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录取通知书来了

葛继中

<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云帆:</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你好。</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一个满街飘洒槐花雨的季节,今天,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如约而至。我双手捧过它,一遍遍地摩挲,贴在脸上,心中默念:十八年的痴心追求,十八年的朝思暮想,十八年的望眼欲穿,今天终于盼到了你。</span></h3> <h1>  这是一份来自百年学府的邀约。大红的信封传递着中国传统的喜庆,校长的亲笔签名信情真意切,《校园地图》展开一幅交大画卷,我们既领略了厚重的历史,也呼吸到青春的气息。作为保送生,在今年一月,我们曾经与交大有过一面之缘。今天,我们叩开这古色古香的大门,实现了从一名交大考生到交大学生的蜕变。</h1><h3></h3> <h1>  这一份录取通知书,是一枚用汗水与泪水铸就的勋章。哪有轻轻松松的胜利,哪有舒舒服服的成功?别人只关注你飞得高不高,只有父母知道你飞得累不累。堆积如山的教辅书,一摞一摞的考试卷,密密麻麻的课堂笔记,鼻梁上的近视眼镜,见证着你一路走来的艰辛。你是全家出门最早的人,也是全家睡得最晚的人。晨光熹微中,你走进学校。月朗星稀下,你踏上归途。夜深人静时,我从梦中醒来,你书房的台灯依然亮着。孤独的身影,柔和的灯光,低声的诵读,是最温馨的画面,也是最难忘的记忆。</h1> <h1>  回望你十二年的求学之路,有过辉煌,也有过迷茫。有过波峰,也有过低谷。有过遗憾,也有过不甘。但是我们心手相牵,从不停下脚步。求学之路不是一马平川,有时也会跌个跟头,但我们爬起来,掸掸身上的尘土,目光如炬,专注向前。</h1> <h1>  哪一位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儿女,我们也想让你无忧无虑地享受童年,我们也想让你一觉睡到自然醒,我们也想让你多些户外活动,可是不行啊。当你忍着胃痛坚持到校上课,当你发着低烧完成毕业考试,作为父母的我们,也陷入深深地自责。可是,年轻人不奋斗,怎能实现心中的梦想。你学得很累,家长也陪得很累。今天看来,我们都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让梦想开花,这种累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h1> <h1>  生活是个复杂的剧本。咱们父女之间围绕学习问题,也上演过青春期与更年期的战争。有过唇枪舌剑,有过不欢而散,有过拂袖而去,有过房门紧锁,也有过无言的冷战。把你妈妈夹在咱俩中间,哄了这个劝那个,她受委屈了。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做父亲,没有经验。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我能说的也只有这些了。以后,我想唠叨也没人听了。我知道,你对我的许多做法至今也不能理解。其实我已经不乞求你的理解了,因为我听过“知心姐姐”卢勤的现场讲座。她说,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理解父母,只有等他自己做了父母以后。哦,既然是这样,再等十来年,当你为人之母后,再跟我这个倔老头握手言和吧。</h1> <h1>  女儿,你曾经委屈地抱怨我,从来不表扬你。细细反思,我确实有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在单位和同事们有说有笑的,怎么一回家就不由自主地板起脸来。我在单位是很会夸人的,怎么一回家,对你有点儿横挑鼻子竖挑眼,总是不满意。我只能用“爱之深,责之切”“完美主义”来解释,好像也难以自圆其说。那么,在今天这样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就让我以父亲的名义,正式地对你说一句:“女儿,你很棒!”</h1> <h1>  这一份录取通知书,是你开启新的人生征程的通行证。大学之大,不在于校园之大,更在于胸怀之大、格局之大。今晚,我们一起阅读了《校史简介》。上海交通大学,诞生在中华民族最屈辱的年代。1896年,甲午战争惨败之后,近代著名实业家盛宣怀提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倾其所有,创办南洋公学,绵延122载,薪火相传。