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原创:</h3><h3>来源于《两步路户外助手》</h3><h3>一、远离户外十大恶人</h3><h3>二、领队</h3><h3>三、保护好你的膝盖</h3><h3>四、爬山十大技巧</h3><h3>五、户外露营的准备</h3><h3><br></h3><h3>20180727</h3> <h3>一、远离户外十大恶人</h3><h3> 驴友这个称号,常被户外爱好者作为自豪的资本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驴友,难免会良莠不齐,有一批人却在渐渐侵蚀着户外圈,让其他驴友们为他们的行为而蒙羞。</h3><h3><br></h3><h3>1、乱扔垃圾。破坏环境,毁坏营地,伤害野生动植物。</h3><h3><br></h3><h3>▼</h3><h3>2、骗子。骗吃骗喝骗装备,骗财骗色骗好人,他们是户外圈的耻辱!</h3><h3><br></h3><h3>▼</h3><h3>3、老赖。恶意拖欠户外费用,侵吞驴友预付款押金,借钱借装备不还。</h3><h3><br></h3><h3>▼</h3><h3>4、隐瞒。搭车搭机搭人经历,虚构路线经过经历吹牛装逼的人。</h3><h3><br></h3><h3>▼</h3><h3>5、宰客!领队、导游和户外公司,虚报价格,巧立名目,虚假宣传,服务态度恶劣。</h3><h3><br></h3><h3>▼</h3><h3>6、抛弃队友。见死不救,对弱驴冷嘲热讽。没有团队精神,没有互助友爱精神,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h3><h3><br></h3><h3>▼</h3><h3>7、沽名钓誉。“卖子求荣”,裹挟未成年人进行高风险户外活动,完全不考虑儿童的生理心理健康,只想炫耀,信奉名利比健康重要,成功比快乐重要。美其名曰锻炼意志,培养品质。</h3><h3><br></h3><h3>▼</h3><h3>8、不尊重他人。对当地的民俗民风民族习惯,宗教信仰不尊重,污损文物古迹,偷窃破坏当地人财物。</h3><h3><br></h3><h3>▼</h3><h3>9、人格低劣。道德败坏,在道德制高点上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在生活中社会里极其恶劣的人生价值观。一个心灵龌蹉肮脏的人,到了户外,他的灵魂也一样肮脏。</h3><h3><br></h3><h3>▼</h3><h3>10、不听劝阻。在户外行进中,不听领队劝阻,一意孤行,把自己和整个团队都置于危险当中。</h3><h3><br></h3><h3>▼</h3><h3>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驴友呢 ?</h3><h3><br></h3><h3>1、首先要有集体意识,懂得遵守团队纪律,服从领队,懂得集体活动的守则是团结、服从、相互帮助。做一名开朗、乐观、阳光、积极,乐于助人、懂得感恩的人。</h3><h3><br></h3><h3>2、其次是对户外运动的认识,对户外风险的认识,对目的地的风险评估,对目的地的天气、环境等的了解。</h3><h3><br></h3><h3>3、还有就是个人的体能,是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对自己身体慢疾病的认知。平时的体能锻炼是否适应户外运动的需要。</h3><h3><br></h3><h3>4、最后,一个合格,受人欢迎的驴友是懂得LNT(环境最小冲击)法则的人,是懂得不留痕迹,保持自然原貌的人。</h3><h3><br></h3><h3>作为驴友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h3><h3><br></h3><h3>1、了解气候。出发前要注意气象预测,了解所要去地区的气候环境,若天候不佳不宜前往。</h3><h3><br></h3><h3>2、研究路况。出发前请教最近前去的山友沿线的路况,以掌握登山、户外运动路线安排。</h3><h3><br></h3><h3>3、个人装备带齐。若进行较高难度的项目,尤其保暖的衣物一定要带。</h3><h3><br></h3><h3>4、不要单独进行户外运动。无论技术有多好,都不应该独自一人去有风险的山区。登山、远足、骑行等的户外运动活动最好五人以上成行,万一其中一人出状况,可以两人留守看护,两人去找救援。