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壮丽,大美晋北(下篇)

行云

<h3>第二天一早,启程前往河北蔚县的暖泉古镇,我们将要在那里住一晚,第二天赶往偏关县的老牛湾。</h3> <h3>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暖泉古镇。中午入住后客栈后,出来简单吃了点东西,这里的葫芦干炒香干和菌汤很好吃。然后休息了两个小时,4点出门,到古镇去转下。</h3> <h3>磨剪刀,磨菜刀,好多年没看到过这个手艺了。</h3> <h3>情义粽子重情义。</h3> <h3>很感人的是,老太婆一直关注着儿子的凉粉生意,暖泉古镇人流量不大,生意也不太好。</h3> <h3>城门洞是大家伙歇息和聊天的好去处。</h3> <h3>无我。</h3> <h3>陈旧而有韵味的冀北风格建筑,在小镇比比皆是,这里拍摄了诸如《亮剑》等多部电视剧。</h3> <h3>暖泉古镇位于河北省蔚县西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古镇因有一年四季水温如一的泉水而名“暖泉”。古镇历史悠久,以泉水、集市、古建筑及民俗文化而闻名。明清时发展为“三堡、六巷、十八庄”,达到小镇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先民在小小的暖泉镇连修北官堡、西古堡、中小堡三个城堡,足见此镇人居和军事防御的双重地位。暖泉古镇建于元代,壮大于明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br></h3> <h3>暖泉古镇是正宗打树花的发源地位于河北省张家口蔚县西部,距离河北与山西省界仅有3公里,明清时期是山西商人到张家口及以北地区经商的必经之地,从此暖泉古镇成为蔚县西部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br></h3> <h3>“暖泉古镇打树花”是蔚县暖泉镇别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是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其壮观程度绝不亚于燃放烟花,打树花也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br></h3><h3>“打树花”需要先炼铁水,铁必须是白口生铁,通常是一些旧式的大锅和一些废犁铧等一些铸铁;而煤也必须是上好的焦煤。一场“打树花”,需要耗费废铁1200多斤,三四百斤焦煤,还有若干青石料。司炉师傅们将这些原料按一定比例搭配,经过大约40多分钟,铁水就能炼好。在打树花的过程中,使用的勺子也是特制的木勺,木勺是用产在河渠的柳木做成的,表演前,需要在水里浸泡三天三夜,每次表演,大约使用12把柳木勺。每当舀起一勺铁水,大约都重达5公斤。既是力气活,也是勇气活。打树花是勇敢者的游戏,也是张家口蔚县暖泉人的绝技,此绝技全国仅此一家。据了解,目前世界只有中国蔚县有打树花这样的民俗活动,而在暖泉镇只有4名打树花艺人。</h3> <h3>炽热的铁水在表演者用力的挥舞下四散撒开,在0.6秒的相机慢门记录下,形成一条条炫丽的光带。这张凑巧,以表演者为头,丝带为翅膀,高处的光焰为尾,恰似一只凤凰,是为“凤凰涅槃”。</h3> <h3>铁水飞溅,炫丽多彩,这是属于勇敢者的游戏。</h3> <h3>快门下的打树花,又是不一样的味道,象漫天烟火,撒落一地。</h3> <h3>又象满树繁花,在刹那间绽放,然后凋零。<br></h3> <h3>第二日清晨,在暖泉中国年广场上,眺望远山,白雾缭绕。</h3> <h3>启程前往偏关县的老牛湾,今天从山西的东部到西部,穿越了整个山西。途中经过了应县木塔。</h3> <h3>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h3> <h3>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br></h3> <h3>下午4点,到达包子塔湾,后来有人在这里立了块牌子,叫乾坤湾。其实陕北延川也有一个叫乾坤湾的,比这个可漂亮多了。</h3> <h3>这个就是陕北的乾坤湾,确实漂亮。</h3> <h3>放下行李,赶往客栈附近的老军营去转转。</h3> <h3>老牛湾的古堡建成于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的老牛湾古堡坐落在紧靠黄河大峡谷的悬崖峭壁上,是明朝防御系统的屯兵城堡,古堡北端的望河楼是兵营瞭望之处,她是明代建筑风格的精品,也是老牛湾景区的标志之一,老牛湾古村落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所有建筑就地取材,全部用当地的石头、石片堆砌而成。造型各异的民居古院因势向形,石墙、石院随形而就,石碾石磨石仓石柜随处可见,整个村庄可算是一个经典的石头建筑博物馆。</h3> <h3>  村南的古代城堡遗址已经残墙断壁,但岁月的历史痕迹,仍在讲诉着那古老的故事。