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青春路糸列篇,文化之旅,温馨之旅,浪漫之旅一一时光追忆,南欧游记(葡萄牙篇)

大猛

<h3>一个人匆匆行在路上,若非心中有远方,恐怕早已失去力量。</h3> <h3>找个懂自己的人一起旅行。 所谓"懂你"的人,并不是指对你的信息了如指掌,而是当所有人都以为你快乐的时候,只有她知道你笑容背后的感伤与坚强! 因为有人懂,情怀可以诉说,痛苦可以解脱; 因为有人懂,孤单时有人相陪,无助时有人安慰。 世界上最温暖的事,莫过于有人懂有人疼。 世界上最幸运的事,莫过于有懂的人陪自己出走。 2018.5.13日(周日)晨,于埃维拉小城。 <br></h3> <h3>有时候语言不能沟通,表情可以弥补。<br></h3> <h3>岀行前定下小目标,每到一地都要写写游记,记录一下心情,多留下点回忆,但是总是很懒很懒,加之很累很累,总是把每天游记拖啊拖,拖到后面热情就过去了,朋友看了我的朋友圈说,你身在葡萄牙,怎么说的是西班牙的事啊,我说是在“补作业”。<br></h3> <p class="ql-block">塞维利亚大教堂是安达卢西亚区省会城市塞维利亚市内的著名宗教名胜,仅次于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和意大利米兰大教堂,位居欧洲第三位的大教堂。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p> <h3>建于1381年的塞维利亚大教堂外行驶的马车,仿佛把我拽回到了六百多年前… </h3><h3><br></h3> <h3>让人惊叹的并不是他位列世界第三的名次,而是教堂内收藏的,非常精美的油画,雕塑,金銀器件等大量馆藏文物。<br></h3> <h3>把我们给震晕了!</h3> <h3>即使是外墙上的普通雕塑也无不栩栩如生,尽善尽美。<br></h3> <h3>  位于葡萄牙中南部的埃武拉素有“博物馆城市”之称,这里集中了从古 罗马到文艺复兴、从西哥特到摩尔时期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建筑作品,虽历尽沧桑,但这些文化遗产完整的保存下来,<br></h3> <h3>走进埃武拉 ,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给埃武拉的繁华过去打下了历史的印记。<br></h3> <h3>埃武拉恰恰是被誉为“城市博物馆”的,据说每个时代的建筑作品都在这里有保留。让我把这些建筑的所属分门别类说清楚,那是白瞎了! </h3><h3><br></h3> <h3>哥特式的壮丽、摩尔风格的华丽,仿佛让人感觉时间在这里停驻。 </h3> <h3>小城安静闲适,是最养人的好时节。饭后走百步,边走边拍,美哉!!<br></h3> <h3>走在 埃武拉 的石子路上,令你不得不佩服 罗马 人的智慧。<br></h3> <h3>我抚摸着中世纪古城的墙,那饱经岁月与战火的硝烟,早已伤痕累累,只留下断壁残垣,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br></h3> <h3>这是一条时间隧道,好长、好长…<br></h3> <h3>时间的巨轮碾过了其他城市,埃武拉仍沉睡在旧世界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衰败”反而“拯救”了埃武拉。1986年,埃武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中。<br></h3> <h3>我们来到了埃武拉,正赶上青年艺术节,小城面积不大,人口不多(2.4万人),为让更多的年轻人上台一展歌喉,小城搭建了三个演艺舞台。下午四点钟观众就向这里集聚,看来今晚又是一个不夜天。</h3> <h3>这是老城的中心广场。<br></h3> <h3>岁月苍老了我的容颜,红尘孤寂了我的心扉,一路的彷徨,一路的追寻,只在那一瞬间,便也心灰。所谓惜缘,不是紧紧去抓住爱恨不放,而是,相遇时,彼此善待;相别时,亦勿伤害。<br></h3> <h3>2000多年的建筑保存的如此完好。在夕阳的余辉下,显得那么肃穆庄严,混厚有力,坚不可摧!<br></h3> <h3>三者热吻。</h3> <h3>雕塑:臣民与市长</h3> <h3>非常官方地回答:非常漂亮!