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名师培养与专业化成长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一中 刘胜洁

<h3><font color="#b04fbb"> 有担当,勇做引路人</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有实施,乐做同行者</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有方法,巧做点灯人</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有付出,甘做奠基石</font></h3><h3> ——题记</h3> <h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7月28日,为期一周的名师培养与专业化成长专题培训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拉下了帷幕。</h3><h3>出发前,教育局孟局长的那番殷切叮咛仍在耳畔萦绕:写在本上是笔记;记在心里是学问;传播出去是能力;学以致用是智慧。带着期望,揣着梦想,顶着酷暑,奔赴南粤羊城广州,相约专家名师,取经受道,饕餮了一场文化盛宴。</h3><h3><br></h3> <h3>每翻阅一次专家讲座的笔记,心灵犹如得到了一遍洗涤。胸中似清泉涌动,双眸被清泉擦亮,我似乎看到了梦想在招手,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曙光。细细品味,余香袅袅,专家对教育的细微、用心、极致、坚持、智慧深深地打动了我, 让我反思,催我奋发。 关注学生,以人为本,才是真真的课堂。去掉矫揉造作,去掉浓妆艳抹,细品草根的真实,感受真情的流露,为人师,传道、授业、解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还原人性,回归教育的原点,无须扬鞭自奋蹄!下面,围绕这次培训,我从“学习感悟,研讨交流”二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br></h3> <h3><b><font color="#010101"><i>学习感悟篇:</i></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 style=""> “我曾经为工作室的创建而焦虑不己”广州永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刘永要在讲座中如是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博观而约取,厚积才薄发”,我想,这是对刘老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创建历程最好的诠释吧。成功路上没有白走的路,他,从被动到主动、从茫然到清晰、从创建到扩展、从落后到优秀,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学而不倦以育己,春风化雨以育人”,站在推己助人的教育高度,他踏实地践行着工作室发展理念,言行一致,硕果飘香。他成立的“全国永要德育联盟”聚拢了四海德育贤才、教学有心人,它犹如一扇专业发展的窗,透过这扇窗,这群有心人汲取着营养、甘露,拔节成长。</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style="">在刘老师的智慧引领下,工作室从外压型转向内塑型,逐渐成为辐射全国的知名班主任工作室。他的讲座,高屋建瓴。其中微信研讨模式很具有实用性、推广性,它是老师参与研讨方式的创新,可以利用工作外的碎片化时间参与研讨,看似随意,实则有意,充分利用了边角料时间,更好更快地推进工作室发展和成员的专业成长。刘老师从依托工具、研讨平台、研讨时间、研讨主持、程序固定等方面给我们传经送宝,犹如拨云见日,让迷茫中的我受益匪浅。</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style="">在上学年,具有前瞻性的王菊粉主任也曾建议我的语文名师工作室去做线上研修,苦于九年级工作繁忙,个人视野狭窄,研讨模式一直举棋不定。刘老师的这场讲座如夏日中的一场及时雨,黑暗中的一盏长明灯,迷茫时的引路人,让我顿然了悟</font>,有了以下愿景:1.聚拢长葛教育阵地有心人,成立微信研修群2.加强开展阅读、写作、研讨三个专项活动,读写研相<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融合,推己助人</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3</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每周开展一次微信研讨活动,每次固定一个研修</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主题,可以是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亦或是班级管理中的难题4.每次固定一个主持人,负责策划</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整理文字,形成可视化材料5.每周上传可视化材料到名师工作室公众号上,推广、引领、辐射。