯取名为“一捧雪”,使玉杯多了几分含蓄,多了几分诗意。后经故宫博物馆鉴定:玉杯“一捧雪”为明代工艺,玉杯出自新疆和田,玉质晶莹,构思巧妙,雕琢精细,为明代玉器之精品。</p> <p>莫李氏后代第十六代李占元</p><p> 一捧雪</p><p> 文/李照峰</p><p>明代珍品梅花杯,</p><p>玉盏斟酒雪花飞,</p><p>腊梅笑绽展骨魅,</p><p>玲珑剔透润花魂!</p> <h3>2018年8月1号,南阳市市长霍好胜和新野县县委书记燕峰参观鉴赏明代传奇文物玉杯一捧雪!</h3> <p>“莫李家”与“一捧雪”</p><p>新野县歪子乡有个大李营村,是个三县交界的偏僻地方,人们都叫它“三不管”。这个村住着百来户人家,人称“莫李家”,“莫李”不是复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500多年前留下了这么一个故事: 明朝嘉靖年间,有个太常寺正卿,名叫莫怀古,家藏一件稀世珍宝“一捧雪”。“ 一捧雪”是个玉雕酒杯,雕刻精美,玲珑剔透,造型奇特,巧夺天工。杯内斟酒,夏日无冰自凉。 冬日无火自温, 更为出奇的是不论春夏秋冬,只要斟上美酒,好象有雪花飞舞的奇观,所以这个玉杯就叫“一捧雪”。</p><p><br></p><p>有一年冬天,莫怀古的管家莫成在街上见到一个穷困潦倒的字画匠,名叫汤勤,就把他带到家中替主人裱糊名家书画。莫大人见他卖的字画倒也不错,觉得是个人才。就把他收留下来。汤勤连忙双膝跪地, 瞌头作揖,感谢莫老爷的再生父母之恩.当下莫大人见他衣服褴褛浑身哆嗦,就命莫成把桌子上玉杯中的酒让汤勤喝了,暖暖身子。汤勤双手接到玉杯,忽然眼前一亮,杯中雪花飞舞,觉得玉杯不凡.等莫成领他到伙屋用饭时,他问玉杯的情况,莫成这个老实人把玉杯的珍奇告诉了汤勤,并让他不要泄露秘密。</p><p>第二年中秋时分,京城里传说,严相国在广收门客.原来莫严两家,来往亲密,莫怀古就把写得一手好字的汤勤介绍到相府上。严嵩老贼,官居宰相,飞扬跋扈,横行霸道,贪财敛物,没有止境。 凡传世国宝、天下珍奇、名人手笔、古玩玉器等,只要他知道,就不择手段地非把它弄到手不可.汤勤是个趋炎附势、见利忘义的小人,就把莫家珍藏的“—捧雪”密告给相爷.严嵩一听,拍案叫绝,高兴得两眼眯成了一条线。第二天吃过早饭,就命儿子严世藩带领汤勤到莫府,让莫怀古“赠送”玉杯.莫怀古一听,连惊带气,好久说不出话来.严世藩连连说道:“家父素有玩赏古董的爱好,相信世兄一定能割爱相赠”。汤勤也挤眉弄眼地附和着说:“严莫两家多年世交,区区一 盏酒杯,何分彼此。”莫怀古被逼得进退两难,满头大汗,最后长叹一声说:“玉杯虽小,乃是先人遗物,岂能唐突易手?容我择吉日祭奠列祖列宗之后,再送严府.”严世藩追问:“那你何日送杯?”没等莫怀古</p><p>回答,汤勤接着说:“那就三日吧。”说罢,二人告辞而去。</p><p><br></p><p>严、汤走后,莫大人急急忙忙来到后堂,见了夫人李雪艳,把严嵩索杯之事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夫人听了,气得满脸通红,埋怨汤勤招来飞天大祸.过了—会,莫大人把管家莫成叫来商量此事。莫成是个忠诚老实,又讲义气的人,他让莫怀古改装成家人,带上“一捧雪”,连夜逃走,由他扮做莫怀古将一个假杯送给严嵩。只因时间紧迫,别无良策,又感于莫成一片诚心,也就只好如此。</p><p>转眼间,三天时间已到,严府不见莫怀古送杯,严世藩就带领护卫、家丁来到莫府,不经通报,直奔厅堂,见了“莫怀古”,气势凶凶地说:“老相国命我今日来府取杯。谅世兄不会节外生枝?”“莫怀古”看他以势压人,就小心翼冀地双手捧着一个用红绫包着的盒子,递给严世藩。严公子接过玉杯,说了声:“谢过”就带上家丁搭轿回府.消息不胫而走,京城里议论纷纷,都说严嵩父子又得 一件宝物,准备在中秋佳节盛宴庆贺。果然中秋那天,满朝文武官员都来庆贺.酒过三巡,严嵩兴高彩烈地命公子把“一捧雪”取来.让各位一饱眼福。严公子尊命,取出玉杯,在文武官员观赏之间,汤勤从人后钻了出来,小声对严嵩说:“这是一个假的.”严嵩一听,拍案而起,大声怒吼:“大胆莫怀古竟敢戏弄老夫!明日一</p><p>早,定要派人到莫家搜查!”</p><p>第二天,黎明时分,严世藩和汤勤带领500人马把莫府包围个水泄不通。汤勤领头破门而入,把莫府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搜查了一遍,不见玉杯。严世藩气急败坏,命校卫把扮做莫怀古的莫成杀了,又把雪艳捆了起来,带回严府。</p><p>雪艳貌美,姿色出众,汤勤早怀歹念。于是就乞求相爷开恩,赦免雪艳死罪,赏赐给他,严嵩念及汤勤对他的忠心,也就点头答应了.洞房花烛之夜,汤勤得意忘形,神魂飘荡。雪艳假献殷勤,左右侍奉,把汤勤灌得熏熏大醉,和衣而睡.三更时分,雪艳潜入书房,取出宝剑,刺死汤勤,而后自刎.这就是《一 捧雪》中的“刺汤”一折。</p><p>再说莫怀古那天晚上逃出来,几经辗转,来到新野西北的那个“三不管”地方,隐居下来,他为了纪念夫人的贞操,就改为李姓.又过了多少年, 子孙们为了不忘祖先,又改为莫李。这就是“莫李”的由来。传家宝“—捧雪”世世代代地珍藏着。</p> <h3>莫李~李照峰随感,民间书法家王群安执笔泼墨</h3><h3> 一捧雪</h3><h3> 文/李照峰 花枝嫩美托玉盏, 巧夺天工珍品传。 腊梅傲雪骨峥嵘, 御杯畅饮品不凡。 寒冬自温夏飘雪, 难得一睹倾世颜。 坎坷存世五百载, 惊叹古艺震宇寰! </h3> <h3>新野农民作家陈君昌著作的《魂飞情荡一捧雪》</h3><h3> 一捧雪</h3><h3> 文/李照峰</h3><h3>琼枝笑梅盘御杯, 润色阔口候仙液。 玉筋为骨酒为魂, 令人神往美传说。 美酒斟来雪飞舞, 冬暖夏凉尘世绝。 古来今往君臣醉, 魂飞情荡一捧雪! </h3> <h3>“艺精琢绝伦,玉杯稀世珍。一捧雪花开,莫李祖传真。”话说《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那天点了四出戏,第一出是《豪宴》,讲的就是明代莫怀古因传奇玉杯得罪严世蕃的故事。<br></h3> <h3>明代传奇玉杯一捧雪《上集》</h3> <h3>明代传奇玉杯一捧雪《下集》</h3> <h3>据《明史》和《汉儒疏稿》记载,“一捧雪”为明代著名玉杯,当时的权臣严嵩欲将玉杯据为己有,玉杯的主人莫怀古弃官改姓隐居他乡,“一捧雪”在嘉靖年间失踪。另据《新野县志》详载:明朝嘉靖年间,太仆寺卿莫怀古曾于风尘中提拔裱褙汤勤,并将其荐于当时权盛一时的严世蕃。汤勤谋占莫怀古之妾雪艳,撺掇严世蕃向莫家索取家藏古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以赝品献给严世蕃。严世蕃得到古玉杯后,不知是假,非常高兴,并升莫怀古为太常。但汤勤认得杯的真假,将真相告之严世蕃。严世蕃非常愤怒,命人到莫府搜取真杯。莫府仆人莫成将真杯藏起,杯没被搜走。莫怀古害怕再被严世蕃逼交古玉杯,于是弃官逃走。而严世蕃却在朝上上本弹劾莫怀古并派人追拿他,在蓟州将莫怀古拿获,并命蓟州总镇戚继光就地将莫斩首。戚继光欲救莫怀古但无计,莫府仆人莫成愿舍身救主,莫怀古因而得机逃往古北口。戚继光将莫成斩首后,将人头送到京城,但又被汤勤识破。锦衣卫陆炳奉旨调查,并将戚继光拘捕。严世蕃令汤勤会审,陆炳欲断为真,汤勤坚持为假;陆由雪艳暗示,看破汤意在得雪艳,又思开脱戚继光,无奈将雪艳断与汤勤为妾,汤乃不究。洞房中雪艳刺死汤勤,报仇后自刎。为保住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惜丢官、弃家舍妾,几经辗转来到中原,将莫姓改为李姓,隐蔽落户。从外观看,“一捧雪”为白色玉杯,略透淡绿,玉质晶莹,口径7厘米,深2.5厘米,杯壁厚0.2厘米。杯身琢有梅花五瓣,似腊梅盛开。杯底中心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缠梅枝,枝上琢有17朵大小不等的梅花,与杯身自然连在一起。玉杯取“腊梅傲雪”之意,酒斟玉杯内,经光线折射,加上玉杯的剔透光洁,给人如冰如雪的感觉。因为玉杯的主体为白色,上面又雕琢着梅花,故而将玉杯取名为“一捧雪”。</h3><h3></h3> <h3>连环画《海瑞的故事》也有记载</h3><h3>注:连环画《玉杯血泪》和《海瑞的故事》由何强同志收藏并提供图片,感谢!</h3> <h3>京剧、徽剧、晋剧、秦腔、汉剧、豫剧、河南曲剧等取材于李玉的《一捧雪》,上演有《温凉盏》《审头刺汤》《莫成替主》《搜杯代戮》《蓟州城》《雪杯圆》等戏曲传统剧目。新野县歪子镇农民作家陈君昌历经三载,写有长篇通俗小说《魂飞情荡一捧雪》</h3> <h3> 莫怀古带上“一捧雪”几经辗转,流落到新野县西北一个“三不管”地方,在此隐居下来。后来为纪念夫人雪艳的贞操,也为了长期隐匿自己,也就改“莫”姓为当地“李”姓了。又过了多少年,子孙们为了不忘祖先,遂云自己的姓氏为“莫李”。这就是新野歪子镇“莫李”的由来。“一捧雪”,也就此世世代代珍藏在这个“莫李家族”,并由“莫李家族”之长门世代相传守护。每逢大年初一祭祀祖先,“一捧雪”随祭告慰先祖,“莫李家族”的其他成员,这时才能得见“一捧雪”一面。 莫氏家族为保住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惜丢官、弃家舍妾,几经辗转来到中原,将莫姓改为李姓,隐蔽落户,玉杯才得以保全。<br></h3> <h3>咏玉盃一捧雪</h3><h3>张成立</h3><h3>一枝铁梅史悠长,</h3><h3>捧盏如诉世炎凉。</h3><h3>雪冤天公终有眼,</h3><h3>奇闻千秋传馨芳。</h3><h3><br></h3><h3>咏玉杯一捧雪</h3><h3> 文/李照峰</h3><h3><br></h3><h3>一七梅花争相芬</h3><h3>捧杯细饮念故人</h3><h3>雪落梅香醉古今</h3><h3>奇物存世诉祖根</h3><h3><br></h3><h3> 《觀梅》</h3><h3> 吕炳寧</h3><h3>一支香慾濃,</h3><h3>捧起花兒紅。</h3><h3>雪裡風情處,</h3><h3>蕾含笑意中。</h3><h3><br></h3><h3><br></h3><h3> 独白</h3><h3>文/李照峰</h3><h3><br></h3><h3>今生有缘梅傲雪,</h3><h3>休管尘世风雨霜,</h3><h3>捧雪赏花独饮醉,</h3><h3>雪舞梅艳世代香。</h3><h3><br></h3><h3><br></h3><h3> 独白</h3><h3>文/李照峰</h3><h3><br></h3><h3>今生有缘梅傲雪,</h3><h3>休管尘世风雨霜,</h3><h3>捧雪赏花独饮醉,</h3><h3>魅宝传奇世代藏。</h3> <h3>  赞一捧雪</h3><h3> 文/赵红俊</h3><h3>冰淸玉洁似玛瑙,<br></h3><h3>玲珑剔透赛琥珀;</h3><h3>傲雪寒梅万朵笑,</h3><h3>魂飞情荡一捧雪。</h3> <h3>丁建忠倾情执笔泼墨</h3><h3>莫李宗族莫怀古</h3><h3>魂飞情荡一捧雪</h3> <h3>王群安艺术书法家执笔泼墨赞一棒雪</h3><div>(藏头诗)</div><div>作者:范莹(后知后觉)</div><div><br></div><h3>一盏玉杯传奇多,</h3><div>捧物怀古叹坎坷。</div><div>雪落梅梢生惊艳,</div><div>乃引觊觎起风波。</div><div>美酒斟入琼雪舞,</div><div>玉花升腾影婆娑。</div><div>珍奇景观世人赞,</div><h3>品质洁雅成传说。</h3> <h3>莫李营原名大李营,1942年~1947年属邓县汲滩镇第六保。1948年元月属邓县汲滩镇为大李营村。1950年秋划归新野县第六区(驻歪子)汪庄乡。1951年仍属第六区(驻歪子)肜庄乡。1958年属歪子公社为肜庄大队。1980年从肜庄大队析出为大李营村大队。1983年社改乡为歪子乡大李营村委会。1994年属歪子镇为莫李营村委会[1]。 在河南省新野县歪子镇大李营的莫李家,珍藏着一件制作精巧、玲珑剔透的古代玉杯,名叫“一捧雪”。“一捧雪”玉杯为白色或米黄色,略透淡绿,口径7厘米,深2.5厘米,杯壁厚o.2厘米。杯身琢为梅花形,五瓣,似腊梅盛开。杯底中心部分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缠一梅枝,枝身琢有十七朵大小不等的梅花,与杯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玉质晶莹,花美枝嫩,显然玉杯的作者取“腊梅傲雪”之意。酒斟盏中,夏日无冰自凉,冬日无火自温。更为出奇的是,不论春夏秋冬,盏中只要斟上美酒,就见雪花飞舞的奇观。是故,这个玉杯就有了“一捧雪”的美名。<br></h3><h3><br></h3> <h3>早在400年前,明末书画大家范允临、明末清初戏剧大家李玉就以《一捧雪传奇》话本、《一捧雪》剧本告诫世人莫要收藏、莫要怀古——在传奇与戏剧中,莫怀古因收藏“一捧雪”古物,落得个丢官落职、家破人亡。是故,戏剧中人物命名莫怀古就是敬告人们不要怀念古董之意。 <br></h3><h3><br></h3><h3>李玉可能听到过“教子升天杯”的传说,但它在《一捧雪》传奇中只是一个细节,并不是全剧的主体事件。《上海县志》所说“此即《一捧雪)}传奇所托”的话是推测之言,不足为信。实际上,《一捧雪》的创作和其它一些著名作品一样,亚不是单一地取材于某一个事件,而是杂采诸家,集成佳构,既有对历史故率、民间传说的发挥,也有对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h3><div><br></div><div></div><h3>它所描写的基本事件,当然只能是关于“一捧雪”玉杯的传说。这只玉杯在嘉靖年间已出现,某封疆大吏用它贿赂严世蕃以求升迁,后来严家被籍没,此杯传到某权贵之家。清初刘廷巩看见过它,杯体玉色纯白,没有疵痕,在阳光下观看,里面有白色碎屑,隐映浮动,如同飘雪一般,确是人间至宝。《曲海总目提要))《一捧雪》条中注云,“一捧雪”玉杯“在王鳌子孙家,久之始出”,但未明言此语出处,大抵是传闻,不足为凭。李玉创作此剧,是以“一捧雪”玉杯为主,以古画亭件为辅,正如刘廷巩所说,“盖和二事而敷衍者也”(《在园杂志》)。</h3><h3><br></h3> <h3>据传,明朝嘉靖年间,有位太常寺正卿,名曰莫怀古,家藏稀世珍宝“一捧雪”玉盏一尊。 <br></h3><h3>某年冬天,莫怀古的管家莫成在街上遇到一个穷困潦倒的字画匠,名叫汤勤。莫成将汤勤带回家中,替主人莫怀古裱糊名家书画。莫怀古见汤勤衣服褴褛,冻得浑身哆嗦,就让莫成拿来桌上“一捧雪”玉杯中的美酒,请汤勤喝下暖暖身体。汤勤接过玉杯,只见杯中雪花飞舞,顿觉玉杯非凡。在莫成领他用饭时,他借机相问玉杯。莫成如实相告,切让汤勤严守秘密。</h3><h3>次年中秋,从北京城里传出相国严嵩广收门客的消息。莫怀古就把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的汤勤,介绍到了相府。汤勤趋于附势,随后就将“一捧雪”的事密告严嵩。 <br></h3><h3>严嵩一听,就命儿子严世藩带着汤勤来到莫府,希望莫怀古将“一捧雪”赠与相府。莫怀古进退两难,长吁短叹,说:“玉杯虽小,乃是先人遗物,岂能唐突易手?容我择吉日祭奠列祖列宗之后,再送严府不迟。” </h3><h3>莫怀古把莫成唤来商量此事。莫成忠诚老实,他劝莫怀古乔装打扮,带上“一捧雪”连夜逃出京城。而莫成遂将复制的一只赝品假杯,送赠严嵩。 </h3><h3>一日酒过三巡,严嵩拿出“一捧雪”,想让大家一饱眼福。观赏之间,汤勤小声相告严嵩杯是假赝品。严嵩一听大怒,立命严世藩与汤勤带领500人马,把莫府围了个水泄不通。 <br></h3><h3>搜查一遍,不见玉杯。 严世藩气急败坏,在朝上上本弹劾莫怀古并派人追拿他,在蓟州将莫怀古拿获,并命蓟州总镇戚继光就地将莫斩首。戚继光欲救莫怀古但无计,莫府仆人莫成愿舍身救主,莫怀古因而得机逃往古北口。戚继光将莫成斩首后,将人头送到京城,但又被汤勤识破。锦衣卫陆炳奉旨调查,并将戚继光拘捕。严世蕃令汤勤会审,陆炳欲断为真,汤勤坚持为假;陆由雪艳暗示,看破汤意在得雪艳,又思开脱戚继光,无奈将雪艳断与汤勤为妾,汤乃不究。 <br></h3><h3>洞房花烛之夜,汤勤得意忘形,神魂飘荡。雪艳假献殷勤,左右侍奉,把汤勤灌得醺醺大醉。三更时分,雪艳潜入书房取出宝剑,刺死汤勤,而后自刎。这就是《一捧雪》中的“刺汤”一折。 <br></h3><h3><br></h3> <p>新野县政府资深文史研究员范新祥</p><p>随感~莫李照峰</p><p><br></p><p>莫李先祖于明朝,</p><p>怀揣古杯隐汉桑。</p><p>隐于贵地繁衍生,</p><p>古来今往代代传。</p><p>居住至今五百载,</p><p>莫道前路多坎坷。</p><p>李姓子孙不忘根,</p><p>营小齐心传家风!</p> <p class="ql-block">王群安艺术书法家执笔泼墨!</p><p class="ql-block">莫怀古官职:太常寺正卿</p><p class="ql-block">太常正卿是指太常寺的长官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其中,太常寺是管宗庙礼仪的。和礼部有相似的职能。太常卿是正三品文职,而礼部尚书则是从一品文职。按现在的官职,正三品文职,应该是副部级的,或是正厅级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1979年,新野县文化局前副局长魏忠策先生怀揣“一捧雪”前往北京,请教中国古玉器鉴定权威、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伯达先生。杨先生只能就物论物:就制作工艺而言,“一捧雪”是明代中期遗物;就文物价值而言,“一捧雪”可定为国家二级文物。<br></h3><h3>杨先生赞叹‘一捧雪’雕造工艺巧夺天工,本来可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考虑到杯子侧壁上有根玉筋比较明显,毕竟尚有‘微瑕’,最后将它定为国家二级文物。”魏忠策先生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人出2000元的高价,想买下此杯。但对于‘莫李家族’而言,‘一捧雪’不是钱的问题就能买走的。就是钱再多,他们也不会卖掉的。‘一捧雪’,是这个家族不能割舍的记忆。”</h3><h3>杨伯达先生认为,“一捧雪”玉料为新疆和田玉。在《一捧雪》戏剧中,“一捧雪”出自“和氏璧”。</h3><h3><br></h3> <h3>当年携带一捧雪去北京故宫博物院鉴定的魏忠策老先生</h3> <p class="ql-block">能提供更多一捧雪资料的请扫码添加好友提供!</p><p class="ql-block">莫李氏家族家规</p><p class="ql-block">(一)经吾家族代表商议,由十五世开始,以后所生人员,应按新续家谱起名,家谱上的字为名字中间。家谱如下:</p><p class="ql-block">中耀照光兴、义继福鹏延。霖升克震铭、成相全新传。</p><p class="ql-block">茂盛培良泽、英显建武杰。恒世宣道宏,文存喜庆应。</p><p class="ql-block">(二)吾莫李氏宗祠竣工后,关于祭拜要形成制度,本村五年大祭一次。即春节、清明节、三月三、十月初一为开宗祠门日。定为三月三日为大祭之日。春节六天,清明节三天,三月三日六天,十月一日三天。从二0一0年农历三月三日开始。</p><p class="ql-block">移居外村的住户十年回来打祭一次。从二0一0年三月三日开始,依次推算。</p><p class="ql-block">(三)吾莫李氏后裔进祠堂祭拜先祖,一律用香、表祭拜。带炮在大门外放。</p><p class="ql-block">(四)本村莫李氏后裔子孙,结婚后第二天,新人必须带上香、表进祠堂祭拜先祖。然后再上陵园祭祀。</p><p class="ql-block">(五)吾莫李氏后裔无论在哪里居住,都要团结一致,发奋图强,自强自立,勿强凌弱,贵不傲贱,富不迫贫。做到小事以和为贵,大事以理服人。</p><p class="ql-block">(六)吾莫李氏后裔今后若有考入国家一类学府的学生,家庭若有实际困难不能就学者,吾家族应募捐相助,使其就学,力求达到功成名就。</p><p class="ql-block">(七)吾莫李氏后裔,若有不务正业者,不孝父母者,违反国法者除受法律制裁外还必须到祠堂内面对先祖牌位思过自责。</p><p class="ql-block">(八)本家族在外居住的人员回来祭拜者,随时到接待,进祠堂后必须先上香。</p><p class="ql-block">外界人士来观赏者,必须出示个人证件,否则不予接待。</p><p class="ql-block">(九)本次修建吾莫李氏宗祠,聚家族名士商议,自2005年农历七月开始,与移居外村的住户联系进行募捐。到宗祠竣工,长达五年之久,现已基本完善,如有不理想之处瞩后裔热心志士以后再做修缮和扩建......</p><p class="ql-block">(十)本次修撰的家谱参照老家谱誊写,并根据二00九年农历巳丑年正月十五日为止所统计的人员按祠堂内家谱碑上人员的名字进行汇总成册。望若干年后再进行统计入谱。</p> <p class="ql-block">莫李氏存世最早的原始家谱~民国期间的家谱莫李氏家谱前言</p><p class="ql-block">李</p><p class="ql-block">木本水源承先泽 春露秋霜啟后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常云:国无君则不知君臣贤智,家无谱特久则必乱五常。吾莫李氏家族系明朝嘉靖年间太常寺正卿莫怀古之后裔。因嘉靖皇帝昏庸信奸,不听忠而引起朝纲大乱,而后又引发了闯王之乱,后因国乱子姓散亡,故此我莫李氏之原谱已无可考,只积累世所传而续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吾高祖莫怀古祖籍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苍耳沟莫家寨人也。明朝嘉靖年间官拜太常寺正卿,当时因用人不慎收留了落难为乞的裱糊将汤钦为奴。在一次家宴中用自己祖传的玉杯《一捧雪》时被奴仆汤钦望见。因为此杯为稀世珍宝斟酒后冬暖夏凉并伴有雪花纷飞故而得名一捧雪。汤望见后便起歹心。汤钦后来攀登於歼相严嵩府下为奴。汤在严氏父子跟前献媚而取宠,后成为严氏父子之心腹。严氏父子得知后一心想霸为己有,曾多次索讨我传家之宝,我高祖岂肯拱手相让,为了不失祖传之宝,吾高祖莫怀古弃官而逃。逃至南阳所辖的大席营隐居,村南二里许有莫氏莹兆一所为证。后不知为何故又移居邓、新、南三县交界的矼石河畔大李营定居,改莫姓为李姓。大概为怀念太祖母李雪艳的含义,这是一个猜测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人云:木有千条其始一本,水有千派起始一源。人有千家万户,各有其脉,吾莫李氏家族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后继者必须遵先人之教,勤奋创业,耕读传家,凡吾子孙出继於外家族者,不得列入本世祖,若有外亲进入者可享我祖之尊荣,勿强凌弱,勿智而欺愚,勿持众而暴寡,贵不傲贱,富不迫贫,直系不通婚,汤严不作亲,玉杯传大门,其它不可争,耕读传家,世代荣庆,皆对本家祖而言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集本祖会合一堂,重新讨论通过新排家谱,四十代,家谱所排之字为名字中间所用,望后人采纳,以便若干年后相聚时能论辈分。现将新排家谱详列於后;附注祠堂内家规中也有明示。中字派为十五世祖为准。 中耀照光兴 义继福(富)鹏延 霖昇(生)克震鸣(铭)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相全信传 茂盛(胜)沛良泽 英贤建武杰 恒世宣道宏 文存喜庆应(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次整理的家谱是按照祠堂内所刻的家谱碑上的名字录取下来的,统计载至时间为公元二00九年农历已丑年正月十五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支门统计人员:李天合 李金来 李高建 李占元 李耀谦 李有明 李保军 李中斐 李彦龙 李连先 李喜会 李胜华 李会昌 李彦昌 李华德 李勤昌 李山昌 李庆元 李书德 李青元 李中德 汇总人 李天合</p> <h3>关于玉杯的传说,明末清初戏剧家李玉写有传奇《一捧雪》。李玉,江苏吴县人,崇祯末年中乡评副榜,明亡后专事剧本创作,作有传奇40余种。传奇《一捧雪》在传说的基础上,情节更为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后来京剧、徽剧、晋剧、秦腔、汉剧、豫剧、河南曲剧等取材于李玉的《一捧雪》,上演有《温凉盏》《审头刺汤》《莫成替主》《搜杯代戮》《蓟州城》《雪杯圆》等戏曲传统剧目。新野县歪子镇农民作家陈君昌历经三载,写有长篇通俗小说《魂飞情荡一捧雪》。小小玉杯,它那坎坷曲折、悲壮的经历,令人惊叹不已。 在无锡南长区古运河畔、南长街西侧,有条定胜河。河上有座单孔石级拱桥,名定胜桥,曾与金钩、玉带、知足三桥齐名,现在只有这座定胜桥还保持着原有的风貌。</h3><h3><br></h3><h3>定胜桥沿河北起虹桥,南至日晖桥沿河,与贺弄、鸭子滩、张家弄、金钩桥相连。河旁有巷名莫宅兜,据《无锡市志》介绍:“莫宅兜,长街弄附近,原为明代莫氏宅第”。</h3><h3><br></h3><h3>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弘治十二年(1499年),莫聪和莫息侄叔二人先后高中进士。莫聪任兵部员外、郎中,莫息授工部主事。由于侄叔先后登科,所以弘治年间在莫宅兜附近建起丛桂坊。该坊规制宏伟,在民国初年还比较完好,抗战前因牌坊倾斜危及行人而被拆除。