这所学校见证并推动着中华民族从贫弱走向复兴。从建校之初的精英治国梦,到三十年代的实业救国梦;从改革开放的科技兴国梦,再到今天的创新强国梦,串联起交大的历史。能够在这样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浓烈爱国情怀的学校度过青春年华,是你一生的幸运,定要倍加珍惜。</h1> <h1>  以前,问到你“为什么学习”,你的回答好像是“为了考大学”。今天,你考上大学了,如果再被问到这个问题,你又作何回答呢。只有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的思考,清晰的答案,你的大学生活才能充实而有意义。我想,应该为报效祖国而学习,为服务人民而读书。只有具备这样的信仰,才能激发自身内在的驱动力,学习才是真正快乐的。</h1> <h1>  在上海交大的录取通知书上,标注着你所就读的本科专业每年的学费5000元,每年的住宿费1200元。你知道吗,这个费用是根本不足以支持你享受高品质教育资源的。更多的费用,是国家负担的,是人民用血汗钱供养着你们。从踏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你就要思考并解答“为何而学”“为谁而学”的问题,饮水思源,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报答祖国和人民的养育之恩。</h1> <h1>  2017年11月,王红老师在开班第一课上就寄语你们,不仅要顺利地考进大学,更要锻造与大学匹配的能力,这是富有远见的叮咛。你将很快体验到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不同。大学教育倡导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你要有清晰的方向,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永远保持冲劲儿,万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学习没有终点。你要尽快适应大学的节奏,更加主动地求知,更加全面地发展。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从被安排学习到自主安排学习的转变,从应试型学习到研究型学习的转变。你要有吃苦的准备,大学生活并不像电视里的校园青春剧那般轻松惬意,它的主旋律依然是紧张、忙碌,不下一番工夫是不行的。你要更加自律,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全天候监督,自己要管好自己,把学习、生活料理得井井有条。拒绝喧闹和诱惑,保持内心的专注与淡定。</h1><h3></h3> <h1>  选择到上海交大攻读德语专业,我们一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你要把综合性大学之“博”与小语种之“精”结合起来,把学业做成专业,把专业做成职业,把职业做成事业。985、211重点大学的名字不是拿来炫耀的,是用来激励自己的。你不仅要把“上海交大”的校徽别在胸前,更要在能力素养上展示出“上海交大”的品质。在《新生手册》中,写着87年前上海交大老校长唐文治的治学理念:“成就第一等学问,第一等事业,第一等人才,第一等品行”,这就是“交大人”的标准。</h1><h3></h3> <h1>  这一份录取通知书,是一份感恩的礼物。刚才,我们一起读了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致2018级新生的一封信,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感人至深:“在进入交大之前,希望你利用这段宝贵的假期,去真诚地向你的父母、老师、同学道一声谢谢。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录取通知书的接收人,写的是你一个人的名字。可是为了这份通知书,多少人付出了心血?求学之路漫漫,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是一双双手把你托举。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了不起的,是那些站在你身后,默默支持你的人。</h1><h3></h3> <h1>  我们要感恩这个时代,感恩培养我们的母校,正是多元化的人才选拔制度,让我们以外语类保送生的身份触摸到百廿交大。需要感谢的人很多,但最应当感谢的是辛勤的园丁。永远不要忘记,是谁陪伴你一路走来,是谁目送你一路走远。