</h3><h3><br></h3><h3>5、不要抄近路。路况不熟千万不要抄近路,登山、户外活动都要与伙伴们在一起。</h3><h3><br></h3><h3>6、注意情绪管理。登山、户外运动最常出现情绪问题,在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常有起口角或是有人想放弃的状况,甚至交好朋友也常于登山、户外运动过程吵架。提醒结伴登山、户外运动的山友要注意自己的情绪问题,不要把不好的情绪影响团队。</h3><h3><br></h3><h3>7、不逞强、不冒险。登山、户外运动不宜逞强或冒险,山中的危险常出于山友过于自信。</h3><h3><br></h3><h3>8、户外注意用火安全。确保人走火灭,不遗留火种引发山火。</h3> <h3>二、领队</h3><h3>1.被大量工作所围绕的人 </h3><h3>前期:首先,要了解线路情况、队员情况和所选线路与队员匹配程度。同时领队应预先了解活动所在地的人文地理和气候情况、线路基本路况,综合各种因素评估线路的风险,并做好各种应对措施。</h3><h3>其次,领队要提前安排好活动中的食宿、补给等问题。如果活动中安排了向导,领队应与活动所在地的向导及时沟通了解当地的情况并落实好活动的准备工作。</h3><h3>然后,在活动过程中,领队必须坚持以安全为主的原则。选择驾驶经验丰富的司机和状况良好的交通工具,合理安排出行时间,搭配好各种交通工具。如遇恶劣天气以及路况不好时,领队要及时与司机交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h3><h3>最后,在活动准备过程中,领队要与队员积极互动沟通,以线上和线下的形式及时解答队员对活动行程、装备方面的问题。</h3><h3><br></h3><h3>2.被户外N多不确定因素虐心的人 </h3><h3>队员都是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生活习惯,做事方式,兴趣爱好都不相同,可能由此导致摩擦(队员之间打架的也有)。</h3><h3>路途中,随时发生的交通状况无法预计,也许因为路况、车况或司机问题导致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甚至影响次日的行程,导致队员的不理解和抱怨(半道车子抛锚、司机突发结石、堵车到次日早上的各种交通相关问题)。</h3><h3><br></h3><h3>在行程中的问题就更多了:</h3><h3><br></h3><h3>客观因素有:路段塌方、雨水冲断或者施工等导致无法通行要绕道;天气原因导致的线路调整更时有发生;各种原因导致营地无法扎营;农家住宿紧张导致有的队员无法按照计划入住……</h3><h3>主观因素有:向导带错路;队员跟不上队伍脱队;队员受伤或生病;物资准备不充分;队员之间的摩擦;队员对领队的安排有争执……</h3><h3>以上随便一个细节都可能导致影响整个进程,甚至改变行程。所以随时处理可能突发的,甚至是根本无法预期的问题都是户外领队的日常工作。</h3><h3><br></h3><h3>3.顶着巨大压力的人 </h3><h3>户外肯定是比普通的旅游高风险,自然就高压力。当然那些不负责任的,纯为拉人赚钱的领队就不说了。</h3><h3><br></h3><h3>在整个队伍集合到一起准备出发的时候,所有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捆绑到一起了,首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整个行程顺利完成。</h3><h3><br></h3><h3>同时考虑到每个队员的体验和感受。既然出来带队,就必须对每个队员负责,而户外不可预期的事情太多:天气、地理环境、人为因素……</h3><h3>户外已经如此艰难了,作为队伍里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互帮互助、相互理解和支持。那么作为一个队员应如何支持自己的领队呢?<br></h3><h3><br></h3><h3>队员如何减轻领队负担</h3><h3><br></h3><h3>1.永远依靠自己 </h3><h3>AA户外许多人理解成费用AA,这是当前AA户外最大的误区,其实不仅仅是费用AA,责任和风险同样AA。因此户外出行时,不是只有队员面临危险,领队也同样面临户外的危险。