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轮办“雷神庙会”之由来暨戊戌年河堡村庙会盛况掠影

༺岐人猪哥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人的家乡—陕西省宝鸡市管辖下的岐山县,也即中国古典名著《封神演义》里西伯侯姬昌(周文王)治下的西岐,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历史底蕴和民俗文化积淀都很深厚的县区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是西周王朝的肇基之地,是《周易》及《周公解梦》的诞生地,也是被联合国认定的“千年古县”之一(全陕西省只上榜四个:韩城市、米脂县、南郑县、岐山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历史记载,3000多年前,姬氏先祖古父亶公(西周的奠基者,被追谥为周太王)率领着众族人,从豳地(今旬邑县)出发,一路上沐风栉雨、筚路蓝褛,翻越浮梁山后,循着漆水河流域(今永寿县、乾县一带)往西走,来到了箭括岭下的周原后(今岐山县京当镇、祝家庄镇至扶风县的天度镇、召公镇的这一片范围),发现此处地肥物美、适合生存,就安扎于此休养生息,后来逐渐发展壮大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姬氏部落在逐步强大、兴盛的过程中,不满足于周原地带那一点狭小的地盘,不停的向周边进行扩张。通过数十年的武力蚕食,最终吞并了附近所有的大小部落,成为商王朝治下雄聚西方的最大诸侯国。这个诸侯国的首领,一直被殷商以“西伯侯”封称。姬昌(古父亶公之孙)成为西伯侯时期,姬族诸侯国的国力愈发增强壮大,最终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身边的亲信谗臣崇侯虎和费仲,暗中向纣王进言说,姬昌到处在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其他各诸侯都向往着投奔后和他联合,恐怕不利于国家稳定、社稷安宁,纣王于是设了一计,将姬昌拘禁于羑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西北四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被囚居在羑里的漫长岁月里(七年之久),姬昌忍辱负重,潜心研究起占卜之术。他多次推演八卦,算尽纣王气数已尽,殷商王朝不久之日将亡。当被纣王放归西岐后,他就励精图治,开始筹谋改朝换代。他遍访贤能之人,招纳各方奇才异士,发展农耕,屯兵积粮,进一步壮大国力,为后来的伺机灭商打下了坚实了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姬昌驾崩以后,其子姬发(周武王)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在姜尚、黄飞虎、南宫适、散宜生等文武将相的辅佐下,从西岐挥师东进,向商王朝发起征伐。一路所向披靡、势不可挡,最终攻入商都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城内,推翻了荒淫暴虐的殷纣政权,尔后建立了西周王朝。西周建立后还不到两年半,姬发就病逝了,由他七岁的幼子姬诵(周成王)继位,姬旦(历史上的周公,姬昌第四子,姬发之弟)成为了摄政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姬旦摄政期间,辅佐尚且年幼还不懂治国理政的成王,排除内忧、征服外患、创建规制,使得天下安宁、社会稳定。他主张“明德慎罚、以礼治国”,造就了西周王朝进入到“成康盛世”的初期。他认为,“礼”是对社会秩序予以规范的基础和核心,强调以礼明贵贱、辨等级、正名分,一切人和事都要遵循礼的准则,“乐”要与礼相配合,行什么样的礼就要配什么样的乐,史称“周公制礼作乐”,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最初的礼仪文明。他制定的各项典章仪制,被后世称之为“周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周王朝经历了三十七位天子,繁衍生息达八百零八年之久,周文化在这一方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源远流长,气息浓厚。为了追溯古人圣贤之礼乐,不断的挖掘、传承周礼优秀文化,大力实施全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做亮岐山民俗旅游这个大品牌,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7月中旬的时候,中共岐山县委宣传部、岐山县人民政府,成功的举办了“2018岐山周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周文化景区开园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岐山大地,自古以来民风敦厚淳朴,广大岐山老百姓热情好客、重礼节讲义气。