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澳大利亚、新西兰,一次不在计划中的旅程,因为跟团,行程也不敢恭维。十来天的奔波,全程7趟飞机,一直在路上的感觉,也稀有让人沉缅忘怀的景色,照片也因此在相机里躺了近俩月。毕竟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吧,无论好坏,都该珍惜。理着照片的这一刻,忽然觉得,在那里的日子,其实也还是挺让人怀念的。</h3><h3> 首站落地墨尔本。一夜的飞机,出了机场即赶路,去了一趟涂鸦街。莫名的,这幅正在创作中的画,让人忍不住的停了脚步。作者还在边上呢,拍照要收费,趁其不备,"盗版"成功。</h3> <h3> 墨尔本费罗兹花园。国内尚未入夏,澳洲已是初秋了。仅仅是一夜之隔、几千公里的行程,就这样扑进了秋的怀抱。喜欢秋天,不为她的果实,只因秋的颜色带给人太多的遐想和悸动。总觉得没有哪个时节,能像秋日这样惹人动容。当夏日的余热退场,秋水般明净的风就接踵而至了。她的明净、绚烂,像是埋藏在岁月风骨里的温润与美丽;更像个素净温婉的女子,不动声色地穿过时光的间隙,晕染了季节的眉梢。看着这一地的金黄,突然间感觉自己就如一片叶子,随着风儿匆匆的飘来飘去,几十年的光阴就这样一晃而过。想着当那第一片叶落下的时候,知的不仅仅是秋,或者更像是又一轮岁月的碾过吧?怀揣一颗平常心,寻找那一份如秋的清宁,人生其实就是一场落叶匆匆,所有的过往都只不过是浮华一梦。此刻,处在这酷热的夏夜里,那一个曾经的秋,已然成了过往,不可能再复返。就如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花不会因为你的流离,来年不再盛开;可人却会因为你的错过,转身成为陌路,更或许就是一生的永别。亲人、朋友,仰或是刹那的偶遇,冥冥中都是上苍的安排。懂得珍惜,懂得感恩,纵算水尽山穷,落叶成空,那曾经的年华依旧可以风姿万种;纵算岁月朦胧,天涯西东,依然可以觅寻当年遗落的影踪。曾经的一切,更会因你心的悸动而美丽。当你停留在心灵憩息之所的那一刻,浮华便已成云烟,喧嚣也已不再,只有内心那份静静的对白,只将心轻轻的靠岸.....那一瞬,你便是自己的人间四月天。</h3><h3><br /></h3> <h3> 费兹罗花园里库克船长的小屋,说来也算赫赫有名。18世纪,卓越的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率船队到达澳大利亚大陆,拉开了澳大利亚白人的历史。这间小屋就是1934年为了纪念他,将其在英国的故居一砖一瓦地空运过来,重建而成的。</h3> <h3> 新西兰奥克兰市的伊甸山,位于奥克兰市中心约5公里,上有一个锥形的火山口,站在山顶,奥克兰市景尽收眼底。</h3> <h3> 奥克兰战争湾边上的市民公园,雨后的傍晚,静默的一对椅子,似是期待着一份美丽的邂逅;又或许,就在上一秒,刚送走一对温情的人儿。</h3> <h3> 路上的风景太令人动容,只可惜,所能猎取的只能是这样浅浅的一隅。</h3> <h3> 新西兰爱歌顿皇家牧场,典型的新西兰北岛田园风光,遗憾的是游人只能乘坐牧场提供的专车浏览参观。眼睁睁的看着那美丽的风景从身边滑过而不能静静守候,那份无奈和不甘,让人无语凝噎。这些记录式的照片,此刻再看,也还是那样的让人心生向往:山巅之上,极目望去:青山翠绿、湖泊湛蓝、牛羊成群、飞鸟掠过......多么渴望躺在那碧绿的草地上,蓝天白云下,做一个永恒的梦。</h3><h3><br /></h3> <h3> 罗托鲁瓦湖搭乘直升机,过了一把手工航拍的瘾,可惜隔着玻璃,照片效果比实际看到的要逊色许多。</h3> <h3> 工党纪念碑。大片的绿茵中,自由飞翔着的海鸥,不由自主地追逐着,心,也在那一刻纵情放飞。</h3> <h3> 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的黄金海岸。连绵的海岸线、湛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海水中冲浪的勇敢青年,形成了一道自然亮丽的风景线。酒店离海边很近,特意起了个早,想捕获下南太平洋的日出,结果,还是印证了当地导游的一句话:一年365天,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概率能遇见日出。那一抹艳红曾让人心头撞鹿,但终究人气不够爆,最后只收获了这样的一个老人与海。</h3><h3> 独自一人流连在晨间的沙滩上,自由飞翔的鸟儿、踏浪而走的人们、勤劳的捕鱼者、专注的垂钓老人,更有冰凉的海水中那迎浪而去的身影......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努力了,尽心了,经历了,但求问心无愧。至于遗憾,那应该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份点缀,唯因如此,才会真正懂得珍惜已拥有的一切。</h3> <h3> 海风习习,蓝天白云,站在艇首迎风而立,张开双臂拥抱那一刻的美好.....那种感觉真的让人心旌荡漾。"