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冷雾/撰文 翟若冬/图片</h3> <h3><font color="#010101">初夏时节,我来到驻沈阳马路湾的军区联勤部干休所,到李秀清老人家中采访。见到军队后勤工作同行,老人显得格外高兴,边说着边从书柜里找出一本陈旧班驳的像册,她轻轻地打开它,只见一些战争年代的老照片尽管颜色已经泛黄,但画面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质朴、英姿勃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幅幅相互衔接的历史瞬间,展现了一位从事部队后勤工作的军人和战友们,在战争年代转战祖国大江南北的人生轨迹和精神风貌。她娓娓深情地为我讲述了老照片背后的历历往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一)转战东北,迎来了胜利曙光</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李秀清的家乡在黑龙江省宁安县。1947年春天,她初中毕业参军到东北民主联军驻密山县第9后方医院当护士(图1)。在入伍后照的第一张照片中,她身穿苏式双排扣军装,头戴无沿软帽,英姿飒爽。当年9月,因部队急需后勤专业干部,她被选送民主联军佳木斯军需学校学习。入学前,经领导介绍她与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审计处干部安钟昌相识并结婚。</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当时,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驻在哈尔滨郊区一座日军遗留的仓库(图2)。他们的婚礼就是在后勤机关食堂举办的,仪式十分简单朴实,共20多人参加。食堂特意给加了几个菜,桌上摆些香烟、糖块和苹果。时任联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的陈沂(建国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少将军衔。1958年被错划右派下敌黑龙江劳动21年,1979年平反后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也参加了他们的婚礼。</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李秀清的丈夫安钟昌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从延安“抗大”供给部随副校长何长工徒步来到东北的。当时在驻哈尔滨的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审计处工作。战争时期,各野战部队的经费、军需和粮秣等供应保障,主要由解放区政府支援和取之于敌的战场缴获,开支单据都是白条子和私营发票。每月初前线部队都集中来报账,带来的单据要用麻袋装。审计处的同志依据供给标准规定逐张审核(图3),不同意的立即剔除,工作极其繁重。为保证部队人员尽早返回前线,他们经常昼夜加班。期间,安钟昌还协同财政处的同志,多次冒着枪林弹雨,向前线押送战备物资和现款,以满足部队后勤保障急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48年夏天,我军在东北战场转入战略反攻阶段。遵照军委命令组建了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安钟昌被调任该部审计处任科长。8月下旬,安钟昌没与在佳木斯学习的李秀清话别,就随同野战军机关离开哈尔滨奔赴辽沈战场。由于长春尚未解放,国民党60军和新7军正处于我军围困之中(图4、图5)。</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8月26日,部队绕道开进了3月份就已解放的吉林市,审计处住的是烟草公司的房子。在吉林短暂休整期间,安钟昌和几个同志慕名来到吉林北山公园。面对城隍庙寺庙群、揽辔桥等“天下第一江山”美景,大家赞叹不已,纷纷拍照留下了难忘的瞬间(图6、图7、图8、图9)。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尽管吉林市当时已经解放,但由于整个地区仍处于战争状态,山上游人稀少,几架老式照相机兀立路边生意冷淡。因我军经济条件所限,几位军人当时仍穿着抗战时八路军服装。大家神色凝重坚毅,脸上沒有那种游山逛景的悠闲情致,更像一场战前即将离别的聚会。</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的确,战争还远没有结束,枪林弹雨和生死考验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8月底,部队开赴阜新、义县地区,他们随即参加了著名的辽沈战役。在攻打锦州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部队根本无法前来报账,安钟昌与同志们就停下业务,冒着敌军的炮火突击为部队运送炮弹、清理回收部队缴获的敌军物资,与前线官兵共同浴血奋战。1948年11月9日,终于迎来了东北全境解放的胜利。