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小学二年一班于涵熙

Warlboro

<h3>  其实,很多家长都不知道,阅读才是孩子最好的"补课"。因为,多读书的孩子思维活跃,视野也开阔,越到最后越更能明显地显示出优势。如果想让孩子提高数学成绩,必须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现在就养成读书的习惯。</h3> <h3>一个真实案例,快来看看怎么回事吧?</h3><h3> 孩子数学成绩不好,根源在于读书太少?前几天,朋友给女儿推荐了一位数学辅导老师。"您孩子数学学习是什么情况?"在电话里简单交流了几句后,老师问朋友。</h3><h3> "如果题不难,成绩还不错。但是一遇到难题,就好像深入不进去,也不愿意思考。"提起女儿的数学,朋友还真有点头疼。</h3><h3> "那她平时喜欢读书吗?"老师的问题让朋友一愣,读书不都是语文老师的事吗?难道跟数学还有什么直接关系?</h3><h3> "不是特别喜欢,但也不是一点不读。平时喜欢看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还有一些校园小说。但是经典读得并不多。"朋友想了想说。</h3><h3> "哦,那科普读物和一些经典名著读过吗?"老师接着问。"没有,我认为对学习有用的书她都读不懂,也不愿意读。"朋友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h3> <h3>  &quot;是有些问题。&quot;老师顿了顿说,&quot;孩子到了初中要想学好数理化,必须得多读书,特别是一些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类的书。多读书的孩子思维活跃,视野也开阔,到了初二更能明显地显示出优势。</h3><h3> &quot;我们班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大多6、7岁就能看书,在小学阶段就大量阅读有深度有人文素养的好书,爱思考,爱看书,这群孩子问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时把我都难倒了。而那些表现不怎么样的孩子大都以前没读过什么书,现在也就不爱看书,有些油盐不进、刀枪不入的感觉,他们父母着急花钱,我再怎么辅导,他们的数学成绩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如果您想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必须让她现在就养成读书的习惯。否则,我再怎么辅导,孩子的数学成绩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quot;</h3><h3> 老师长长的一段话深深地震撼了我的朋友。</h3> <h3>  朋友讲的这一件事使我想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经说过的话:&quot;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予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quot;</h3><h3> 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阅读不仅能使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还会发展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quot;当时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观点,我很认同,但总觉得读书所带来的改变是一件很缓慢的事情,而考试就摆在面前,所以还是觉得不如补课来得直接,效果更显著。</h3> <h3>  朋友这一说,我忽然有种顿悟的感觉。阅读的功效绝不仅仅是丰厚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是帮助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视野,深化思维,提高学习力,发展智力。</h3><h3> 所以,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情,它对于任何一个学科来说,都是首要的。同样,阅读也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需要各科老师都重视起来。一旦学生的思维版图被打开,那么它就会很自然地建构起事物、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这远远要比最简单最直接的教育方式&quot;补课&quot;更能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h3> <h3>  有研究发现,一年级或更早开始大量阅读的孩子比三年级开始阅读的孩子在其后的中小学学习,尤其是数理化学习方面潜力更大。因为前者在其后的学习生涯中具备了深阅读能力和习惯,也就是理解能力很强,而后者阅读时思维很肤浅,理解能力自然很弱。这个现象在初二这个分水岭年级就表现得很明显了。</h3> <h3>  所以,不要等到中小学遇到困难才没完没了地补课&quot;拉一把&quot;,而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4-7岁解决识字问题,6-9岁就能爱看书,9岁后就会大量阅读、读好书。</h3><h3> 阅读,是最好的补课!</h3> <h3>后记:作为小鱼儿妈妈,因工作需要,不能在身边常陪她阅读,很是惭愧,但在老师的引导和外公的监督下,每天都坚持阅读半小时以上,很是欣慰,希望小鱼儿能在书的海洋里自由遨游!</h3> <h1> 阅读时刻</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