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地坑院也叫地下四合院,是晋陕豫黄河三角地带的农民在河水冲刷堆积的黄土塬上人工开挖的供人居住的地下窑洞。千百年来,地坑院里的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迁,大多数人由地下搬到了地上,逐渐告别了这种居住方式,目前,在河南三门峡市陕县的几个乡村保留了为数不多并且能够居住的地坑院。近年来,当地政府对地坑院进行了保护和旅游开发,地坑院的营造技艺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 作为豫西居住文化的符号,地坑院这种窑洞式民居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生活内涵。 这组图片,是近几年来在陕县的曲村、庙后、西过、北营、南沟等地坑院较集中的乡村拍摄的。图片零散的记录了这里新旧形式的地坑院和居住在地坑院里的百姓生活。通过这些记录碎片可以让"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奇特景观和生活方式逐步走进人们的视线……</p><p class="ql-block"> </p> <p> 2016年9月,陕县北营村,坐在地坑院的栏马墙上休息的村民。</p> <p>2016年9月,陕县北营村,地坑院里用草圈蒸馍的农家。</p> <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陕县北营村,没经过改造的地坑院,村民用水还得去上面的水井里挑。</p> <p>2016年10月,陕县庙后村,地坑院旁下棋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2016年10月,陕县北营村,回到地坑家的村民。</p> <p>2016年10月,陕县北营村,地坑院上看戏的老人。</p> <p> 2016年10月,陕县庙后村,这座地坑院建于民国初年,有百余年历史,至今仍有人居住。塬上建地坑院不受地形和建筑材料的限制,只需在黃土层下挖坑筑窑,搭砖封顶,合理布局…建成后的地坑院不仅冬暧夏凉,出入方便,还经济实用。</p> <h3>2016年10月,陕县曲村,高家地坑院缝被子的女老板和邻居的孩子。2015年,高家地坑院装修完善后,对外开始经营客栈和餐饮。因硬件设施齐全,主人热情待客,生意越做越好。</h3> <p>2016年10月,陕县曲村,带孩子的女青年。</p> <p class="ql-block">2016年10月,陕县曲村,一对男女青年坐在地坑院的拦马墙上。本地的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平时很少回村,也只在过年过节才回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2016年10月,陕县北营村,路过广场舞台的老人。北营村地坑院已经开发成4A级旅游区,为吸引观光旅游,经营者请来了戏班唱戏。</p> <p class="ql-block">2016、11,陕县曲村、大雪之后的地坑院。</p> <p class="ql-block">2016年11月,陕县曲村,高家地坑院的主人正在铲扫门道的积雪。</p> <p>2016年11月,陕县曲村,地坑院的基督教点做祷告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2016年11月,陕县曲村,一老人在地坑院旁的路边等候公交车。</p> <p>2016年12月,曲村,村头广场的地摊上管理市场的村干部。</p> <p> 2017年2月,陕县曲村,地坑院里看电视的老人。</p> <p>2017年2月,陕县曲村,丁酉新年前,地坑院的女主人在墙上张贴窗花。</p> <h3>2017年5月,陕县曲村,一村民在给地坑院里土地爷上香。</h3> <p>2017年5月,陕县曲村,村里戏台下,准备看"文艺三下乡"演出的村民。</p> <p>2017年5月,陕县曲村,地坑院上玩耍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2017年8月,陕县曲村, 地坑院里的穿山灶旁吃晚餐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2017年春节,陕县曲村,村里的孩子在地坑院上玩耍。</p> <p>2017年2月,曲村,村里第一书记在接受电视台记者的采访。</p> <h3>2017年4月,陕县庙上村,地坑院里用纺车纺线的妇女。</h3> <p>2017年3月,陕县曲村,果园里助草的村民。过去,这里种植小麦和玉米,现在粮食不值钱了,大多数土地变成了果园。</p> <h3>2017年4月,陕县南沟村,年轻村民仼育新在地坑院里剪纸。南沟有"中国剪纸第一村"的美誉,仼育新是剪纸世家,而且是以黑色剪纸艺术见长。</h3> <p class="ql-block">2017年6月,陕县曲村,地坑院里表演蒲剧的演员。</p> <h3>2017年4月,陕县张村镇,地坑院旁的教堂和基督教徒的墓地。</h3> <h3>2017年6月,陕县曲村,麦地里拾麦穗的老人。</h3> <p>2018年6月,陕县刘寺村,手拿镰刀的村民看着收割机过后的麦田。</p> <h3>2017年6月,陕县曲村,年轻的新郎拉着坐在车上的新娘去地坑院举办婚礼。</h3> <h3>2017年6月,陕县西过村,盲人艺人在地坑院表演眉户戏。</h3> <h3>2017年6月,陕县庙后村,地坑院打场的村民。</h3> <h3>2017年10月,陕县西过村,夜幕下送葬的妇女。</h3> <h3>2017年11月,陕县曲村,一村民在地坑院上推磨玉米。当地人说,石磨出的粮食比电磨的好吃。</h3> <p class="ql-block">2018、2,陕县曲村,地坑院一老人乘小车出门走亲戚。</p> <h3>2018年6月,曲村,有着61年党龄的老党员卢彦升在家里看报学习。</h3> <p class="ql-block">2018、8,陕县曲村,挑子丰收了。一刚满周岁的孩子坐在刚刚摘下的桃筐上。</p> <p class="ql-block">2018年8月,陕县曲村,村干部在一座年久失修的地坑院讨论投资修复事宜。近几年通过扶贫攻坚,该村100多座地坑院90%得到了修复。</p> <h3>2018年8月,陕县曲村,高家的女主人在地坑院为母亲张风仙老人过74岁大寿。<br></h3> <p>2018年8月,曲村,村党支部请城里的摄影师给党员拍摄登记照。</p> <p>2018年8月,曲村,来地坑院旅游的城里人。</p> <p>2018年9月,曲村,一老人走过迁移到地坑院内的村委会。</p> <p>2019年8月,曲村。村民在戏台上表演自编自演的节目。</p> <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曲村,地坑院里曾与歌星林依伦合影留念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2021、8,陕县曲村,外来务工人员在地坑院上吃饭。</p> <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陕县曲村,地坑院上晒太阳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陕县北营村,婚礼表演节目走进地坑院。地坑院历经沧桑,从过去的单一居住发展到现在的观光、避暑、度假及建筑技艺研究等等,时代的发展为这块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2021,12,陕县曲村,疫情期间,地坑院的老人戴上了口罩。</p> <h3>本链接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