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美术课堂中,经常碰到一些学生上课不带材料,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不带材料、工具,上美术课的现象非常普遍,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经常导致教学计划难以顺利实现的局面,对此,我们该怎么办?</h3><h3> [事例]有很多学生上美术课经常不带或带不齐工具。问及原因,多数是忘记带了。一开始我还信以为真,后来他们总以这样的理由来搪塞,我就开始关注他们平时的学习情况和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些学生上课时要么不认真听讲,要么不认真画画做手工。于是有次我找一个基本不带工具的人聊天.在聊天过程中他说自己很喜欢做手工,可妈妈不许他搜集准备手工材料,嫌它们脏乱。在绘画方面他又很不自信,说自己画得不象,没人喜欢。我很疑惑他怎么知道没人喜欢他的画,得到的解释竟是"我妈妈说的:反正画不好,买那么多工具也是浪费!"对于他的话,我既吃惊又难过.于是我让他画一棵树给我,他很为难的样子,说画的太丑了。发生在这位学生身上的情况并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们的自信心及对美的欣赏标准正逐渐被成人的观点所取代.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父母和周围的人便是评判的标准。可是并不是所有人一生下来就可绘出绝世佳作的,这需要别人的引导与鼓励。而对美术作业的评价便是为他们增加自信,引领他们认识美是一门艺术。</h3><h3> [思考]在作业的评价中,学生们心目中总有一个评价的权威人士,那就是老师或父母。只要他们说好便是好,他们说不好就一定不好。这是美术作业评价的一个很大的误区。在这个误区中,学生们是被动的,没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其实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为了每个学生自己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寻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增强自信。若一味的迷信老师和父母,那好的学生则更好,甚至骄傲起来,蒙闭了正义的双眼,而差的就更差,信心一路在下,因为得不到赞美与鼓励。</h3><h3>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好也有坏,为了学生自身良好健康的发展,应该在评价方法上选择公平客观的方法,不能将评价权集于教师,或父母一身,还是在课堂或课外创设多人评价,互相评价,自我评价,让每个学生了解到自己真正的水平,向正确、自信、健康的方向努力发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