</h3><h3><br></h3><h3>定胜桥堍有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碑,碑刻示:“定胜桥在无锡市南长区贺弄端定胜河上,又称永圣桥,相传明代莫氏花园内四桥之一”。</h3><h3><br></h3><h3>相传明嘉靖年间,莫氏后人太仆寺卿莫怀古在这里建造府第,挖溪河、叠假山,营造花园,定胜桥是架在溪河上的四座桥之一。身居朝廷高官的莫怀古,有一只至爱如命的玉杯,洁白如雪。这杯捧在手里,加水后双手一搓,杯中水花飞溅,犹如雪花,故称“一捧雪”。莫怀古还有一位美丽聪慧的小妾,名雪艳,这“二雪”是莫怀古的心爱之宝。</h3><h3><br></h3><h3>有一年冬天,大雪后的早晨,莫怀古救留了冻僵在雪地的裱画匠汤勤。汤勤为人聪明圆滑、能言善辩,所以莫怀古将其收在府中当门客。不料汤勤好色、奸诈,竟看上了雪艳,并想占有,但遭雪艳的拒绝和训斥。后莫怀古将汤勤推荐给权奸严嵩,汤勤投靠了严嵩、严世蕃父子,恩将仇报地把莫家藏有奇珍“一捧雪”密报严氏父子。</h3><h3><br></h3><h3>严嵩酷爱收集奇珍异宝,所以即向莫怀古索要玉杯,并强调莫以赝品相赠。但后来,严世蕃识破了莫怀古送的假玉杯,严嵩恼羞成怒,诬陷并密捕莫怀古。莫事先得讯先行逃脱,结果与主人外貌相似的仆人莫成被捉拿“归案”。在蓟州莫成替主人一死,其首级和莫妾雪艳由蓟州总兵戚继光送往北京。 1949年版的《无锡轶事》,其中《发掘嵩猫坟》一文,也叙述了汤勤的故事。</h3><h3><br></h3><h3>位于锡澄边界处,在锡山区东港镇和江阴市顾山镇之间,有个陈墅村,相传在明代这里原名为“汤墅”,汤勤的宅第就在这里。到了清代,因村里有位陈姓的书生做了官,由嘉庆皇十六子亲题匾额,才易名为“陈墅”。当年汤勤以精裱名噪一时,博得严嵩之欢。</h3><h3><br></h3><h3>汤另一嗜好为养猫,家中养猫数十只,都属名贵品种。一日,严嵩特转送其御赐狸猫一只,令汤勤受宠若惊,关怀备之。不料该猫到了家中后不久,竞因水土不服呜呼哀哉。当时汤勤竞如丧考妣,特备精制棺木,葬之于住宅后的花园中,并刻石立碑,当地乡民都称之“嵩猫坟”。后来几经劫火,昔日宅第早成废墟,花园也被夷为桑田,但嵩猫坟却安然无恙。</h3><h3><br></h3><h3>民国二十四年3月,当地有位叫周子尼的人,认为坟中肯定有珍宝。乡人周子尼以田旁堤岸塌毁为由,雇工重建,并准备在堤岸遍植垂柳。为了取土,周子尼故意将嵩猫坟平去,同时乘机向下开掘。挖掘工作进行得很顺利,离开地面数尺,即现一釜形深穴。再挖下去可见一石板,撬开石板发现一口棺木,此棺与普通棺木大小无异,惟材料颇好,数百年来尚未腐烂。最后开棺启视,则见里面盛满清水,隐隐约约可见枯骨数根,棺内并无他物,但闻异香扑鼻、寒气逼人,乡人连忙重加掩埋。忙了一阵,总算也没白忙,在附近泥土中挖得二只古代瓷碗,古钱币数枚。但嵩猫坟却因此夷为平地,从此这一古迹也彻底消失,到现在也已无人知晓了。</h3><h3><br></h3><h3>一捧雪具有神奇的功效,使用此杯饮水可以消灾驱邪、消除疾病,在遇到贵人时就像遇到知己一样,当向其内注入开水的时候,天气可以幻化成漫天飞雪,伴随着桃花朵朵飞舞,景色迷人。据说,当年王莽撵刘秀的时候,因刘秀为真龙天子,他逃到新野的时候,饥寒交迫,极度疲劳,当饥渴难耐的时候遇到一口井,没有工具取到水,就心中念叨“要是这口井能倒过来多好!”,瞬时,井就倒了过来(后称为搬到井),涓涓溪流流淌出来,当刘秀饮过后,顿觉神清气爽,恢复了体力。继续前行的时候,来到一个老大娘家,请求赏口饭吃,大娘为他准备了一碗煮好的玉米粥,刘秀觉得这就是天底下最好吃的饭了!后来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以后,还专门邀请大娘进京。而当时为刘秀装饭的工具就是一捧雪杯,据传,当时的确下了鹅毛大雪,地上堆积了很厚的雪。刘秀从大娘家出来的时候,因担心王莽知道他的踪迹,就把鞋倒过来穿,当王莽的军队追到一座坟地的时候,就追着鞋印走,到了这位大娘家,这样刘秀就逃过了追杀。后来刘秀就在南阳境内招兵买马,征讨王莽得到了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其中的最得力部将是太子岗附近出来的二十八宿。</h3><h3><br></h3><h3>在由新加坡电视机构与台湾创新社合作拍摄的神话电视剧《天师钟馗》中有一单元故事名叫《一捧雪》,讲的就是一捧雪的故事,涉及人物有严嵩、严世蕃、莫怀古、莫雪艳、汤勤。不过其中的人物关系及结局与李的李的原著不同。电视剧中,莫雪艳与汤勤为莫怀古的养子女;汤勤虽在新婚之夜遭莫雪艳行刺,但并而死于莫雪艳之手;莫成虽同样是掩护莫怀古逃走,但却是死在扶桑忍者之手;莫怀古最后也并未改为李姓。</h3> <h3>宋伟青</h3><h3>《一捧雪》莫怀古、汤勤人物形象鉴赏分析 </h3><h3>传奇剧本,清代李玉作,写一无赖裱褙为虎作伥,帮助权奸严世蕃苦害良善的悲剧故事。京剧《审头刺汤》、《雪杯圆》等折子戏源出于此。见《古本戏曲丛刊》。</h3><h3>莫怀古</h3><h3>作品中的主人公。是已故相国之子,家世富豪,醉心禄仕,生性迂阔。莫家与权豪严嵩两世旧交,严世蕃几番致书,邀怀古进京,许为谋取肥缺。莫怀古求仕心切,带老仆莫诚、门客汤勤、侍妾雪艳一同进京。抵京后,莫怀古携汤勤造访严府,世蕃一时兴起,引莫、汤二人鉴赏家藏珍宝古玩,言谈中露出亟需一装裱匠人,怀古当即举荐了汤勤,汤勤趋炎附势,为讨新主子欢心,密告莫家藏有稀世玉杯 “一棒雪”,并自告奋勇,前往索讨。莫怀古不肯割爱,私下里命玉工仿造一只,献与严府,严、汤二人有眼无珠,把玩假杯乐不可支。并因莫怀古献杯有功、严世蕃荐其为太常寺正卿。这里汤勤又自以为有功于莫家,到莫府讨赏。莫怀古设酒款待,醉后失言,道出所献者为仿制品。汤勤大惊,询问宝杯何在,迂阔糊涂的莫怀古不睬老仆莫诚的暗示,取出真杯让汤勤过目。忘恩负义的汤勤立刻往严府告密,严世蕃恼羞成怒,派兵到莫府搜查,机智的莫诚乘来人不备,携杯逃出。莫怀古自知罪不可免,连夜在莫诚保护下投奔屯兵蓟门的世交戚继光。严世蕃假传圣旨,兴兵缉捕。为救主子,莫诚代主受戮。首级献上严府,汤勤识破其中有诈,莫怀古与戚继光顷刻之间大难临头。在万分危急关头,莫怀古侍妾雪艳以允婚为诱饵,稳住汤勤,趁他带酒进入洞房之机,刺死了这个恶贯满盈的衣冠禽兽,然后雪艳自刎。若干年后,莫怀古之子莫昊化名考中进士,上书皇帝,告倒严世蕃,又去边陲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父母,全家团圆。</h3><h3>汤勤</h3><h3>是个像蛇一样的恶人。他忘恩负义,趋炎附势,诡计多端,反复无常。他因吃喝嫖赌荡尽家产,到处流浪,靠一手弄假成真的装裱技艺骗钱度日。家世富豪、迂阔浮夸的莫怀古怜他贫窘,将他收为门客,进京谋仕时又带在身边。入京之后,莫怀古携汤勤往访权臣严世蕃,席间听严氏讲亟需一裱褙匠人,莫怀古当即以汤勤相荐。汤勤善于察颜观色,溜须拍马,极受严氏青睐。为讨新主子信宠,他背恩忘义,密报莫家珍藏九世稀杯“一捧雪”,并自告奋勇,前往索讨。莫怀古不肯割爱,秘令玉工仿制一件,献与严府。汤勤不辨真伪,大加赞赏。严世蕃欢喜若狂,荐莫怀古为太常寺正卿。汤勤自以为有功于莫家,往莫府讨赏。莫怀古设酒款待,醉后吐真言,告诉汤勤“一捧雪”仍藏于密室。汤勤大惊,推故逃席,密告严世蕃。世蕃闻报大怒,立刻派兵到莫家搜索。莫家老仆莫诚乘人不备,携杯外逃。莫怀古惧祸亡命,由莫诚护持,投奔屯兵蓟门的戚继光。汤勤又密告严世蕃,严假传圣旨,令斩莫怀古于军中。莫诚于危急关头,代主受刑,莫怀古脱身逃走。莫诚首级被送往京城,汤勤识破其伪,升堂审头。莫怀古侍妾雪艳察知汤贼贪色,假意允婚,诱使汤勤草草结案。汤勤自以为美人顷刻到手,乘酒兴闯入洞房,雪艳持刀,历数其罪状,将其刺死。</h3> <h3>历史上真的有这只叫“一捧雪”旷世玉杯。上图即是原物,杯体晶莹雪白,外绕一圈透雕“傲雪之梅”,故名“一捧雪”。</h3><h3>明朝权臣严嵩曾想将之据为己有,莫怀古为此弃官逃亡,此杯在嘉靖年同时失踪,这些都是《明史》有记载的真实事件。近年已改姓“李”的莫怀古氏后人曾将此杯示之于众,这只“一捧雪”至今在他们家族已经传了十六代四百余年——注</h3> <h3>莫怀古带上“一捧雪”几经辗转,流落到新野县西北一个“三不管”地方,在此隐居下来。后来为纪念夫人雪艳的贞操,也为了长期隐匿自己,也就改“莫”姓为当地“李”姓了。又过了多少年,子孙们为了不忘祖先,遂云自己的姓氏为“莫李”。这就是新野歪子镇“莫李”的由来。“一捧雪”,也就此世世代代珍藏在这个“莫李家族”,并由“莫李家族”之长门世代相传守护。每逢大年初一祭祀祖先,“一捧雪”随祭告慰先祖,“莫李家族”的其他成员,这时才能得见“一捧雪”一面。</h3> <h3>“一捧雪”玉雕酒杯玲珑剔透,造型奇特,巧夺天工。酒斟盏中,夏日无冰自凉,冬日无火自温。更为出奇的是,不论春夏秋冬,盏中只要斟上美酒,就见雪花飞舞的奇观。是故,这个玉杯就有了“一捧雪”的美名。</h3> <p>随感~莫李照峰</p><p><br></p><p>贺喜古杯温凉盏,</p><p>一滴美酒雪飘飞。</p><p>捧杯品鉴论古今,</p><p>雪落梅傲展风采。</p><p>玉树映雪叹神奇,</p><p>杯入美酒醉红尘。</p><p>喜景传说心神往,</p><p>迁居新家渡沧桑。</p><p>宝入神盒续传奇,</p><p>盒存玉杯万古赏!</p><p><br></p> <h3>1966年文革时,莫李家被抄。“一捧雪”被放在新野县“忆苦思甜”阶级展览馆,后由县文化馆库房保管。1979年,古玉器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伯达鉴定“一捧雪”时认为,就物论物及制作工艺而言,“一捧雪”是明代中期遗物;就文物价值而言,“一捧雪”可定为国家二级文物。</h3> <h3>新野电视台记者丁建忠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3月30号的文章</h3> <h3>明朝戏剧家李玉所作戏剧《一捧雪》是明代戏剧中十分惊艳的戏剧作品!</h3><h3>《一捧雪》这部戏剧的名字来源正是全戏的核心线索一块绝好的传世美玉,名为“一捧雪”,用这样高雅的词语为一块玉命名,足以想见,这块“一捧雪”的白璧无瑕与珍贵价值。</h3><h3><br></h3><h3>可惜这样一块美玉好也好在这举世无双的玉质上,也因为这样的出色为故事的主角莫怀古带来了此后命运的波折起伏,莫怀古哪里知道,一生中原以为能得到的荣华富贵因此玉而起,而最后落幕时的凄惨结局也由此玉而终。</h3><h3><br></h3><h3>莫怀古身怀绝世美玉,也有着一副绝好的心肠,他救活了一个名为汤勤的裱画匠,谁料想,这汤勤竟然看上了莫怀古的小妾,意图要将其弄到手,于是借严世藩之手夺了那莫怀古的“一捧雪”,自己也能捞着一个小妾,这样忘恩负义的小人形象叫我来联想,我恐怕只能想起敦煌壁画中的《鹿王本生图》里那个被鹿王所救最终却又利欲熏心协同他人来捕猎鹿王的异域小人。莫怀古因为善心所救助的一个汤勤,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毁于一旦,这样的前因后果,恐怕是怀抱善心的怀古先生此前从未料到的,原来做好事反而要招致恶果。</h3><h3><br></h3><h3>李玉作为戏剧家的独具匠心的所在,则在于《一捧雪》的开始一场戏中,上演了一场在中国戏剧中难得见到的戏中戏,莫怀古去严世藩家中赴宴,众人所观看的一出戏竟然是《中山狼》,不熟悉《中山狼》这个戏名的观众想必一定听说过东郭先生养狼的故事,养狼最终却为中山狼所伤,这样大胆的戏剧隐喻居然出现在了明代戏剧《一捧雪》中。《中山狼》的故事不正是暗合了《一捧雪》的剧情发展,可惜莫怀古如同那入了太虚仙境的宝玉一般,并不理解那册页上女子们命运的暗喻。</h3><h3><br></h3><h3>一出《一捧雪》引出了传世典故《中山狼》,一块美玉引出了戏剧中无数奸臣贼子,可叹可气。观《一捧雪》,只觉得造假者未必可恶,那打假者未必善良,正如那莫怀古为保玉而“造假”,那贼子汤勤为害人而“打假”。</h3> <h3>从《一捧雪》中的汤裱褙 看明代书画装潢人</h3><h3>作者:江苏 叶康宁<br></h3><h3>文章来源:《东方收藏》2010年第10期</h3><h3>书画装潢,又称“装背”、“装裱”、“裱褙”。蒋敬生有首诗:“艺心艺手须双全,似护天香入玉栏;敢捡残山取剩水,补悬便可起云烟。”说的就是裱褙。在传奇剧《一捧雪》中,也有一个丑角汤裱褙。汤裱褙的原型见于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伪画致祸》:</h3><h3>“严分宜(严嵩)势炽时,以诸珍宝盈溢,遂及书画古董雅事。时鄢懋卿以总鹾使江淮,胡宗宪、赵文华以督兵使吴越,各承奉意旨,搜取古玩不遗余力。时传闻有《清明上河图》手卷,宋张择端画,在故相王文恪胄君家,其家巨万,难以阿堵动,乃托苏人汤臣者往图之。汤以善装潢知名,客严门下,亦与娄江王思质中丞往还,乃说王购之。王时镇蓟门,即命汤善价求市,既不可得,遂属苏人黄彪摹真本应命,黄亦画家高手也。严氏既得此卷,珍为异宝,用以为诸画压卷,置酒会诸贵人赏玩之。有妒王中丞者知其事,直发为赝本,严世蕃大惭怒,顿恨中丞,谓有意绐之,祸本自此成。或云即汤姓怨弇州伯仲,自露始末,不知然否?以文房清玩,致起大狱,严氏之罪固当诛,但张择端者,南渡画苑中人,与萧照、刘松年辈比肩,何以声价陡重,且为祟如此?今《上河图》临本最多,予所见亦有数卷,其真迹不知落谁氏。当高宗南渡,追忆汴京繁盛,命诸工各想像旧游为图,不止择端一人,即如《瑞应图》,绘高宗出使河北脱难中兴诸景,亦非止一人,今所传者惟萧照耳。然照笔亦数卷,予皆见之。”</h3><h3>这个故事还见于《世庙识余录》、《詹东图玄览编》、《味水轩日记》、《书画跋跋》、《客座赘语》、《识小录》、《明史纪事本末》、《湛园集》、《骨董祸》、《在园杂志》、《销夏闲记摘钞》、《古夫于亭杂录》、《浪迹续谈》、《冷庐杂识》、《烟屿楼笔记》等书,情节大同小异。</h3><h3>在这个故事中,汤裱褙的角色值得注意。他有多重身份,除书画装潢人之外,他还是辨别真赝的赏鉴家,是书画交易的居间人。</h3><h3>汤裱褙的名字,“《野获编》作苏州汤臣。《秋雨庵随笔》作汤勤。《云自在堪笔记》作汤曰忠。”(见徐时栋《烟屿楼笔记》卷四)。他与太仓王家(即王忬家)颇多来往,王忬的大儿子王世贞有两首诗赠他:</h3><h3>“汤生装潢为国朝第一手,博雅多识,尤妙赏鉴家,其别余也,出古纸索赠言,拈二绝句应之。钟王顾陆几千年,赖汝风神次第传。落魄此生看莫笑,一身 还是米家船。其二,金题玉躞映华堂,第一名书好手装。却怪灵芸针线绝,为他人作嫁衣裳。”(见《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五十一)</h3><h3>既然有这层关系,王家人的记叙较可信。王忬的二儿子王世懋在为家藏的宋徽宗《雪江归棹图》题跋时说:“朱太保绝重此卷,以古锦为标,羊脂玉为签,两鱼胆青为轴,宋刻丝龙衮为引首,延吴人汤翰装池。”朱太保即朱希孝,他也生活在嘉隆万时期。故汤翰这个名字比汤臣、汤勤、汤曰忠更可信。</h3><h3>汤裱褙是吴人,周嘉胄《装潢志》说:“装潢能事,普天之下,独逊吴中。吴中千百之家,求其尽善者,亦不数人。往如汤、强二氏,无忝国手之称。”汤氏是苏州的书画装潢世家,据梁章钜说:“汤臣,即汤裱褙,今苏州装潢店,尚是其后人。闻乾隆间尚有汤某者,精于此技。”汪珂玉就经常把家藏书画精品“付善手汤氏装潢”。据汪珂玉说:“(万历癸卯秋)歙客有李咸熙画一轴,……近付善手汤氏装潢甫完。”又说:“先君凝霞阁有画屏二架,面面俱宋元人笔,一为斗方,一为团扇。……至天启丁卯,余转运山左,闻难旋里,于读礼之暇,付汤子装潢成册。”这里的“汤氏”、“汤子”应该是汤玉林,他曾为汪珂玉揭裱过陆天游的《溪山清眺图》。汤玉林有可能是汤裱褙的后代。</h3><h3>书画装潢人通常都开有裱褙铺,铺前都悬挂有招牌,如《碾玉观音》所记:“门前出着一面招牌,写着‘璩家装裱古今书画’。”铺面既然开张,就要向官家纳税,税额是“月纳钞三十贯”(李东阳等《大明会典》卷之三十一)。</h3><h3>对于书画收藏家而言,“装潢优劣,实名迹存亡系焉。……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周嘉胄《装潢志》)据项元汴说王维的《雪溪图》“今在一友处,命庸工所装,一时粉墨狼藉,神气索然。”(见《珊瑚网》)。而据汪珂玉说李昭道的《金碧四景》“先大父明甫在松郡得此图,携归,尘翳不可辨,先君世贤即付装潢善手,揉以沸液,丝理犹连,鲜彩顿复旧观。”(见《珊瑚网》)。两相对比,书画装潢人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h3><h3>优秀的书画装潢人还应该兼善全画的绝技。所谓“全画”就是“古画有残缺处,用旧墨不妨以笔全之。”(见周嘉胄《装潢志》)。有明一代最著名的全画匠人是“盛子昭之侄名著,字叔章,能全补图画,运笔著色,与古不殊。洪武中供奉内府。高皇帝异之,制《盛叔章全画记》。”(见《珊瑚网》)。在《盛叔章全画记》中,朱元璋也盛赞他“运笔同前,色如初着。”(见《明太祖文集》)。明代后期则有郑千里,据周嘉胄说:“友人郑千里全画入神,向为余全赵千里《芳林春晓图》,即天水复生,亦弗能自辨。”(见《装潢志》)</h3><h3>技艺高超的装潢人常被书画收藏家延为上宾。据周嘉胄《装潢志》说:</h3><h3>“王弇州公世具法眼,家多珍秘,深究装潢。延强氏为座上宾,赠贻甚厚。一时好事靡然向风,知装潢之道足重矣。汤氏、强氏,其门如市。强氏踪迹半在弇州园。时有汪景淳于白门得王右军真迹,厚遗仪币,往聘汤氏。景淳张筵下拜授装。功约五旬,景淳时不去左右,供事甚谨,酬赆甚腆。又李周生得《惠山招隐图》,为倪迂杰出之笔。延庄希叔重装,先具十缗为聘,新设床帐,百凡丰给,以上宾待之。凡此甚多,聊举一二奉好事者,知宝书画,其重装潢如此。”</h3><h3>阮大铖《燕子笺》中描写的裱褙匠缪酒鬼也因“手段高强”和礼部衙门过往甚密,《燕子笺》虽是虚构的传奇,但是折射的却是明代后期的现实,缪酒鬼有段唱词:</h3><h3>“门挂招牌利市,家传裱褙生涯。非我浪把口儿夸,倒是文房风雅。任你钟王真迹,饶他欧褚名家,和那荆关擘斧与披麻,不够我浆儿一刷。自家乃裱褙缪继伶的便是。因我平常喜用几杯儿,人人都叫我缪酒鬼。且喜手段高强,生意利市。只是礼部衙门是我当官,时常要费答应。”</h3><h3>汤裱褙还精于鉴古,王世贞说他“博雅多识,尤妙赏鉴家”。徐学谟的《世庙识余录》也记载:“世蕃门客吴人汤裱褙者,以能鉴古,颇用事。世蕃受赂遗旣多,遂旁索古书画。凡献古书画者,必先贿汤裱褙辨以为真迹,始收之。”裱褙匠经常近距离接触古今书画,时间一久,鉴赏能力自然也远高于他人。</h3><h3>裱褙匠经常在书画交易中充当居间人的角色。《万历野获编》所记:“时传闻有《清明上河图》手卷,宋张择端画,在故相王文恪胄君家,其家巨万,难以阿堵动,乃托苏人汤臣者往图之。汤以善装潢知名,客严门下,亦与娄江王思质中丞往还,乃说王购之。王时镇蓟门,即命汤善价求市”是可信的。据《味水轩日记》记载:万历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李日华在杭州时,“装潢人汤二引一客待物至寓。有郭忠恕《寒林楼阁图》—卷,袁清容跋仇英《明皇训子图》—卷,唐伯虎《挂丛仕女》,高房山《春山晓雾》,碧玉冠导一,古印章铜玉各一。”这里,装潢人汤二也是居间人。都穆《寓意编》也记载:“裱褙孙生家有人寄卖三官像三幅,每下轴有大方印曰‘姑苏曹迪’。孙尝求鉴于石田翁,翁曰此李嵩笔,曹氏盖收藏者。又元初人临阎立本水月观音像一轴,上有冯海粟诗跋,与三官像皆索价太高,经年不售。”裱褙孙生同样是居间人。居间人的收入通常很高,他们可从卖家手里拿到百分之十的好处,买家也应有一定的酬劳。</h3><h3>此外,装潢人还常参与书画作伪,有“凭你簇新书画,弄得假旧逼真”的本领。据《万历野获编》说:“(《清明上河图》)既不可得,(汤裱褙)遂属苏人黄彪摹真本应命。”黄彪摹本的做旧,汤裱褙极有可能参与其中。</h3><h3>通过考察汤裱褙——这个舞台上粉墨登场的丑角,我们不仅知道明代的书画装潢人通常有着赏鉴家、居间人等多重身份,而且对他们的生活状态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h3> <h3>一捧雪,它是明代著名的玉杯,据说只要往杯中斟上美酒,杯口就出现雪花飞舞的奇观。而且用此杯斟酒,夏日无冰自凉,冬天无火自温,因此又称之为“温凉盏”。“一捧雪”还有另一层寓意,藏宝犹如双手捧雪,雪凝即有,雪融即无,世事无常,劝世人切“莫怀古”。这出《一捧雪》在京剧舞台上演出了百余年,经过了几代京剧名伶的加工创造,使之成为剧坛瑰宝,流传至今。它是一部梨园经典,更是一篇警世之作,我们可以由此想及一个问题:“人的价值。”<br></h3> <h3>随感~莫李照峰</h3><h3><br></h3><h3>贺喜古杯温凉盏,</h3><h3>一滴美酒雪飘飞。</h3><h3>捧杯品鉴论古今,</h3><h3>雪落梅傲展风采。</h3><h3>玉树映雪叹神奇,</h3><h3>杯入美酒醉红尘。</h3><h3>喜景传说心神往,</h3><h3>迁居新家渡沧桑。</h3><h3>宝入神盒续传奇,</h3><h3>盒存玉杯万古赏!</h3><h3><br></h3><h3>莫李先祖于明朝,</h3><h3>怀揣古杯隐汉桑。</h3><h3>古来今往代代传!</h3><h3>隐于贵地繁衍生,</h3><h3>居住至今几百载。</h3><h3>莫道前路几坎坷,</h3><h3>李姓子孙不忘根。</h3><h3>营小心齐传家风!</h3> <h3>据《明史》、《张汉儒疏稿》记载和《新野县志》详载:“一捧雪”为明代著名玉杯,当时的权臣严嵩欲将玉杯据为己有,玉杯的主人莫怀古弃官改姓隐居他乡,“一捧雪”在嘉靖年间失踪。莫氏家族为保住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惜丢官、弃家舍妾,几经辗转来到中原,将莫姓改为李姓,隐蔽落户,玉杯才得以保全。</h3> <h3>“凝琼雪,点绛云;更雕工绝伦,连城奇珍。”这是明末清初著名戏曲作家李玉剧作“一捧雪”中的唱词描绘。有幸者得观玉杯真容:和田玉杯盏呈羊脂白,晶莹剔透,精美绝伦。杯口径7厘米,杯深2.5厘米,杯壁厚0.2厘米。工匠巧借自然天成古梅俏色,随形赋意,因材施雕,融浅雕、浮雕、圆雕、透雕于一体,突出刻痕深陷、遮掩压叠之技法,兼收盆景之艺术,琢梅干遒劲,横竖曲疏,浑厚苍深,古朴高雅,彰显明农居士王象晋品梅“四贵”风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合不贵开)。大有严冬将尽,新春已临之感!</h3> <h3>杯身玲珑,体琢梅枝攀缠,17朵梅花花形各异:有喷红吐翠、有含苞待放,有朵圆骨润、有含苞不露、有花香怒放……遒劲梅枝承托杯盏,琢梅花细蕊五瓣绽放;盏底雕饰白梅一朵,犹暗香浮动,呈众星拱月;杯身右侧花枝分生两杈,盘旋而上,与杯底、顶部有机衔接,两杈中间琢磨一椭圆指孔,恰可伸进食指。目视杯底梅花蕊隐约可现,指捏杯柄斟酒,玉液波动,梅香袭鼻。<br></h3> <h3>“凝琼雪,点绛云;更雕工绝伦,连城奇珍。”这是明末清初著名戏曲作家李玉剧作“一捧雪”中的唱词描绘。有幸者得观玉杯真容:和田玉杯盏呈羊脂白,晶莹剔透,精美绝伦。杯口径7厘米,杯深2.5厘米,杯壁厚0.2厘米。工匠巧借自然天成古梅俏色,随形赋意,因材施雕,融浅雕、浮雕、圆雕、透雕于一体,突出刻痕深陷、遮掩压叠之技法,兼收盆景之艺术,琢梅干遒劲,横竖曲疏,浑厚苍深,古朴高雅,彰显明农居士王象晋品梅“四贵”风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合不贵开)。大有严冬将尽,新春已临之感!</h3><h3><br></h3> <h3>“一捧雪”玉杯基调为白中略透淡红,底部呈暗褐色,口径7厘米,深2.5厘米,壁厚0.2厘米。雕琢精美,巧夺天工,杯身呈五瓣梅花形,杯底中心有梅花的花蕊,杯身外部攀缠一疏影横斜的干枝梅,枝上琢雕有17朵大小不等凝脂般梅花,杯似众星托月,花犹暗香浮动,杯身右侧花枝分生两杈,与杯的顶、底部有机相衔接,中呈椭圆,可伸进食指,自然天成杯的把柄,恰到好处,鬼斧神工,令人叹绝。玉杯斟上酒后,由于酒液波动,折射杯底梅花花蕊,隐约透人,此杯有“杯中斟酒,夏日无冰自凉,冬日无火自温”和“酒入玉杯,有雪花飘飘”之感。古人在赞誉梅花时多与晶莹白雪连在一起,例如宋人卢梅坡的“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晃补之在《亳社观梅》词中赞叹梅花为“玉雪为骨冰为魂。”因为玉杯的主体为白色,上面又雕琢着梅花,故而将玉杯取名为“一捧雪”,使玉杯多了几分含蓄,多了几分诗意。后经故宫博物馆鉴定:玉杯“一捧雪”为明代工艺,玉杯出自新疆和田,玉质晶莹,构思巧妙,雕琢精细,为明代玉器之精品。</h3> <h3>莫李家谱</h3> <h3>此照片由新野摄影师蔡晓阳拍摄,感谢(❁´ω`❁)</h3> <h3>京剧《审头刺汤》剧照</h3><h3>京韵大鼓《一捧雪》鼓词文本(郭德纲著) 《一捧雪》 善恶到头报自身, 从来千古颂贤人。 明月偏逢三更雨, 红日忽临万里云。 常言道青竹蛇口黄蜂尾, 万般也毒不过这小人心。 都只为贼子无情心特狠, 害恩主信口云谋宝贝窥夫人, 千百年来人人唾骂负义的狗汤勤。 钱塘县有一位官员名叫莫怀古, 与夫人雪艳踏雪寻春。 风雪中救出了汤才子, 汤北溪是他的字,名叫汤勤。 能诗能画,还能够装裱, 灵牙利齿呀亚赛个苏秦。 进莫府请名医与他调治, 惜才华聘为幕宾恩养了三春。 莫老爷携雪艳厅堂饮酒, 在手中端一捧雪是祖传的奇珍。 琥珀酒倾入杯中有美人献舞, 那汤勤在一旁气满了前心。 可叹我文章满腹才高八斗, 哪里比不了他莫大人。 他杯中抱如花似玉雪娘子, 手中端一捧雪岂不是欺人。 看起来苍天有意绝才子, 哪一日风云变幻才称了我的心。 这贼子忘却了钱塘江畔险些冻死, 忘却了莫大人百般照看热血红心。 忘却了遍请名医精心调治, 忘却了阖府上下侍奉殷勤。 你看他微斜双眼瞧恩主, 恨不得碎尸万段挫骨扬尘。 莫大人将汤勤当作心腹, 哪知道苏醒的豺狼要害人身。 这一日京详公文来到此, 莫怀古居家上任还带着汤勤。 怕辜负了汤勤的才华将他推荐与严府, 狗奸贼在严相的面前满口胡云。 