岐山人的小孩满月、老人过寿、建新房上梁或封顶、乔迁新居、破土动工、店铺开业、婚丧嫁娶、祭祀朝聘、节日风俗,包括民众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几千年来一直遵循着周礼典章规范。岐山县也因此被国内外一些研究历史、考古、民俗、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一致戡定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国的人文礼仪发源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岐山的每个行政村、自然村,基本都兴建有一座庙宇,民众普遍有敬仰神灵、恭拜神灵之习俗。凡庙每年必有庙会,庙会规模可大可小、能大能小,视具体情况而定。本人所属的河堡村(是温家村下属的自然村,分为温6组、温7组),从晚清时期开始,世世代代都在奉祀雷神(我们当地,各村敬的神仙不尽相同),并隆重虔诚的举办庙会敬拜。每年的农历六月廿四,为古雷神庙会的主会日,庙会期间群众要按一定的程序,举行仪式恭敬雷神,并向雷神祈愿。由于不同于其他庙宇内塑造的固定式不可移动神像,雷神塑像是被装置在专门的花轿中的,会在附近几个村的庙宇内轮流供奉,因此才有了用花轿迎来送去的仪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一神事礼仪,历次大办之年均场面浩大、蔚为壮观。内有雷神塑像的花轿,归庙仪式(分为迎和送)当天(主会日),万人攒动,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主办村内家家户户,要用臊子浇汤面和好酒好肉好菜,热情招待那些登门造访的亲戚朋友。三社(温家福、河堡村、铁炉村)群众都要载歌载舞,敲锣打鼓,主办村必定也会邀请秦腔剧团为庙会助兴。庙会的会场及会场附近,有众多小商小贩及手艺人前来赶场,零副食、瓜果蔬菜、土特产、农产品、衣帽鞋袜、日用杂品……以及本地特色的美食摊点一字摆开。通过唱大戏及物资交流活动,不但维系联络了亲戚感情,活跃了乡村文化气息,还带动了方圆几十里范围内的城乡经济发展。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还是个半大小伙子的二十多年前,曾听到本村一位威望很高的老人(已不在人世)讲起我村里的一些过往之事,其中就有神事庙事。他说最初加入举办雷神会的有很多村,不光有河堡村、温家福(由温家村的二、三、四、五这四个组组成)、铁炉头村,还有周边的小营村、马洛村、刘淡村、朱家庄、雷家庄、东沟、西沟、任家沟、毕家沟……等村。这么多的村,按商议后排定的先后次序,轮流循环主办庙会,称之为“雷神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十年内乱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政府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一次声势浩大的革除封建陈规陋习活动,要求各地群众都团结起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按照当时“破四旧”的错误政策,各村庙宇均不同程度的受到破坏,有的庙宇被毁损的简直是一塌糊涂。文化大革命彻底结束后的70年代末,求神拜佛、诵经做法、祷告弥撒等活动方才允许重新恢复。由于小营、马洛、刘淡……等村庙内,文革前就供奉有其他神仙,被红卫兵推倒砸烂的那些神像,经过重新塑造后,也得以全部恢复。塑造的神像一经完成,群众就迫不及待想搞开光仪式,就必须得办庙会。由于各种原因,开光时间不能定在农历六月廿四。为了名正言顺的办庙会给神像开光,因此这些村就纷纷选择退出雷神吊。自退出以后,这些村开始独立运作,对各自村所供奉的神仙,每年有一固定的日期,也在举办庙会。近60年里,固定形成温家福、河堡村、铁炉头村这三村(称为“三社”)轮流举办古雷神庙会的局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雷神,也叫“雷公”,神话里天庭的司雷之神,赋予他男性角色。传说中的雷神形象:“坦着胸露着腹,脸如赤猴,足象鹰爪,左手执着楔,右手持着锥,背上有两扇翅膀,腰间悬挂数个小鼓,击起小鼓即为要打雷促来风雨,挥动双翅即为要轰雷毙杀罪恶之人”。另一天庭司掌闪电之神,赋予了女性角色,称之为“电母”,合起来叫“雷公电母”。也流传有另外一种说法,说雷神为文王姬昌的第一百子“雷震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传说中的雷公电母之职,是天庭玉帝封分的专门管理打雷和闪电之神。自先秦两汉时起,民众就赋予雷电以惩恶扬善的意义。认为雷公和电母均能辨识人间善恶,主持正义,既能促发风雨快速来临,解救人间旱暑之苦,又能代天执法,击杀那些罪孽深重之人。人如果做了伤天害理之事或者违背了誓言,就有可能遭雷电轰顶,即所谓的“天打五雷轰”。