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故土永生</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作者:黄俊(云南通海)</div><div><br></div><div> 落日惶惶,余晖不散。街边行道树的枝叶随风摇曳,暮色布满天空。</div><div> 小城华灯初上,那昏黄的灯火仿佛是为夏日的小城续写着白昼的辉煌。走在街头喧闹的人群里,看着路人匆匆而过的身影,感觉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紧迫,那么匆忙。突然间觉得一个人好失落,莫名的伤感,没有原由,也没有答案。</div><div> 这样的日子,如此的心绪,独自伫立风中,任风吹拂发梢,忧伤漫过思绪。</div><div> 蓦然回首,惊觉岁月忽已晚。七月,又将悄然离去。那些不忍放手的、念念不忘的,最终都定格成了风景 。</div><div> 生命中有许多遇见,有的匆匆而过,有的过目不忘,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无言。有些事注定成为故事,有些人注定成为故人。但都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斑斓了岁月,也荒芜了流年。</div> <h3> 岁月蹉跎,人近中年,自然而然的,就爱上了听老歌,喜欢提及往事和故人。老家屋舍、绵绵乡土,还有那些在天空中自由穿梭来去的鸟群,曾经的轻狂张扬,放荡不羁,已随时光流逝,渐去渐远,最终幻化成一些模糊不清的画面,成为记忆深处不可触摸的痛。</h3><div> 叹往昔,仿若一场夜梦的尽头——却永不落幕的美好。看今朝,虽岁月已然变迁……可回忆中的我, 依然是最初的模样。生命中所有的时光,所有的经历,都成了人生的铺垫。</div><div> 生活也许就是这样,许多本来以为淡忘了的往事,在不经意间,突然会因为某个生活场景、某些生活元素的触动,或许是某件故物、某些故人的出现,就在你毫无准备之际,清清楚楚、完完全全地呈现在了眼前。</div><div> 时光可以改变世界,但永远无法改变血脉亲情。乡愁是人们挥之不去的情结,亲情象牵住风筝的那根线,时时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灵。无论你走多远,故乡情永远会伴随你的一生。</div> <h3> 闲暇之日,重临故土,那些远去的时光、远去的亲人,那深藏于心灵深处的乡情,在脑海里就像一幅幅永不褪色的老照片,不断浮现在眼前。老家没有繁华高楼,却是我心中最怀念、最珍藏的一片乐土——生我养我的故乡。</h3><div> 秀山脚下,那一溜依山而筑的瓦屋是否容颜依旧?瓦屋间,青石板铺就的小巷,是否依然残留着挑水人一路泼撒的水痕?家门口那株银桦树,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后,是否依然枝繁叶茂、茁壮如初……小院里,外婆种植的石榴树依然还在吧?那时候,春总是悄悄地翻过檐口,不经意间催生了绿意。阶前的盆栽,先是星星点点的芽,几场春雨过后,芽苞就绽出了第一片嫩绿的新叶。</div><div> 夏天,石榴花灿灿绽放,秋天就有缀满枝头的果,弟兄几个馋涎欲滴。现在,是否有人也像外婆那样,见状便嘱咐道:"你们哥几个,石榴要等到中秋节敬了老祖宗才能吃。"</div><div> 饱满的石榴从枝头轻摘下来,先要放在贡桌上,祭奠先人。外婆洗净双手,燃香磕头,虔诚祷告。屋瓦之下,一缕青烟在伴,袅绕寄情——人世的辛酸苦楚,化作一缕缕青烟,飘飘摇摇,随风而散……</div><div> 石榴炸裂,桂树飘香,便是金秋时节。草黄了,树叶黄了,风踩在树叶上沙沙地响。秋风过处,五谷飘香。外婆手拄拐杖,忙出忙进,为中午节吃团圆饭作准备。全家人满脸洋溢着喜气……</div><div> 秋雨绵绵。