只为寻一捧雪三次搜府, 莫怀古挂印封冠逃出了京门。 那汤勤一计不成二计跟的紧, 挑拨严相写公文。 哪里拿住哪里斩, 递解人头进京门。 临行前吩咐二差解, 回来时精心照看那位雪艳夫人。 莫怀古弃官逃寻翼州总镇, 戚继光念在旧交隐了他的身。 狗汤勤指引校尉冀州寻奔, 戚大人接上命走了三魂。 忠义的管家莫成替死, 斩人头装木桶押进京门。 戚继光与雪艳囚在牢禁, 兵部堂有个陆炳监审犯人。 愁云惨惨鼓声阵阵, 缨枪对对短剑森森。 这一边校尉们狰狞满脸悲愤, 那一边皮鞭钉板火焰斜喷。 正当中一块匾高悬明镜, 掌刑的差人在左右分。 狗汤勤请了命也来监审, 陆大人拍桌案吩咐带犯人。 戚继光上堂来问了几句, 吩咐声卸刑镣到馆驿歇神。 又说声带雪艳那贼坐不稳, 两只眼不住的打量佳人。 秋波眼含怨恨, 樱唇紧闭柳眉颦。 穿白带孝未着脂粉, 那捧心的西子也差三分。 望上叩拜说雪艳有礼, 大人说木桶内有人头你看个假真。 雪艳娘怀抱人头珠泪滚滚, 明知道是莫成可哭的是夫君。 恸断了肝肠咽喉哽, 血泪呜咽说确是真。 汤勤摆手说我倒不信, 这哪里是莫大人分明是仆人。 陆炳说你怎知人头或真或假, 汤勤道莫大人养了我整三春。 钱塘江风雪中他救了我的命, 他待我情同兄弟我认的真。 陆大人顿足捶胸说叫我好恨, 指人头骂了声你这瞎了眼的人。 钱塘江你若是不把他救, 怎能够家破人亡祸临身, 抛妻弃子你这人头两下分! 狗汤勤面红过耳汗如雨润, 说我奉命听审你不要胡云。 言未尽贼眼不住打量雪艳, 陆大人的心中就明白了几分。 雪艳娘望上叩头说您成全了我, 暗咬银牙又指了指心。 陆大人暗伸双指微微叹气, 看起来锄贼还在这位雪夫人。 问汤勤将雪艳赐你此案可平否, 喜得奸贼头胸发昏。 往上叩头说太平无事, 下官我这就回府准备完婚(上板)。 无义的奸贼下堂去, 陆炳开言唤佳人。 可叹你夫一命尽, 我有心除贼贼人背后有奸臣。 并非将你配贼子, 无知地知此事藏在你的心。 雪艳叩头说多谢, 大人开了天地恩。 杏眼圆睁情悲愤, 暗骂汤勤太不仁。 将恩作仇真鼠辈, 无情无意恶小人。 三更时分洞房进, 苍天有眼护我身。 青锋剑下除贼子, 血海冤仇一旦申 。 烈贤人为报冤仇把洞房进, 下一回月夜除贼雪艳刺汤勤。<br></h3> <h3>《审头刺汤》连环画</h3><h3>严世藩依势索要,王忬交假画应付,严知道后大怒。王忬终因此致祸被构陷而死①。李玉以此为据并参照其它资料写成了《一捧雪》剧。剧的大意是:嘉靖时,前宰相之子莫怀古受任左仆卿,为补官偕爱妾雪艳娘、老仆莫诚、及被他从困厄中救助出来的裱褙匠汤勤带着传家宝“一捧雪”玉杯,往京师投靠同年严世藩,并① 事见《明史纪事本未》《万历野获编》、《天水冰山录》等。各书记载稍有不同,但大同小异将汤勤推荐给严世藩裱褙字画。汤勤是个心地险恶的小人。为阿谀严世藩,他将“一捧雪”玉杯密泄给严,严世藩为把杯弄到手对莫怀古一再迫害,致使莫怀古的老仆莫诚、爱妾雪艳娘均为此而死;莫怀古本人也差点送掉性命,全家人亦妻离子散。直至严嵩势败后,方才夫妻父子团圆。</h3> <h3>国家图书馆藏《一笠庵新编一捧雪传奇》为清初刻本。前有版画插图10幅,卷上卷端、卷下卷端分别钤有“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长乐郑氏藏书之印”。卷末缺56叶以后。 清初刻本《一笠庵新编一捧雪传奇》版画插图 清初刻本《一笠庵新编一捧雪传奇》下卷卷端 西谛藏书印章 《一笠庵新编一捧雪传奇》作者李玉(1610—约1671),字玄玉,号苏门啸侣,又号一笠庵主人,明末清初戏曲作家,江苏吴县人。吴伟业在《北词广正谱序》称:“李子元玉,好奇学古士也。其才足以上下千载,其学足以囊括艺林。而连厄于有司,晚几得之,仍中副车。甲申以后,绝意仕进,以十郎之才调,效耆卿之填词。所著传奇数十种,即当场之歌呼笑骂,以寓显微阐幽之旨。”李玉毕生致力于戏曲创作和研究,作品有《一笠庵四种曲》(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又有《清忠谱》、《眉山秀》、《两须眉》、《太平钱》、《千钟禄》等,还编订了《北词广正谱》,200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玉戏曲集》,收录其作品最为详备。 《李玉戏曲集》封面 《一笠庵新编一捧雪传奇》为《一笠庵四种曲》之一,全剧共三十出。主要讲述明末宰相之子钱塘人莫怀古因家传宝杯盘龙和玉杯,俗呼“一捧雪”被当朝权贵严世藩看中,欲夺来据为己有,莫怀古献假杯却酒醉被朋友汤勤得知,密告严世藩,严得宝不成,以“盗窃太常神器,擅离职守,玩国欺君”之罪欲杀莫怀古,派兵追至蓟州,令总镇戚继光将莫怀古就地斩首,戚继光欲救而无计,莫家奴仆莫诚以及小妾雪艳娘牺牲自己,衷心救主,最终莫家冤案得以昭雪。此剧在揭露社会丑陋黑暗的同时,热烈赞颂了莫诚、雪艳娘的义勇和忠诚,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 清初刻本《一笠庵新编一捧雪传奇》上卷卷端 除此本之外,尚有郑振铎藏明崇祯刊本、清乾隆内府钞本、清乾隆十三年(1734)重刻宝研斋藏本等。</h3> <h3> 赞一棒雪<br></h3><h3>作者:吕炳宁</h3><h3>一声寒露随之来,</h3><div>捧茶笑迎菊花开。</div><div>雪下寻梅红艳艳,</div><h3>明代玉杯尽风采!</h3> <h3>关于玉杯的传说,明末清初戏剧家李玉写有传奇《一捧雪》。李玉,江苏吴县人,崇祯末年中乡评副榜,明亡后专事剧本创作,作有传奇40余种。传奇《一捧雪》在传说的基础上,情节更为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后来京剧、徽剧、晋剧、秦腔、汉剧、豫剧、河南曲剧等取材于李玉的《一捧雪》,上演有《温凉盏》《审头刺汤》《莫成替主》《搜杯代戮》《蓟州城》《雪杯圆》等戏曲传统剧目。</h3> <h3>  文友韩丽改收藏提供的图书图片<br></h3><h3>关于玉杯的传说,明末清初戏剧家李玉写有传奇《一捧雪》。李玉,江苏吴县人,崇祯末年中乡评副榜,明亡后专事剧本创作,作有传奇40余种。传奇《一捧雪》在传说的基础上,情节更为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后来京剧、徽剧、晋剧、秦腔、汉剧、豫剧、河南曲剧等取材于李玉的《一捧雪》,上演有《温凉盏》《审头刺汤》《莫成替主》《搜杯代戮》《蓟州城》《雪杯圆》等戏曲传统剧目。新野县歪子镇农民作家陈君昌历经三载,写有长篇通俗小说《魂飞情荡一捧雪》。小小玉杯,它那坎坷曲折、悲壮的经历,令人惊叹不已。 在无锡南长区古运河畔、南长街西侧,有条定胜河。河上有座单孔石级拱桥,名定胜桥,曾与金钩、玉带、知足三桥齐名,现在只有这座定胜桥还保持着原有的风貌。</h3><h3>定胜桥沿河北起虹桥,南至日晖桥沿河,与贺弄、鸭子滩、张家弄、金钩桥相连。河旁有巷名莫宅兜,据《无锡市志》介绍:“莫宅兜,长街弄附近,原为明代莫氏宅第”。</h3><h3>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弘治十二年(1499年),莫聪和莫息侄叔二人先后高中进士。莫聪任兵部员外、郎中,莫息授工部主事。由于侄叔先后登科,所以弘治年间在莫宅兜附近建起丛桂坊。该坊规制宏伟,在民国初年还比较完好,抗战前因牌坊倾斜危及行人而被拆除。</h3><h3>定胜桥堍有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碑,碑刻示:“定胜桥在无锡市南长区贺弄端定胜河上,又称永圣桥,相传明代莫氏花园内四桥之一”。</h3><h3>相传明嘉靖年间,莫氏后人太仆寺卿莫怀古在这里建造府第,挖溪河、叠假山,营造花园,定胜桥是架在溪河上的四座桥之一。身居朝廷高官的莫怀古,有一只至爱如命的玉杯,洁白如雪。这杯捧在手里,加水后双手一搓,杯中水花飞溅,犹如雪花,故称“一捧雪”。莫怀古还有一位美丽聪慧的小妾,名雪艳,这“二雪”是莫怀古的心爱之宝。</h3><h3>有一年冬天,大雪后的早晨,莫怀古救留了冻僵在雪地的裱画匠汤勤。汤勤为人聪明圆滑、能言善辩,所以莫怀古将其收在府中当门客。不料汤勤好色、奸诈,竟看上了雪艳,并想占有,但遭雪艳的拒绝和训斥。后莫怀古将汤勤推荐给权奸严嵩,汤勤投靠了严嵩、严世蕃父子,恩将仇报地把莫家藏有奇珍“一捧雪”密报严氏父子。</h3><h3>严嵩酷爱收集奇珍异宝,所以即向莫怀古索要玉杯,并强调莫以赝品相赠。但后来,严世蕃识破了莫怀古送的假玉杯,严嵩恼羞成怒,诬陷并密捕莫怀古。莫事先得讯先行逃脱,结果与主人外貌相似的仆人莫成被捉拿“归案”。在蓟州莫成替主人一死,其首级和莫妾雪艳由蓟州总兵戚继光送往北京。 1949年版的《无锡轶事》,其中《发掘嵩猫坟》一文,也叙述了汤勤的故事。</h3><h3>位于锡澄边界处,在锡山区东港镇和江阴市顾山镇之间,有个陈墅村,相传在明代这里原名为“汤墅”,汤勤的宅第就在这里。到了清代,因村里有位陈姓的书生做了官,由嘉庆皇十六子亲题匾额,才易名为“陈墅”。当年汤勤以精裱名噪一时,博得严嵩之欢。</h3><h3>汤另一嗜好为养猫,家中养猫数十只,都属名贵品种。一日,严嵩特转送其御赐狸猫一只,令汤勤受宠若惊,关怀备之。不料该猫到了家中后不久,竞因水土不服呜呼哀哉。当时汤勤竞如丧考妣,特备精制棺木,葬之于住宅后的花园中,并刻石立碑,当地乡民都称之“嵩猫坟”。后来几经劫火,昔日宅第早成废墟,花园也被夷为桑田,但嵩猫坟却安然无恙。</h3><h3>民国二十四年3月,当地有位叫周子尼的人,认为坟中肯定有珍宝。乡人周子尼以田旁堤岸塌毁为由,雇工重建,并准备在堤岸遍植垂柳。为了取土,周子尼故意将嵩猫坟平去,同时乘机向下开掘。挖掘工作进行得很顺利,离开地面数尺,即现一釜形深穴。再挖下去可见一石板,撬开石板发现一口棺木,此棺与普通棺木大小无异,惟材料颇好,数百年来尚未腐烂。最后开棺启视,则见里面盛满清水,隐隐约约可见枯骨数根,棺内并无他物,但闻异香扑鼻、寒气逼人,乡人连忙重加掩埋。忙了一阵,总算也没白忙,在附近泥土中挖得二只古代瓷碗,古钱币数枚。但嵩猫坟却因此夷为平地,从此这一古迹也彻底消失,到现在也已无人知晓了。</h3><h3>一捧雪具有神奇的功效,使用此杯饮水可以消灾驱邪、消除疾病,在遇到贵人时就像遇到知己一样,当向其内注入开水的时候,天气可以幻化成漫天飞雪,伴随着桃花朵朵飞舞,景色迷人。据说,当年王莽撵刘秀的时候,因刘秀为真龙天子,他逃到新野的时候,饥寒交迫,极度疲劳,当饥渴难耐的时候遇到一口井,没有工具取到水,就心中念叨“要是这口井能倒过来多好!”,瞬时,井就倒了过来(后称为搬到井),涓涓溪流流淌出来,当刘秀饮过后,顿觉神清气爽,恢复了体力。继续前行的时候,来到一个老大娘家,请求赏口饭吃,大娘为他准备了一碗煮好的玉米粥,刘秀觉得这就是天底下最好吃的饭了!后来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以后,还专门邀请大娘进京。而当时为刘秀装饭的工具就是一捧雪杯,据传,当时的确下了鹅毛大雪,地上堆积了很厚的雪。刘秀从大娘家出来的时候,因担心王莽知道他的踪迹,就把鞋倒过来穿,当王莽的军队追到一座坟地的时候,就追着鞋印走,到了这位大娘家,这样刘秀就逃过了追杀。后来刘秀就在南阳境内招兵买马,征讨王莽得到了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其中的最得力部将是太子岗附近出来的二十八宿。</h3><h3>在由新加坡电视机构与台湾创新社合作拍摄的神话电视剧《天师钟馗》中有一单元故事名叫《一捧雪》,讲的就是一捧雪的故事,涉及人物有严嵩、严世蕃、莫怀古、莫雪艳、汤勤。不过其中的人物关系及结局与李的李的原著不同。电视剧中,莫雪艳与汤勤为莫怀古的养子女;汤勤虽在新婚之夜遭莫雪艳行刺,但并而死于莫雪艳之手;莫成虽同样是掩护莫怀古逃走,但却是死在扶桑忍者之手;莫怀古最后也并未改为李姓。</h3> <h3>《新野乡村志》中记载</h3> <h3>河南省新野县歪子镇广场上的一捧雪石雕</h3> <h3>《腊梅傲雪》</h3><h3> 一捧雪</h3><h3>酷冷独自骨峥嵘,</h3><h3>无意争春笑寒歌,</h3><h3>腊梅傲雪醉世人,</h3><h3>魂飞情荡一捧雪!</h3> <h3>一棒雪杯传百年</h3><h3>一棒雪花照人间</h3><h3>一棒雪絮真情在</h3><h3>一棒雪情寄亲缘</h3> <h3>一捧雪里无美酒,</h3><h3>梅花朵朵绕杯身。</h3><h3>寒梅傲雪尽芬芳,</h3><h3>古来今往赞神功!</h3> <h3>莫李营村标</h3><h3>@一捧雪 </h3><div>一捧雪白洁无瑕,</div><div>传奇玉宝名天下。</div><h3>欲问芳容何处寻,</h3><h3>牧童遥指莫李营。</h3> <h3>在河南省新野县的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属于歪子镇大李营的莫李家的古代玉杯,名叫“一捧雪”。玉杯制作精巧、玲珑剔透,“一捧雪”玉杯为白色或米黄色,略透淡绿,口径7厘米,深2.5厘米,杯壁厚o.2厘米。杯身琢为梅花形,五瓣,似腊梅盛开。杯底中心部分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缠一梅枝,枝身琢有十七朵大小不等的梅花,与杯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玉质晶莹,花美枝嫩,显然玉杯的作者取“腊梅傲雪”之意。酒斟盏中,夏日无冰自凉,冬日无火自温。更为出奇的是,不论春夏秋冬,盏中只要斟上美酒,就见雪花飞舞的奇观。是故,这个玉杯就有了“一捧雪”的美名。</h3> <h3>莫李氏家族祠堂</h3><h3>“莫李”姓氏的来历<br></h3><h3>河南省新野县歪子乡大李营村有百余户姓李的 , 人称 “莫李” 家。 “莫李” 既非李姓。亦非复姓 , 而是由莫姓改为李姓 , 但为区别于一般的李姓 , 故称之为 “莫李” 。至于 “莫李” 家的由来却伴随着一个悲壮感人的历史故事。<br></h3><h3>  “莫李” 家的祖先系明嘉靖年间 (1522——1566) 大理寺正卿莫怀古 , 其为后代遗留下了传家瑰宝——玉杯。玉杯是新疆和田玉 , 做工精细 , 淡绿色 , 呈梅花形 , 剔透光洁。杯身外琢有一枝梅花 , 盛酒冬温夏凉 ; 斟酒时因光的折射 , 杯中似有雪花 , 故称 “一捧雪”, 有 “腊梅傲雪”之意。正是这瑰宝“一捧雪” 给莫怀古家带来一场灾难。莫家有个佣人叫汤勤 , 是个见利忘义、投机钻营之徒 , 因写得一手好字 , 由莫家到阁老严嵩府上任职。严嵩专横跋息 , 贪敛财物 , 酷爱古玩。汤勤对严嵩馅媚奉迎 , 便将莫家珍藏瑰宝 “一捧雪” 密告严嵩。严嵩垂涎三尺 , 派人索取 “一捧雪” 。莫家惊恐万分 , 既舍不得传家瑰宝 , 又怕得罪严嵩。经与妻子李雪艳商量 , 拟将一只假 “一捧雪” 送给他。但莫怀古深知 , 这既瞒不住老谋深算的严嵩 , 更瞒不住阴险狡诈的汤勤 , 心里踌躇不安。此时 , 忠厚、耿直的家人莫成见到主人的困境 , 决心舍生取义 , 誓死保卫传家瑰宝。他建议 , 让莫怀古改装成家人 , 弃官携宝 , 连夜逃走 , 由他扮做莫怀古 , 带着假 “一捧雪” 去对付严嵩。莫怀古因时间紧迫 , 别无良策 , 又感于莫成的一片忠 心 , 怀着感激、悲痛的心情 , 携带传家瑰宝“一捧雪” 星夜逃走。</h3><h3>假“一捧雪” 送到严府 , 很快被汤勤识破。严嵩大怒 , 遂令其子严世藩带校卫前往莫府搜查 , 拿莫怀古治罪。因搜不到“一捧雪”, 严世藩令校卫把家人莫成改扮的莫怀古杀了 , 取下首级 , 还把莫的爱妻李雪艳带回严府审问。</h3><h3>  雪艳姿色出众 , 汤勤早怀歹念。当汤勤发现莫怀古的首级为 家人莫成首级时 , 便暗地要挟雪艳 , 强逼与其成亲 , 否则 , 不仅要追查莫怀古 , 而且要加害于她。雪艳为保护丈夫莫怀古和 “一捧雪”, 便假意应允与汤勤成亲。晚上 , 当汤勤神魂飘荡、得意忘形的时候 , 雪艳用好酒将他灌醉 , 将他刺死而后自剔 , 这便是传统历史剧( 刺汤)一戏。</h3><h3>  再 说莫怀古逃出北京后 , 几经辗转 , 来到河南省新野县北歪子街附近一个村子里隐居起来。为了纪念夫人的贞操 , 将莫姓改为 李姓 , 已经历 20 代。为了不忘祖先 , 其后裔称他们的李姓为 “莫李” 。</h3> <h3><br></h3><h3>&nbsp; &nbsp;&nbsp; &nbsp;在美丽的平潭东庠岛上,有许多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为这个小岛不仅增添了许多神秘之感,更可从中挖掘出东庠的历史文化的演变。在东庠,有一个流传了几百年的故事,就是明臣“莫怀古”与东庠的不解之缘。老一代东庠人说起“莫怀古”的故事是神色飞扬,活灵活现,其中的情节与闽剧《一捧雪》基本相似。另外,据说东庠还有莫怀古墓的遗址。据《平潭县志》第八“冢墓”条里,发现了一条非常难得的史料:“莫怀古墓,在东庠岛大山中,怀古因避严氏之难,隐居东庠大帝宫”,死后便葬在这座岛上。</h3><h3>&nbsp; &nbsp;&nbsp; &nbsp;闽剧《莫成救主》引发历史之谜</h3><h3>&nbsp; &nbsp;&nbsp; &nbsp;暮春时节,黄昏的斜阳,照着东庠古老的石头村巷。远远地看见讨小海的渔家人提着竹篓行在晚霞之中。平常安静的东风村,因为村里一场闽剧会演打破了往昔的寂静。村里的老人会搭建成一个临时性的舞台,没有幕布,也不需要报幕员,急促的锣鼓声中,演员踩着鼓点出场了。因为表演的是东庠人爱看的传统剧目《汉宫梦》。简陋的舞台前,也围满了黑压压的观众。</h3><h3>&nbsp; &nbsp;&nbsp; &nbsp;只见忽明忽暗的灯影里,做工老生扯着噪子唱了起来,一会儿武生翻滚着冲上舞台。台下看众发出一阵阵叫好声。</h3><h3>&nbsp; &nbsp;&nbsp; &nbsp;在观看表演的间隙里,东庠民俗文化研究者陈乃忠跟记者说起,早在解放前,东庠就有一出本岛自编自导的传统保留剧目《莫成救主》。</h3><h3>&nbsp; &nbsp;&nbsp; &nbsp;“这出戏,我小的时候经常听前辈艺人何培福老师说起,这部戏其实与京剧《一捧雪》同出一辙。只是岛上的闽剧老艺人把莫怀古与东庠联系起来,就形成了平潭的一种地方文艺特点。最早排演《莫成救主》是平潭后围人李孝瑞,艺名李五司,他出生于中医世家,却是专业研究戏曲音乐的一代名师。受东庠乡贤票友邀请,到东庠与当地南江村戏曲老艺人‘尾弟猴’,合作排演此剧。李孝瑞负责后台,‘尾弟猴’负责前台表演。这个‘尾弟猴’刚出道时主攻旦行,后来嗓子‘倒仓’后,改生行,由于长期的积累和研究当时精通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表演的戏曲名角。两个民间老艺人撑起了一个剧团班子,像这出唱了半个世纪的《莫成救主》就是当年老艺人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传统戏。可惜解放后,由于艺人断层,现消声匿迹。我想与平潭闽剧人继写一部《莫成救主》的剧本,重新编排这出戏。”陈乃忠说。</h3><h3>&nbsp; &nbsp;&nbsp;&nbsp;《一捧雪》这个剧本,出自明末清初戏剧家李玉之手,情节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后来京剧、徽剧、晋剧、秦腔、汉剧、豫剧、曲剧等取材于李玉的《一捧雪》,上演有《温凉盏》、《审头刺汤》、《莫成替主》、《搜杯代戮》等戏曲传统剧目。 </h3><h3>&nbsp; &nbsp;&nbsp; &nbsp;闽剧《莫成救主》,它描写明代嘉靖年间,江苏太仓县一官员王忬的家中,藏有一只祖传的玉雕宝杯,洁白晶莹,玲珑剔透。这只宝杯非常奇特,大热天,气温非常高,如果把滚烫的开水倒进去,便会立即冷却下来,似雪水一样清凉,因此取名为“一捧雪”,是一件稀世珍品。</h3><h3>&nbsp; &nbsp;&nbsp; &nbsp;当朝宰相严嵩和他的儿子一直想谋取这只宝杯,便令王忬献送严府。王忬不忍祖传宝杯落入权贵之手,便仿造了一只送去,不料被一个裱褙店叫汤勤的人告发。严嵩大怒,便以边关失事的罪名强加在王忬头上,准备迫害他。在这关键时刻,王忬家的仆人莫成,便挺身而出,假扮王忬替主人赴死。而让王忬改名换姓逃避它方。后人因感王忬“怀古物”而遭横祸,便把主人公的姓名改为“莫怀古”,以示警喻。</h3><h3>&nbsp; &nbsp;&nbsp; &nbsp;“逃避他乡的莫怀古,究竟隐居到什么地方呢?”记者问道。</h3><h3>&nbsp; &nbsp;&nbsp; &nbsp;“历史上这也是一个谜,在《平潭县志》里发现一条非常难得的记载:‘莫怀古墓,在东痒岛大山中。怀古因避严氏之难,隐居东痒大帝宫。’东痒岛位于平潭岛东面,岛屿环列,形势险要,“系古避乱之地”。这个岛在明代嘉靖年间,是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入闽抗击倭寇的一个前沿阵地。闽剧传统剧目《莫怀古》里,还保留有这样一个重要情节:莫怀古化名逃脱后,投奔戚继光部队,死后葬在平潭岛上。东庠岛上的大帝宫庙前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的碑文就有说到莫怀古的史迹。”</h3><h3>&nbsp; &nbsp;&nbsp; &nbsp;言语之间,陈乃忠拿出一叠相片,找出其中一张说,这是东庠大帝宫庙前石碑的相片,上面的碑文清晰可见,可见莫怀古与东庠的渊源。</h3><h3>&nbsp; &nbsp;&nbsp; &nbsp;说到莫怀古的墓穴,东庠文化站站长周桂明说:“在孝北村靠近海边的一个山坡上,有一座古墓传说是莫怀古的墓,当时考古专家仔细地查看了墓穴,后来他们叫做莫泰春墓,因泰春讹传名叫怀古,所以《平潭县志》记载为“莫怀古墓”。</h3><h3>&nbsp; &nbsp;&nbsp; &nbsp;翻开《平潭县志》卷三十二“文物”章节,记载这个墓坐西北朝东南,后依山林,前朝海礁。1986年文物调查时,墓已被毁盗过,仅采集墓砖数块,为明代所制。</h3><h3>&nbsp; &nbsp;&nbsp; &nbsp;为了寻找莫怀古的墓,记者随同周桂明前往东庠孝北村,远远望见曾经传为墓地的那块土地,如今已夷为平地,很难看出这里曾经有如此古老的墓穴。周桂明说:“也曾有考古专家来过好几批,无法查找到关于莫怀古墓的真实依据,倒是这个关于莫怀古的传说,在东庠传了几百年,为东庠的文化注入了许多神秘的色彩。”</h3><h3>&nbsp; &nbsp;&nbsp; &nbsp;“浮东庠”与“沉东洋”的传说</h3><h3>&nbsp; &nbsp;&nbsp; &nbsp;东庠的东渥海滩很适宜看日出,四周礁石密布,还有许多美丽的鹅卵石。夏天可以随渔民的小船去赶小海,抓螃蟹,在海浪间嬉戏。与东渥相隔不远处的中心有一个小岛。陈乃忠指着那座小岛告诉记者说,传说在东庠的莺山前面原来还有个东洋岛,可是此岛已经沉到海底,现在看不到了。</h3><h3>&nbsp; &nbsp;&nbsp; &nbsp;说到这个东洋岛,就不得不说被严嵩追杀出逃的莫怀古。莫怀古一路沿着东行,逃到浙江沿海投奔戚继光的部队,在部队里他依然隐姓埋名。</h3><h3>&nbsp; &nbsp;&nbsp; &nbsp;可是严嵩的追兵追到浙江,莫怀古不得不再次出逃,一路向东海之滨毗邻东庠的东洋国逃去。传说东洋岛当时是朝廷的诸候国,结果莫怀古这一路眼看就要到东洋国了,遇到强台风入袭,他漂到了东洋岛北面的东庠岛上。疲惫之极的他倒在东庠的大帝宫庙里睡着了,庙里供奉的五显大帝托了一个梦给他,告诉不能再往东行了,否则洗不去沉冤,更有生命危险,五显大帝告诉他,不如胸怀家国,在这个岛上做些有益的事情,慢慢寻找复仇的机会。</h3><h3>&nbsp; &nbsp;&nbsp; &nbsp;莫怀古受戚继光的指点,本要前往不远处的东洋岛,诸候国里有他的旧识,可以商议如何揭穿奸臣严嵩的种种劣迹,除掉这个祸害朝廷百姓的大奸臣。可是他困在东庠岛上,虽然相隔不过千米,可是,台风打坏了莫怀古的船只,他只能在这个荒岛上住了下来,寻找机会。</h3><h3>&nbsp; &nbsp;&nbsp; &nbsp;就在此时,在朝廷的严嵩得到密报,“王忬”逃到了东洋岛。他马上下令各诸候交出化名为“莫怀古”的“王忬”。当时诸候国的大臣们对于严嵩独断朝野的行为十分气愤,况且他们也查不出东洋岛上有“莫怀古”这样的人。于是决定揭竿而起,进行兵变。</h3><h3>&nbsp; &nbsp;&nbsp; &nbsp;明代盛行国师祈天求神明,于是严嵩下令国师施法术,使东洋岛沉没。到了七夕节这天,为国师向天神传话的喜鹊公和喜鹊母因为忙着为七仙女和牛郎搭建鹊桥,慌忙之中给天庭的传话传为 “浮东庠,沉东洋”。东洋岛就此沉没了,只留下莺山见证着这段神奇的传说。</h3><h3>&nbsp; &nbsp;&nbsp; &nbsp;为了感念那对喜鹊对东庠人的恩情,现在东庠的七夕节里,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为这段传说所来。“我们都知道,传统的七夕节里,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盼望自己能心灵手巧,将来嫁一个好人家。在东庠却不一样,这一天,家家户户用两个大海螺壳里塞满了白米,放进蒸笼里蒸熟后,用竹子做成的小扁担样,女孩子则把五月初五端午节系在手上的五彩线绳解下来系在海螺壳上,祈求平安吉祥,祈求万事顺意。”陈乃忠说。</h3><h3>&nbsp; &nbsp;&nbsp; &nbsp;原来,这海螺里装上米饭寓意给天神报信的喜鹊吃的,海螺壳装米图的是吉祥,比喻来年鱼粮满仓。每逢七夕节东庠的女儿家把装饰好的海螺米饭弄好后,放在一张桌子上,面对着天上的月亮,一边梳动长发,一边向七姐祈祷。老辈阿姆用平潭土话念叨:“短短崎崎分给你,长长青青留给我。”</h3><h3>&nbsp; &nbsp;&nbsp; &nbsp;“旧时东庠女子因为喜欢梳髻,所以希望有一头美丽的长发,‘短短崎崎’的头发肯定不好看,所以祈求七姐把‘长长青青’的头发留给自己,这样的祈求与爱美的东庠女子联系在一起,是多么浪漫诗意的事情。”陈乃忠如是说。