关于这一点,从岐山人骂人的那句很恶毒的话“把你这雷击下的干榾柮(gù zhǎ)”中,可以体会得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百度里输入“雷神”二字,可查来这些说法:“雷神是雷部正神的简称,是能洞察人间善恶,司管奖罚的其中一尊神。中国民间各地,把雷神的生日,统一都定在农历六月廿四日,这一天要举行敬拜仪式”。我们老家三社共同敬拜的雷神来由,和百度中的说法,是完全相符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岐山县所管辖面积的62%区域,是由渭河及其支流流域内的川道、平原、台塬、冲积沟等交替组成。虽然岐山整体上山地少,地势比较开阔,但沟壑纵横,总体上水资源不是很丰富。每年夏伏时节,燥热干旱少雨,是岐山县气候的基本特征。历史上,岐山地区十年之中有九年干旱,经常有颗粒无收的“年馑”发生。由于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及灌溉系统至今还不太完善,群众的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的局面。我们当地群众,敬好雷神的目的,就是祈求在暑气难消或天气干旱的时候,雷神能遂万民之意发一下威,来一个晴天霹雳,瞬时间就会雷电交加。紧接着,大雨就如甘霖一样,从天空极速而降,既解暑气又能滋生各种作物快速成长。这样才能保附近十里八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和谐井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雷神庙会,作为一种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政府还未认定),反映了老家民众祛邪、避灾、祈愿的美好愿望。每年的庙会,不一定都非要大办。一般是风调雨顺、粮食(小麦)大丰收之年,或国泰民安、群众普遍性热情高涨之年,由依序轮到之村(轿子所在村)主办,且必须隆重操办。其他年份也要小办,三社群众必须进各自村的庙内上一下香,诵一下经,祈一下愿。只有在隆重大办那一年,雷神塑像花轿才会被下一任主办村接走,而且主办村是必须唱一台秦腔大戏才能送走花轿的,正如老家人所说的一句俗语“请神容易送神难”。这才是举办雷神庙会的思想精髓所在,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约定俗成、容不得改变的规矩,也即“戏不唱,神不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办村决定要大办庙会,把雷神塑像花轿移换至下一村庙宇内供奉,并不是随心所欲、毫无章法的去办,而是有着一套完整的迎接轿子(下一主办村)、点钱粮(下下一主办村)、送走轿子(主办村)的老仪式,要按部就班、遵规循矩的在三社之间严格执行,也即岐山土话说的:“是有规(kuī)程里,是有点下(hà)数里”。这是几千年来,“周礼”对家乡人民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墨守成规风俗。这更是一种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集中体现了家乡人民虔诚的精神信仰、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形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按佛家对“因”与“果”的说法:心有神灵、敬畏神灵,就是用虔诚的信仰方式在修行、在自渡,使得自己有颗善良的心,有了善心才能萌生出善因,有了善因才能结出善果。换言之就是:人生在世,精神上要有信仰,时常要敬各种神灵,神灵必会以好运、健康、平安、顺心、如意……这些善果作为福报,并惠及家人,泽及子孙后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尾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1、大家不要误认为《封神演义》的那些人那些事,都是子虚乌有、无稽之谈的神话传说。本人可以负责任的说,确实是有其人其事的,是真正的发生在岐山大地的,是有史可查的,只是作者(明代的许仲琳)把真人真事神化了而已。“神话”和“神化”,只有一字之差,意思不一样,大家慢慢体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2、本文一些说法、所表达的一些思想,对广大穆斯林、天主教、基督教信众,以及其他无信仰者、无神论者,可能不适用。若有上述人员浏览到此文,请略过或直接绕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3、由于铁炉头村行政上隶属于凤翔县,是文中所述的“三社”之一,本文一直在讲述岐山故事,但三村毗邻,同属岐凤边界村,文化、习俗……等是一模一样的。