</font></h3> <h3>图1:1947年春,李秀清初中毕业,在东北民主联军驻密山县第9后方医院当护士。</h3> <h3>图2: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驻哈尔滨郊区一座日军遗留的仓库。</h3> <h3><font color="#010101">图3: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编制的“预算核准支付通知书″。由安钟昌盖章</font></h3> <h3>图4:四野部队攻占公主岭火车站。</h3> <h3>图5:四野承担围困长春任务的部队,向长春外围挺进。</h3> <h3>图6:1948年8月,部队开进吉林市,在短暂休整期间,安钟昌(右1)和战友慕名来到吉林北山。图为在揽辔桥留影。</h3> <h3>图7:安钟昌(右)和战友在吉林北山“天下第一江山″留影。</h3> <h3>图8:安钟昌(右)和战友在吉林北山留影。</h3> <h3>图9:安钟昌(前排中)和战友在吉林北山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二)随军南下,身穿新军装拍照留念</b></h3><div><br></div><div>辽沈战役结束不久,平津战役又拉开序幕。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所属部队仅休整了10几天,便告别白山黑水向关内挺进。安钟昌所在审计处随东北野战军机关,在林彪、罗荣桓的率领下乘汽车经朝阳、承德开进关内(图10)。这时,李秀清刚从军需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东野机关审计处。于是她就乘火车追赶挺进关内途中的部队,终于在山海关撵上了爱人安钟昌及审计处。此后,夫妻二人紧随着东北野战军一直向前开进。</div><div><br></div><div>1949年1月底天津、北平相继解放,平津战役落下了帷幕。审计处(图11)在天津住了3个多月,主要任务是抓紧审核前一阶段的作战费开支。10多个纵队都来报账结算,工作量猛增。正所谓:“打一天仗,要算一个月账;打一个月仗,则要算一年账”。许多作战开支事先来不及编造预算,但按照特殊处理的原则,查明情况后经领导批准都予以核销。尔后,安钟昌和同事们又点灯熬蜡忙了一个星期,汇总编制出了“辽沈战役经常费、作战费和临时费决算”,上报东北野战军主要首长签批核销。这期间,全军官兵统一换发了新式军装,首次佩带“八一”五角星帽徽,白底黑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胸标格外醒目。安钟昌、李秀清夫妻身穿新军装非常激动,忙抽空到照相馆留下了历史的瞬间(图12)。</div><div><br></div><div>3月,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毛泽东宣布:“我军要向长江以南进军……。”为适应协调作战和统一指挥,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配合第二、三野战军实施渡江作战。解放军各路劲旅挥戈南下,势如破竹。5月中旬,四野解放了武汉,后勤机关随即停留在武汉,以此为大本营向前线提供保障,而四野所属作战部队则一直向南进军。驻武汉期间,除了日常繁忙的审计工作,还要到基层部队检查工作。</div><div><br></div><h3>一次,驻防河南的部队官兵反映伙食差,吃不饱,衣服也不够穿。情况反映到了四野后勤部机关,甚至惊动了司令员林彪。机关立即指派审计处文杰、何成金等人下部队调查处理。当时下部队均需自带行李,且下了火车还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部队,于是他们就雇头毛驴驮行李;途中为省钱就到饭店自己煮面条吃,然后付点柴火钱。到部队后沒有空闲住房就住在废弃的马厩里,在地上铺上凉席和行李。此间,他们从连队到机关逐级核查,随后写出了专题调查报告,刊登在四野政治部《战士杂志》头版,由于四野首长和机关的高度重视,部队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h3><h3><br></h3><h3>1950年4月,第四野战军作为军委的一支拳头部队,官兵们奋力渡过琼州海峡,展开了最后的殊死决战,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天涯海角。</h3> <h3>图10:四野部队进入山海关。</h3> <h3>图11:四野审计处,2排左1为孙文庚、左2为文杰。</h3> <h3>图12:1949年1月,安钟昌、李秀清夫妇在天津。</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三)重返东北,抗美援朝保边疆</b><br></h3><div><br></div><div>1950年夏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这时,四野机关已开始改编为中南军区,但安钟昌、李秀清夫妇与一批后勤干部接到命令,要求迅速返回东北参加抗美援朝。临行前机关召开了欢送会,会餐后大家还在后勤机关礼堂表演了自编的节目。