</h3><h3>&nbsp; &nbsp;&nbsp; &nbsp;莫怀古东庠“兴缯”</h3><h3>&nbsp; &nbsp;&nbsp; &nbsp;东庠的“庠”字,读音为(xiáng),辞海解释:古代称学校。</h3><h3>&nbsp; &nbsp;&nbsp; &nbsp;老一辈东庠人说,早年“东庠”又叫“东墙”,历史上传说,莫怀古到了东庠岛以后,开始在岛上开设学堂,相当于私塾。不识字的渔民们,纷纷把孩子送到学堂去读书,盼有朝一日走出小岛,求取功名。一个远离大陆的小岛,从此渔耕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并开启了一个具有内涵的地名:东庠。</h3><h3>&nbsp; &nbsp;&nbsp; &nbsp;从流水码头乘船到东庠,要经过小庠岛。在宽阔海面上,随时可以见到一种奇特的大木盆样的小船,这就是始于宋代的木制椭圆形的腰子船。这种小船载重量约100多公斤,至今流水镇小庠岛渔民还在使用腰子船去养殖渔排上装运鱼苗等。</h3><h3>&nbsp; &nbsp;&nbsp; &nbsp;“但是那时的渔民还没有使用围缯捕鱼,传说直至莫怀古的出现,他把家乡江苏太仓的织鱼网技术教给了当地渔民。”陈乃忠告诉记者。</h3><h3>&nbsp; &nbsp;&nbsp; &nbsp;对平潭民俗颇有研究的李遵云告诉记者,早年1992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平潭县分卷》一书,就有一段他整理的“莫怀古兴缯”的故事。</h3><h3>&nbsp; &nbsp;&nbsp; &nbsp;“记得平潭建县80周年庆,整理民间故事集,我就把听到关于‘莫怀古兴缯’的这段故事整理出来。我老家有东庠前面的小庠岛,小时候织渔网,常听老人家说古,这个故事就是那时候听来的。大家都知道莫泰春,又名莫怀古。他有一个珍贵的玉杯叫‘一捧雪’。奸臣严蒿父子想得到它,阴谋不成后,就在皇帝前试诬告他‘私存国宝’,判他死罪,他的家仆莫成替主受死。莫怀古带着玉杯,投奔抗倭名将戚继光。无奈朝廷追兵到了浙江,戚继光不得留他,暗示到他‘东洋兴兵’。</h3><h3>&nbsp; &nbsp;&nbsp; &nbsp;莫怀古把‘洋’字误听为‘庠’,一路东行就到了平潭东庠岛,但是台风来临,身上盘缠用尽,无法起行。他就在这个孤岛隐姓埋名,落脚东庠。在东庠他见到东庠人捕鱼用的是鱼叉、鱼钩,渔具简陋落后,只能在内海捕些小鱼,或是利用石石户拦鱼,自然过得艰难。有一天,他见到海鸟追逐鱼群,叨起鱼儿飞向空中。他心思一动,如果制成一种大船大网,到外海去捕鱼一定会有大收获。</h3><h3>&nbsp; &nbsp;&nbsp; &nbsp;莫怀古想起家乡江苏太仓人用挑缯捕鱼的经验,于是,他就教东庠渔民试织了一张大缯,再用木船载到去捕捞,这一下果真鱼虾满舱。从此,东庠渔家照着莫怀古的指点,将缯仔改为围缯,这种新兴的渔具,后来成了平潭各个渔乡捕鱼的工具,而东庠门渔场资源丰富,让东庠一度成为富足之乡。一度在‘金东庠,银塘屿’的说法,而民间由此产生了‘叫你去东洋兴兵,结果你去东庠兴缯’一段关于围缯文化的传说。”李遵云兴致勃勃地说。</h3><h3>&nbsp; &nbsp;&nbsp; &nbsp;时隔几百年,这种围缯作业仍然在继续。说到围缯作业,东庠人王述平说:“早年平潭有一种船,船吨位小,船体轻,便于抬上岸和抬下水。船体稍长,船舷低,艏部有一对小眼睛,形似老鼠。外地人把它叫作‘海山鼠’。围缯作业都是开这种小船出去,前后两艘船跟着。年轻的时候,我也随船队去围缯,就是利用两艘渔船,拖带两个网翼包围鱼群,迫使鱼群进入网囊中,达到捕捞的目的。那时候东庠门有一个渔场,所以围缯的数量相当可观。”</h3><h3>&nbsp; &nbsp;&nbsp; &nbsp;本版文字:欣 桐</h3> <h3>莫李氏祠堂内部</h3><h3><br></h3><h3>几时春来几时秋,</h3><h3>荣辱富贵后人知。</h3><h3>说起家宝一捧雪,</h3><h3>自豪我们大家庭。</h3> <h3>祠堂祭祖</h3><h3>文/李照峰</h3><h3>金猪迎春和蔼亲,</h3><h3>莫李祠堂众人聚。</h3><h3>祠堂祭拜吾先祖,</h3><h3>始祖本名莫怀古。</h3><h3>嘉庆年间父母官,</h3><h3>祖籍山东青州府。</h3><h3>家有酒杯梅花盏,</h3><h3>造型独特传说酷。</h3><h3>十七梅花盘旋绽,</h3><h3>晶莹剔透润色玉。</h3><h3>神奇传说令人醉,</h3><h3>冬暖夏凉雪飞舞。</h3><h3>腊梅傲雪凌寒开,</h3><h3>魂飞情荡一捧雪。</h3><h3>祠堂花开笑迎客,</h3><h3>恰逢佳节思先祖。</h3><h3>前人栽树后人凉,</h3><h3>永远不忘先祖骨!</h3> <h3>“莫李”姓氏的来历 河南省新野县歪子乡大李营村有百余户姓李的 , 人称 “莫李” 家。 “莫李” 既非李姓。亦非复姓 , 而是由莫姓改为李姓 , 但为区别于一般的李姓 , 故称之为 “莫李” 。至于 “莫李” 家的由来却伴随着一个悲壮感人的历史故事。   “莫李” 家的祖先系明嘉靖年间 (1522——1566) 大理寺正卿莫怀古 , 其为后代遗留下了传家瑰宝——玉杯。玉杯是新疆和田玉 , 做工精细 , 淡绿色 , 呈梅花形 , 剔透光洁。杯身外琢有一枝梅花 , 盛酒冬温夏凉 ; 斟酒时因光的折射 , 杯中似有雪花 , 故称 “一捧雪”, 有 “腊梅傲雪”之意。正是这瑰宝“一捧雪” 给莫怀古家带来一场灾难。莫家有个佣人叫汤勤 , 是个见利忘义、投机钻营之徒 , 因写得一手好字 , 由莫家到阁老严嵩府上任职。严嵩专横跋息 , 贪敛财物 , 酷爱古玩。汤勤对严嵩馅媚奉迎 , 便将莫家珍藏瑰宝 “一捧雪” 密告严嵩。严嵩垂涎三尺 , 派人索取 “一捧雪” 。莫家惊恐万分 , 既舍不得传家瑰宝 , 又怕得罪严嵩。经与妻子李雪艳商量 , 拟将一只假 “一捧雪” 送给他。但莫怀古深知 , 这既瞒不住老谋深算的严嵩 , 更瞒不住阴险狡诈的汤勤 , 心里踌躇不安。此时 , 忠厚、耿直的家人莫成见到主人的困境 , 决心舍生取义 , 誓死保卫传家瑰宝。他建议 , 让莫怀古改装成家人 , 弃官携宝 , 连夜逃走 , 由他扮做莫怀古 , 带着假 “一捧雪” 去对付严嵩。莫怀古因时间紧迫 , 别无良策 , 又感于莫成的一片忠 心 , 怀着感激、悲痛的心情 , 携带传家瑰宝“一捧雪” 星夜逃走。 假“一捧雪” 送到严府 , 很快被汤勤识破。严嵩大怒 , 遂令其子严世藩带校卫前往莫府搜查 , 拿莫怀古治罪。因搜不到“一捧雪”, 严世藩令校卫把家人莫成改扮的莫怀古杀了 , 取下首级 , 还把莫的爱妻李雪艳带回严府审问。   雪艳姿色出众 , 汤勤早怀歹念。当汤勤发现莫怀古的首级为 家人莫成首级时 , 便暗地要挟雪艳 , 强逼与其成亲 , 否则 , 不仅要追查莫怀古 , 而且要加害于她。雪艳为保护丈夫莫怀古和 “一捧雪”, 便假意应允与汤勤成亲。晚上 , 当汤勤神魂飘荡、得意忘形的时候 , 雪艳用好酒将他灌醉 , 将他刺死而后自剔 , 这便是传统历史剧( 刺汤)一戏。   再 说莫怀古逃出北京后 , 几经辗转 , 来到河南省新野县北歪子街附近一个村子里隐居起来。为了纪念夫人的贞操 , 将莫姓改为 李姓 , 已经历 20 代。为了不忘祖先 , 其后裔称他们的李姓为 “莫李” 。而莫家传家珍宝 “一捧雪” 由长门珍藏 , 代代相传 , 至今仍由大李营 “莫李” 家长门珍藏 ,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才拿出供客人欣赏。<br></h3> <h3>明人莫怀古传奇(下)</h3><h3>2015-09-25 22:03阅读:62</h3><h3>明人莫怀古传奇(下)</h3><h3>居住在卫辉市汲城村的莫怀古后人 □记者 张世彬 文/图</h3><h3>忠心仆人舍身救主命</h3><h3>莫怀古父子忍饥夜逃,好不容易来到湖北交界处新野县北的山林中,靠采些野果充饥生存,不料被人发现报告了官府。汤勤得到消息后追至新野柳林,模仿着莫成的声音喊莫老爷出来。莫怀古听喊声有点像莫成,但也疑惑,就对自己的儿子莫庆安说:“我把玉杯交给你,我去林外看看。如果真是你莫成叔,我就回来接你。你在山林中保护玉杯,如果一个时辰我回不来,你待天黑后再逃。不论我发生什么事都要保护好玉杯,以后改莫姓李就地生存,将来我如能生还,到此地也好找你。”父子分别后,莫怀古走出山林见到汤勤方知上当,校尉上前擒了莫怀古打入囚车,押解回京。</h3><h3>莫庆安遵照父亲的吩咐在新野隐姓埋名,自报李姓在新野定居生息(而今歪子镇大李营村的莫李一族就是莫怀古的后代)。押解莫怀古的囚车路过卫辉,莫成得到消息尾随囚车一同进了京城。由于莫怀古拒不交玉杯,被打入死牢,次日午后处斩。严世蕃命总镇官戚继光为监斩官。当夜躲在京城的莫成来到戚府,请求解救莫怀古,并将前因后果哭诉一番。戚继光本就痛恨严世蕃的为人,很想救出莫怀古但无计可施,恰巧莫成来找。他想来想去也十分为难,对莫成说,目前唯一的办法是找个人替莫怀古去死,但由于时间太紧,就劝莫成回去,准备后事。</h3><h3>莫成见戚大人说到这份上,也懂得圣旨难违,就说自己愿替主人一死。莫成的仁义之举感动了戚继光,最终冒死同意顶换莫怀古出狱。 第二天午时,莫成舍身救主,身首异处,戚继光将人头送到严府交令,不料汤勤又从中作梗。他不敢在戚继光面前说破,等戚大人出府后,他对严世蕃说,此人头不像莫怀古。到底此人头是不是莫怀古,因人死色变,严世蕃并没十分把握。可汤勤一直说不是,严世蕃气急败坏地下令拘押戚继光,戚继光一口认定:“此人头就是莫怀古的,若严大人不信,你说此人头是谁的?”严世蕃找不出证据,让人到莫府押来李雪艳,由锦衣卫头领陆炳主审官,汤勤为副主审官。李雪艳来到锦衣卫所在大堂, 汤勤将人头扔在李雪艳面前,让她辨认是不是莫怀古。午朝门前斩杀莫怀古的事,李雪艳早已知晓,但她并不知道是莫成替主代戮,而今见到人头,哭得死去活来,陆炳判断人头是真,汤勤坚持为假,李雪艳才猛然醒悟,当堂痛骂汤勤,哭诉汤勤在莫府多次调戏她的经过,使案情有了急转。</h3><h3>可汤勤咬定人头不是莫怀古的,陆炳结不了案,他也看破汤勤意在李雪艳,就假意劝李雪艳:“莫大人已死,你年轻貌美,嫁给汤大人也不失一生富贵。你如不从,我用大刑侍候,你也难逃皮肉之苦,这样一来莫大人的家人都难平安。”陆炳意在开脱戚继光,也挽救莫怀古一家老小,无奈将李雪艳断给汤勤为妾,汤勤也见好就收,同意认可此人头就是莫怀古的,结案。</h3><h3>3日后,汤勤与李雪艳成亲,上轿前,李雪艳跟汤勤约法三章:一、永不再找莫家老小的麻烦;二、不得封抄莫家的资产;三、洞房不准点蜡明烛。汤勤狂喜,满口应充。后夜,喝得大醉的汤勤被李雪艳刺死在洞房,李雪艳也悬梁自尽。她为莫怀古报了仇,也保住了自己的清白(京剧传统剧目《审头刺汤》讲的就是这段故事)。</h3><h3>》》》</h3><h3>为保命云梦山当和尚</h3><h3>莫怀古星夜逃出京城后,徒步南下。路过州府县城,他在城门看到了斩首犯官莫怀古的布告,深知官场黑暗凶险,自己有志不能报国,很是伤心,也悔恨自己年少无知,城阁与仙人下棋,贪心昧下玉杯惹来杀身之祸,后悔已晚。而今身为犯官,到哪里去安身呢?新乡老家是不能回去了,在外乞讨又无处藏身。想来想去,心灰意冷,他就来到淇县云梦山下,决心出家当和尚,永不当官,既能安身保命,又能赎罪修身。从此,莫怀古在云梦山吃斋念佛,脱胎换骨,道号泰极仙翁。</h3><h3>嘉靖皇帝去世后,到了明隆庆元年,朝中清除了严氏奸党,莫怀古的案件也得以平反昭雪,莫怀古的同仁写信给莫怀古希望他出山再来京城做官。信中还讲了只要他献出玉杯就能做高官,享受荣华富贵等,并一再问他到底来不来京。莫怀古看过信后,深知官场的黑暗凶险,挥笔写下“再不来了,扯淡”几个字。皇恩为民,那纯属骗人,献宝免罪,实属扯淡,事后,他的门徒将莫怀古所写“再不来了,扯淡”等字刻成石碑。这就是远近闻名、中国唯一的“扯淡碑”。1993年,淇县人民政府把“扯淡碑”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于淇县摘心台游览区。</h3><h3>莫怀古被平反后,他首先回新乡跪拜“莫怀古”(其实是莫成)墓,并教育后代不要做官,平安度日,自己死后也不要埋于龙岗,愿与莫成墓为邻。</h3><h3>》》》</h3><h3>三件宝贝的下落</h3><h3>莫怀古昧宝不献被斩杀午门,轰动了北京也传遍了全国,数百年来,有不少达人政要到北京东城外的莫府挖地寻宝,在军阀混战时期也有河南驻军到汲城找其后人索讨。莫怀古家中的宝贝,有人说不止三件而是四件。</h3><h3>第一件宝贝是“鲤鱼闹莲图”。这幅画上的鱼夜静后会游,连鱼嘴边的二根须都会动,后来有只狸猫抓破了这幅画,画上的鱼就不再动了。第二件宝贝是夜明珠,有人说莫怀古的夜明珠夜里挂起来打麦不用灯,后来不慎被南蛮子偷去。到了清代,这颗夜明珠被湘军查出上交清廷。第三件宝贝是铁火柴,三块铁板搭在一起就会冒出火焰,无烟无味,做饭取暖不用花钱。因莫怀古四更上朝忘了分开铁板,其小妾五更后起床见火焰一直不灭,用手拿开又怕烧手就用尿盆里的尿泼灭,坏了神气,从此铁火柴再也不出现火焰,成为废铁。第四件宝贝是一捧雪玉杯。此玉杯斟酒时杯的上方会呈现如雪纷飞的奇观,而且杯中的酒变得冬暖夏凉,但有一条,此杯不能扣着落地,也就是说玉杯只能口朝上存放,如果玉杯落地又是杯口朝下,雪花与神气将被大地收去。莫怀古的儿子逃难到新野县柳林坡时,不慎将玉杯掉落土中,杯口朝下,有了裂纹,从此玉杯神气消失,飞雪不再。此玉杯现存南阳市新野县歪子镇大里营村。</h3><h3>》》》</h3><h3>莫怀古的故事到了明朝末年,被落榜举子李玉编写成剧本和册子戏(李玉1591年—1671年,江苏人,明亡后专写剧本,被誉为清初戏剧作家),其中《一捧雪》、《审头刺汤》、《莫成替主》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由于故事情节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加上中国戏曲大师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肖长华等京剧名家均扮演过剧中人物,受到了千万戏迷的欢迎和传颂。后来河北邦子、豫剧、京剧、徽剧、秦腔、汉剧、曲剧等数十个地方剧种都演过以莫怀古事迹为背景的戏曲。但汲城、孟营不准在村中唱《一捧雪》。</h3><h3>每年河南各地农村都喜欢请戏班子来村中演出,特别是农历正月十六前后,数十里的老百姓都会去赶庙会看大戏。由于汲城的孟家和孟营的李家有莫怀古的后代,他们不愿看到上演莫怀古为犯官、被追杀的内容,所以在这两个村庄都不让戏班上演《一捧雪》,哪个戏班子敢在这两个村上演《一捧雪》,那班主就没好果子吃了。</h3><h3>在汲城现存有孟家大院三处百年建筑,虽然门楼破旧,但从高大的整体石台和青瓦挑檐,仍不失当年的神韵。据其后人讲,1966年前,汲城孟家大院门前有一座雄伟的牌坊,文革后被拆除,牌坊上的大条石被拉去修共产主义渠水闸房,现存有牌坊上边的石刻碑头,上书“圣旨”二字。莫怀古的墓在杨岗东地(现在的省精神病院西墙外),莫怀古和莫成的墓在一起,还有石人、石马、大石碑等。</h3><h3>据史继祖先生说,莫怀古死后埋在龙岗(现杨岗),他的后人曾讲过,莫怀古被斩后灵柩(实为莫成的尸首)从北京拉回新乡,坟立杨岗,原因是过去的人都愿把死去的人埋在杨岗,因为杨岗以前叫龙岗,是风水宝地,谁家死了人能埋在这里,家人后代能出官。</h3><h3>》》》</h3><h3>一捧雪玉杯现状</h3><h3>一捧雪为白色玉杯,口径7厘米,深2厘米,杯壁厚0.2厘米。杯身雕有五瓣梅花,似腊梅盛开。杯底中心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缠梅枝,枝上琢有17朵大小不等的梅花,与杯身自然连在一起。玉杯取“腊梅傲雪”之意,酒斟玉杯内,经光线折射,加上玉杯的剔透光洁,略透淡绿,玉质晶莹,给人如冰如雪的感觉。因为玉杯的主体为白色,上面又雕琢着梅花,故将玉杯取名为“一捧雪”。</h3> <h3>“一捧雪”玉杯基调为白中略透淡红,底部呈暗褐色,口径7厘米,深2.5厘米,壁厚0.2厘米。雕琢精美,巧夺天工,杯身呈五瓣梅花形,杯底中心有梅花的 花蕊,杯身外部攀缠一疏影横斜的干枝梅,枝上琢雕有17朵大小不等凝脂般梅花,杯似众星托月,花犹暗香浮动,杯身右侧花枝分生两杈,与杯的顶、底部有机相 衔接,中呈椭圆,可伸进食指,自然天成杯的把柄,恰到好处,鬼斧神工,令人叹绝。玉杯斟上酒后,由于酒液波动,折射杯底梅花花蕊,隐约透人,此杯有“杯中 斟酒,夏日无冰自凉,冬日无火自温”和“酒入玉杯,有雪花飘飘”之感。古人在赞誉梅花时多与晶莹白雪连在一起,例如宋人卢梅坡的“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 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晃补之在《亳社观梅》词中赞叹梅花为“玉雪为骨冰为魂。”因为玉杯的主体为白色,上面又雕琢着梅花,故而将 玉杯取名为“一捧雪”,使玉杯多了几分含蓄,多了几分诗意。后经故宫博物馆鉴定:玉杯“一捧雪”为明代工艺,玉杯出自新疆和田,玉质晶莹,构思巧妙,雕琢 精细,为明代玉器之精品。</h3><h3>2001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6枚《京剧丑角》邮票,其中第一枚文丑汤勤是京剧《审头刺汤》中的人物,故事取材于明代权贵争夺之宝玉杯“一捧雪”传奇 的史实。而这稀世之宝“一捧雪”现藏于河南省新野县莫李村,属国家一级文物。玉杯从明代珍藏至今,已传十五代四百多年。它那坎坷曲折、悲壮的经历,令人惊 叹不巳。</h3><h3>据史书记载:明朝嘉靖年间,太仆寺卿莫怀古曾于风尘中提拔裱褙汤勤,并将其荐于当时权盛一时严世蕃。汤勤谋占莫怀古之妾雪艳,撺掇严世蕃向莫家索取家 藏古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以赝品献给严世蕃。严世蕃得到古玉杯后,不知是假,非常高兴,并升莫怀古为太常。但汤勤认得杯的真假,将真相告之严世蕃。严世 蕃非常愤怒,命人到莫府搜取真杯。莫府仆人莫成将真杯藏起来,杯没被搜走。莫怀古害怕再被严世蕃逼交古玉杯,于是弃官逃走。而严世蕃却在朝上上本弹劾莫怀 古并派人追拿他,在蓟州将莫怀古拿获,并命蓟州总镇戚继光就地将莫斩首。戚继光欲救莫怀古但无计,莫府仆人莫成与其主人长相极似,愿舍身救主,莫怀古因而 得机逃往古北口。戚继光将莫成斩首后,将人头送到京城,但又被汤勤识破。锦衣卫陆炳奉旨调查,并将戚继光拘捕。严世蕃令汤勤会审,陆炳似断为真,汤勤坚持 为假;陆由雪艳暗示,看破汤意在得雪,又思开脱戚继光,乃佯装雪艳断与汤勤为妾,汤乃不究。洞房中雪艳刺死汤勤,报仇后自刎。为保住玉杯“一捧雪”,莫怀 古不惜丢官、弃家舍妾,几经辗转来到中原,将莫姓改为李姓,隐蔽落户。</h3><h3>如今在河南省新野县歪子镇大李营的莫李家,珍藏着这件制作精巧、玲珑剔透的古代玉杯“一捧雪”,收藏者李占元称其家族为莫怀古的后代,玉杯被莫李家视为 传家至宝,由长门保管,不交外人,每年的大年初一将玉杯供奉在祖先碑位前,召集莫李家后世子孙拜祭一番,以示对先人的怀念之情。</h3><h3>关于玉杯“一捧雪”,从明末清初至今,引起一个个不大不小的文化冲击波:明末清初戏剧作家李玉写有传奇《一捧雪》。李玉,字玄玉,号苏门肃侣,一笠庵 主人,江苏吴县人,崇祯末年中乡评副榜,明亡后专事剧本创作,作有传奇四十余种。传奇《一捧雪》在传说的基础上,情节上更为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后来京 剧、徽剧、晋剧、秦腔、汉剧、豫剧、曲剧等取材于李玉所作的《一捧雪》,上演有《温凉盏》、《审头刺汤》、《莫成替主》、《搜杯代戮》、《蓟州城》等戏曲 传统剧目。现在新野县歪子镇农民作家陈君昌历经三载,写有长篇通俗小说《魂飞激荡一捧雪》;新野玉器厂仿制有惟妙惟肖的“一捧雪”玉杯,颇受收藏者和旅游 者的青睐。</h3> <h3>瓷盘上的一出折子戏</h3><h3>康熙青花戏曲故事图盘   故宫博物院藏</h3><h3>画面上方一个长案,案上诸般古器及杯盘一副,按照时风,此杯盘一副该是金器。右侧露出半面的长案书函堆满,当地乱放着画轴、包袱、卷起来的书帙和一溜箱笼,长案旁边的两个已是大开。中间一人汹汹气势,指划责问,旁边一人作揖拱手,若有所分说。如此剑拔弩张之场景,很难认为是表现“赏古”的雍容与风雅,那么当另有故事。且看一幅与此内容与构图都很相近的明代版画,即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刊本《一捧雪》插图。插图圆形作框,即所谓“月光版”,所绘是《搜邸》一出。画面中心的两个人仪态做派与青花盘相同,旁侧一女子隐身在板壁。卧床前边椅凳掀翻,一人查看妆奁,粉盒掉落在桌子下边。室内室外开箱检物者、挥斧启柜者,个个如狼;院门外持械者,个个似虎。“这壁厢想是卧房了”——“小厮们,把箱笼都抬出来!”——“争抬着,囊和橐,箱和笼,须索要寻踪影,析秋毫。”剧中情节,这里一一摹绘分明。不必说,所谓“康熙青花高士赏古图盘”,也正是《一捧雪·搜邸》,只不过版画笔墨落在搜查卧房,青花盘则是此前的搜检中堂。汹汹者,严世蕃也;惶惶者,莫怀古也。</h3><h3><br></h3> <h3>   “一捧雪”玉杯   □首席记者 于茂世 文图   “一捧雪”玉杯,玲珑剔透,精妙绝伦,雕造而成于明代中期,是新野县歪子镇莫李营村“莫李家族”的传世之宝,至今已然500年矣。   《一捧雪传奇》话本与《一捧雪》剧本,分别出自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工书,与董其昌齐名,亦善山水”的范允临(1558年~1641年),明末清初一代戏剧大家李玉(约1610年~1671年),距今约400年矣。   《一捧雪》剧本是李玉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流布广泛,是京剧、徽剧、晋剧、汉剧、秦腔、豫剧、曲剧等的传统剧目。《一捧雪》也有了诸多“别名”,或曰《温凉盏》,或云《蓟州城》,等等。   无论名啥曰啥,主角都是“莫怀古”,“一捧雪”的主人都是“莫怀古”。   在戏文中,“一捧雪”“杯中斟酒,夏日无冰自凉,冬日无火自温”,因此“一捧雪”亦曰“温凉盏”;至于缘何名其为“一捧雪”,盖因“酒入玉杯,有雪花飘飞”之妙也。   《一捧雪》中的“莫怀古”,大抵被释读为《明史》中的王世贞。   王世贞是“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是知识界的一时盟主,明朝太仓(今江苏太仓)人。《一捧雪传奇》话本与《一捧雪》剧本的作者范允临、李玉,都是王世贞的老乡,皆为明朝吴县(今江苏太仓)人。至于《一捧雪》之故事发生地点,则是明朝的首都,当今的北京。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与新野歪子镇莫李营村这个偏僻乡野毫无关联——只是在戏文中,“一捧雪”的主人名曰“莫怀古”,莫李营村“莫李家族”都是复姓“莫李”。   但是,1979年5月16日,《光明日报》刊发《豫西古城新野发现明代玉杯“一捧雪”》的消息,披露“一捧雪”为国家二级文物,这件“国宝”的藏主,是新野县歪子镇莫李营村的“莫李家族”。   明代的太仓、苏州、北京,王世贞与强夺他的“一捧雪”、害得王家家破人亡的一代奸相严嵩,与今日收藏“一捧雪”的河南新野县歪子镇莫李营村“莫李家族”——这个世代以农为业的“莫李家族”,在时空上相距数百年、一千里,可谓毫无逻辑关联。   奇而怪哉的是:“一捧雪”,这个“旧时王谢堂前燕”,缘何飞入了新野“莫李家族”这个寻常的农耕之家……   “莫怀古”:怀古既福即祸   眼下,收藏热席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收藏古物,优雅而高贵,似乎能让俗者脱离低级趣味,似乎也比炒股、炒房等,更能积累声望与财富。   但是,400年前,明末书画大家范允临、明末清初戏剧大家李玉就以《一捧雪传奇》话本、《一捧雪》剧本告诫世人莫要收藏、莫要怀古——在传奇与戏剧中,“莫怀古”因收藏“一捧雪”古物,落得个丢官落职、家破人亡。   所以如斯,无怪乎“莫怀古”视作自家生命的神妙古物,比他更大、更高的领导,也想把玩一下;“莫怀古”不能割舍,也就只能走向深渊——   明朝嘉靖年间,有位太常寺正卿,名曰“莫怀古”,家藏稀世珍宝“一捧雪”玉盏一尊。   “一捧雪”玉雕酒杯玲珑剔透,造型奇特,巧夺天工。酒斟盏中,夏日无冰自凉,冬日无火自温。更为出奇的是,不论春夏秋冬,盏中只要斟上美酒,就见雪花飞舞的奇观。是故,这个玉杯就有了“一捧雪”的美名。   某年冬天,莫怀古的管家莫成在街上遇到一个穷困潦倒的字画匠,名叫汤勤。莫成将汤勤带回家中,替主人“莫怀古”裱糊名家书画。“莫怀古”见汤勤衣服褴褛,冻得浑身哆嗦,就让莫成拿来桌上“一捧雪”玉杯中的美酒,请汤勤喝下暖暖身体。   汤勤接过玉杯,只见杯中雪花飞舞,顿觉玉杯非凡。在莫成领他用饭时,他借机相问玉杯。莫成如实相告,切让汤勤严守秘密。   次年中秋,从北京城里传出相国严嵩广收门客的消息。莫、严两家本为世交,来往亲密。如此这般,“莫怀古”就把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的汤勤,介绍到了相府。当然,为的是密切与严嵩的关系,企望严宰相择机提拔重用自己。严嵩贪恋古物,大凡传世国宝、天下珍奇、名人手笔、古玩玉器等,只要听闻,就会不择手段地弄到自己手里。汤勤趋炎附势,就将“一捧雪”的事密告严嵩。   严嵩一听,拍案叫绝,次日吃过早饭,就命儿子严世藩带着汤勤到了莫府,希望“莫怀古”将“一捧雪”赠与相府:“家父素有玩赏古董的爱好,相信世兄一定能割爱相赠。”汤勤附和:“严莫两家多年世交,区区一盏酒杯,何分彼此。”   “莫怀古”进退两难,长吁短叹,说:“玉杯虽小,乃是先人遗物,岂能唐突易手?容我择吉日祭奠列祖列宗之后,再送严府不迟。”   “莫怀古”把莫成唤来商量此事。莫成忠诚老实,他劝“莫怀古”乔装打扮,带上“一捧雪”连夜逃走。而自己扮做“莫怀古”,将复制的一只赝品假杯,送赠严嵩。   转眼间,中秋佳节来临,满朝文武都到相府拜贺。酒过三巡,严嵩拿出“一捧雪”,想让大家一饱眼福。观赏之间,汤勤小声相告严嵩:“这杯是假的,赝品。”   