是谁与你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拼搏、一起奔跑。是谁像母亲一样把你揽入怀中,擦去眼角的泪滴。是谁在寒冷的冬夜,连续两天与我们一家三口促膝长谈。是谁在你辗转北京、上海参加考试时,用温暖的微信,出谋划策,鼓劲加油。是谁在毕业典礼上为你拨穗,见证你学业有成。是谁听到你被上海交大录取的消息,连说三声“太好了”,高兴得像个孩子。</h1><h3></h3> <h1>  这是一片跨越血缘的恩情。你和你的同学们曾经抱怨节假日补课多,可是否想到,老师也失去了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你们曾经吐槽考试多,一个接一个,可是否想到,出卷、阅卷、讲评,老师需要付出怎样高强度的劳动?你们惊诧于第一天考试结束,第二天分数就出来了,可是否想到,老师们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h1><h3></h3> <h1>  我曾经去过高虹老师的办公室,十个人挤在一起办公,高老师的工作台在一个角落,狭小的空间摆满了试卷和书。我发现靠墙角的地方,有一张行军床,高老师说,这就是她中午休息的地方。我有说不出地心疼。我参观过四十三中的学生宿舍,每人一床一书桌,带有独立的卫浴间,据说是省会最好的,具有研究生级别的宿舍。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总是关心自己的孩子能不能住进“豪华三人间”,谁会关心到老师的作息条件。谁会想到,创造了“惊鸿一瞥”的高老师,每天中午只能摊开折叠床,蜷缩着身体,和衣而卧,打个盹儿。老师们最辛苦,年纪大了,最应当保重身体。可是他们把最好的房间留给了学生,把最舒适的床位留给了学生,把最多的母爱留给了学生。一个大大的“让”字,体现的是红烛情怀。老师教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h1><h3></h3> <h1>  我亲眼见过,傍晚放学的时候,“女神”王延风老师把八岁的孩子抱到姥爷的自行车上,与孩子吻别,又返回教室。贾志峰老师十三岁的儿子,出现在“行者二班”的自习室里。李朝强主任和十五岁的儿子,父子俩肩并肩,几乎每晚是最后一对儿走出校门的。为什么这些年纪尚小的孩子早早进入了“高考周期”,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是奋战在高考一线的骨干。“五加二”“白加黑”,老师们已经模糊了上班和下班的概念,模糊了单位与家的区别。唯一清晰的,是人民教师对学生的拳拳爱心,对三尺讲台的执着坚守。</h1><h3></h3> <h1>  老师们在你眼中,是那么精力充沛,神采奕奕,开朗乐观。其实,老师也是人,不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你或许永远见不到他们的另外一面,他们也有累的时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回到家已经疲惫不堪,连话都不想说了。他们也有烦的时候,在学生面前柔情似水,春风化雨,回到家里也会宣泄情绪,发脾气。他们也有解不开的难题,比如经常面对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的两难选择。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他们心中只装着学生,往往忽略了自己的亲人。他们把别人的孩子视为自己的孩子,有时却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别人的孩子。他们要求家长多陪陪子女,可是他们自己却往往做不到。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深深的敬意。我只能引用这样的话:教师是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h1> <h1>  今后,希望你不管学习再忙,工作再忙,逢年过节,特别是教师节,记得问候一下教过你的每一位老师。或许若干年后,老师已经叫不出你的名字,请不要太在意,是老师带的学生太多了,太多了。</h1><h3></h3> <h1>  这一份通知书,是一张离别的车票。9月8日,你新的人生之旅即将开始。9月8日,我们十八年的朝夕相处即将结束。以前你也参加过军训、出国游学、平山支教等活动,但那都是“小别离”。这回是要“长相思”了。你跨进大学的校门,从此父母只剩背影,故乡只有冬夏。</h1><h3></h3> <h1>  儿行千里母担忧。尽管我们心照不宣,很少触碰离别的话题,但已经开始默默准备。你和妈妈列出需要采购的物品清单,贴在墙上,一共56项,大到行李箱,小到肥皂盒,买完一项勾掉一项。