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39b54a">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级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走过大门,迎面影壁上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font><br></h3> <h3>\</h3> <h3><font color="#39b54a">游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该园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现为国家4A级旅。景区的正门为槐树根雕造型,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font><br></h3> <h3><font color="#808080"> 从明洪武2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 </font><br></h3> <h3><font color="#808080"> 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体验区”和“汾河生态区”四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在古槐树附近有座石经幢。这座石经幢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明代迁民的唯一见证。</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石经幢附近有棵千年槐根,距今约千年左右。槐根高度6.2米,其中外露部分4.2米。槐根盘枝错节,形象奇特,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是一棵罕见的古槐根。</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继续前行,有三组雕塑。明朝建立之初,由于天灾人祸人口锐减,而山西未经战乱,人口稠密,河南、河北、山东的总人口不及山西的一半。从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五十多年内共有十八次大规模的迁徙,把山西人分散到十八个省五百个县,他们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这三组雕塑的内容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听取大臣关于移民的进谏;移民在迁徙地安家落户;暮年的移民向孙儿讲述移民的往事。</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这就是由第一代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第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来到第一代大槐树遗址。第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在清顺治八年(1652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这是在第一代大槐树的生长地上修建的碑亭。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这就是由第一代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第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继续前行,有一座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牌坊,它的正面匾额与背面匾额分别镌刻着“誉延嘉树”、“荫庇群生”“誉延嘉树”说的是随着大槐树后裔的辗转迁移。
大槐树在海内外也享有盛誉;“荫庇群生”说的是大槐树的神灵世世代代庇护着移民后裔,庇护着大槐树下的芸芸众生,辛亥革命时期槐乡大地就因大槐树而免去了一场大的浩劫。</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临近之时,成千上万的“思乡鸟”又陆陆续续飞回大槐树上栖息。到二O04年,这种奇观已持续了十四年。
“思乡鸟”形体类似麻雀,但比麻雀稍大,颜色较灰,喙尖而内钩,翅大,尾呈长圆形,羽呈灰褐色,脖周有一圈白色。今年清明节前夕,这种鸟又都成群飞来,数以万计,或栖息在第三代大槐树上,或盘旋在祭祖园上空。然而清明节一过就不知去向。洪洞人将其称为“思乡鸟”,又名“神鸟”。
据传说,这些鸟是移民后裔的灵魂,生不能回归故里,死后化做小鸟趁清明回乡祭祖。</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我们来到园内的民俗村参观。走过牌楼,首先看到的
是洪崖古洞。洪桐县名的来历是取城南“洪崖”、城北“古洞”而得名。修此“洪崖古洞”,游客可进洞参观游览。民俗村中有仿古民居建筑、民国时期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等展示。</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2017年3月29日,以“崇宗尊祖心连家国”为主题的第二十七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开幕。文化节期间陆续举办第二十七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开幕式、第十届洪洞名优小吃节、“中国梦·老家情”楹联书法文化展览、传统戏曲表演、第二届“根祖杯”楹联大赛颁奖仪式、第二十七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寻根祭祖大典等活动。</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复建的广济寺有青砖照壁、天王殿、放生池、观音石像、大雄宝殿、地藏殿、四方三圣殿等建筑。
来到献殿,这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祭祖堂附近有思源潭,在潭旁有一棵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植的树。2011年清明节祭祖大典,邀请宋楚瑜先生出席参拜并在景区内植树。如今这棵树地已经成为景区内一个著名的景点,也成为两岸期待统一的见证。</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祭祖堂附近有思源潭。</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走过可容纳万人的祭祀广场,来到祭祖堂。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游客可以从姓氏牌位上找到自已的姓,然后再在祖先牌位前祭奠。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山西境内有个凤凰窝村,村内有许多人朝里作事。此处人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所有的人脚小拇指甲分为两半。朝里有人好办事,皇上下令凤凰窝的人不迁,别地的百姓都要迁,于是人们都纷纷逃往凤凰窝投亲靠友。安家落户并且人越来越多。这样一来,朝廷着了急,又发布圣旨说:“凡是凤凰窝的人必须外迁,不然灭族。”聚居在凤凰窝的百姓都傻了眼,没有办法,被官兵押解着办理了迁民手续,奔向黄河流域的各个角落。</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二十五日晚住霍州,这是霍州鼓楼夜景。</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 公里处的静升镇,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建筑规模宏大,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这是进殿堂观祭祀的饭</font></h3> <p>以后自己玩吧,国家还给两个钱,唯有父母是为孩子的!</p> <h3>再见洪洞大槐树与王家大院!!!</h3><h3><font color="#167efb">“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歌谣曾经流传大江南北,代代流传,妇孺皆知。
槐树作为迁民遗址,600余年来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大槐树永远是中国人的家,大槐树永远被称作不能被遗忘的“根”。思乡祭祖的大槐树文化,永远温暖这漂泊在外的游子。</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