</div><div><br></div><div>但演出当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当时有个部门演的节目是讽刺皮影戏,主要表现一位部队干部自高自大,然后脑袋不知怎么掉了,从身体里飘出一张张写着“功臣自居”、“骄傲自满”等字样的纸片。这时,台下被欢送者之一孙文庚同志发火了。他原在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多次参加战斗并负过伤,立过战功。他认为这个节目编得有点出格,自己受到了嘲讽;加之他酒也喝多了,当场跳起来到后台找节目作者打了一架,还把演员也骂了一顿。事后醒过酒来,他被安钟昌狠狠批评了一顿,还作了深刻检讨。</div><div><br></div><div>7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李秀清他们这批干部,又沿着一年前南下的路线搭乘火车返回了东北。抵达沈阳后,安钟昌受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经费处长,具体负责抗美援朝作战费保障工作,李秀清也分到该部门(图13)。在返沈待分配期间,大家利用休息时间游览了北陵公园并合影。照片上,几个人虽然身穿便服,但有的腰间还别着手枪,依然显得威武干练(图14)。</div><div><br></div><div>这一时期,东北军区承担着艰巨的经费保障任务,历经百万大军迅疾集结东北、艰苦卓绝的五次战役等重大保障,还曾派人赴前线送朝鲜币,供部队采购部分急需物资。前面提到的在武汉打架的孙文庚,1950年11月入朝参加军区后勤前方指挥所,协调经费保障工作,在乘车向前线为部队运送朝鲜币途中遭遇美军飞机,被机关炮射中不幸牺牲,年仅24岁(图15)。</div><div><br></div><h3>1952年10月,安钟昌奉命赴朝鲜,组建志愿军财务部,并担任计划处长(图16),直接为前线实施供应保障。一天夜里美军飞机来后勤住地实施轰炸,一颗炸弹把安钟昌睡觉的屋子崩塌了一角,幸运的是没有人受伤(图17、图18)。</h3><h3><br></h3><h3>1954年夏天,朝鲜战场敌我双方已签署停战协定,军事形势大为缓和。李秀清带着4岁的女儿到朝鲜探亲,在丹东搭乘往前线运送物资的卡车,颠簸了一夜才到达部队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驻地营房就分散在香枫山的山坡上,路旁遍布弹坑,办公室和宿舍是用石块、木头和泥土垒的半地下简易房。满山遍野的金达莱在和熙的阳光下自由绽放,他们站在旷野里尽情地呼吸着芬芳的空气。李秀清与女儿在部队驻地山坡上留下了难忘的影像(图19)。</h3><div><br></div><div>探亲期间,领导特意安排她们在小灶吃饭,但伙食仍很单调。记忆最深的是用缴获美军的鸡蛋粉(罐头)炒鸡蛋,用炒米焖的干饭,别有一番野战的滋味。晚上沒事时,大家就聚在一起讲故事、唱歌。一次,夫妻俩带女儿坐军用吉普车到平壤参观,只见市区内一片废墟,沒有几处完整建筑;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碰到些叫卖旧品杂物的地摊小贩。唯一比较完整的是个二层楼饭店,也是后来修缮的,他们在这家饭店吃了午饭,很简单的烙饼、泡菜和大酱汤。</div><div><br></div><div>1954年冬的一天,安钟昌与同事乘坐缴获美军的吉普车下山,在冰雪路上突然刹车失灵,连人带车翻到深沟里。安钟昌被甩出车外身负重伤。先在驻朝鲜野战医院后转国内治疗,卧床8个月后才逐渐康复。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安钟昌却始终没放慢辗转祖国南北的步履。为服从组织需要,先后在沈阳、北京、佳木斯、哈尔滨工作。1955年任辽宁省军区后勤部财务处长(图20),1957年任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财务处长,1970年任黑龙江省军区后勤部顾问,1985年病逝。李秀清多年来也随夫辗转调动,最后在哈尔滨铁路分局离休,现在沈阳安度晚年。</div><div><br></div><h3>岁月如梭,往事如湮。李秀清老人说:每次翻开旧像册回忆起这段烽火岁月,心绪都难以平静,脑海里不断地闪动着跟随部队南征北战的画面,那首熟悉的旋律似乎也在耳畔回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h3> <h3>图13:1951年3月,东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经费处,后排左1为李秀清,前排右1为唐家礼、右2为王福林。</h3> <h3>图14:1950年,安钟昌、李秀清(后排左3、左5)与同事游览北陵公园并合影。</h3> <h3>图15:孙文庚,1950年11月入朝,在为部队运送朝鲜币途中遭遇美军飞机轰炸牺牲。</h3><div><br></div> <h3>图16:1952年10月,安钟昌奉命赴朝鲜,组建志愿军财务部。</h3> <h3>图17:安钟昌(后排右1)在朝鲜驻地与同事们,背景为半地下住房。一天夜里美军飞机来住地轰炸,把屋子炸塌了一角。</h3> <h3>图18:安钟昌(中)在朝鲜驻地与同事合影。</h3> <h3>图19:1954年夏,李秀清带女儿到朝鲜探亲,在部队驻地山坡上留影。</h3> <h3>图20:1955年,安钟昌(前排右3)任辽宁省军区后勤部财务处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