因此,若有铁炉头村群众浏览到此文,请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2018.5.26日 写于广东·佛山</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后记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今年的农历六月廿四雷神庙会,轮值我们河堡村主办。为了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传承老一辈人留传下来的庙会文化的根系脉络。从年初伊始,本村部分喜欢热闹的村民,就经常性聚集在一起,互相议论今年的雷神古会要唱一台秦腔大戏来助兴。其后,有此种意愿的村民越来越多,呼声持续性高涨,外村朋友也一直翘首以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鉴于此情形,在今年的三夏农事彻底结束后,两个组长就把各组的群众召集起来开会,征求群众对办与不办的意见和建议。两组的群众经过表决后,最终都持赞成意见,同意着手操办。两个组之间也进行了多轮协商,讨论了各组的初步筹款方案。经过了充分的酝酿后,全河堡村群众一致决定,隆重操办今年的雷神庙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激情昂扬、信心满满的我们河堡村一帮人,说办就必须要办,而且下定了决心、铆足了干劲一定要办的完美。自商定必办后,立马就付诸行动,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按步骤实施过程。筹办先期,两个组的干部不辞劳苦,跑前跑后,联系上了县文化广电局,提交了意向和详细计划。经过与文化广电局相关办事人员多次交锋、多次苦口婆心的沟通后,此局有决策权的某分管领导最终一锤定音:庙会活动属于传统非物质文化,也是活跃乡村文化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予以大力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在此种背景的积极、有力推动下,作为本年度“百镇千村文化下乡进万家”惠民项目其中的一场,由宝鸡市人民剧团前来为庙会助兴演出一事,在主管领导的拍板和协调下,终于争取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为了此次庙会的顺利举行,六七两组联合成立了统一的庙委会,推选了正副会长及庙委会组成人员。筹备期间,两个组各民众相互团结、群策群力;庙委会成员、发起及组织人员运筹帷幄、精心策划;外界朋友热心关注、大力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为了切实减轻那些常年在村中留守的老幼妇孺、鳏寡独孤、贫病残弱、五保低保人员的经济负担和后顾之忧,摒弃以往按人头摊派到户的传统一贯集资方式,庙委会向村内外发起了捐款集资倡议书。村民、本村在外的成功如意人士、本村部分外嫁女、部分外村人士、社会各界的一些贤达及向善人士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勇跃捐款。根据最终汇总后的统计结果,收到的捐款总额远远超过本次庙会原预算费用,达到令全村人都比较欢愉喜悦的意想不到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集资捐款活动的成功,充分的向外界展示了我河堡村村民团结互助、睦邻友好的精神风貌和一贯美德,也显示出我村和谐井然的社会秩序及其乐融融良好氛围。社会各界朋友对此次雷神会的成功举办,普遍竖起大拇指,赞许声一片。我河堡村全体民众的巨大能量和整体凝聚力,淋漓尽致的向外界予以彰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堡村一员,本人深爱着这片魂牵梦绕的土地,人虽在外但时刻心系家乡,一直在关注着庙会动态,也一直在暗中为捐款进行动员、造势、宣传。承蒙各捐款者的信任和厚爱,温七组的大部分善款交到了本人手头,本人逐一进行了登记,后期分毫不差的全部转给了本组组长杨林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庙会期间,本人远在岭南粤地一隅,不能身临其境的参加此场盛事,理论上是无法与村人分享庙会盛况的。但好在当今是网络化、信息化崛起的时代,在手机屏幕上看微信群里的照片和视频,也胜似切身感受这种热闹的气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由于所从事的职业对文笔有一定要求的原因,这些年的工作实践中,经过了大量的锻炼后,本人积累了一点写作功底。于是乎,就决定要发挥一下,遂滥竽充数、自作主张的冒充了“文人骚客”一把,利用工作的闲暇时间,撰写了此文进行宣传、报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文章比较冗长,在首先讲明白、讲清楚三社(温家福、河堡村、铁炉村)为何要举办雷神庙会之来龙去脉的同时,再力求图文并茂的记录此次河堡村庙会的筹办及举办详细过程,以及此次庙会盛况,以飨各位关心我们河堡村经济、民生等诸项事务发展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戊戌年河堡村雷神庙会,顺顺利利、热热闹闹的举办,办的非常成功,现已经圆满结束! 