她每天变着法子给你做好吃的,用妈妈的味道、舌尖的母爱陪你上路。奶奶七十二岁了,戴上老花镜,蹬起缝纫机,为你做了小褥子和睡裙,“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密密麻麻的针脚里,是不舍,是瞩望。姥姥总是违拗我们的提醒,总是偷偷地给你兜里塞零花钱,让你到了外地,别舍不得吃,别屈着嘴。我也开始每天关注上海的天气预报,询问上海的朋友,怎么度过没有暖气的冬天。 </h1><h3></h3> <h1>  为什么,我们吃饭时会愣愣地看着你发呆。为什么,我们会莫名其妙地伤感,宁让泪水流在心底,不让泪花挂在脸上。为什么,你尚未出发,我们就已经开始计算归期。</h1><h3></h3> <h1>  我碰到一位母亲,她的孩子在上海交大读大三。我问她,孩子会不会想家。她说,有初来乍到的新鲜感,有来自祖国各地的同学,有紧张忙碌的课程学业,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他们才不想家呢。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是家长离不开孩子。 </h1><h3></h3> <h1>  离别之际,我还要向你表个决心。今天,我展开一张你写给我的小纸条,上面写着:“对我妈妈好点儿。”这些年,确实在你身上倾注的精力比较多,有点忽略你妈妈了。你妈妈是一位幼儿园教师,早出晚归的,工作很辛苦,我对她关心不够,牢骚很多。抱怨她为什么每天不能按时回家,总是没完没了地加班。抱怨她为什么别人家接送孩子,参加家长会的都是妈妈,而在我们家都是爸爸。其实,陪孩子学习不容易,承担大量家务又何尝不辛苦、不是贡献呢。此刻,我悄悄地观察她,四十四岁的她,什么时候头发全白了。你走后,我们重回二人世界,我要主动承担家务,洗衣服,搞好卫生,减轻她的负担。我要练就一手好厨艺,陪伴她锻炼身体,让她感受到我的积极变化,尽到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你就在外安心学习吧,我们一定会好好的。当然,你有一个小心愿,我们是不能采纳的。你说,你们再生个二胎吧。我要告诉你的是,拉倒吧,太累了。</h1><h3></h3> <h1>  我在2002年做过一个肾病手术。那时,你才只有两岁多。术后的第三天,你到我的病房来。你对闪着小灯、跳着数字和心电图的监护仪产生浓厚的兴趣,凑上前去,好奇地看了又看。问我,爸爸,这是什么东西呀,真好玩儿。那时的我,浑身插着管子,面色苍白,体弱无力,只能傻傻地咧嘴笑笑。我在想,我还能活到女儿考上大学的那一天吗。我是多么地幸运哪,终于等到了这一天。</h1><h3></h3> <h1>  前几天,我到省二院检查身体,医生翻着病历本,严肃地跟我说,你这个病应该每年复查,你看你几年没查了。我一看,可不是吗,已经有四年没复查了。我的脑子能清晰地记起你每次考试的成绩,却想不起到医院来检查身体。偶尔有不舒服,扛扛就过去了。这些年一门心思奔高考,忽略的人和事太多,其中也包括我自己。</h1><h3></h3> <h1>  真要感谢这份录取通知书,它有神奇的魔力,让我们从应试教育的焦虑中解脱出来,家庭有了轻松的氛围,久违的笑声。它有内心的感应,我们开始观察最熟悉的人,深情对望,发现对方居然有那么多的可爱之处。它有未来的期许,让我们开始独立设计自己的人生轨迹,你是远飞的大雁,振翅翱翔,闯荡自己的天空。父母是暮归的耕牛,咀嚼时光,行走在夕阳下。</h1><h3></h3> <h1>  吾家有女初长成。出门前,让我再好好地看看你。记忆是个奇妙的东西,越久远,越清晰,幻化出一幅幅肖像,跃然眼前:嗷嗷待哺的你,牙牙学语的你,蹒跚学步的你,豆蔻年华的你,风华正茂的你。</h1><h3></h3> <h1>  今年的九月,当城市有了凉爽的秋意,天高云淡,菊花盛开,让我们以挥手的方式告别。</h1> <h1>  明年的二月,当城市有了年味儿,大红的灯笼挂上屋檐,大红的对联贴上门楣,让我们以拥抱的方式相聚。</h1> <h1> 爸爸 葛继中</h1><h1> 2018年7月22日夜</h1> <h1><font color="#ed2308">(以下展示的是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高三(1)班同学收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祝愿同学们一路顺风,前程似锦。)</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r></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END)</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