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这一刻,盯着照片,眼前掠过的是那短暂的时光,莫名其妙的,元代徐再思的词就这样毫不搭调的出来了。海鸥飞处彩云归,终究自己是读着琼瑶小说度过的青春吧,每个人都会有曾经心动的梦,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到最后,却还是要踩在脚下坚实的大地上,度过属于自己的平凡而真实的人生。那曾经的美好,就让她偶尔入梦,记忆成永恒。</h3> <h3> 俗一次,和老外船长合个影。</h3> <h3> 可伦宾野生动物园。考拉、袋鼠,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动物,看一眼也就是这样了。倒是那些年轻父母带领着的当地孩子,那份纯真和灵动,让人心生欢喜。</h3> <h3> 凯恩斯的大堡礁,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它顺着昆士兰海岸线绵延 2000 多公里,占地约 35,000,000 公顷。 这里是众多海洋野生动物的家园,拥有包括超过1500 种色彩绚烂的热带鱼类,4000 种软体动物,400种海绵以及 300 种硬珊瑚。这里是成千上万的筑巢海鸟、无数色彩鲜艳的珊瑚、巨大的贝壳和珊瑚鱼的乐园。触手可得的珊瑚礁五彩斑斓;穿梭腿间的鱼群目不睱接.........以上是旅行社的解说词,任是珊瑚缤纷鱼儿欢,自己却更喜欢以这样的静谧让思绪纷飞。</h3> <h3> 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并称悉尼市两大标志性建筑。下车、上车,20分钟的停留时间,看着人家开始支起三脚架静候大片,自己却只能像征性的按几张走人,内心的郁闷自是无以言表。</h3> <h3> 夜晚的悉尼港,殷红的晚霞让人沉醉,夜幕下的歌剧院更是让人动容,风大浪急,努力地让自己站稳了,只把这美丽的倩影留住。</h3> <h3> 悉尼蓝山国家公园。峡谷中漫山遍野的桉树挥发出的油脂在空气中弥散,经过阳光的折射,使整座山脉被忧郁的淡蓝色雾气所笼罩,蓝山之名由此而来,却与我们常喝的蓝山咖啡无半点关联。雄奇的三姐妹峰俯视着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李商隐的那句" 蓝田日暖玉生烟"可否将它放在这上面呢?还有这一刻,想象着自己站在那,吟着"沧海月明珠有泪,只是当时已惘然 "好像也不算太违和。</h3> <h3> 十二门徒石,一组穿出南大洋水面的巍然耸立的巨型岩石,形成于海水对石灰岩悬崖的侵蚀。原本有十二根岩柱,现在只剩下七根半了,也许某一天,它们会全部消失、投身于海的怀抱。就冲着这一点吧,用时八个多小时,观景30分钟,似乎也还是值得的。</h3><h3><br /></h3> <h3> 圣派翠克大教堂,说是游览,却不能入内,就当是捡了个街景吧。倒是教堂外那些雨后的玫瑰,晶莹剔透,温润如玉,让人流连忘返。</h3> <h3> 似乎成惯例了,罗托鲁瓦政府花园,又一个流连在门外的景点。失望中正欲离开,却发现了这处寂寥无人的玫瑰园,又一次成花痴状,把这朵朵花儿采。</h3> <h3> 顺手捡个天堂鸟。</h3> <h3> 澳新之旅,感触最深的是,在那边,晚上想要找家店铺买点东西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绝大多数的店铺都早早关门,大街上到处都很安静,几无行人。酒店房间小而简洁,设施也不见得奢华。清晨或傍晚随处可见跑步锻炼着的人们,街上行人的脚步闲定而从容,从他们身上,能感觉生活占据了生命的上风。眼神中透着一种单纯和干净,崇尚自然、尊重生命,人们也似乎变得更简单了。不禁感慨,是不是所谓的现代化到了一定的时间,不是意味着向前走,而是回身寻找,重新回到人的心灵、回到生活与生命的本身?好像,一旦心灵与生命被尊重,自然和生命也必然会被尊重。这样想,并不意味着羡慕或对自身的批评,而恰恰是对祖国未来更高的期望。只是,不知道还要多久、还需要经过怎样的历程,我们才能对生命更加尊重、眼神也能重新纯净起来,去体味生命本身的快乐?更期待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能够变得简单,而不需要运用五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聪明去斗智斗勇。虽然很难,但毕竟一切都在慢慢的变好。记得白岩松有一句话:"当下的中国,由于欲望,我们的人性处于退步的阶段。"按理说,这话并不好听,但他却意外地得到了八九成网友的支持。因此相信,虽然离我们每个人背起行囊去山水中激活生命还有距离,但更多的人们中,充满希望的一种欲望正在悄悄地逐渐形成中,这种欲望与物质无关,却离心灵很近。真心希望,在不太远的将来,我们每个人都能回到自己的心灵,回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与生命的本真。</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