向为此次庙会捐出善款的各位村民及各方朋友致敬,向提供视频、照片者,送上本人由衷的感谢之意!👏👏👏</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i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8.8.9 广东·佛山</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后记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河堡村今年举办雷神庙会收到的部分捐款,是本人向工作地的熟人圈子里发出号召后募集所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这些有爱心、有善心的朋友们,来自于不同的省份,对本人家乡情况、雷神庙会的来由,不清楚,也很不理解。但从本人发至各微信群的粗略介绍中(组织了一段不到五十字的简短话语),他们大概看出或猜到这肯定是热闹事、是善事,所以愿意给本人面子,乐意对本人的号召作出响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但是本人觉得,还是必须让他们能详细了解到此事的来龙去脉,让他们知晓所捐善款将会落到实处,就决定用一篇文章进行说明,既起到宣传家乡的作用,又可让这些可敬的外省朋友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基于此因,在正文的开头部分,把岐山老家几乎人皆知晓的西岐、西周、周公、周文王、周武王、周易八卦、周文化、制礼作乐……等历史名词、历史典故</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注:“人皆知晓”的说法有点太绝对,纯属文章渲染的需要,请大家理解。但经了解,确实也有一些家乡人,对这些历史不懂</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用了大量的笔墨,详细的进行了较长篇幅的赘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与此同时,也为了给这些外地朋友讲明白、讲透彻,广大岐山人民群众是特别讲究规矩的、注重礼节的,是几千年以来,受“周礼”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所以重点把周礼形成的历史背景、如何形成,叙述的尤其更为详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下定决心写这篇文章时(最前面那篇正文),是阳历五月下旬,正值村里开始筹款期间,离农历六月廿四主会日差不多还有八十多天时间。初步成文,花费了两天半,后来进行了多次修改。当时对文章没有全面公开,主要发给本人工作地的一些朋友看。后来了解到,家乡有一部分人,竟然不知道曾发生在岐山大地的那些商周历史故事,尤其是少量温家福、河堡村的群众,根本不知道雷神古会的来龙去脉。于是本人就花费了大量精力,专门研究了一下商周历史。此篇文章(正文那篇)最终定稿后,就立即在各微信群、网络平台、朋友圈里,发了个遍。本人的用意是:不光要对外省朋友做宣传,也要对家乡的一些群众做宣传。尤其是给家乡的这些90后、00后、10后年轻人,更要大力宣传,否则以后就很少人知道这其中的来龙去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以上所述的写作初衷和各种用意,希望各位看官们理解!尤其是温六组、温七组的父老乡亲们,更要理解!本人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自我卖弄,也不是瞎编乱造、故作玄虚。就用鲁班门前展斧功、关公面前耍大刀,给我定个性,可能最恰当不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能收到来自外省朋友的捐款,哪怕有的人只捐了几元钱,这篇文章(正文那篇)功不可没,在此篇《后记二》中特别予以说明。恳请各位看官对通篇文章(包括正文及两篇后记)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不胜感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2018年8月11日(农历6月28日) 广东·佛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注:正文初次写成并发布,是在雷神会前夕的2018年7月29日。当年8月份举办雷神会后,又增补了两篇后记。2024年7月23日,对正文及两篇后记,均做了二次修改。</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全篇文字到此终结,谢谢您的来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