</h3><h3> 村里的窑洞虽已废弃了,但是却洋溢着一种古朴的气息。依稀可以感受到昔日的雄浑沧桑。进入村子深处有一个制高点,可以拍摄到古村河道,黄色的山、蓝色的水、绿色的树,山水秀色令人陶醉其中,使人流连忘返。老牛湾的村民至今依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的艰苦生活,因此这里依然保留着质朴的民风和名情。当你走过老牛湾,会深深地被它的壮美打动,会感受到古朴与苍凉的魅力。</h3> <h3>滚滚黄河,侧畔而过。</h3> <h3>古堡最北端的望河楼。</h3> <h3>古堡内,已荒无人迹了。</h3> <h3>转完古堡,返回客栈,吃完饭之后,掐好时间,步行150米,到客栈旁边去拍老牛湾的日落。</h3> <h3>一旁的废弃烽火台是最好的制高点,有差不多十几米高,上面的平台很小,风很大,站在上面,连从不恐高的我都有点战战兢兢的了。不过还好,视角不错,可以一揽老牛湾全貌。不过不推荐上去,真的有点危险。</h3> <h3>夕阳西下,斜射至不远处的烽火台,这里属于偏关县,黄河对岸就是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偏关县,顾名思义,这里是以前少数民族经常侵扰之地,一看连绵不断的沿河修建的烽火台就知道当时严峻的形势,这些烽火台大多筑于明代,600多年的风雨侵蚀,还保留着当初的模样,实属难得。</h3> <h3>太阳下山,光线散尽,我们回到客栈,搬把椅子在房间外的场坝上,享受着20度的微风,想象着千里之外的家里近40度的高温,悠闲的发着朋友圈,舒缓一下今天横贯山西的疲倦。</h3> <h3>第二天,5点起床,去看日出,结果黄河泥沙重,加之水浅,我们到不了对面的鄂尔多斯,只能在原处拍摄朝阳撒落在老牛湾上的一地金辉。</h3> <h3>光线不错,很漂亮。</h3> <h3>望河楼下面山崖的倒影</h3> <h3>远处黄河崖壁的映在河中的倒影,漫射出迷人的色彩。</h3> <h3>告别老牛湾,前往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也是我最期待的一个地方——宁武县的万年冰洞。</h3> <h3>万年冰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300万年的历史。它的奇特在于以本地洞外的气候条件论,根本构不成结冰的环境,而洞内一年四季冰柱不化,愈往深处冰愈厚。它是全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冰洞,也是世界上迄今永久冻土层以外发现的罕见的大冰洞。<br></h3><h3>2005年,宁武万年冰洞在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中,成为国家地质公园,现开发近百米。分成上下多层,通过钻冰洞,下冰楼梯,过冰栈,可到各层观光。每层可容纳数十人,洞内四周全是冰。由冰形成的冰柱、冰帘、冰瀑、冰花、冰佛、冰床、冰钟、冰人、冰菩萨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洞内大大小小的景致或玲珑剔透,或晶莹夺目,或婀娜多姿,或雄伟壮丽,无不令人惊叹。堪称一个冰的世界。更使人们奇叹不已的是:与冰洞相距不到二百米处,有一处千年不熄的地火,当地人称千年火山。这一冰一火,本是相克,却奇妙地共存于同一山上,可谓世界奇观,中华一绝。<br></h3> <h3>里面加装了多种颜色灯光,灯光辉映,冰柱通透,是一个美得让人哭的地方。</h3> <h3>更神奇的是这个冰洞到夏天冰层最厚,冬天的时候反而有些化了,这至今是一个谜。</h3> <h3>这是一个晶莹的世界,也是一个通透的世界。纯净是这里的主题词。</h3> <h3>倒插的冰柱象四射的光芒,指向地底的最深处。这无疑是一个让我非常震撼的地方,但愿这里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让持续存在了300万年的地方,不至于化作一滩清水。</h3> <h3>告别震撼又炫丽多彩的冰洞,我们踏上了返程的归途,短短的几天,我们从太原北上,又折返向东,然后穿越整个山西,到达老牛湾,最后返回太原。晋北之美,在于厚重的历史,在于壮丽的景观,尽管意犹未尽,却又收获满满。最后引用本次很有才华的团友风影部落的一首新词,来结束本次心灵之旅:</h3><h3><br></h3><h3><br></h3><h3>临江仙·三晋苍月</h3><h3><br></h3><h3>北岳恒山寻险,</h3><h3>鹣鲽风雨同舟。</h3><h3>黄河高岸一眸收。</h3><h3>远方闲澹客,</h3><h3>三晋度清幽。</h3><h3><br></h3><h3>石洞云冈初见,</h3><h3>牛湾夕照岩头。</h3><h3>古城苍月映角楼。</h3><h3>忻州景色美,</h3><h3>碛口晚风稠。</h3><h3><br></h3><h3>2018.7.28(新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