</span></h3> <h3>如何做课题研究一直以来是我的短板,在课题研究之路上,我一度徘徊不前,感到茫然无措。“实践出成果,经历即成长”、“把普通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精心就会精彩”,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优秀主持人陈洪义老师用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一张张生动清晰的图片,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文解字,深入浅出,把艰深晦涩的课题研究讲授得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他的一番指点迷津,让我大梦初醒。原来,高深莫测的课题研究亦有迹可循、有法可依。其实,人人都能做课题研究,人人都要做课题研究,关键是做什么课题,如何做?</h3><h3>什么是课题研究?就是教师个人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动的、困惑的、有学科代表性的问题去研究。如何去做?相对于大学老师而言,我们做课题就是在课堂实践中找空白,遇到问题不能一晃即过,要把握问题的关键点,紧抓不放,认真地分析问题,通过切合实际的教学机智,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第一手材料要梳理保存,也就是留下工作痕迹。最后要用文案的方式呈现出来,经过反复研讨和实践,形成大家共享的资源。一线老师做课题适合做短线研究,即要将问题微小,基点放低,方案简约,出的成果要质朴,力求做到陈老师口中的“返璞归真”。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老师有自己的特色和方法,教学成绩也突出,或是不善于总结,亦或是受畸形的心理因素影响而有所保留,总是不出成果,这对自身发展提升的再历练会有所制约,是不可取的。 </h3><h3>陈老师说,做课题就是要带领百分之十的人干出成果,让百分之六十的人向你聚拢,其它的百分之三十,管它呢,悄悄地做,悄悄地走,方能肆意张扬!我说,做课题无他,坚持与榜样而已。</h3> <h3>“人美音美气质佳,多才多艺数姚霞。达人达己共进步,吟诵经典传佳话。”这是一首对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姚霞晖老师的赞歌。培训已过四五天,姚老师精妙绝伦的吟诵犹在耳畔回荡,很美…</h3><h3>吟诵即唱诗,就是以歌唱的行式来读诗。吟诵好听——让人快乐,好记——使人轻松,好美——让人怡情,好养——使人健康。难怪姚老师教过的学生相比同班其他学生背书速度快,姚老师本人年近50,但在吟诵的滋养下,显得格外年轻气质佳。她宝刀不老,身手不凡,声音甜美,吟唱曲调信手拈来,平仄有致,声情并茂,让与会老师无不伸颈侧耳,唯恐错过每一个精彩瞬间。</h3><h3>这种寓教于乐的经典吟诵法,学生喜闻乐见,相信运用到课堂上,效率会更高效。平日爱唱的我,有唱的基础,何不在教学中尝试一下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可学之,服务教学之。</h3><h3>姚老师在吟诵国学经典的同时,还构建了一套以吟诵为核心的“三步五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操作性强,已在省内外推广、应用,赞不绝口。名家说过,“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与研是一张皮,是一张皮不可分割的两面。一线老师要保持良好的教研心态,常反思,善沉淀,边教边研,去掉镣铐跳舞,像姚霞辉老师那样在教育天地里谱写佳话。</h3> <h3>“我可以黯然失色,我的学生一定要出色”、“高位发展,追求卓越”,本着这样的教育理念,陈康英老师一路走来,尽管艰辛,尽管疲惫,但,她依旧执着,依旧笃定,依旧高歌!只因脚踏实地,一步步地积淀,从最初教育界的一枚小白最终成长为现在的教育大咖,直木参天,根深叶茂,硕果飘香。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步步都算数。</h3><h3>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超强的学习力——</h3><h3>诗人汪国真说“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当老师伊始,为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陈康英老师主动上公开课,主动请同校老师听评课,引来全校哗然:陈老师这么爱出风头!面对众人非议,面对各方压力,陈老师能及时调整心态:我是在积极进取,提升自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让我看到了她身上积极向上的能力场和超强的学习力,认定的事情努力做,即定的目标马上做,别人说什么是别人的事情,而自己每一次的经历都将积淀成足够的能量,成就强大的内心,从而完成美丽的蜕变,涅槃重生!