严嵩一听,大声怒吼:“大胆‘莫怀古’,竟敢戏弄老夫!明日一早,前去莫家搜查!”   次日黎明时分,严世藩与汤勤带领500人马,把莫府围了个水泄不通。搜查一遍,不见玉杯。   严世藩气急败坏,就将莫成给杀了。接着,又把“莫怀古”夫人李雪艳捆绑起来,带到了严府。   雪艳姿色出众,汤勤早怀歹念。于是,他乞求相爷开恩,赦免雪艳死罪,赏赐于他。严嵩念及汤勤忠心可嘉,也就点头应允。   洞房花烛之夜,汤勤得意忘形,神魂飘荡。雪艳假献殷勤,左右侍奉,把汤勤灌得醺醺大醉。三更时分,雪艳潜入书房取出宝剑,刺死汤勤,而后自刎。这就是《一捧雪》中的“刺汤”一折。   再说“莫怀古”逃出京城,几经辗转,流落到新野县西北一个“三不管”地方,在此隐居下来。   为纪念夫人贞操,也为了隐匿自己,“莫怀古”改姓为“李”。   又过了多少年,子孙们为了不忘祖先,遂云“莫李”。   这,就是新野歪子镇“莫李”的由来。“一捧雪”,也就此世世代代珍藏在这个“莫李家族”,并由“莫李家族”之长门世代相传守护。每逢大年初一祭祀祖先,“一捧雪”随祭告慰先祖,“莫李家族”的其他成员,这时才能得见“一捧雪”一面。   这,便是“莫李家族”融合戏剧、家史等呈现给我们的关乎“一捧雪”的故事。   “一捧雪”:捧雪既有即无   数百年的传承、数百年的记忆、数百年的故事、数百年的传说,叠加在“一捧雪”上,“一捧雪”只能更加神圣而神奇。   扑朔迷离的家史与流布天下的戏剧叠加在一起,也难以让人确证“莫李家族”的“一捧雪”就是戏剧《一捧雪》中的“一捧雪”。   1979年,新野县文化局前副局长魏忠策先生怀揣“一捧雪”前往北京,请教中国古玉器鉴定权威、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伯达先生。杨先生只能就物论物:就制作工艺而言,“一捧雪”是明代中期遗物;就文物价值而言,“一捧雪”可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杨先生赞叹‘一捧雪’雕造工艺巧夺天工,本来可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考虑到杯子侧壁上有根玉筋比较明显,毕竟尚有‘微瑕’,最后将它定为国家二级文物。”魏忠策先生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人出2000元的高价,想买下此杯。但对于‘莫李家族’而言,‘一捧雪’不是钱的问题就能买走的。就是钱再多,他们也不会卖掉的。‘一捧雪’,是这个家族不能割舍的记忆。”   杨伯达先生认为,“一捧雪”玉料为新疆和田玉。在《一捧雪》戏剧中,“一捧雪”出自“和氏璧”。   戏剧免不了神化“一捧雪”神器。但“莫李家族”的“一捧雪”,其雕造之妙,恐怕也不是未能与其谋面的戏剧家所能想象的——   “莫李家族”的传世珍品“一捧雪”玉杯,杯盏牙白,略透淡绿,雕刻精妙,造型奇特,口径7厘米,深2.5厘米,壁厚0.2厘米,捧在手中,观之赏心悦目。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杯身之下,巧妙借用和田玉酷似天然梅枝的俏色,琢出一剪梅枝攀缠杯体,17朵梅花附着梅枝,形态各异,或吐蕊滴翠,或含苞待放,或花儿怒放……而遒劲有力的梅枝承托的杯盏,则被雕凿为一朵一花五瓣、正在盛开的梅花;杯盏的底部中心,巧借俏色,又雕凿了一朵洁白的梅花花蕊……杯似众星托月,花犹暗香浮动,杯身右侧梅花花枝分生两杈,盘旋而上,与杯的底部、顶部有机衔接,两杈之中有一椭圆智孔,恰可伸进食指,是一自然天成杯的把柄……玉杯斟酒,酒液波动,杯底梅花花蕊隐约可见,似有“暗香袭来”……   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就雕凿造型而言,其艺术语言,当为以君子之玉寄托“梅花傲雪”的文人精神。   王世贞——“莫怀古”的原形,其作为明末之际的文坛领袖,亦当以此彰显自家诗酒合一的君子气度与文人精神。   甚至,它是与权相奸贼严嵩划清界限的一种象征。如此,围绕玉杯之争夺,酿出一个明代十大奇案,也就自然而然了。   玉杯一捧正好观赏,自是《一捧雪》戏剧将之升华为“杯中斟酒,夏日无冰自凉,冬日无火自温”,“酒入玉杯,有雪花飞舞的奇观”,并言说其为和氏璧雕凿,既是“戏说”的需要,也是顺理成章的演绎。   而通过故事与戏剧本身,《一捧雪》借“一捧雪”更提炼出一种哲理——   “一捧雪”寓意怀古藏宝一如双手捧雪,瞬间既有,瞬间即无……   由是,《一捧雪》奉劝世人有即是无,切“莫怀古”……<br></h3> <h3>中国邮政总局发行的一套京剧丑角邮票<br></h3><h3>2001.02.15发行 全套6枚 发行量1700万套</h3><h3>(6-1)T 80分 汤 勤 (2500万枚)</h3><h3>(6-2)T 80分 刘利华(2500万枚)</h3><h3>(6-3)T 80分 高力士(2500万枚)</h3><h3>(6-4)T 80分 蒋 干 (2500万枚)</h3><h3>(6-5)T 80分 杨香武(2500万枚)</h3><h3>(6-6)T 2.80元 时迁 (1700万枚)</h3><h3>邮票规格:30×40毫米 齿孔度数:12×11.5度</h3><h3>整张枚数:20枚(4×5) 版别:影写</h3><h3>摄影者:甄雷</h3><h3>设计者:姜伟杰、李庆发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h3><h3>京剧是中国的国剧,是在全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京剧表演中有生、旦、净、丑四大类角色。丑行分为文丑和武丑两种。丑角在剧中表情生动滑稽,给人以深刻印象。</h3><h3>丑角为传统戏剧角色行当,早在宋元南戏中便有这一行角色。由于化妆时都要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因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俗称“三花脸”。在舞台上,专门扮演性格奸诈、内心险恶、悭吝卑鄙的人物。要求语言清脆,吐字清晰,重做功、念白。根据所扮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的不同,丑角又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类。其中,文丑扮演除武夫以外的各种诙谐人物,类型极广,它又可分为“方巾丑”、“苏丑”、“袍带丑”、“茶衣丑”、“鞋皮丑”和“老丑”等。武丑则扮演擅长武艺、性格机警、语言幽默的男性人物,因其讲究口齿伶俐,翻腾跳跃,又称作“开口跳”。在传统戏剧中,一般社会下层劳动人民如渔夫、农夫、更夫、差役等,多由丑行来 扮演。</h3><h3>2001年2月15日,为了反映中国京剧的表演艺术,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京剧丑角》特种邮票,全套6枚。</h3><h3>(6-1)为“汤勤”。京剧《审头刺汤》中的人物,为文丑中的“袍带丑”。该剧又名《一捧雪》,描述明嘉靖年间,由太仆寺卿莫怀古提拔起来的裱褙匠汤勤,为谋占莫怀古之妾雪艳而怂恿权奸严世蕃向莫怀古索取祖传玉杯“一捧雪”,又识破莫怀古献出的赝品,使得莫怀古弃官而逃。严世蕃严令缉拿至蓟州将莫怀古擒获,并令总兵戚继光将莫怀古就地正法。莫怀古仆人莫成代死,汤勤又识破其事。严世蕃遂令锦衣卫与汤勤共同查勘,汤勤坚持为假。雪艳只好暗示锦衣卫陆炳将自己断给汤勤,方才了解此案。洞房中雪艳刺死汤勤,报仇后自刎。邮票画面即为汤勤这种忘恩贪色,阴险奸佞的小人形象。</h3><h3><br></h3> <h3>玉杯“一捧雪”及其文化</h3><h3>  2001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6枚《京剧丑角》邮票,其中第一枚文丑汤勤是京剧《审头刺汤》中的人物,故事取材于明代权贵争夺之宝玉杯“一捧雪”传奇的史实。而这稀世之宝“一捧雪”属于于河南省新野县莫李村莫李家,现收藏于新野县博物馆,属国家二级文物。玉杯从明代珍藏至今,已传十七代五百多年。它那坎坷曲折、悲壮的经历,令人惊叹不巳。</h3><h3><br></h3> <h3>据《明史》和《张汉儒疏稿》记载,“一捧雪”为明代着名玉杯,当时的权臣严嵩欲将玉杯据为己有,玉杯的主人莫怀古弃官改姓隐居他乡,“一捧雪”在嘉靖年间失踪。另据《新野县志》详载:明朝嘉靖年间,太仆寺卿莫怀古曾于风尘中提拔裱褙汤勤,并将其荐于当时权盛一时的严世蕃。汤勤谋占莫怀古之妾雪艳,撺掇严世蕃向莫家索取家藏古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以赝品献给严世蕃。严世蕃得到古玉杯后,不知是假,非常高兴,并升莫怀古为太常。但汤勤认得杯的真假,将真相告之严世蕃。严世蕃非常愤怒,命人到莫府搜取真杯。莫府仆人莫成将真杯藏起,杯没被搜走。莫怀古害怕再被严世蕃逼交古玉杯,于是弃官逃走。而严世蕃却在朝上上本弹劾莫怀古并派人追拿他,在蓟州将莫怀古拿获,并命蓟州总镇戚继光就地将莫斩首。戚继光欲救莫怀古但无计,莫府仆人莫成愿舍身救主,莫怀古因而得机逃往古北口。戚继光将莫成斩首后,将人头送到京城,但又被汤勤识破。锦衣卫陆炳奉旨调查,并将戚继光拘捕。严世蕃令汤勤会审,陆炳欲断为真,汤勤坚持为假;陆由雪艳暗示,看破汤意在得雪艳,又思开脱戚继光,无奈将雪艳断与汤勤为妾,汤乃不究。洞房中雪艳刺死汤勤,报仇后自刎。为保住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惜丢官丶弃家舍妾,几经辗转来到中原,将莫姓改为李姓,隐蔽落户。   会议期间,歪子镇大李营村70岁的村民李占元抱着一个红布包裹的木箱来到年会现场,将传说中的玉杯呈现在大家面前。从外观看,“一捧雪”为白色玉杯,略透淡绿,玉质晶莹,口径7厘米,深2.5厘米,杯壁厚0.2厘米。杯身琢有梅花五瓣,似腊梅盛开。杯底中心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缠梅枝,枝上琢有17朵大小不等的梅花,与杯身自然连在一起。玉杯取“腊梅傲雪”之意,酒斟玉杯内,经光线折射,加上玉杯的剔透光洁,给人如冰如雪的感觉。因为玉杯的主体为白色,上面又雕琢着梅花,故而将玉杯取名为“一捧雪”。1978年,经故宫博物院鉴定,这盏“一捧雪”为明代工艺,玉料是着名的新疆和田玉,属国家二级文物。   据“一捧雪”的持有者李占元介绍,玉杯在他家已传16代共400余年。李占元称其家族为莫怀古的后代,玉杯被莫李家视为传家至宝,由家族长门保管,不交外人。以前,李家人把玉杯藏在家中墙体内,从不示人,这次把玉杯拿来,是想让《红楼梦》研究者对“一捧雪”有更直观的感受。   关于玉杯的传说,明末清初戏剧家李玉写有传奇《一捧雪》。李玉,江苏吴县人,崇祯末年中乡评副榜,明亡后专事剧本创作,作有传奇40余种。传奇《一捧雪》在传说的基础上,情节更为曲折复杂丶扣人心弦。后来京剧丶徽剧丶晋剧丶秦腔丶汉剧丶豫剧丶曲剧等取材于李玉的《一捧雪》,上演有《温凉盏》丶《审头刺汤》丶《莫成替主》丶《搜杯代戮》丶《蓟州城》等戏曲传统剧目。现在新野县歪子镇农民作家陈君昌历经三载,写有长篇通俗小说《魂飞激荡一捧雪》。小小玉杯,它那坎坷曲折丶悲壮的经历,令人惊叹不已。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03月30日 第七版)<br></h3> <h3>海公大红袍中</h3><h3>莫家街。</h3><h3>关于它的由来,说法就有两种。</h3><h3></h3><h3>第一种说法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大奸臣,严嵩、严世蕃父子有关。</h3><h3>传说礼部官员莫怀谷,家中珍藏「温凉盏」,也就是一种玉制酒杯。用这个酒杯盛酒,冬天喝的时候微温,夏天喝的时候则沁凉,酒味醇香。</h3><h3>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听说莫怀谷有这件宝物,便仗势要求他交出。莫怀谷不愿意交出,严嵩父子则陷害他,把莫怀谷被贬到西宁。到了西宁之后,莫怀谷在当地修建寺庙并供奉祖先牌位,寺庙前面的路就被称为莫家街。</h3><h3>这种说法很有戏剧性,也符合严世蕃「狡诈、贪财」的形象。</h3><h3></h3><h3>毕竟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严世蕃擅长写道教祭文「青词」,据说严嵩便是靠着儿子的这一手功力,获得皇帝宠信;严世蕃也以工部左侍郎身分为老爸出谋划策,布弄朝纲。</h3><h3>除此之外,严世蕃也喜欢收集珍稀古玩。</h3><h3>清朝乾隆年间的顾公燮在《消夏闲记摘抄》写过一则故事:「太仓王忬收藏有北宋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严世蕃知道后强行索要,王忬便将摹本献给严嵩。装裱匠汤臣认出画是假货,指证说:只看屋角雀是否一脚踏二瓦便可证实。严嵩大恨,便寻机将王忬害死。」</h3><h3></h3><h3>顾公燮是江苏太仓人,王忬也是江苏太仓人,顾公燮写故事为200年前的老乡抱不平,合情合理。</h3><h3>史实上,严嵩确实因为泺河决堤,而把负责官员王忬下狱害死。然而,是否便是因为《清明上河图》这个戏剧性因素呢?</h3><h3>我们不知道。</h3><h3>莫怀谷被贬到西宁的故事,问题正是出在太戏剧性了,与明清戏曲《一捧雪》内容几乎相同。而《一捧雪》的主角就叫莫怀古(与上面所说的莫怀谷只差一个字),原型人物被认为就是上面所说的这个王忬。</h3><h3></h3><h3>值得一提的是,严世蕃还有一个著名形象「好色」。中国四大奇书之一《金瓶梅》里的西门庆,据说原型人物就是严世蕃。</h3><h3>然后《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有一种说法,真实身分是明朝万历年间南京刑部尚书,大文人王世贞。</h3><h3>王世贞的老爸,就是王忬。</h3><h3>所以,关于莫家街的第一种说法,很有可能只是附会了这个牵涉《金瓶梅》和《清明上河图》的传奇冤案。</h3><h3><br></h3><h3>在今天的西宁人和外地游客眼中,莫家街就是一个青海美食集中区。青海的酿皮、炒凉粉、酸奶、油炸糕、面片、抓面、羊肉串等等,莫家街的起源有两种,被贬说和军功说,以被贬说最为出名。被贬说相传明朝嘉靖年间,京都礼部莫怀古家藏稀世之宝“温凉盏”一只。传说用“温凉盏”盛酒,冬温夏凉,酒味醇香,被视为珍奇。后来,“温凉盏”的稀奇之处被当时的权臣严嵩之子严世蕃得知,倚仗父势,严世蕃急欲抢夺,但是莫怀古不为权势所动,拒不交出“温凉盏”。严世蕃见抢夺不成,便串通其父严嵩,用莫须有的罪名贬莫怀古到西宁。莫家来到西宁后就在今莫家街建宅,还在今雷鸣寺街南面修建“莫家寺”,为莫氏宗祠,寺修成后即以寺名为街名,故称莫家街。有明末清初戏曲大家李玉创作的剧本《一捧雪》由此而来。</h3><h3>莫家街名称的由来和莫家的故事</h3><h3>西宁古城历史悠久,古迹很多,充满着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如能善于品味,处处都能熏陶到民族精神和美德的德育教益,莫家街就属于其中之一。西宁市城中区奠家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巷,北接东大街,南与宏觉寺街相连。近几年这里发展成为市场,十分繁华。它为什么名叫“莫家街”呢?这里还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故事。据《西宁市志》第三卷《地名志》第三篇第二章“西宁解放后路街巷概况”说:“据传,明嘉靖年间,莫怀古有温凉盏一只,被权臣太师严嵩之子严世蕃得知,依仗父势,弄权霸夺,莫不予,被贬至西宁。莫家来西宁后,在此处建宅,故称“莫家街”。如此算来,从明朝世宗嘉靖(1522-1566)时到今已至少有430多年了。查史载,明嘉靖四十四年(1545)严嵩被削职为民,严世蕃被杀,两年后严嵩病死。严嵩任宰相二十多年,揽权纳贿,作恶多端。莫怀古被贬,当然应在严嵩在位权倾朝野之时,即应在嘉靖四十四年以前。再看上引《地名志》第八篇第三章“西宁街名故事选辑”第一则,文字不长,抄录如下:“莫家街缘何得名?据民间传说:明朝嘉靖年间,京都礼部官员莫怀古,家中珍藏温凉盏一只。此盏斟酒,冬温夏凉,酒味醇香,被视为珍宝。后被严世春得知,便仗势夺杯(本文共计2页)......[继续阅读本文]</h3> <h3>莫怀古与定胜桥</h3><h3><br></h3><h3>在南长区古运河旁,有座单孔石级拱桥,名叫定胜桥,曾与金钩、玉带、知足三桥齐名。据说明代宰相莫怀古在这里建造相府,挖溪河、叠假山,营造花园,这是架在溪河上的四座桥之一。</h3><h3><br></h3><h3>相传明嘉靖年间,身居朝廷高官的莫怀古,有一只珍爱如命的玉杯、洁白如雪,有“一捧雪”之称。还有一位美貌聪慧的小妾,名雪艳。在一个大雪天的早晨,莫怀古救了一位冻僵在雪地里的苏州人汤勤,并将其收留在府中当门客,不料汤为人奸诈、好色,竟看上了雪艳,并想占有。事败后,被主人逐出来,汤投靠严嵩父子,恩将仇报地把莫怀古藏有珍奇 “一捧雪”的玉杯告诉了严氏父子。严嵩遂向莫怀古所要玉杯,遭到拒绝后的严嵩恼羞成怒,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并密捕莫怀古。莫怀古得知后就先行逃走躲避,结果严嵩的人就将与莫怀古外貌相似的仆人莫诚捉拿“归案”。在苏州莫诚替主人冤死,其首级并被送到北京,但被汤勤认出是假的。严嵩大怒,就将首级和雪艳一起送交到锦衣卫重审。主审官陆炳与莫怀古私交甚深,并知悉汤勤一心想得到雪艳,也深知雪艳痛恨汤勤,于是和雪艳商定,当堂将雪艳许给汤勤,一场风波就此平息。洞房之夜,雪艳一剪刀刺死汤勤。严嵩罢官后,莫家才团圆,“一捧雪”仍留在原主家。</h3><h3><br></h3><h3>传说中的莫怀古相府就在南长区长街弄附近的莫宅兜,但早已没有了。据说莫诚死后葬在洛社双庙村。</h3> <h3>清代有一个叫李玉的人写了一个剧本叫《一捧雪传奇》,百多年来,这个剧本到处上演,到今天我们还常看到《审头刺汤》《一捧雪》《雪杯缘》等戏剧,这一故事的开端,就是为了《清明上河图》。</h3><h3>剧本故事说的是,有个叫莫怀古的官员,家里有三件宝贝:第一件是张择端的真本《清明上河图》,第二件是绰号“一捧雪”(形容它的洁白)的玉杯,第三是一个叫作雪艳的美丽姬妾。莫家有一个裱糊字画的人名叫汤勤——在舞台上这“汤裱褙”是典型的丑角。汤勤后来巴结上当时的宰相严嵩父子,就鼓动严氏把莫家的三件宝抢夺到手,严嵩于是先叫人去讨《清明上河图》。莫怀古既舍不得这张画,又不敢违背这杀人不眨眼的权相严嵩,于是想办法找了一张临本送去。严嵩得图正在得意,“汤裱褙”却指出这张画是假的。严嵩老羞成怒,便硬诬莫怀古“通倭”,把他拿去“正法”。莫怀古有个家人莫成,样子很像莫怀古,自愿替莫怀古砍头。莫怀古便带了《清明上河图》和“一捧雪”逃出城门,可是“汤裱褙”又跑到严嵩那里献殷勤,说杀掉的并非莫怀古。严嵩听了大怒,便派锦衣都督陆炳和汤勤一起审理这个案子。汤勤主张传雪艳来认人头。后来雪艳得了陆炳的暗示,把汤勤刺死了。</h3><h3>很多明清人的笔记说李玉所写的莫怀古就是明代学者王世贞的父亲王忬。王忬死后,王世贞为了替父报仇,打听得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喜观淫猥小说,并且观书时习惯用手指沾染口涎翻掀书页,于是便写了一本小说《金瓶梅》,在书角上泡上砒霜,把书进献给严世蕃,世蕃果然中毒而死。另一说,向严嵩指出《清明上河图》是赝本的,不是汤裱褙而是和王忬同朝做官的理学家唐顺之(荆川)。王世贞进《金瓶梅》毒死的不是严世蕃而是唐顺之。关于裱匠汤成(剧本作勤)因为索贿不成,证实了献出的不是真本,致使原收藏这张画的主人遭了非常大的灾难,在和王世贞同时的孙月峰所著跋王世贞的《书画跋》——《书画跋跋》之中,也曾说到赝本《清明上河图》:“以非旧装,为装工汤姓者指破,当时亦只惜二十金贿耳!”田艺蘅《留青日札》上有记嘉靖四十四年八月抄没严嵩家产的清单,其中提到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说:“严氏以一千二百金买得来,但是只得一张赝本,卒之连累败害了数十家人家。闹出这样大乱子的都由于王彪、汤九、张四这些人所促成,可说是尤物害人!”</h3> <h3>看戏读史——大明王朝的小人</h3><h3>《审头刺汤》这出戏,其实是全本《一捧雪》里的两折:审头(审理莫怀古的人头是真是假)和刺汤(刺杀汤勤)。昨晚在梅兰芳大戏院看了奚派名家张建国老师和名丑寇春华老先生合作的此戏。</h3><h3>先说说这个故事吧,明朝嘉靖年间,进士莫怀古提拔了一个裱字画的落魄文人汤勤,对他推心置腹,并把汤勤推荐给严嵩的儿子严世藩。莫怀古有两个心爱之物,一个是祖传的玉杯“一捧雪”。一个是他的爱妾雪艳。不料雪艳被汤勤暗暗惦记上了,一捧雪又被严世藩索要。莫怀古献了一个假杯给严世藩,汤勤因为想要害死莫怀古霸占雪艳,就点破了假杯。</h3><h3>严世藩大怒要捉拿莫怀古,莫家一家逃往古北口(就是现在北京的古北水镇一带),还是被抓住了。莫怀古有个仆人莫成和他长得很像,舍身救主,就用自己的头冒充主人。看守他们的蓟州总镇戚继光,假称是莫怀古的人头送到了北京严世藩处。</h3><h3>不料这个汤勤又一眼看出人头是假,因为当年莫怀古对他太好了,一处吃一处坐,汤勤对他太熟了。汤勤撺掇严世藩要重审人头,而他则代表严世藩去会审人头。“审头刺汤”就是从这里开始的。</h3><h3>审头这一折是一出老生和小花脸的对手戏,整出戏基本没有唱腔,全是大段的对白。这种戏非常考验演员功力,全要通过念白和表演表现出主审官陆炳与汤勤之间复杂的心理斗争。主审官陆炳是锦衣卫正堂,也就是说相当于皇帝的卫戍长。而这个陆炳是明朝“唯一”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因为他最后得到了荣誉性官职“太保兼少傅”,所谓三公兼三孤,整个大明朝唯此一人。</h3><h3>陆炳这么牛,不是没道理的。因为他妈是嘉靖皇帝的奶妈,他和嘉靖皇帝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哥们。尤其是嘉靖十八年,皇帝南巡,途中行宫竟然起火,陆炳在火场中把嘉靖背了出来。嘉靖这么一个恩怨分明的人,对陆炳的信任可想而知了。话说回来,朱厚璁这哥们迷信神仙也不是没道理,他这一辈子可谓多灾多难,这段故事以后再说。</h3><h3>陆炳和莫怀古是朋友,严嵩父子又是陆炳的政治对手兼伙伴,所以在审头这件事上关系就复杂了。陆炳一心要开脱莫怀古,断人头是真。但汤勤为了达到霸占雪艳的目的,坚持人头是假。汤勤这一生为了雪艳,什么都豁出去了。莫怀古对他的恩重如山,他自称没齿难忘,但为了雪艳都不管了。可以说是断送了自己在官场的口碑和后路。他知道自己已经是个人所不齿的小人了。</h3><h3>在公堂上所有人都在嘲弄他。陆炳拿他卖过字画的事奚落他,两个衙役拿了他的银子,还要拐弯抹角骂他是王八生的。但这一切他都不放在心上。他的雪艳就在堂下跪着,只要再往前一步,他就可以抵达自己的欲望了。他既是作恶的魔鬼,又是被魔鬼擒获的猎物。他的毁灭是必然的。</h3><h3>审头的最后,汤勤和陆炳达成交易。只要陆炳把雪艳断给汤勤为妻,他就承认人头是真。在陆炳的安排下,新婚之夜汤勤被灌醉,最后被雪艳刺死。就是所谓的“刺汤”。这场戏雪艳有大段的反二黄演唱,以及和汤勤的扑杀打斗表演,都很经典。</h3><h3>如果汤勤最后不是被雪艳刺死的,会怎样?欲望还没有抵达的时候,是最快乐的。当他一旦获得了雪艳,“玫瑰色的梦”就会醒来。不是雪艳本身有什么不完美,是他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后,那种驱动的能量就会消失掉。在他身后,已经无路可退,一生都做为代价偿付了。而在他眼前,欲望得到满足后,随即就湮灭了,巨大的空虚感像一个黑洞。他不是疯就是亡。</h3><h3>(藏于河南新野县的国宝玉杯一捧雪)</h3><h3>戏剧最可怕的就是它的真实性。陆炳这样的人是只存在于传奇里么?这个故事并不是文人杜撰的,《明史》和《新野县志》都有记载。70年代,莫怀古的后人将玉杯“一捧雪”上交给了新野县文化馆,据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这只玉杯确为明代中期遗物。对此玉杯,真让人有不胜感慨之感。</h3> <h3>《一捧雪》原本是明末清初人李玉所作,為“一人永占”系列傳奇的第一部。京劇從昆曲移植而來,是一出唱念做舞並重的經典做工老生戲。京劇中有忠義救主的所謂四大義僕戲,《一捧雪》是其中之一。<br></h3><h3>1920年,余叔岩在百代公司錄製了《一捧雪》裏的核心唱段,比較全面地反映他早期學譚(鑫培)的成績,具有很強的代表性。1929年,馬連良在蓓開公司也錄製一張《一捧雪》唱片。他另闢蹊徑,自出機抒,與當時流行的余(叔岩)派唱法有所不同,導板一句改為“這一家人只哭得珠淚滾滾”,與後面回龍、原板同屬“人辰轍”,使整個唱段轍口一致,聽上去更加順暢悅耳。在馬連良的這張唱片裏,還收錄了莫成的大段念白,節奏急緩有致,感情充實飽滿。</h3><h3>馬連良出科後,一度在名旦朱琴心的班社演出,就曾以《一捧雪》獲得美譽。至1934年,馬連良又排演了全部《一捧雪》,自《過府搜杯》起,接《審頭刺湯》《雪杯圓》,到《祭雪豔墳》為止。戲裏他先演莫成,再趕陸炳,最後飾莫懷古,演出長達四個半小時。</h3><h3><br></h3><h3>京劇史上有“南麒北馬”之說,周信芳和馬連良,一南一北,雖表演風格不同,但卻都以做工擅長,像《四進士》《打嚴嵩》《清風亭》等劇碼,二人演來各有千秋、不分伯仲。</h3><h3>周信芳演出《一捧雪》也有特色。他十分注重對角色的心理分析,認為“莫成替死好演,但莫成不願死卻又不得不去死,就不好演了”。莫懷古待莫成如何呢?從劇情中的一些細節可以看出端倪。嚴世蕃搜杯時,莫成帶著杯子躲藏起來,為主人消弭了一場大禍,回來時反而被莫懷古迎面給了一記耳光。