雨静静的下着,顺着檐口点点滴落,汇成涓涓细流,融入屋前的沟壑。一湾溪水,绕过古城,穿过田坝蜿蜒而去。杞湖岸边,一路苍翠。一湖清流,几处船蓬,几许渔火……无论春夏秋冬,溪流总是故土的景致、农人的至爱、农家的欢乐。弯弯的溪水,滋养着这方土地、这方人。</div> <h3> 当年的溪流应该已融入杞麓湖水,早圆了百川归海的梦吧。而今的溪流,依然带着小城人的累累脚印,让美丽的梦周而复始。依然记得,一颗童心、一脸童趣、一腔童音、一副懵懂,光着脚丫,踏完青青的石板,再奔向满是碎石的湖岸,然后,悠哉乐哉、傻呵呵的看着湖水里悠悠远去的游云……</h3><div> 一缕青烟,又一缕青烟,丝丝缕缕处,一头是天上,一头在人间。那不是云霞,应该是经年不见的炊烟吧。晚霞辉映处,倦鸟归林了,在外野的孩子回家了。依着门楣守望等候的,是外婆和母亲的身影。</div><div> 门前那条青石小巷,绕着墙根,曲折延伸,隐于街市,一路蜿蜒着来又一路蜿蜒着去……</div><div> 故土的人,也许已顺着这条小巷走进了繁华闹市,顶炎炎烈日,冒绵绵阴雨,吃尽的是苦,流尽的是汗。但刻骨铭心的,是骨肉分离的辛酸,是面对繁华的迷茫,是含辛茹苦的伤痛,也许还会有一种隐隐约约的内疚和悔意……</div><div> 白昼中的艰难奔劳,也许会让你暂时忘却了老家屋舍,忘却了留守故土家园的老人和小孩。但当夜深人静,闪烁的霓虹与长空皓月对于你来说,究竟哪个最美,哪个最亲,哪个分量又最重?</div><div> 霓虹之于你,美与否?靓与否?似乎已经无关紧要。唯有皓月撒下的清辉,会时时让你,以及故土的亲人们不约而同地钻进心里来,锥心的疼,刺骨的痛,催生出你心中别样的思情与感怀……秋水望穿,千里孤寂,无处话悲凉。</div> 生活就象弯弯曲曲的小巷,一眼望不到尽头。街头,一定又有人正翘首张望。巷口,几时能有日日夜夜期盼的身影?回家的路上,一定又有人怀揣一腔乡愁在拼命不停地奔走。乡愁里,几许是愁思,几许是怀想,几许是乡情,几许是伤痛?<div> 有一份思念叫故土,有一种情愫叫乡愁。</div><div> 回望长长的归路,故乡低矮的老屋,昏黄的灯光,低吟的夏虫,寂静的夜,一切默默地陪伴着寂夜的无眠……那些人到中年时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那些风云变幻、电闪雷鸣留下的创痛、惶惑、遗憾、失落,往往总是让人欲哭无泪,肝肠寸断。</div><div> 唯有孩提时代的那些无邪与纯净、天真与烂漫,唯有那明净如水的故土,才于时光的流淌里沉淀了无尽美好的记忆。</div><div> 对故土故人的思念,经历一朝朝一岁岁的历练,层层叠加,至此已厚重如故土,沁入了骨髓,无处不在,无处没有……</div><div> 哦,故土难离,故人难舍!就让这颗拳拳之心,永远留住这份不容遗忘的美好吧!</div><div>(2018年7月28日晚于通海)</div> <h3>作者简介:黄俊,60后,云南玉溪通海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玉溪市作协会员,首届鲁院国土班学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有诗文600余篇在《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中国国土资源作家网》、《当代作家》、《滇池》、《长江诗歌》、《诗歌月刊》、《圭臬诗刊》、《世界汉语诗歌》、《原乡书院》等纸刊网媒发表,作品获第二届网络时代诗歌大展金奖、第二届红高粱诗会铜奖、原乡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并入选《2015中国诗歌选》、《2016中国诗歌选》、《中国当代实力诗人诗歌大展》、《中国优秀散文作品集成》多部选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