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接上文</h3><h3>三、让儿童参加科学试验活动,可为儿童提供扩展其好奇心和建立基础科学理论的机会。</h3><div><br></div><div>儿童学习科学,如果只是学习现成的科学结论,而忽视了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与体验,那儿童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所以,我们组织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动,有效保持了儿童对自然的好奇心,特别注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使孩子们能够体验探究过程的喜悦与艰辛,促进儿童主动建构具有个人意义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习得科学探究思维的方式。</div><div><br></div><div>另外,科学试验活动能为儿童提供一些具体的材料及事件,帮助儿童对自然界形成逐步提高的欣赏和理解能力,进而掌握一些基础的科学概念,建立科学的思维。比如,组织儿童进行生命科学活动,可以为儿童深入理解生命科学奠定基础;组织儿童进行自然理化方面的科学活动,可以让儿童了解物质的形态特征及力与运动等的科学理论概念;组织儿童进行环境方面的科学活动,可以让儿童确定空间科学的概念等。</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四、让儿童参加科学试验活动,除可以为儿童提供直接的“生活”经验,增强其能力素质外,还有助于儿童日后的学习。</div><div><br></div><div>参加科学试验活动的儿童,本身就是一个个天生的小“科学家”。当我们有目的指向地让他(她)们确立了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或者是地理学家的身份后,这些小“科学家”们:首先,理解了科学家——就是通过做实验来发现某些东西的人。其次,在进行着我们提供的“科学探索求知”活动时,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进行调查、自己进行观察实验记录、自己进行总结归纳、自己进行验证、自己之间进行讨论、最后是自己创建有关的理论和观点。这种自己进行思考认识的过程方式,以及由“习练”所得到的技能,对他(她)们日后的学习不无意义。</div><div><br></div><div>换个角度可以这样理解,我们采用大自然情境教育方法所开展的科学活动,虽然是运用简单的自然方式所进行的,但是,基于探究的目的,需要运用语言文字、数学知识,还需要协调好同伴之间的关系,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运用是在非常自然的情形、情景下完成的,无疑的区别于传统的“板书”、“教授”、“被迫接收”的被动学习形式。</div><div><br></div><div>我们有理由如此讲:这样的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让孩子的“科学探索求知”活动还原到科学的原生地;让孩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可以让孩子养成科学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智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学习的方法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主动地、掌握有科学方法的学习应该更好些。</div> 五、让儿童参加科学试验活动,可以使儿童的创新思维升华为创新能力,物化为创造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拔尖人才的几率将大增。<div><br></div><div>童年正是科学家诞生的摇篮,科学是无处不在的,儿童们每天都在玩科学。正如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所说:“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我们不要小看参与科学试验的过程,获得2009年度物理诺奖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在童年时期就是一个试验爱好者。“他家住在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而三楼就成了高锟童年的实验室。起初,他对化学最有兴趣,尝试自制炸弹。用红磷粉和氯酸钾混和,加上水并调成糊状,再掺入湿泥内,搓成一颗颗弹丸。待风干之后扔下街头,果然发生爆炸。幸好没有伤及途人。”。另外,许多人还记得,熊猫计算机病毒制造者李俊,小时候就是一个把家里面能够拆卸的物品全部予以拆卸的“试验儿童”。 ……</div><div><br></div><div>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也是有成功经验的。比如,日本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根据了解,起初就是由民间自发组织诞生的,上世纪末年,为了大力促进科技发展和完成获取诺贝尔科学奖的宏愿,实行了(类似我们国家全民参与大办体育)国家参与的举国体制,在至今得到的十三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获得者中,就有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的获奖者。当然,没有获得奖项的参与者们,由其建构的具有高创新能力的人才基础也是功不可没的。</div><div><br></div><div>昔日美国西屋科学人才选拔赛的青少年获奖者中,现今已有数人赢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我们知道,在美国,为了鼓励青少年热爱科学,参与科学实践,特别为“天才少年”设立了《西屋科学天才奖》,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在16岁时,曾因为研究如何将金属融进硫氰酸取得成绩,获得过西屋科学天才奖。这个“西屋科学天才奖”是全美最久远,也是最负盛名的科学类比赛,获奖者经常被看作是“小诺贝尔奖获得者”。</div><div><br></div><div>当然,获得奖励的只是少数,但是竞赛活动产生的广泛影响则意义深远。参加科学创新比赛是个过程,参加者受到科学思维的启蒙和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提升是其一生的财富,不亚于获得奖励的结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