莫府的大公子對莫成的兒子文祿也是“開口就罵,舉手就打”,因此莫成才放心不下,死前請求主人對自己的孩兒要另眼看待。莫成的“自願”替死,實際上是被封建禮法逼上了絕路。</h3><h3>我國傳統文化中,敬重的是捨生取義,憎惡的是忘恩負義。在京劇《一捧雪》裏,替主赴死的莫成和賣主求榮的湯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捧雪”還有另一層寓意,藏寶猶如雙手捧雪,雪凝即有,雪融即無,世事無常,勸世人切“莫懷古”。</h3><h3>1986年,作家汪曾祺舊戲新編,對莫成的心理作了更深的揭示。試圖通過 這出戲,讓觀眾看到過去的等級觀念對人的毒害是多麼慘烈。他在劇本前言中這樣寫道:“許多舊戲對今人的意義,除了審美作用外,主要是它有深刻的認識作用。莫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但他的奴性,他的倫理道德觀念,是我們民族心理的一個病灶。病灶,有時還會活動的。原劇是可以引起我們對歷史的反思的。我們可以由此想及一個問題:人的價值。”</h3><h3>這出《一捧雪》,在戲曲舞臺上演出了百餘年,經幾代京劇名伶的加工創造,使之成為劇壇瑰寶,流傳至今。它是一部梨園經典,更是一篇警世之作。</h3><h3><br></h3> <h3>莫家街是西宁最古老的街道之一,迄今已经有六百年的历史了。今年,原莫家街市场搬迁到了莫家街综合农贸市场,属于莫家街的历史再次被刷新,但是关于莫家街的传说并没有消失,依然留在人们的心中。</h3><h3> 共5张</h3><h3>莫家街</h3><h3>关于莫家街的来历说法不一,但是相同的是莫家街的来历都与莫家有关。故事的开头要从元末开始,据说在元末群雄争霸的烽火中,安徽寿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后在随军征战中屡建功勋,被明王朝册封为西宁卫世袭指挥,坐镇西宁。后其子莫云继任此职,并因功再加封指挥同知。由于爵位是世袭的,所以莫氏后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带建起私邸,并在私邸附近建了莫氏宗祠,人们称其为“莫家寺”。寺前的街巷,也渐渐被称为莫家街。</h3><h3>莫氏一脉在西宁为官两百余年,到莫与京已达到了家族显赫的顶峰。据《高原古城地方志通讯》载,今莫家街南段原为莫家养马的地方,后人称此地为“马房口”,位于今五中操场一带。</h3><h3>莫与京去职后,家境转衰,其后裔流落南川,最后落脚在今湟中升平乡一山沟,此沟后命名为莫家沟。莫家沟曾名“靖边堡”,今该沟郭家湾尚有其遗族居住。莫与京墓在今东区曹家沟北,遗迹尚存,人称“莫家坟”。</h3><h3>除此之外,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明朝嘉靖年间,京都礼部莫怀古家藏稀世之宝“温凉盏”一只。传说用“温凉盏”盛酒,冬温夏凉,酒味醇香,被视为珍奇。后来,“温凉盏”的稀奇之处被当时的权臣严嵩之子严世蕃得知,倚仗父势,严世蕃急欲抢夺,但是莫怀古不为权势所动,拒不交出“温凉盏”。严世蕃见抢夺不成,便串通其父严嵩,用莫须有的罪名贬莫怀古到西宁。莫家来到西宁后就在今莫家街建宅,还在今雷鸣寺街南面修建“莫家寺”,为莫氏宗祠,寺修成后即以寺名为街名,故称莫家街。</h3><h3>关于“温凉盏”,也流传着一些说法。据说“温凉盏”是“一捧雪”的别称,它的身份有两重。一是“一捧雪”玉杯,为明代玉器珍品,因杯中斟酒,夏日无冰自凉,冬日无火自温,所以也叫“温凉盏”。至于名叫“一捧雪”是因为“酒入玉杯,有雪花飘飞”之妙。二是有明末清初戏曲大家李玉创作的剧本《一捧雪》,剧本的主人公就叫“莫怀古”,而剧中情节也与莫家街的传说大体一致。</h3><h3>两个故事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但是老西宁人对于“马房口”依然存有记忆。今年已经76岁的刘老先生一直住在前营街,他指着西宁五中的操场告诉我们,他小的时候,那里就叫“马房口”。</h3><h3>无论历史是怎样的,莫家街依然在那里。走过多年,静默不语。[1]</h3><h3>交通信息</h3><h3>市内乘公交105路到莫家街站下,2路、14路、20路、22路、23路、25路、32路、41路、81路到石坡街口站下可到。</h3><h3>参考资料</h3><h3>[1] 雷霆,王兴春,张永泰,李延龄,魏浩宪.《西宁市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02月</h3><h3><br></h3><h3>西宁古城历史悠久,古迹很多,充满着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如能善于品味,处处都能熏陶到民族精神和美德的德育教益,莫家街就属于其中之一。西宁市城中区奠家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巷,北接东大街,南与宏觉寺街相连。近几年这里发展成为市场,十分繁华。它为什么名叫“莫家街”呢?这里还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故事。据《西宁市志》第三卷《地名志》第三篇第二章“西宁解放后路街巷概况”说:“据传,明嘉靖年间,莫怀古有温凉盏一只,被权臣太师严嵩之子严世蕃得知,依仗父势,弄权霸夺,莫不予,被贬至西宁。莫家来西宁后,在此处建宅,故称“莫家街”。如此算来,从明朝世宗嘉靖(1522-1566)时到今已至少有430多年了。查史载,明嘉靖四十四年(1545)严嵩被削职为民,严世蕃被杀,两年后严嵩病死。严嵩任宰相二十多年,揽权纳贿,作恶多端。莫怀古被贬,当然应在严嵩在位权倾朝野之时,即应在嘉靖四十四年以前。再看上引《地名志》第八篇第三章“西宁街名故事选辑”第一则,文字不长,抄...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gt;&gt;</h3><h3><br></h3><h3>权威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h3> <h3>莫李营村村标 莫李营村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歪子镇镇政府西北6公里处。东邻周单庄村,西连汪庄村,北依北肜庄村,南与彭庄村接壤。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公里,面积4平方公里。辖1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367户,1612人。 中文名称 莫李营村 所属地区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歪子镇 地理位置 歪子镇政府西北6公里处东邻周单庄村,西连汪庄村,北依北肜庄村 人口 1612人<br></h3> <p>一捧雪</p><p>文/春夏秋冬~</p><p>百代流芳朝天阙,</p><p>经磨历劫忠魂血。</p><p>笑傲江湖骨峥峥,</p><p>魂飞情荡一棒雪。</p> <h3>“一朵梅花一捧雪”之二:“莫怀古”放不下“一捧雪” 原文作者:性感菩提 莫怀古放不下一捧雪 “一捧雪”玉杯为稀世珍宝,《一捧雪》戏剧为传世经典。   马连良、梅兰芳、程砚秋、张君秋等,都曾倾力演绎过《一捧雪》。“文化大革命”时,因《一捧雪》中的管家莫成“愚忠”主子“莫怀古”,替主就死,受到强烈批判。1978年后,尽管《一捧雪》也曾在北京京剧院重排再演,并且轰动一时,但世事变迁,《一捧雪》一直红火下去的人文、社会、舆情乃至政治环境毕竟已经不再,其与当下渐行渐远,当也自然而然。   再者,科学也破除了“一捧雪”斟下酒去自能“冬暖夏凉”的神话。神话灭,而传说得以赓续——“莫李家族”云:“一捧雪”不再“冬暖夏凉”,盖因当年先祖“莫怀古”于逃难途中,不慎在雪地上跌了一跤,把玉杯震裂了一道细缝(也就是杯中的那条天然玉筋),故而失却了灵气……   不管怎么戏说、传说,“一捧雪”杯体梅开五瓣,恰似蜡梅盛开的造型一直没有改变;杯身攀缠梅枝,17朵梅花次第开放,一直没有改变;杯底中心琢一梅花花蕊,酒入玉杯,在光线的折射下,给人以暗香浮动、如雪飘荡的感觉一直没有改变……   就是抛却戏说与传说,回归古典,“一捧雪”以器咏志、借物抒怀,其昭示的“梅花傲雪”,同样是当下已然疏远的中国神韵,东方精神……    一曲悲歌古今唱   “一捧雪” 离奇得让我们难以置信。   但是,《一捧雪传奇》话本与《一捧雪》剧本,都是有“本”、都是有生活原型的。   素材野史有载,其云:太仓王忬因为收藏了《清明上河图》,招来了杀身之祸的明末奇案。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神品。“此画几经辗转,于明代嘉靖年间,流落在蕲州盐运判官顾琼之手。顾琼的女儿柔玉私会蓟辽总督、右佥都御史王忬之子、表兄王世贞,竟然将《清明上河图》作为定情信物给了王世贞,此图就此流转到了王忬的家里。”新野县文化局前副局长魏忠策先生说,“权相、奸贼严嵩与他的儿子严世蕃听说王忬家藏《清朝上河图》画卷后,就派人前去王家强索。是时,王忬镇守蓟辽,岂敢对抗严嵩宰相,就这样乖乖地献给自己的老领导严嵩吧,王家确实心有不甘,实在难以割舍。于是乎,王忬密嘱苏州画坛高手王某临摹《清明上河图》真本,搞出了个复制品,送给了严嵩。赝品被严嵩识破,王忬能有什么下场?严嵩纠集亲信,密谋劾奏王忬‘御边无术,私通贼寇,按兵不举,引狼入室’,以莫须有的罪名,就把王忬给砍了。当时,此案震惊朝野上下,也是有明一代十大奇案之一。”   但是,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云:《清明上河图》为陆完收藏。陆完死后,他的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不离身半步,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都难得一见。陆夫人有一个外甥王某,言辞乖巧,很讨陆夫人喜欢。王某擅长绘画,更爱名人书画。他挖空心思央求陆夫人,将《清明上河图》借他一观。反复恳请,陆夫人最后勉强同意。但是,不许王某携带笔砚,只许他在阁楼上欣赏,更不许将藏画之事泄露出去。王某从命,如是二三个月,看了十余次以后,竟然临摹出一幅有几分像的《清明上河图》。是时,严嵩正在四处搜寻《清明上河图》,王忬得知王某之事,就花了800两纹银从王某手中购得赝品,献给了严嵩。严嵩府上有个装裱匠汤臣(就是戏剧中的汤勤,明人徐树丕《识小录·卷二·汤裱褙》云:“汤裱褙善鉴古,人以古玩赂严世蕃,必先贿之;世蕃令辨真伪,其得贿者必曰真也”),认出此画实乃假货,便以此要挟王忬,让他拿出40两银子平息给领导送假画的事。王忬不予理会,汤臣恼羞成怒。就在严嵩设宴请文武大臣鉴赏该画时,汤臣将画上旧色用水冲了下来。严嵩窘怒,寻机害死了王忬。   关于王忬、严嵩与《清明上河图》的版本,还有不少,今人大体以为——   陆完死后,他的儿子急等用钱,就将《清明上河图》变现,卖给了昆山的顾鼎臣。其后,《清明上河图》被严嵩父子强行索去。而在此之前,严嵩确曾托付王忬买过“名画”,王忬甚至确曾买苏州人王彪的《清明上河图》摹本,将之献给了严嵩;赝品被严嵩识破,王忬被严嵩加害……再之后,严府被抄,《清明上河图》被收入皇宫。  一曲给领导送假画的悲歌,演绎为《一捧雪传奇》话本与《一捧雪》戏剧,只是《清明上河图》改成了“一捧雪”玉杯,王忬改成了“莫怀古”而已。   果真如此?   “《一捧雪》的诞生与《清明上河图》的这段故事肯定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但是,就此我们就一口咬定《一捧雪》只是将《清明上河图》改成了‘一捧雪’玉杯,将王忬改成了‘莫怀古’,也未免显得有点儿突兀。”魏忠策先生说,“《王世贞年谱》云:万历三年,王世贞‘秋作《九友斋歌》,以寄思归之兴。九友者,山水、法书、石刻、法籍、名画、二藏经、古杯勺并自作诗文也’。由此可见,王世贞乃至他的祖上,确实家藏‘古杯勺’;这‘古杯勺’,当是‘一捧雪’玉杯,只是当时还没有这样命名而已。”   王家确有私藏,但以《清明上河图》赝品糊弄老领导,落得个家破人亡,他们当然不会把“古杯勺”当成是“一捧雪”——“好古如以手捧雪,不可久也”,“怀古藏宝犹如以手捧雪,瞬间即无”都是后人的附会与升华,至于“所谓‘莫好古’,乃隐名,若谓莫好古玩……”   由是观之,《一捧雪》鞭挞了严嵩、严世蕃父子的强取豪夺,当也讽喻了王忬、王世贞父子的怀古好古……   都是以手捧雪,何必“泥古不化”?   《一捧雪》中,人物显赫,权相严嵩、总镇戚继光、锦衣卫陆炳等历史人物都是真名实姓,王忬、王世贞以隐名“莫怀古”代之,恐怕不只是适应剧情,不只是演义的需要——这之中,恐怕多少也有那么一点儿为尊者讳吧。   尽管剧中“莫怀古”忠厚正直,护宝如命,但毕竟为了自家的那么一个“雅好”,落得个妻离子散,连累了高朋义仆。   “莫怀古”,似乎是《一捧雪》“肯定”的人物,无疑也是《一捧雪》“否定”的人物…… 新野县歪子镇莫李营村的莫李氏祠堂与述说“莫怀古”与“一捧雪”故事的“万古流芳”碑。 一番坚守古今同     新野县歪子镇莫李营村周边村庄的百姓,大都述说自家是山西洪洞移民的后裔。   莫李营村“莫李家族”不但说道且镌刻成碑,其云:“吾莫李氏高祖莫怀古,原籍山东省青州府益都苍耳沟莫家寨,明朝嘉靖十六年进士及第,初任河南省(道)汝宁府新蔡县令,嘉靖十九年调往江苏省(道)苏州府任知府,……嘉靖二十五年被皇帝敕封为太常寺正卿,官居三品。”   碑上所云“一捧雪”事件,与戏剧所言大体相似,无可奈何之下,“吾高祖携家小与珍宝,弃官逃难,隐名埋姓,辗转流落于宛西南大席营,改莫姓为李姓,现尚存莫氏茔兆为证。后又移居宛、邓、新三交界江石河畔,即今莫李营……吾高祖莫怀古寿近百岁而逝,传世珍宝‘一捧雪’,传至今,令后裔肃然起敬。吾莫李氏之后裔自高祖繁衍至今,已历二十余世……”   该碑刻于2006年,依据家谱而撰文;关于“一捧雪”的传说,“莫李家族”其说众多,均为采信。   但是,似乎还是戏说与家史叠加在了一起。   莫李营村地处偏僻,至今柏油路仍然不能通入村内。   此地农家世代相守一只雕造巧夺天工的明代中期新疆和田玉杯,着实让人非常纳闷——除却这只玉杯,“莫李家族”别无其他稀罕之物。   “按理说,‘莫李家族’或许与王世贞有某种关联,但是他们家史无载。”魏忠策先生说,“王世贞有三子,长子士祺、三子士骏皆‘侧室李氏出’,正室无子女。在当时,长子士祺也曾是一时名流,‘仕至吏部员外郎,有政绩,为权要所嫉,坐妖术狱,削籍(革职)归。屡荐不起,肮脏以终’。避祸乡野,随了母姓,这是惯例。”   至于王士祺避祸南阳,当与其父王世贞曾经为官南阳有关。   王世贞自称山东“琅琊王氏”后裔,嘉靖三十四年“在刑部任”,因其与杨继盛相厚而为“严嵩所恶”,“(次年)用为青州兵备使”,在青州三年;嘉靖三十九年,其父王忬被严嵩害死;严嵩罢相后,王世贞在隆庆二年“起为河南按察司副使”,至万历二年,“迁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提督军务,辖荆州、襄阳、郧阳、南阳、汉中五府”。   “以是观之,‘莫李家族’的家史,与王世贞及其儿子王士祺的简史,不谋而合。”魏忠策先生说。   魏先生对“一捧雪”颇有研究。“文化大革命”初期,“一捧雪”被红卫兵从李宝山手里“挖”了出来,作为剥削阶级罪证与封建迷信之物四处展览,险遭不测。1973年,“一捧雪”作为国家文物,被文化部门收藏——“在我办公桌下的抽屉里,一放就是8年,没少研究”。   1981年,落实国家文物政策,“一捧雪”作为传世文物,归还“莫李家族”。   现在,“一捧雪”由李占元先生护佑着。   无论怎么说,“莫李家族”的“一捧雪”,都是对《一捧雪传奇》话本、《一捧雪》剧本、《一捧雪》戏剧等诸般“一捧雪”现象一种生死相许…… (全文完)<br></h3> <h3>阅读:30</h3><h3>原文地址:“一朵梅花一捧雪”之二:“莫怀古”放不下“一捧雪”</h3><h3>原文作者:性感菩提</h3><h3>莫怀古放不下一捧雪X</h3><h3>“一捧雪”玉杯为稀世珍宝,《一捧雪》戏剧为传世经典。</h3><h3>  马连良、梅兰芳、程砚秋、张君秋等,都曾倾力演绎过《一捧雪》。“文化大革命”时,因《一捧雪》中的管家莫成“愚忠”主子“莫怀古”,替主就死,受到强烈批判。1978年后,尽管《一捧雪》也曾在北京京剧院重排再演,并且轰动一时,但世事变迁,《一捧雪》一直红火下去的人文、社会、舆情乃至政治环境毕竟已经不再,其与当下渐行渐远,当也自然而然。</h3><h3>  再者,科学也破除了“一捧雪”斟下酒去自能“冬暖夏凉”的神话。神话灭,而传说得以赓续——“莫李家族”云:“一捧雪”不再“冬暖夏凉”,盖因当年先祖“莫怀古”于逃难途中,不慎在雪地上跌了一跤,把玉杯震裂了一道细缝(也就是杯中的那条天然玉筋),故而失却了灵气……</h3><h3>  不管怎么戏说、传说,“一捧雪”杯体梅开五瓣,恰似蜡梅盛开的造型一直没有改变;杯身攀缠梅枝,17朵梅花次第开放,一直没有改变;杯底中心琢一梅花花蕊,酒入玉杯,在光线的折射下,给人以暗香浮动、如雪飘荡的感觉一直没有改变……</h3><h3>  就是抛却戏说与传说,回归古典,“一捧雪”以器咏志、借物抒怀,其昭示的“梅花傲雪”,同样是当下已然疏远的中国神韵,东方精神……</h3><h3>  </h3><h3><br></h3><h3>一曲悲歌古今唱</h3><h3>  “一捧雪” 离奇得让我们难以置信。</h3><h3>  但是,《一捧雪传奇》话本与《一捧雪》剧本,都是有“本”、都是有生活原型的。</h3><h3>  素材野史有载,其云:太仓王忬因为收藏了《清明上河图》,招来了杀身之祸的明末奇案。</h3><h3>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神品。“此画几经辗转,于明代嘉靖年间,流落在蕲州盐运判官顾琼之手。顾琼的女儿柔玉私会蓟辽总督、右佥都御史王忬之子、表兄王世贞,竟然将《清明上河图》作为定情信物给了王世贞,此图就此流转到了王忬的家里。”新野县文化局前副局长魏忠策先生说,“权相、奸贼严嵩与他的儿子严世蕃听说王忬家藏《清朝上河图》画卷后,就派人前去王家强索。是时,王忬镇守蓟辽,岂敢对抗严嵩宰相,就这样乖乖地献给自己的老领导严嵩吧,王家确实心有不甘,实在难以割舍。于是乎,王忬密嘱苏州画坛高手王某临摹《清明上河图》真本,搞出了个复制品,送给了严嵩。赝品被严嵩识破,王忬能有什么下场?严嵩纠集亲信,密谋劾奏王忬‘御边无术,私通贼寇,按兵不举,引狼入室’,以莫须有的罪名,就把王忬给砍了。当时,此案震惊朝野上下,也是有明一代十大奇案之一。”</h3><h3>  但是,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云:《清明上河图》为陆完收藏。陆完死后,他的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不离身半步,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都难得一见。陆夫人有一个外甥王某,言辞乖巧,很讨陆夫人喜欢。王某擅长绘画,更爱名人书画。他挖空心思央求陆夫人,将《清明上河图》借他一观。反复恳请,陆夫人最后勉强同意。但是,不许王某携带笔砚,只许他在阁楼上欣赏,更不许将藏画之事泄露出去。王某从命,如是二三个月,看了十余次以后,竟然临摹出一幅有几分像的《清明上河图》。是时,严嵩正在四处搜寻《清明上河图》,王忬得知王某之事,就花了800两纹银从王某手中购得赝品,献给了严嵩。严嵩府上有个装裱匠汤臣(就是戏剧中的汤勤,明人徐树丕《识小录·卷二·汤裱褙》云:“汤裱褙善鉴古,人以古玩赂严世蕃,必先贿之;世蕃令辨真伪,其得贿者必曰真也”),认出此画实乃假货,便以此要挟王忬,让他拿出40两银子平息给领导送假画的事。王忬不予理会,汤臣恼羞成怒。就在严嵩设宴请文武大臣鉴赏该画时,汤臣将画上旧色用水冲了下来。严嵩窘怒,寻机害死了王忬。</h3><h3>  关于王忬、严嵩与《清明上河图》的版本,还有不少,今人大体以为——</h3><h3>  陆完死后,他的儿子急等用钱,就将《清明上河图》变现,卖给了昆山的顾鼎臣。其后,《清明上河图》被严嵩父子强行索去。而在此之前,严嵩确曾托付王忬买过“名画”,王忬甚至确曾买苏州人王彪的《清明上河图》摹本,将之献给了严嵩;赝品被严嵩识破,王忬被严嵩加害……再之后,严府被抄,《清明上河图》被收入皇宫。  一曲给领导送假画的悲歌,演绎为《一捧雪传奇》话本与《一捧雪》戏剧,只是《清明上河图》改成了“一捧雪”玉杯,王忬改成了“莫怀古”而已。</h3><h3>  果真如此?</h3><h3>  “《一捧雪》的诞生与《清明上河图》的这段故事肯定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但是,就此我们就一口咬定《一捧雪》只是将《清明上河图》改成了‘一捧雪’玉杯,将王忬改成了‘莫怀古’,也未免显得有点儿突兀。”魏忠策先生说,“《王世贞年谱》云:万历三年,王世贞‘秋作《九友斋歌》,以寄思归之兴。九友者,山水、法书、石刻、法籍、名画、二藏经、古杯勺并自作诗文也’。由此可见,王世贞乃至他的祖上,确实家藏‘古杯勺’;这‘古杯勺’,当是‘一捧雪’玉杯,只是当时还没有这样命名而已。”</h3><h3>  王家确有私藏,但以《清明上河图》赝品糊弄老领导,落得个家破人亡,他们当然不会把“古杯勺”当成是“一捧雪”——“好古如以手捧雪,不可久也”,“怀古藏宝犹如以手捧雪,瞬间即无”都是后人的附会与升华,至于“所谓‘莫好古’,乃隐名,若谓莫好古玩……”</h3><h3>  由是观之,《一捧雪》鞭挞了严嵩、严世蕃父子的强取豪夺,当也讽喻了王忬、王世贞父子的怀古好古……</h3><h3>  都是以手捧雪,何必“泥古不化”?</h3><h3>  《一捧雪》中,人物显赫,权相严嵩、总镇戚继光、锦衣卫陆炳等历史人物都是真名实姓,王忬、王世贞以隐名“莫怀古”代之,恐怕不只是适应剧情,不只是演义的需要——这之中,恐怕多少也有那么一点儿为尊者讳吧。</h3><h3>  尽管剧中“莫怀古”忠厚正直,护宝如命,但毕竟为了自家的那么一个“雅好”,落得个妻离子散,连累了高朋义仆。</h3><h3>  “莫怀古”,似乎是《一捧雪》“肯定”的人物,无疑也是《一捧雪》“否定”的人物……</h3><h3><br></h3><h3>新野县歪子镇莫李营村的莫李氏祠堂与述说“莫怀古”与“一捧雪”故事的“万古流芳”碑。</h3><h3>一番坚守古今同  </h3><h3>  新野县歪子镇莫李营村周边村庄的百姓,大都述说自家是山西洪洞移民的后裔。</h3><h3>  莫李营村“莫李家族”不但说道且镌刻成碑,其云:“吾莫李氏高祖莫怀古,原籍山东省青州府益都苍耳沟莫家寨,明朝嘉靖十六年进士及第,初任河南省(道)汝宁府新蔡县令,嘉靖十九年调往江苏省(道)苏州府任知府,……嘉靖二十五年被皇帝敕封为太常寺正卿,官居三品。”</h3><h3>  碑上所云“一捧雪”事件,与戏剧所言大体相似,无可奈何之下,“吾高祖携家小与珍宝,弃官逃难,隐名埋姓,辗转流落于宛西南大席营,改莫姓为李姓,现尚存莫氏茔兆为证。后又移居宛、邓、新三交界江石河畔,即今莫李营……吾高祖莫怀古寿近百岁而逝,传世珍宝‘一捧雪’,传至今,令后裔肃然起敬。吾莫李氏之后裔自高祖繁衍至今,已历二十余世……”</h3><h3>  该碑刻于2006年,依据家谱而撰文;关于“一捧雪”的传说,“莫李家族”其说众多,均为采信。</h3><h3>  但是,似乎还是戏说与家史叠加在了一起。</h3><h3>  莫李营村地处偏僻,至今柏油路仍然不能通入村内。</h3><h3>  此地农家世代相守一只雕造巧夺天工的明代中期新疆和田玉杯,着实让人非常纳闷——除却这只玉杯,“莫李家族”别无其他稀罕之物。</h3><h3>  “按理说,‘莫李家族’或许与王世贞有某种关联,但是他们家史无载。”魏忠策先生说,“王世贞有三子,长子士祺、三子士骏皆‘侧室李氏出’,正室无子女。在当时,长子士祺也曾是一时名流,‘仕至吏部员外郎,有政绩,为权要所嫉,坐妖术狱,削籍(革职)归。屡荐不起,肮脏以终’。避祸乡野,随了母姓,这是惯例。”</h3><h3>  至于王士祺避祸南阳,当与其父王世贞曾经为官南阳有关。</h3><h3>  王世贞自称山东“琅琊王氏”后裔,嘉靖三十四年“在刑部任”,因其与杨继盛相厚而为“严嵩所恶”,“(次年)用为青州兵备使”,在青州三年;嘉靖三十九年,其父王忬被严嵩害死;严嵩罢相后,王世贞在隆庆二年“起为河南按察司副使”,至万历二年,“迁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提督军务,辖荆州、襄阳、郧阳、南阳、汉中五府”。</h3><h3>  “以是观之,‘莫李家族’的家史,与王世贞及其儿子王士祺的简史,不谋而合。”魏忠策先生说。</h3><h3>  魏先生对“一捧雪”颇有研究。“文化大革命”初期,“一捧雪”被红卫兵从李宝山手里“挖”了出来,作为剥削阶级罪证与封建迷信之物四处展览,险遭不测。1973年,“一捧雪”作为国家文物,被文化部门收藏——“在我办公桌下的抽屉里,一放就是8年,没少研究”。</h3><h3>  1981年,落实国家文物政策,“一捧雪”作为传世文物,归还“莫李家族”。</h3><h3>  现在,“一捧雪”由李占元先生护佑着。</h3><h3>  无论怎么说,“莫李家族”的“一捧雪”,都是对《一捧雪传奇》话本、《一捧雪》剧本、《一捧雪》戏剧等诸般“一捧雪”现象一种生死相许…… (全文完)</h3> <h3>咏梅</h3><h3><br></h3><h3>一枝寒梅一捧雪,</h3><h3>含苞冷艳独自开。</h3><h3>不向春风羡桃李,</h3><h3>自来知音几人得。</h3> <h3>转载自百家号作者:君笺雅侃红楼</h3><h3><br></h3><h3>贾元春省亲点了四处戏,纷纷各有暗示,其中第一出《豪宴》为明代名剧《一捧雪》的一出。脂砚斋有批语:【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那么,一捧雪和贾家之败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看看一捧雪讲了什么。