我则直接说出了最大的感受:好小哦! 毫无疑问,从一个拥有近千万人口的柳泉来到这样一个两万人口的小城,见惯了挤公交、堵车、排队、人山人海的场面,面对这里平静悠闲的生活、低调又深厚地历史文化,反倒有一些复杂的情感:我喜欢这里,但我并不想要留在这样的地方生活,我已经被我所生活的环境改变了,注定还要继续忙碌生活。<br></h3> <h3>埃威拉小城罗马古迹-戴安娜月神殿<br></h3> <h3>残缺的美才更有历史感<br></h3> <h3> 这是戴安娜神庙遗迹。14根圆柱悲壮地挺立着,据说这是伊比利亚半岛保存得最完整的罗马古迹。<br></h3> <h3>葡萄牙埃维拉小镇,被称为世界上的博物馆城市,参观人骨教堂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h3> <h3>这座十六世纪的建筑内收揽了一座骷髅小教堂作为死亡的纪念品,教堂内从墙壁到柱子都由人骨叠筑而成。昏黄的灯光打在墙壁上,尽是整齐排列的人骨或头颅。<br></h3> <h3>让我特别的震动,这才是人性啊!越是接近生命的终点,人性越是浓烈到极致,而极致就是回归本真。<br></h3> <h3>走出小教堂,回到现实世界中。不管人体或历史事件,放在宇宙的时间线上来看,都只是一瞬间之久而已。<br></h3> <h3>葡萄牙四月二十五号大桥曾是欧洲第一长桥,是世界第三长悬索桥,该桥全长为2278米,横跨河两岸,极具地标意义。<br></h3> <h3>车子上了桥驶过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界河,我们就“换牙”了,到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br></h3> <h3> </h3><h3>发现者纪念碑是葡萄牙纪念15至16世纪航海时代的一个纪念碑,也是里斯本其中一个著名地标。这个位置是葡萄牙人在航海时代出海的地方。    </h3><h3><br></h3> <h3>发现者纪念碑于1940年首次在葡萄牙世界博览会上展示,由葡萄牙艺术建筑师特姆及雕刻家里奥普度所建造。<br></h3> <h3>贝林塔建于1514---1520年,是葡萄牙海权统治时期的标志性建筑,就坐落在里斯本的特茹河边,是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曾经是葡萄牙鼎盛时期的繁华港口,是航海精英去征服海洋,发现新世界,扬帆远航的起点,也是陆地边缘。<br></h3> <h3>罗卡角一一陆止于此、海始于斯。<br></h3> <h3>罗卡角-全球最值得去50个地方之一。<br></h3> <h3>"罗卡"的意思是岩石,岩石角上立着一块朴素的石碑。上面铭刻着数字和诗句:数字表示的经度和纬度说明此地是欧洲大陆的最西端。而葡萄牙的"屈原卡蒙的名句"陆地止于此,海洋始于斯"的意境也融入了苍苍茫茫,海天无际之中。<br></h3> <h3>站在罗卡角看世界的尽头 风景醉人的 罗卡角是葡萄牙境内一个毗邻大西洋的海角,是一处海拔约140米的狭窄悬崖,为辛特拉山地西端。处于葡萄牙的最西端,也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点。<br></h3> <h3>罗卡角,我们都叫它陆地的尽头海洋开始的地方。与别处的海岸相比,罗卡角确实有不同之处,陡峭的悬崖如同孤独的臂膀伸向海洋,你会有一种走到天边的感觉。<br></h3> <h3>也许是一处风光,也许是一座城市,也许是一场梦境"别处"往往象征着超越现实的存在,满足着人们对于美好的想象。</h3> <h3>翻看地图,葡萄牙国土犹如停泊在欧洲大陆边缘的一艘驳船,而罗卡角就是最美丽的舷窗,从这里眺望海洋,会让人想到"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的诗句。中国诗人喜欢惊天动地,葡萄牙诗人则喜欢感性和温情,"海草满头,海鸥在肩"是他们对罗卡角深情的描绘。念着这样的句子,你会觉得罗卡角很美,生活很美。<br></h3> <h3>我的朋友对我说:"小时侯,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成熟后,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领悟就幸福"。