</h3><h3>曾经,陈老师是一个信息技术的门外汉,为了服务教学,她主动找来网大计算机老师,为略懂皮毛的自己培训信息技术;曾经,陈老师为了一个调皮的学生束手无策,她主动研修心理学,一不小心还拿了心理学A证;曾经,陈老师是个大专毕业生,为了提升自我,她攻读本科,研究生,现在还准备攻读教育学博士……陈老师很忙,她不仅执教一个班的语文课,还担任学校行政领导、身兼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强度之大,事务之多可想而知,但她努力寻求平衡点,坚持一线教学,陈康英老师超强的学习力,源自于她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不懈追求!</h3><h3>想想自己,参教将近二十年,碌碌无为。处于职业倦怠期的我,深深地被陈康英老师感染了,是该回到教育原点,找出重新出发的勇气和信心了。仰望星空,与优秀同行,脚踏实地,在自己教育的一方晴空开花结果。 <br></h3> <h3>“教育从何而来,从生活体验中来”,“不要纠结你手上有什么牌,要认真思考怎样打好手上的牌”,集美貌与智慧、理性与感性、严肃与幽默为一体的黄浦区名校长刘玲萍如是说。她倡导的“做中学与学科融合”理念,给我们的传统教育打开了一扇窗,值得深思与探索。</h3><h3>“在我的学校,只营造工作上的累,没有人际关系上的苦”,几年光景,刘玲萍将一所名不见经转的小学校打造成了广东省优秀小学,学校老师从原来的二十几个发展到如今的几百个。在刘校长的智慧引领下,老师们职业幸福感爆棚,她当之无愧被评为广东省名校长。这些殊荣的获得源于刘校长甘为人先的公心,达人达己,甘愿做一粒火种,肩负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营造学校管理的宽度和温度,使每位老师都成为“幸福的姬堂教育人”。 &nbsp;&nbsp;&nbsp;<br></h3> <h3> <br></h3> <h3><i><font color="#010101"><b>研讨交流篇:</b></font></i></h3><h3><font color="#010101"></font><font color="#010101">培训如此多娇,分享至关重要。各组老师在王菊粉主任的引领下,各抒己见,分享心得。</font></h3><font color="#010101"><span style="font-size: 17px;"><b><i> </i></b></span></font> <h3>增福中心小学骨干、市小语胥小华名师工作室成员董慧娟老师即兴创作:</h3><h3> 名校名壤育名师,名师成长靠自己。 一路积淀不容易,呕心沥血才换取。 注重实践出真知,勤奋钻研对自己。 熬夜备课再学习,反思提升是助力。 名师不仅是名气,情绪管理很积极。 挥洒青春追梦人,仪态端庄陈老师。 担当付出乐实施,引路同行奠基石。 灵动创新形风格,百炼成钢真名师👍 回归教育之原点,携手幸福出真谛! ――有感于陈康英老师《回到 教育的原点,携手幸福前行》的报告<br></h3> <h3>市一中骨干、市中语刘胜洁名师工作室成员梁晓丽老师赋词一首:</h3><h3> 《沁园春 广州研修记》 梁晓丽 南粤风光,郁郁苍苍,眉眼含笑。望羊城上下,水木清华;珠江东去,百舸竞发。游目新城,光璨苍穹,恍似瑶池初宴了。到沙面,看异域风情,分外陶陶。 学习如此重要,引无数同行乐研讨。看洪义永要,各领风骚;刘校康英,自有妙招。姚姓霞晖,且读且吟重任挑。俱往矣,盼教育腾飞,行动重要!<br></h3><h3>👍👍👍👍👍👍👍👍👍👍👍👍👍👍👍</h3><h3> 👇👇👇👇👇👇👇👇👇👇👇👇👇👇👇</h3> <h3>分享沟通快乐,沟通启迪智慧。第三组的成员各抒己见,热情饱满,倾心交流,求同存异。苗朝阳主任和马春雨校长分别从备课、上课方面谈了看法,语重心长;刘胜洁老师和胥晓华老师从工作室现状分析入手浅谈愿景,娓娓道来;任江鹤老师、李晓培老师和王君老师分别结合学习谈感恩,直抒胸臆;梁晓丽老师和李雪霞老师由专家讲座过渡到名师四项修练,意味深长。分享如此多娇,总结不可缺少。最后,第三组组长市一中高文亮校长做了有深度的总结。他从“无备课无师德;课堂是实践的主阵地;布置作业宜精不宜多;要善于捕捉学生优点;学习专家胸中有书,眼中有人;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等六个方面入手谈起,引经据典,幽默风趣。第三组成员在快乐中学习,收获了真知、能力,更收获了友谊!本人赋文一篇表情达意——</h3><h3> 时间停在这一片刻,可好!?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但 还是不愿分离 … 培训收获真知与能力, 也收获了友谊。 学习在路上, 期待下次的再相聚。 超哥(高校长), 不是邓超,胜似邓超, 自带光环体, 仗剑走荆棘, 智慧与才情的融合体。 与优秀同行, 开心、惬意, 学习之余, 是每天的主旋律! 不愿分离, 不愿分离! 苗哥,马弟, 甘为人梯, 一路同行, 热心到底, 默默点赞, 友谊永记! 三组的七姐妹, 多才又多艺, 团结在一起, 各自明媚, 共生欢喜。 时光短暂, 感恩相见, 三超团队, 期待相聚。<br></h3> <h3>鲁迅先生曾说过:“一碗酸梅汤,耳闻讲的,远不如自己呷一口的明白”,陆游也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远赴广州,接受名师专项培训,收获满满,不虚此行。各位名师专家的讲座,犹如一个万花筒,流光溢彩,让我为之折服,怦然心动。如果回来后无动于衷,学习心得终将成为过眼云烟。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虽然自己离专家名师的距离十分遥远,但我相信,脚踏实地,学以致用,借助教育局搭建的平台,定会在自己的一方晴空拔节开花,硕果飘香!</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