</h3><h3><br></h3><h3><br></h3><h3>《一捧雪》讲述了一个复杂故事。价值连城玉杯一捧雪为莫怀古所有。莫怀古将风尘中相识认可的裱褙人汤勤推荐给严世藩,不想忘恩负义的汤勤为了谋夺莫怀古的爱妾雪艳蛊惑严世藩讨要莫怀古所藏“一捧雪”。莫怀古用赝品调换,自己拿真杯逃走,严世藩大怒,追杀莫怀古。莫怀古路遇戚继光,戚继光私放莫怀古,李代桃僵杀了仆人莫成顶替,不想再被汤勤所害。锦衣卫陆炳得雪艳暗示将雪艳嫁给汤勤,洞房花烛夜雪艳用刀刺死汤勤后自刎等一系列故事。最后正义战胜邪恶。可莫家也家破人亡。</h3><h3><br></h3><h3>《一捧雪》证明几点,第一莫怀古怀璧其罪。第二,汤勤真小人。第三雪艳是关键人物。那么它与贾家覆灭有什么关系?我认为《红楼梦》在贾家覆灭这个情节处理上借鉴了《一捧雪》,可惜八十回无缘得见,只能简单梳理一下情节和人物关系。个人浅见,有点乱。希望大家一同探讨指正。</h3><h3><br></h3><h3><br></h3><h3>【一】贾家的一捧雪</h3><h3><br></h3><h3>莫怀古有一捧雪玉杯怀璧其罪被人觊觎。那贾家的一捧雪是什么呢?各人有不同见解。我认为贾家的一捧雪最可能的是两个。一个是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另一个是林黛玉。个人很难理解莫怀古为什么为了一个玉杯而家破人亡。但如果有人索要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贾家是绝不可能将命根子交给他人的。而索要林黛玉必然也会夺了林黛玉的命。势必也是严世藩一般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两个“一捧雪”都可能为贾家遗祸!</h3><h3><br></h3><h3>通灵宝玉作为贾宝玉生下含在口中之物,本就是个稀罕物。如果有一个势力比方忠顺亲王,北静王甚至皇帝以此为借口刁难贾家,索要通灵宝玉,估计贾宝玉也只有远走他乡避祸一途。</h3><h3><br></h3><h3>元春点的第三出戏是《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甄宝玉送玉或许就与通灵宝玉被索要有关。</h3><h3><br></h3><h3>另外,林黛玉若是一捧雪,按照前文留下线索,我写过数次,林黛玉最后一定被贾雨村因为自身利益出卖给权贵,让林黛玉被外人求聘而致死。从“玉在椟中求善价”看,贾雨村将林黛玉待价而沽,是十有八九的。就是不知道他将林黛玉卖给了北静王,忠顺王还是皇帝!</h3><h3><br></h3><h3><br></h3><h3>【二】真小人汤勤是贾雨村</h3><h3><br></h3><h3>贾雨村此人的经历正是戏曲中的汤勤。贾雨村一生忘恩负义无数次。最有名两次。第一是甄士隐接济他,他回来纳了人</h3> <h3>《一捧雪》VS《红楼梦》</h3><h3>原创 2018-05-04 暗香疏影 有心拾萃</h3><h3>第十八回关于元春点戏脂批提示: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熟悉戏曲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其实就这四出戏的内容来看,无异于为元妃省亲的盛筵奏响了不和谐的悲音,显然是不祥之谶。与后文贾妃说“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的不再之谶作了呼应。</h3><h3>我在前文已解读了【仙缘】和甄宝玉送玉,现在我们来看看【豪宴】又和贾府之败有着怎样的关系呢?</h3><h3>【豪宴】出自明末戏曲家李玉创作的传奇剧《一捧雪》。“一捧雪”是玉杯之名,玉料珍贵,雕造巧夺天工,杯身琢有梅花五瓣,杯底中心琢一花蕊,酒斟于内,似腊梅盛开,极其罕有。</h3><h3>戏曲《一捧雪》讲述了明嘉靖年间奸相严嵩之子严世蕃受中山狼汤勤挑拨,为得莫怀谷的传家之宝“一捧雪”玉杯,终致莫怀古家破人亡的故事。</h3><h3>【豪宴】是《一捧雪》中的第五出:莫怀古补官到京城,拜谒同年严世蕃,观赏古玩间,并向其推荐了他救助的善识古董的裱褙匠人汤勤,众人遂饮酒为乐,一同观看《中山狼》杂剧。</h3><h3>我们可将《一捧雪》故事的几大关键处和《红楼梦》故事做一个一对一比较:</h3><h3>汤勤VS贾雨村</h3><h3>《一捧雪》中汤勤本受莫怀谷救助,却向严世蕃泄密了“一捧雪”玉杯,是整个悲剧的导火索。戏中戏《中山狼》的上演正是对他的讽喻之意。</h3><h3>《红楼梦》中,我在前文有说,贾雨村也是中山狼一样的人物,受甄士隐接济却对甄英莲见厄不救,靠贾府做官,也定会忘恩负义。</h3><h3>莫怀谷VS贾宝玉</h3><h3>《一捧雪》中导致莫怀谷家破人亡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传家宝“一捧雪”玉杯置酒后有如梅花绽放的稀世之珍,为严世蕃所觊觎;其二是其妾薛雪艳被汤勤垂涎。莫怀古完全是怀璧之罪,因而作者用切莫怀古之意告诫观者。</h3><h3>《红楼梦》中,前文我已分析了,由开篇甄英莲的“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八字可知,是贾宝玉累及了贾府衰亡。而贾宝玉的命根子“通灵宝玉”堪称时世孤品,北静王见宝玉时还特别专赏了一番,被某王所觊觎是早晚的事儿;最终成为宝玉之妻的薛宝钗被贾雨村垂涎也有依据,这正是开篇贾雨村所吟“钗于奁内待时飞”蕴含的深意。</h3><h3>假作真时真亦假</h3><h3>《一捧雪》中有两次“以假乱真”,玉杯有赝品,莫怀谷有替身。而《红楼梦》通篇即是假作真时真亦假。</h3> <h3>《豪宴》</h3><h3>  第十八回写元妃省亲,贾府演戏,元妃点的第一出便是《豪宴》。</h3><h3>  《一捧雪》是明末清初李玉代表作“一人永占”之一,今有郑氏藏明崇祯刊本,《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据以影印,还有清乾隆年间内府抄本,二者题目有别。《今乐考证》、《新传奇品》、《曲考》、《曲海目》、《曲录》并见著录,全剧三十出,写明嘉靖年间权相严嵩之子严世蕃为夺取玉杯“一捧雪”而陷害莫怀古一家事。</h3><h3>  《豪宴》为《一捧雪》第五出,因其场面豪华热闹,历来常作为开锣戏演出。剧演严世蕃为莫怀古接风洗尘而设宴,莫怀古以汤勤精于裱褙字画和鉴别古董而荐于严府,宴会上演《中山狼》杂剧侑酒,以“戏中戏”手法,影射日后汤勤忘恩负义的卑劣品行。《红楼梦》中将《豪宴》一出设于此,定有其寓意所在,本文另有叙述,此出不再赘叙。</h3> <p class="ql-block"> 一 捧 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雪艳宁守节 肯为生死别</p><p class="ql-block">莫成玲珑心 千载化碧血</p><p class="ql-block">陆炳识忠良 大义昭日月</p><p class="ql-block">抱璧怀古去 孤傲一捧雪</p><p class="ql-block">还谢戚将军 梅花信高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稿)</p><p class="ql-block">莫衙营</p><p class="ql-block">莫衙营,东起环城东路,西至建国北路,长620米。明代嘉靖年间太常寺正卿莫怀古曾居于此而得名。1966年改名杭印巷,1981年恢复莫衙营名称。</p><p class="ql-block">莫怀古者,字云卿、如锦,居莫衙营,巷内有高云阁,疏泉列树,颇极清旷。《莫氏古泉记》有:“高云阁主莫云卿者,为人任侠,好读书,多藏古器旧物。康熙辛亥暮春,有张祖望等过之,出观古钱百余,作《莫氏古泉记》。”</p><p class="ql-block">《城东杂记》载,莫云卿,家东园,有高云阁,疏泉列树,颇极清旷。毗陵恽寿平,与之友善,游杭必寓阁上,多题咏,句如“露蔓平窥石,烟篱半浸池”、“旧雨青毡在,新愁白发知”。</p><p class="ql-block">恽</p><p class="ql-block">寿</p><p class="ql-block">平</p><p class="ql-block">恽寿平,名格,字行,一字正叔,亦作叔子,号南田,又号白云外史,一作云溪外史,江苏武进人,有《南田集》,自署曰园客、曰雪衣居士、曰南田隐、南田草衣、南田抱瓮客,曰葺芰生。</p><p class="ql-block">南田之父逊庵,遭国变,父子相失,南田卖杭州富商为奴,其故人谛晖和尚在灵隐坐方丈,以地出之,教之读书学画,一时声名大起。其时,石揆僧与谛晖齐名,石揆有弟子沈近思,后官总宪;人问谛晖孰优?曰:“近思讲理学,不出周、程、张、朱范围。寿平作画,能脱文、沈、仇窠臼。似恽优矣。”</p><p class="ql-block">初好画山水,力肩复古,及见虞山王石谷,自以材质不能出其右,则谓石谷曰:“是道让兄独步矣。”</p><p class="ql-block">格耻为天下第二,于是,舍山水而学花卉,斟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为归,一洗时雪,独开生面,为写生正派,由上,海内这者宗之,性落拓雅尚,遇知已,或匝月为之点染,非其人,视百金犹土芥,不市一花片叶也。</p><p class="ql-block">每至杭,寓东园高云阁上,又尝自号东园客,有《寓东园柬毛稚黄》诗,风致俊逸,可以夺昌谷、玉溪之席,其佳句,如:“蝉移无定响,星过有余光”、“送迎人自老,新旧岁无痕”、“只为花阴贪坐久,不须归去更熏衣”,皆清绝。</p><p class="ql-block">《寓东园柬毛稚黄》:</p><p class="ql-block">“海云茫茫春霰断,柳丝绿遍寒江岸;</p><p class="ql-block">细网幽窗竹烟乱,山桃海棠落将半;</p><p class="ql-block">鸟声过残雨,兰风细吹案;</p><p class="ql-block">我思在空谷,我梦属云汉;</p><p class="ql-block">衔壁只独照,锦衾空宵烂;</p><p class="ql-block">飞花濛濛还坐叹,江郎操笔不在腕;</p><p class="ql-block">石泉水芹泛溪馆,柳下无人待谁人?”</p><p class="ql-block">以故漫游数十年,而贫如故。对家人未尝戚戚于面,惟吟咏画自娱。所居瓯香馆,倡酬皆一时名士。年六十余,卒于家。</p><p class="ql-block">陈文述有诗《高云阁怀莫云卿》:</p><p class="ql-block">“知垣翠薜见层楼,淡抹微云槛外收;</p><p class="ql-block">水鹤露深遥怨夜,凉蛩烟螟暗吟秋;</p><p class="ql-block">岸蓠冷浸星千点,池柳疏悬月一钩;</p><p class="ql-block">为向东园草衣客,北山苔破几番游。”</p><p class="ql-block">莫衙营东有药师庵,《浙江省通志》载,药师禅院在仁和东里坊。始莲池袾宏道精严,远近宗之。其徒懋公得其传,住居此院。后法嗣一空,师事报恩玉林授法。六世孙超灯,字实相,能宏禅律,功行甚多。</p><p class="ql-block">药师庵原为五开三进殿宇,解放后辟为民居。1984年大殿尚完好,后建天赐住宅区时拆除。</p> <h3> 《刺汤勤》郭德纲 半启芸窗翰墨香, 潇潇风雨助凄凉。 每向名媛留佳句, 今将烈女寄瑶章。 漫道粉黛无杰俊, 佳人更自有侠肠。 花笺半幅闲消遣, 在搜杯后牢骚笔墨写贤良。(甩板) 常言道恩多成怨我今果见, 汤裱褙他得地忘恩坏了他的心肠。 诬陷莫公身被害, 要图谋佳人那位雪艳娘。 想巫山一梦要会云雨, 又谁知那枉自箫声引凤凰。 他自知莫公已陷雪艳是个弱女, 哪晓得娇娆妇竟是一个催命的恶阎王。 这佳人一腔节烈横铁胆, 恶淫贼痴心妄想要做新郎。 正逢洞房花烛日, 娶进雪艳拜罢堂。 嚯真个是华筵盛馔够多齐整, 那一番妆奁陈设不寻常。 瑞霭霭香烧万寿焚金鼎, 光闪闪烛点通宵照玉堂。 金钩帐挂垂绣幕, 那面牙床衾设锦鸳鸯。 这佳人满面娇羞一心的气恼, 一腔子愤恨我是满腹的思量。 想我今春山再画缘因是旧主, 我这冤仇未雪才做新娘。 恨苍天祸及清门无察照, 思恩主怎将鼠辈反作了贤良。 现而今官无禄去倾家破产, 只落得夫离妻散业覆人亡。 这雪娘正思量,忽见贼是轻薄乜斜着鼠眼, 见汤勤耸肩缩背他是手足张狂。 不由得奴二目通红切玉齿, 无奈何我这一身站起整罗裳。 假含春慢启朱唇莺声儿吐: 啊,说百岁今成我要祝贺夫郎!(甩板) 汤勤闻听陪笑脸, 你看他是忙忙地躬身呐尊声雪娘。 我久慕姿容非止一日, 渴想之思常在梦乡。 今日里良缘已定了何必谦让, 必须要交杯双喜畅饮琼浆。 这佳人意欲要将贼灌, 少不得忍气含羞我得委屈着心肠。 说奴不过呀陪君饮尽这杯中的酒, 也不能够多饮呐我的量儿也就平常。 汤北溪立饮交杯方才就坐, 那烈女执壶斟上琼浆。 高奉尊说夫请饮, 汤勤说哎呀我敢劳贵手捧霞觞。 佳人说妾贺夫君呐新升的荣耀, 真乃是陡然的富贵这意外的风光。 妾愿君你指日高升皇恩浩荡, 寿同山岳永、福共海天长。(甩板) 佳人见贼饮罢头一杯酒又给他斟二盏, 我再贺君呐秦楼千里跨鸾凰。 汤勤说今夕之会是三生幸也, 消除了我那朝思暮想万种的思量。 贼饮罢了二一杯佳人又给他斟三盏, 哟我的君呐你先饮此杯酒吧妾我有一言呐要冒夫郎。 常言道哇我们女子痴心你们男多薄幸, 但只愁空楼独守绿鬓成霜。 汤勤说诶我的妻你好哇太多疑也, 除非是我一死才了却了这心肠。 佳人说哟酒筵之间呐这是戏之耳, 君言也太重了奴家我怎当。 忙换大杯说君休要你介意呀奴家我赔罪, 哎这不知死的贼呀酒到杯空他还得意洋洋!(甩板) 这汤勤强长精神勉强饮, 笑嘻嘻乜斜着二目他的神色张狂。 说我常在花街柳巷终日里游荡, 仕女名妓我也曾见过那些无数的红妆。 她们不过脂粉涂抹妆饰的俊俏, 哪似卿你是天生的秀丽是自来的端庄。 想今宵春风儿暖罗帏纤腰儿揉碎了梅花被, 你看那月轮儿往西坠、景色儿生凄凉、巫山要会襄王。(甩板) 说话间坐立不稳身形晃, 这佳人搀扶着汤勤上了牙床。 安扶奸贼在床上躺, 我再表佳人雪艳娘。 谯楼更鼓齐催我的心意乱, 见月轮堪堪待落、树影横窗。 洞房中是迷迷的杀气灯光暗, 罗帏内隐隐的呼声酒味长。 这佳人软软香躯静静立, 那杏眼儿频频盼顾不住地望贼床。 上前来掀起了销金帐, 喘吁吁双睛一瞪细参详。 见恶贼酩酊睡入了迷离梦, 这佳人她把银牙紧咬气昂昂,说是贼呀你可太不良!(甩板) 可恨你负义忘恩心忒歹, 竟忘却我们当初待你呀那个样的情肠。 可恨你趋奉严贼施毒计, 搜玉杯以怨报德暗地中伤。 可恨你谋害恩主你把阴毒使尽, 还逼奴今夜晚与你要配鸾凰。 可怜我那被害夫君身逃遁, 飘零在外呀流落他乡。 可怜他举目无亲有谁怜念, 弃职惧罪把姓名藏。 可叹那义仆莫成身替死, 一腔热血洒在云阳。 可怜奴为报夫仇抛头露面, 忘生舍死为夫郎。 奴虽不能在青史名标传流后世, 落一个轰轰烈烈姓名香啊我在万古流芳。 这佳人一腔怒气冲霄汉, 一点丹心浩气长。 忙脱去那累手的衣襟把湘裙掖起, 又将这青丝紧绾用手帕儿勒上她是不慌又不忙。 取钢锋细听听鸡犬无声人寂静, 这银台上把金炬烧短烛泪成行。 恶狠狠刀对着贼心将要刺, 呀猛听得一声响当时之间呐吓坏了娇娘。 不由得奴手腕儿一软眼看刀垂下, 哎呀险些儿把钢锋落地猛一慌。 急忙忙轻移莲步就躲至在那牙床后, 凝神定气细参详。 听了听更鼓凄凄梆铃儿响, 那檐前的铁马儿韵悠扬。 又听得微风渐起摇枝儿颤, 原是那落叶儿飘零洒纱窗。 乜呆呆半晌惊疑心不定, 软怯怯四肢无力心内慌。 扑通通芳心乱跳蛾眉蹙, 喘吁吁那玉体轻摇手扶墙。 这佳人暗骂自己是无能的贱婢, 当此际我不能够斩钉截铁报夫郎, 岂不就空负了时光、枉要了强, 你可湮灭了烈心肠!(甩板) 这正是狭路相逢冤家对了面, 反倒来畏刀避剑是一味地假装。 这佳人想到其间横铁胆, 嚇!就犹如凶神附了体了她的脸焦黄。 瞪双睛手持钢刀绕至就在床沿下, 见恶贼已然睡卧在甜乡。 猛一扑佳人使尽了平生力, 听嗤地一声刀刺贼心穿透胸膛。 负痛的奸贼身翻起, 嚯!你看他扎煞着两手叫亲娘。 这不抖颤颤摇得金钩声乱响, 淋离离这不红沾翠被透血光。 侠烈女见贼挣命忙伸玉腕, 拼了命的那个佳人呐岂容他再还阳。 攒气力扑向奸贼横玉臂, 这汤勤身躯一倒在牙床。 怎当这钢锋刺穿心窝透, 又搭着佳人按住是无法地抵搪。 只落得气绝紧把须眉动, 他的命尽频把嘴来张。 侠烈女见贼气断身不动, 猛抬头见天已待亮就住了更梆。 (上板)乱哄哄鸡声儿四起啼鸣也, 青虚虚见窗纸发了白了透着曙光。 起身躯我整顿衣襟心中思忖, 当此际贼人虽死我是怎么样的提防。 似这般杀人的凶手我是应当偿命, 我岂肯遗祸于人落个不良。 怎么能在此自尽空埋没, 怎么能够偷生去隐藏。 倒不如我自己检举往衙门里去, 也好把我那恩夫被害诉与公堂。 也说一说奸贼的万恶情种种, 也摘一摘无辜的旁人被祸殃。 不枉我今天露丑这一趟, 哪怕我身遭万刃喜洋洋。 大事毕想停当我自刎公堂上, 到那时汤勤已死又何妨。 这就是雪艳刺汤勤是女子贞节烈, 她是半酬夫志半唤愚氓!<br></h3> <h3>京剧丑角人物邮票简介《审头刺汤》----汤勤</h3><h3>2015-09-24 14:52阅读:139</h3><h3>2001年2月15日发行的一套《京剧丑角》邮票(2001--3),全套六枚,是我国发行的京剧系列邮票的第三套。前两套分别是1980年1月25日发行的T45《京剧脸谱》和1983年7月20日发行的T87《京剧旦角》邮票(前面我已经分别介绍)。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丑行,俗称“小花脸”。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故而以“丑”为名。又因和净行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又称“三花脸”。丑行的“丑”是指扮相不俊美,并非专指品质上的丑恶。丑行扮演的角色既有阴险狡诈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的形象。丑行分为文丑、武丑两种。文丑京剧中的各类诙谐人物均由文丑扮演。文丑分为方巾丑、袍带丑、茶衣丑、巾子丑、彩旦等。方巾丑主要扮演头戴方巾的文人,包括儒生、书吏、谋士、塾师等各种身分职业,袍带丑扮演做官的人物,文官、武官、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都有,茶衣丑扮演各种行业的下层劳动人民,因身穿短蓝布褂子(茶衣)而得名,巾子丑介乎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间,表演风格比茶衣丑略微严谨一些,彩旦,又称“丑婆子”,是由丑行扮演的妇女。 武丑俗称“开口跳”,扮演擅长武艺、性格机警、语言幽默的男性人物。武丑既注重翻跳武技,也讲究口齿清楚有力。</h3><h3>2001--3第一枚《汤勤》,面值80分。汤勤是京剧《什头刺汤》中的人物,在丑行中属文丑。它属于文丑中的袍带丑。《审头刺汤》为《一捧雪》之一折,又名《审人头》。讲述的是嘉靖年间,汤勤的书画装裱技艺,当时很受文人墨客称好。太仆寺卿莫怀古将汤勤推荐于权倾一时的严世蕃。汤勤贪恋莫妾雪艳貌美,以怨报德,以“一捧雪”杯为由陷害莫怀古,严世藩令总镇戚继光拿获莫怀古就地斩首,莫仆莫成貌与怀古相似,挺身代死。戚继光斩莫成后,人头解京。汤勤又言死者人头非莫怀古,锦衣卫陆炳奉旨勘审,并逮戚继光对勘。严世蕃令汤勤会审。陆炳拟断为真,汤勤坚持为假。陆由雪艳暗示,看破汤意在得雪艳,又思开脱戚继光,乃佯将雪艳断与汤勤为妾,汤始不究。陆炳授意雪艳刺汤,洞房中汤勤被灌醉,雪艳刺死汤勤,报仇后自尽。</h3><h3>《文彭致项墨林札》:“汤淮之艺,犹有乃父(汤勤)遗风,有中等生活,可发与装潢,幸勿孤其远来之望。”</h3><h3><br></h3><h3>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严分宜势炽时,以诸珍宝盈溢,遂及书画古董雅事。时鄢懋卿以总鹾使江淮,胡宗宪、赵文华以督兵使吴越,各承奉意旨,搜取古玩不遗余力。时传闻有《清明上河图》手卷,宋张择端画,在故相王文恪胄君家。其家巨万,难以阿堵动,乃托苏人汤臣(即汤勤)者往图之。汤以善装潢知名,客严门下,亦与娄江王思质中丞往还,乃说王购之。王时镇蓟门,即命汤善价求市,既不可得,遂属苏人黄彪摹真本应命。黄亦画家高手也。严氏既得此卷,珍为异宝,用以为诸画压卷,置酒会诸贵人赏玩之。有妒王中丞者知其事,直发为赝本,严世蕃大惭怒,顿恨中丞,谓有意绐之,祸本自此成。或云即汤姓怨弇州伯仲自露始末,不知然否。</h3><h3><br></h3><h3>徐树丕《识小录》:汤裱褙,善鉴古,人以古玩赂严世蕃,必先贿之。世蕃令辨其真伪,其得贿者必曰真也。吴中一都御史,偶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临本馈世蕃,而贿不及汤,汤直言其伪。世蕃大怒,御史后竟陷大辟,而汤则先以诓骗遣戍矣。余闻之先人曰《清明上河图》皆寸马豆人,中有四人樗蒲,五子皆六,而一子犹旋转,其人张口呼六。汤裱褙曰:“汴人呼六当撮口,而今张口,是操闽音也。”以是识其伪。此与东坡所说略同,疑好事者附会之。近有《一捧雪》传奇,亦此类也。</h3><h3><br></h3><h3>汤勤先在苏州开设裱画铺,以“时新”为裱画铺的字号,所裱书画皆精品。汤勤裱画后喜在画上钤一印:“吴门汤时新妆”,时收藏家视钤有此印的书画为珍宝。后因项元汴需裱书画而定居嘉兴。于是在项府的一弄之隔就有了汤府,因府内古木参天,修竹环绕,假山重叠,繁花似锦,又称“汤家花园”。汤家花园占据了所在弄堂半边,这条弄堂就被称为“汤家弄” 。</h3><h3><br></h3><h3>一出《一捧雪》,演绎千古传奇;</h3><h3><br></h3><h3>一只古玉杯,见证旷世忠义;</h3><h3><br></h3><h3>而一条汤家弄,则述说百年沧桑。</h3> <h3>据《明史》和《张汉儒疏稿》记载,“一捧雪”为明代著名玉杯,当时的权臣严嵩欲将玉杯据为己有,莫怀古连番设计保卫祖传玉杯,却尽被识破。最后莫怀古之子莫昊冒死上书,以昭雪父亲不白之冤。</h3><h3><br></h3><h3>一捧雪的故事被改编成各种戏曲、影视剧,可以说是家喻户晓,</h3><h3><br></h3><h3>可是很少有人知道,</h3><h3><br></h3><h3>这个故事,跟嘉兴市区瓶山西隅与东道弄(现少年路)之间的那条百余米长的汤家弄有很深的渊源。</h3><h3><br></h3><h3>1982年12月,由嘉兴市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的《浙江省嘉兴市地名志》记载:“汤家弄,南起中山路,北止中和街,传明代汤勤居此,故名。”</h3><h3><br></h3><h3>原来这一切,要从故事中的汤勤这个角色说起……</h3><h3><br></h3><h3><br></h3><h3>京剧《一捧雪·审头刺汤》萧润年饰 汤勤</h3><h3><br></h3><h3>《一捧雪》故事里,汤勤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反派:</h3><h3><br></h3><h3>明朝嘉靖年间,太仆寺卿莫怀古曾有恩于裱褙匠汤勤,日常多有提携,并将其荐于当时权盛一时的严世蕃门下。不想汤勤贪恋莫怀古小妾雪艳,以怨报德,图谋占之。</h3><h3><br></h3><h3>汤勤知莫家有一名为“一捧雪”的古玉杯,这“一捧雪”具有神奇的能力,使用此杯饮水,可以消灾驱邪、消除疾病。于是撺掇严世蕃向莫家索取,莫家当然不舍,以赝品献给严世蕃。</h3><h3><br></h3><h3>严世蕃得到古玉杯后,不知是假,非常高兴。但汤勤认得杯的真假,将真相告之严世蕃。严世蕃非常愤怒,命人到莫府索要真杯。莫府仆人莫成将真杯藏起。莫怀古害怕再被严世蕃逼交古玉杯,于是弃官逃走。严世蕃在朝堂弹劾莫怀古并派人追拿,在蓟州将莫怀古拿获后,命蓟州总镇戚继光就地将其斩首。</h3><h3><br></h3><h3>戚继光知莫怀古被冤,欲救他,但无计可施。这时莫府仆人莫成因与莫怀古相像,愿舍身救主,莫怀古因而得机逃往古北口。戚继光将莫成斩首后,将人头送到京城,又被汤勤识破。严世蕃令锦衣卫陆炳调查,并将戚继光拘捕。陆炳在审案时,严世蕃令汤勤会审,辨人头真假。陆炳欲断为真,汤勤却坚持为假。为了开脱戚继光,无奈将雪艳断与汤勤为妾,汤勤遂不再追究人头真假。雪艳在洞房中刺死汤勤,并自刎。</h3><h3><br></h3><h3>历史上的汤勤其人,在明正史中未见记载,而在明人笔记中,与其有关的故事却不少。</h3><h3><br></h3><h3>《文彭致项墨林札》:“汤淮之艺,犹有乃父(汤勤)遗风,有中等生活,可发与装潢,幸勿孤其远来之望。”</h3><h3><br></h3><h3>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严分宜势炽时,以诸珍宝盈溢,遂及书画古董雅事。时鄢懋卿以总鹾使江淮,胡宗宪、赵文华以督兵使吴越,各承奉意旨,搜取古玩不遗余力。时传闻有《清明上河图》手卷,宋张择端画,在故相王文恪胄君家。其家巨万,难以阿堵动,乃托苏人汤臣(即汤勤)者往图之。汤以善装潢知名,客严门下,亦与娄江王思质中丞往还,乃说王购之。王时镇蓟门,即命汤善价求市,既不可得,遂属苏人黄彪摹真本应命。黄亦画家高手也。严氏既得此卷,珍为异宝,用以为诸画压卷,置酒会诸贵人赏玩之。有妒王中丞者知其事,直发为赝本,严世蕃大惭怒,顿恨中丞,谓有意绐之,祸本自此成。或云即汤姓怨弇州伯仲自露始末,不知然否。</h3><h3><br></h3><h3>徐树丕《识小录》:汤裱褙,善鉴古,人以古玩赂严世蕃,必先贿之。世蕃令辨其真伪,其得贿者必曰真也。吴中一都御史,偶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临本馈世蕃,而贿不及汤,汤直言其伪。