</h3> <h3>周末,骑士们带着自己的情侣,来到了卡罗角,从世界的尽头起步,一展车技。<br></h3> <h3>看到很多人在一块蓝色的阳棚下排队,这就是著名的"贝伦蛋挞店"了,据说是葡式蛋挞的鼻祖,开了NNN多年了都还是老味道,我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也排队品尝了一番。<br></h3> <h3>葡萄牙人都说没有看过里斯本的人等于没有见过美景。里斯本是葡萄牙共和国的首都。是欧洲大陆最西端的城市,南欧著名的都市之一。是欧洲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h3> <h3>里斯本骄傲地展现她的宫殿、教堂以及跨越七座小山的老街。虽然老街慢慢地褪色,但是依旧让人记起当年的黄金时代。<br></h3> <h3>漫步在老街,你可以在古老的"诗人学会"咖啡屋喝上一杯浓缩咖啡,看看正从你身边经过的世界,或者在瑞巴多罗吃些刺手的龙虾,可以到"吉祥瞭望台",边喝葡萄酒,边听甜美而忧郁的"法多"悲歌,里斯本人称之为"思乡曲"。</h3> <h3>自由大道上有不少高级餐厅,是享用浪漫晚餐的好去处。<br></h3> <h3>穿过凯旋门就是自由大道和里斯本著名的商业区。道路两旁古老的建筑鳞次栉比,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商业气息浓郁,商店、餐厅很是吸引人气。<br></h3> <h3>里斯本贸易广场,除了远望大海的骑马雕像,最引人注目的无非就是奥古斯都凯旋门。<br></h3> <h3>自由大道是里斯本市中心最主要的一条街道,这条繁华的商业街长约1.2公里,精致铺设的石砌步行道上镶嵌着漂亮的彩绘地砖,道路两侧是连绵无尽的茂密树木,并且林立着多家高级酒店、各种高级名牌商店,被称为 葡萄牙 的“香榭丽舍大道”。 </h3><h3><br></h3> <h3>告别南欧三国行晚餐设在球星C罗他与葡萄牙酒店集团Pestana合作,在里斯本繁华街区酒店CR7举行。<br></h3> <h3>幸福的人并不是拥有一切,只是他们懂得欣赏平凡生活中的美好。<br></h3> <h3>回睦</h3> <h3>渴望</h3> <h3>偶遇驴友</h3> <h3>嬉戏</h3> <h3>天体浴</h3> <h3>释放</h3> <h3>三角恋</h3> <h3>我心飞扬</h3> <h3>夕阳寻梦<br></h3> <h3>旅行是一种病。一旦感染了,你就再也无法摆脱。它还是一种传染病,最后你可能把这种病传染给其他人而你自己根本就不想从中解脱出来!<br></h3> <h3>一个人,一条路,人在途中,心随景动,从起点,到尽头,也许快乐,或有时孤独,如果心在远方,只需勇敢前行,梦想自会引路,有多远,走多远,把足迹连成生命线。<br></h3> <h3>  重走青春路系列篇,赴南欧”三国行”游记,我在编写过程中仍然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仿佛又一次置身于美景之间,不胜喜悦。 我在照片、地图、文字之中徜徉,且行且快乐。过程很辛苦,很劳神,结果很有成就感,甚至会获得当时都没有的收获。 在旅行过程中,我不想“上车睡觉,下车照相”,只做一个“到此一游”的匆匆过客。 在旅行中: 看到美景,是天赐。 遇到驴友,是缘分。 碰上奇事,是运气。 我要享受人在旅途的乐趣,真正体会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当然,文采如何,受本人能力所限,我不会过于奢求,自得其乐就行。 写游记,可以倒逼着我更认真地去享受旅游,经常用心、用脑可防止老年痴呆,这也算是一个莫大的收益吧! “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这是指那些“行万里路”的有心人、用心人,才能有这“胜读万卷书”的收获,我尽量去做这有心人、用心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h3><h3> 重走青春路系列篇,为我留下了永久的美好记忆,当我有一天步履蹒跚不能行走的时候,让我躺在病榻上尽情的回忆和享受神秘、梦幻、绝美的岁月记忆,执手相伴度余生。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