世蕃大怒,御史后竟陷大辟,而汤则先以诓骗遣戍矣。余闻之先人曰《清明上河图》皆寸马豆人,中有四人樗蒲,五子皆六,而一子犹旋转,其人张口呼六。汤裱褙曰:“汴人呼六当撮口,而今张口,是操闽音也。”以是识其伪。此与东坡所说略同,疑好事者附会之。近有《一捧雪》传奇,亦此类也。</h3><h3><br></h3><h3>汤勤先在苏州开设裱画铺,以“时新”为裱画铺的字号,所裱书画皆精品。汤勤裱画后喜在画上钤一印:“吴门汤时新妆”,时收藏家视钤有此印的书画为珍宝。后因项元汴需裱书画而定居嘉兴。于是在项府的一弄之隔就有了汤府,因府内古木参天,修竹环绕,假山重叠,繁花似锦,又称“汤家花园”。汤家花园占据了所在弄堂半边,这条弄堂就被称为“汤家弄” 。</h3><h3><br></h3><h3>一出《一捧雪》,演绎千古传奇;</h3><h3><br></h3><h3>一只古玉杯,见证旷世忠义;</h3><h3><br></h3><h3>而一条汤家弄,则述说百年沧桑。</h3> <h3>先祖选择玉石作为一种传承的载体,传给后代,光这一点就说明了我们祖先是多么的伟大,这种刻意的传承方式,就是一种智慧的象征。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精神的传承,更是对家族历史记载的传承,它反映的内涵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其教育意义、历史的价值意义、记录的文化内涵让我们认清楚一个事实就是,传承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子孙后代后代去享受锦衣玉食,而是传递一种观念、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气节,与贫富无关、与金钱无关,这就是玉与黄金传承的区别。</h3> <h3>传承的意义弘大高远</h3><h3>作为传家宝,传承是最重要的,中国历来有崇玉、爱玉、享玉的文化传统,“玉德”中包含了才智与情怀,是很多国家都不具备的独特的文化底蕴。玉是讲德的,无论你是贫穷或是富有,发达还是落魄,只要与你有缘,就是你的拥有,不会嫌弃你。</h3><h3><br></h3><h3>其传承意义有四:</h3><h3>一是传承家族的信仰。传家宝往往见证了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寄托了家族成员的情感和精神,凝聚家族力量。而家族的信仰又会反映在传家之宝上,家里的老人把玉石传给子子孙孙,是为了时刻警醒后代,不论贫穷或是富有,发达还是落魄,都要做一个像玉一样的人,具备温润,从容不迫,有气节,正直善良这些品性。</h3><h3><br></h3><h3><br></h3><h3>二是传承平安吉祥的福气。</h3><h3>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玉文化,玉是被公认的吉祥之物,它吸收了日月精华,千万年的灵性,见证过沧海桑田的变迁,用玉作为传家之宝,既是在传物质财富,也是在传承精神食粮,传给子孙后代福气,一块上好的玉件能给人带来好运,能防身避祸,能祛病延年,寄寓着人们平安、幸福的愿望与梦想。</h3><h3><br></h3><h3>三是玉传承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玉传递的寓意和精神是金无法比拟的。在古代,佩戴黄金并没有什么限制,不管你是贵族子弟还是商户人家,只要有钱就可以佩戴,它仅仅就是一种财富的象征;而玉,作为一种信物,它不但表达一种感情,也表达一种信仰,它寄托着人们对完美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一种灵魂的寄托与归宿,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既是文化的,也是精神的,更是财富的。所以传玉不仅仅只是传递财富,更是是传递人们的信仰,理念和灵魂的美好寄托。</h3><h3>而玉在古代是达官贵人才可以佩戴的,品质极好的玉石寻常百姓根本更是望尘莫及,它是一种尊贵身份的象征。在讲究文化底蕴的中国,越是有钱的人家越是低调有品位,自然会选择多元化的玉石作为传家宝。</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四是传承的是财富。玉由于具有稀缺性、唯一性、不可复制的特性,注定它的传世价值始终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它既是财富的浓缩形式也是财富的保值方式,一块真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赋予它的价值就会越高。在传承精神内涵的同时,也非常含蓄地将财富传递给了后代子孙。</h3><h3>所以传玉是既是传承文化的、精神的、财富的。也是寄托人们内心美好时光的向往和最佳传福方式,护佑晚生后代福源绵长。</h3><h3>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领悟到玉传递来的信息,都是一种大德,玉是讲德缘的,做人亦是如此,我们也要具备玉石的品质,“仁、义、智、勇、洁”般,做一个具有玉石品质一样的人,一个有品德</h3> <h3><br></h3><h3>而借玉言人时则又是另一番景象。比如,形容一个漂亮的女孩,我们会说“亭亭玉立”,看到长得帅的男子就说“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把矛盾化解了就说“化干戈为玉帛”。还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等等,从这些表达的深刻含义中相比,玉与金所涵盖的寓意就不言自明了。</h3> <h3>玉却不会有统一的价格,独一无二,能作为传家之宝的东西,当然是无价之宝了。</h3> <p class="ql-block">黄金制品可以用重量来衡量它的价值,但是玉制品却无法用质量来作为衡量价值的指标。</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块玉,即使是同一块原料做的玉制品,其质地、颜色、光感等也不同,任何一件玉制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无法用统一的价格来衡量。</p> <h3> 「一捧雪」与「鸿銮喜」,国剧中流行剧也。一捧雪,为明朝事,剧中之严嵩父子,戚继光,陆炳,史册所载,均为明代重臣,惟莫怀古未见经传,私家亦鲜纪载,殆系寓言,然据松江友人谓:「松郡昔有提标游击,无衙署,游击所假办公处者,即莫府也,民国以还,该址倒场成荒芜地,又北门外漕仓故址,东侧,傍河有一坟,作长方形,名雪娘坟,传为雪艳埋香处,莫怀古,故老传述松江人,剧本作钱塘籍或误」,等语,友告掌故如此,友素诚实,当不狂欺,殆亦等诸成都之梨花墓,在若若有无之间而已,然据仆意,实不足信,仅瞧「莫怀古」三字,就已经将「一捧雪」之剧情合盘托出,「一捧雪」者,古玩杯也,莫怀古为一捧雪杯而遭横祸,乃编剧者教人莫怀藏古物,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本剧,就于斯两句上作文章。(古愚曰莫怀古确有其人实姓慕,山东登州蓬莱县人氏,现在登州尚有其家族人,该地至今还不准演此剧。)至于「鸿銮喜」剧,取材于今古奇观中之「棒打薄情郎」段,「莫稽」之谓,「稽」者,考也,莫稽云者,莫可稽考之意,表示此剧此人,全系子虚,教人居富贵不宜忘却贫贱时所受之恩惠耳。</h3><h3>(《戏剧旬刊》1936年第29期)</h3> <h3>真实的玉杯-“一捧雪”</h3><h3><br></h3><h3>一捧雪”玉杯,明代玉器珍品。河南省新野县文化馆,在七十年代收藏一件古代玉杯,名为“一捧雪”。原收藏者李某,”称其家族为莫怀古后代,从明代珍藏至今,玉杯已传世四百多年。“一捧雪”玉杯为白色,略透淡绿,口径7厘米,深2.5厘米,杯壁厚0.2厘米。杯身琢为梅花形,五瓣,似腊梅盛开。杯底中心部分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缠一梅枝,枝身琢有十七朵大小不等的梅花,与杯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玉质晶莹,花美枝嫩,显然玉杯的作者取“腊梅傲雪”之意。经故宫博物院鉴定,“一捧雪”为明代工艺,玉料出自新疆和阗,是明代玉器的珍品。久沉复现,尤为珍贵。</h3><h3><br></h3><h3>1979年,新野县文化局前副局长魏忠策先生怀揣“一捧雪”前往北京,请教中国古玉器鉴定权威、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伯达先生。杨先生只能就物论物:就制作工艺而言,“一捧雪”是明代中期遗物;就文物价值而言,“一捧雪”可定为国家二级文物。</h3><h3><br></h3><h3>杨先生赞叹‘一捧雪’雕造工艺巧夺天工,本来可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考虑到杯子侧壁上有根玉筋比较明显,毕竟尚有‘微瑕’,最后将它定为国家二级文物。”魏忠策先生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人出2000元的高价,想买下此杯。但对于‘莫李家族’而言,‘一捧雪’不是钱的问题就能买走的。就是钱再多,他们也不会卖掉的。‘一捧雪’,是这个家族不能割舍的记忆。”</h3><h3><br></h3><h3>杨伯达先生认为,“一捧雪”玉料为新疆和田玉。在《一捧雪》戏剧中,“一捧雪”出自“和氏璧”。(此段引用自百度百科-一捧雪)</h3><h3><br></h3><h3><br></h3><h3><br></h3><h3>▲梅兰芳演雪艳(照片来自梨园杂谈)</h3><h3><br></h3><h3><br></h3><h3><br></h3><h3>▲萧长华饰汤勤、梅兰芳演雪艳(照片来自梨园杂谈)</h3><h3><br></h3><h3>五、梅兰芳亲演“刺汤”</h3><h3><br></h3><h3>《一捧雪·审头刺汤·雪杯圆》是指一捧雪、审头刺汤、雪杯圆三篇传统京剧曲目,因三篇曲目剧情相连,所以合称《一捧雪·审头刺汤·雪杯圆》。</h3><h3><br></h3><h3>《一捧雪》:</h3><h3><br></h3><h3>一名《莫成救主》,又名《搜杯代戮》,见清李玉《一捧雪》传奇。为贾洪林、马连良代表作。常《审人头》、《刺汤勤》、《雪杯圆》连演。</h3><h3><br></h3><h3>《审头刺汤》:</h3><h3><br></h3><h3>一名《审人头》,也叫《刺汤》,前部《审头》是老生和丑角的做工戏;后半《刺汤》以青衣为主。梅兰芳、程砚秋、肖长华、马连良擅演。另有一本名《雪艳娘》,徐碧云演出。</h3><h3><br></h3><h3>梅兰芳尤其宜于表演悲愤沉痛的地道衫子戏。像《一捧雪》,他的正戏是《刺汤》,看他忍耻蛊敌、委曲求全、巧言令色、挥剑歼仇、从容就义的泣鬼惊神、溢夫眉宇间的一股浩然正气,真使千古众生拜倒,的是不朽得意佳构。(引自梨园杂志-谈一棒雪,朱瘦竹)</h3><h3><br></h3><h3>《雪杯圆》:</h3><h3><br></h3><h3>一名《柳休会》,剧情与《一捧雪》、《审头刺汤》衔接。马连良、李多奎常演剧目。</h3> <h3>楼梦贾府怎么败落的?破解一捧雪背后隐喻的惊天历史真相! 《红楼梦》元春省亲,一共点了四出戏,第一出就是《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豪宴》是《一捧雪》中的一出戏,讲的是“忘恩负义的汤勤为霸占雪艳,而让莫怀古因家传白玉杯‘一捧雪’落得家破人亡”的故事。 脂批为什么说《一捧雪》伏贾家之败?姜子认为,这里的《一捧雪》包含了两层寓意。 姜子说过,《红楼梦》以“风月诗”写“清风明月史”,宝玉隐射玉玺,林黛玉隐射朱明崇祯、薛宝钗隐射满清皇太极,贾雨村隐射吴三桂,史湘云隐射洪承畴。 姜子认为,《一捧雪》的第一层寓意为家传之宝,贾府的家传之宝正是朱明玉玺贾宝玉。 “山木自寇,源泉自盗”,贾府因宝玉落得家破人亡,朱明因江山玉玺落得家破人亡,所谓“怀璧其罪”也,最终的结局是:石呆子因二十把古扇(朱明二十朝)被抄家。 出卖贾府(朱明政权)的人,正是忘恩负义的贾雨村,《红楼梦》里的中山狼,隐射的历史真相为“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贾雨村忘恩负义,又野心勃勃,最终背弃二爷阵营,加入满清大爷阵营,所以,《红楼梦》里,宝玉一听说“兴隆街的大爷(贾雨村)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就气不打一处来。 《红楼梦》里,雨村吟联曰: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甲夹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姜子认为,贾雨村这一联,后门的脂批,印证了姜子的猜想:“贾府一分为二,朱明与满清政权并存”。 ‘钗于奁内待时飞’,皇太极早死,宝钗并没有等到贾雨村(吴三桂)。‘玉在椟中求善价’,吴三桂到达三海关,崇祯已经身死,林黛玉也不曾求得善贾,贾雨村(谐音贾GU玉村)最后把华夏出卖给满清了,成了‘兴隆街的大爷’。 《红楼梦》贾府败家的根本,即自生自灭的家禽之祸——‘擅风情,秉月貌’、‘招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难怪乎《红楼梦》作者借平儿之口,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 《一捧雪》的第二层寓意为满清,即《红楼梦》里住在大观园东北角的薛家。 《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隐喻朱明贾家因为“一捧雪”满清而彻底覆亡。 《红楼梦》里史湘云的菊花诗,有这么几句: 自是霜娥偏爱冷,【庚辰双行夹批:又不脱自己将来形景。】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庚辰双行夹批:拍案叫绝!压倒群芳在此一句。】雨渍添来隔宿痕。 姜子认为,脂批”又不脱自己将来形景“一句,说的正是史湘云(洪承畴)背弃朱明投向满清怀抱之事,所谓“霜娥爱冷”。 为什么脂批评价“秋阴捧出何方雪”一句“压倒群芳”? 姜子认为,这一句隐射的历史,正是史湘云(洪承畴)成了满清的哈巴狗,替满清镇压汉人,就如薛宝钗的“冷香丸”为“群芳髓”。 《红楼梦》作者一语双关,“一捧雪”指汉人传家之宝,也指雪洞之主薛家,因为贾雨村与史湘云捧出薛家(满清),抢夺朱家汉人江山,这便是贾家败亡的真相。<br></h3> <h3>中国最奇葩古墓碑,就得数河南淇县的“扯淡碑”了。这碑上没有墓主姓名,也没有立者姓名,碑文奇葩,玩世不恭,最奇葩的是碑上有醒目的“扯淡”二字,令人忍俊不禁。 相传这块墓碑是明代的,碑首横刻“再不来了”,碑正中竖刻“泰极仙翁脱骨处”。“泰”字左右写“扯淡”二字,所以民间称其为“扯淡碑”。这块碑是什么时候立的,谁立的,没有人知道,最早这块碑在北关八角楼西祖师庙内,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推倒在农机公司井台上,1984年4月迁入摘心台公园。 墓碑通高178厘米,宽86厘米,厚18厘米,碑座宽102厘米,高15厘米。碑阴圆首处竖刻“碑阴”二字,正中竖刻“为善最乐”,两侧一幅联语,上联:“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下联:“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 墓碑“扯”字下竖刻“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淡”字下面竖刻“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 据说,这块墓碑由来已久,历经战火没有遭到破坏。1948年,国军队拆掉八角楼修炮楼时,墓碑都没有破坏。后来又平坟墓,又修水利,许多石碑都垒在了水渠、水库,这块碑却没人动。破四旧时,这块碑也没被砸碎,只是推倒在井台上。(图为碑样) “扯淡碑”是谁的?有三种猜测:一种猜测认为是明朝勋臣沐氏,明朝灭亡后,沐氏逃到淇县云梦山,想伺机东山再起,但到死未能如愿,临死前便写下了“扯淡,再不来了”几个字。这种猜测认为最靠谱,已经写成了“扯淡碑”介绍。另一种猜测认为是崇祯皇帝,说崇祯皇帝上吊是找了替身的,他本人逃到了淇县云梦山隐居,后来死在淇县,不敢说明自己身份,就立了“扯淡碑”。还有一种猜测认为是戏剧《一捧雪》中沐怀古的墓碑。 根据碑文可知,墓主是燕人,明末甲申年到云梦山隐居,他的生平史书有载,他不敢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活了144岁,整天与琴棋书画相伴。他没有辜负上天,没有辜负人民,没有欺骗鬼神,没欺骗贫苦百姓,他再不来这纷乱的世间了。从碑文的口气来看,这位墓主还真有可能是沐氏或崇祯皇帝。<br></h3> <h3>真实的玉杯-“一捧雪” 一捧雪”玉杯,明代玉器珍品。河南省新野县文化馆,在七十年代收藏一件古代玉杯,名为“一捧雪”。原收藏者李某,”称其家族为莫怀古后代,从明代珍藏至今,玉杯已传世四百多年。“一捧雪”玉杯为白色,略透淡绿,口径7厘米,深2.5厘米,杯壁厚0.2厘米。杯身琢为梅花形,五瓣,似腊梅盛开。杯底中心部分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缠一梅枝,枝身琢有十七朵大小不等的梅花,与杯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玉质晶莹,花美枝嫩,显然玉杯的作者取“腊梅傲雪”之意。经故宫博物院鉴定,“一捧雪”为明代工艺,玉料出自新疆和阗,是明代玉器的珍品。久沉复现,尤为珍贵。 1979年,新野县文化局前副局长魏忠策先生怀揣“一捧雪”前往北京,请教中国古玉器鉴定权威、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伯达先生。杨先生只能就物论物:就制作工艺而言,“一捧雪”是明代中期遗物;就文物价值而言,“一捧雪”可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杨先生赞叹‘一捧雪’雕造工艺巧夺天工,本来可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考虑到杯子侧壁上有根玉筋比较明显,毕竟尚有‘微瑕’,最后将它定为国家二级文物。”魏忠策先生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人出2000元的高价,想买下此杯。但对于‘莫李家族’而言,‘一捧雪’不是钱的问题就能买走的。就是钱再多,他们也不会卖掉的。‘一捧雪’,是这个家族不能割舍的记忆。” 杨伯达先生认为,“一捧雪”玉料为新疆和田玉。在《一捧雪》戏剧中,“一捧雪”出自“和氏璧”。(此段引用自百度百科-一捧雪) ▲梅兰芳演雪艳(照片来自梨园杂谈) ▲萧长华饰汤勤、梅兰芳演雪艳(照片来自梨园杂谈) 五、梅兰芳亲演“刺汤” 《一捧雪·审头刺汤·雪杯圆》是指一捧雪、审头刺汤、雪杯圆三篇传统京剧曲目,因三篇曲目剧情相连,所以合称《一捧雪·审头刺汤·雪杯圆》。 《一捧雪》: 一名《莫成救主》,又名《搜杯代戮》,见清李玉《一捧雪》传奇。为贾洪林、马连良代表作。常《审人头》、《刺汤勤》、《雪杯圆》连演。 《审头刺汤》: 一名《审人头》,也叫《刺汤》,前部《审头》是老生和丑角的做工戏;后半《刺汤》以青衣为主。梅兰芳、程砚秋、肖长华、马连良擅演。另有一本名《雪艳娘》,徐碧云演出。 梅兰芳尤其宜于表演悲愤沉痛的地道衫子戏。像《一捧雪》,他的正戏是《刺汤》,看他忍耻蛊敌、委曲求全、巧言令色、挥剑歼仇、从容就义的泣鬼惊神、溢夫眉宇间的一股浩然正气,真使千古众生拜倒,的是不朽得意佳构。(引自梨园杂志-谈一棒雪,朱瘦竹) 《雪杯圆》: 一名《柳休会》,剧情与《一捧雪》、《审头刺汤》衔接。马连良、李多奎常演剧目。<br></h3> <h3>大家知道,对于很多传世文物,很多文物专家们都许以重金收购,但是有的时候却也会遭到拒绝,比如今天我们所要介绍的这件明代传世文物“一捧雪”,是使用边疆上好的和田玉所雕刻而成的明代玉杯,从明代流传至今已经有了400多年的历史,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文物考古专家找上门来,要求花2000元收购,但是收藏玉杯的莫氏家族却一口回绝了专家的美意,那么这件玉杯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br></h3><h3>原来,这件“一捧雪”古杯、上面雕刻有17朵大小不同的梅花,远远的看上去十分晶莹剔透,因为玉杯的主体为白色,上面有雕刻着傲人的梅花,因此这件玉器被人们成为“一捧雪”。根据史料记载,“一捧雪”实际上是明代的著名玉杯,很多权臣都想将其据为己有,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奸臣严嵩和他的儿子严世蕃。<br></h3><h3>当时,这件玉杯被太仆寺卿莫怀古藏于家中,并不愿意将这件宝物轻易交给严世蕃,于是就将这只杯子的赝品交给了严世蕃。严世蕃得知真相后大怒,命令戚继光将其抓获,而戚继光想要救莫怀古于水火之中,这时,莫府仆人莫成愿舍身救主,于是戚继光将莫成斩首后送到京城,而为了保住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惜隐姓埋名、弃家舍妾几经波折之后来到了中原地区,并且将自家的莫姓改为李姓,从此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直到今天。<br></h3><h3>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南省新野县的文物管理局局长魏忠策收到“莫李家族”的委托,怀揣着这件“宝物”来到了北京,经过鉴定,该文物被鉴定为国家2级文物,实际上早在当时就已经有专家想要出2000元将其买下,但是对于“莫李家族”而言,“一捧雪”的价值可不是钱的问题就可以随便拱手让人的,这是这个家族400多年来不能忘却的技能和想念。<br></h3> <h3>  「一捧雪」与「鸿銮喜」,国剧中流行剧也。一捧雪,为明朝事,剧中之严嵩父子,戚继光,陆炳,史册所载,均为明代重臣,惟莫怀古未见经传,私家亦鲜纪载,殆系寓言,然据松江友人谓:「松郡昔有提标游击,无衙署,游击所假办公处者,即莫府也,民国以还,该址倒场成荒芜地,又北门外漕仓故址,东侧,傍河有一坟,作长方形,名雪娘坟,传为雪艳埋香处,莫怀古,故老传述松江人,剧本作钱塘籍或误」,等语,友告掌故如此,友素诚实,当不狂欺,殆亦等诸成都之梨花墓,在若若有无之间而已,然据仆意,实不足信,仅瞧「莫怀古」三字,就已经将「一捧雪」之剧情合盘托出,「一捧雪」者,古玩杯也,莫怀古为一捧雪杯而遭横祸,乃编剧者教人莫怀藏古物,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本剧,就于斯两句上作文章。(古愚曰莫怀古确有其人实姓慕,山东登州蓬莱县人氏,现在登州尚有其家族人,该地至今还不准演此剧。)至于「鸿銮喜」剧,取材于今古奇观中之「棒打薄情郎」段,「莫稽」之谓,「稽」者,考也,莫稽云者,莫可稽考之意,表示此剧此人,全系子虚,教人居富贵不宜忘却贫贱时所受之恩惠耳。 (《戏剧旬刊》1936年第29期)<br></h3> <h3><font color="#010101">传世文物“一捧雪”,1979年被发现后经故宫鉴定,玉料出自新疆和田,为明代玉器之珍品,属国家二级文物,现存于歪子莫李营村,已传世400 余年。玉杯“一捧雪”,是明朝嘉靖年间太常寺正卿莫怀古的传家瑰宝。玉杯通体为白色,略透淡绿,雕刻精美,造型奇特,口径7厘米,深2.5厘米,壁厚0.2厘米,杯身琢出一剪梅枝攀缠,17朵梅花形态各异,含苞待放,吐蕊滴翠,巧夺天工。杯内斟酒,呈雪花飞舞的奇观,故名“一捧雪”。因为玉杯“一捧雪”为稀世珍宝,明朝宰相严嵩就假借皇帝的名义胁迫莫怀古交出玉杯。莫怀古的夫人李雪艳为护宝而被逼身亡,其家族为保护玉杯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酿成了明代十大奇案之一。被后人编成戏剧《一捧雪》传唱。北京京剧院在1988年整理成经典京剧《一捧雪》在京公演,轰动全国。莫怀古几经辗转,来到新野,隐居下来。后世子孙为不忘祖先,改姓“莫李”。传家宝“一捧雪”世代被传承珍藏。传世文物“一捧雪”,1979年被发现后经故宫鉴定,玉料出自新疆和田,为明代玉器之珍品,属国家二级文物,现存于歪子莫李营村,已传世400 余年。玉杯“一捧雪”,是明朝嘉靖年间太常寺正卿莫怀古的传家瑰宝。玉杯通体为白色,略透淡绿,雕刻精美,造型奇特,口径7厘米,深2.5厘米,壁厚0.2厘米,杯身琢出一剪梅枝攀缠,17朵梅花形态各异,含苞待放,吐蕊滴翠,巧夺天工。杯内斟酒,呈雪花飞舞的奇观,故名“一捧雪”。因为玉杯“一捧雪”为稀世珍宝,明朝宰相严嵩就假借皇帝的名义胁迫莫怀古交出玉杯。莫怀古的夫人李雪艳为护宝而被逼身亡,其家族为保护玉杯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酿成了明代十大奇案之一。被后人编成戏剧《一捧雪》传唱。北京京剧院在1988年整理成经典京剧《一捧雪》在京公演,轰动全国。莫怀古几经辗转,来到新野,隐居下来。后世子孙为不忘祖先,改姓“莫李”。传家宝“一捧雪”世代被传承珍藏。</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