</h3><h3>看过垂直极限和冰峰168小时的都知道,当有人处于绝境并且危及到其它队员生命时,割绳可能是唯一选择。<br></h3><h3>这就是登山的法则,我不是说不救助,团结和互助是登山精神中最宝贵的财富,但是为什么又要把这个场景展现在大家面前,因为现实是残酷的。<br></h3><h3>你必须明白,如果你想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就必须去勇敢面对有一天你本人或你的伙伴会割去你头顶的绳子。<br></h3><h3>了解这个才能明白2007珠峰攀登时,为什么霍尔濒临死亡时没人去救。一些朋友进入户外时(对不起还不能把你们叫驴)总是或多或少在寻找一种依靠,这样才出现了“这个领队照顾人不细致、老驴看不起我们新驴”的抱怨。<br></h3><h3>从1786年到1865年间,国外几乎所有海拔3000~4000公尺以上的山头都被踏足,后来世界登山界称这段时期为阿尔卑斯的黄金时代。<br></h3><h3>一些阿式登山的法则早已形成,在阿式登山里,不要想着别人会帮助我,在这里每个人都在独立地面对着大山。别人帮助你那是别人的事,但是自己要明白:我必须依靠我自己!!!<br></h3><h3>2.时刻关注着伙伴的安危 </h3><h3>行进中,同一绳子相连的伙伴,如果其中一个发生滑坠,其他人是否会面临同样的危险?穿越途中,如果一名队友崴了脚或无法前行,全队将面临多大的困难?</h3><h3>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每个队员的失误都会为整个队伍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保护好你的队友也是在保护自己,这与第一条不矛盾:永远把自己照顾好是你能生存下来的法则;保护好你的队友这是实现你们目标的保证。特别是一些技术性登山中,许多路线需要轮流交替保护,如果你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带着一个受伤的队友,你是否能想象将面临多大的困难?</h3> <h3>3.不参加实力与自己差别太大的队伍</h3><h3> 许多新驴抱怨一些老驴不带他们出去,也有一些领队以能多带上一些MM为荣。如果是腐败线路倒没什么,但是如果自虐或技术型线路,那么你必须问自己,我有能力参加这样的线路吗?一个实力差别太大的AA队,势必会出现信息和经验的不对称:选线路、选营地、出行装备的选择以及未知困难的处理。有些东西别人可能会细心的提醒,有些东西别人也许没有意识到:进山时你的装备是否防寒防水?鞋子是否能适应多种变化的线路、有没有多带一双?袜子有没有带够?有时一些很小的细节如果没有注意到,你将面临比你队友更多的危险和困难。特别是一些MM,出行时总想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领队或一些男队员身上,但户外是危险的,当大家都进入极限状态时,想得最多的是让自己活下来因此大家必须明白,有时危险来临时,事故往往会从队里最弱的队员开始。如果你想参加阿式登山,请先提高自身实力!!!<br></h3><h3><br></h3><h3>4.永远不要用到自己的极限</h3><h3> 朋友,如果你走的是商业队,请尽情发挥你的体力,因为当你力竭时,会有协作照顾把你安全送回营地;如果你为荣誉而战,也尽情发挥你的体力,因为实现目标才是你最终选择。但是在阿式登山中,请保留一份体力去面对后面的困难,山还在那里,这次不行还有下次,只要你还活着,机会永远还在。<br></h3><h3><br></h3><h3>5.突出自己的特长</h3><h3> 阿式登山和AA制登山我是不提倡“保姆式”领队这个概念的。其实大家出行时,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特长,人员联系和交通、导航、救护、后勤、技术等。也许很多人会觉得什么事都可以找领队,但他仅仅是团队的沟通和仲裁者,并不是每件事的操作者。如果你真想在登山圈中有自己一席之地,请至少学习一项自己的特长。<br></h3><h3><br></h3><h3>6.有自律性</h3><h3> 户外提倡的是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最美的风景。这也是户外跟旅游的区别之一,户外强调自助式体验,最大限度地节省开支。节俭是好习惯,但绝对不是节省自己,花销他人。有些驴友把蹭吃蹭喝蹭车蹭睡当成理所当然,甚至还有人偷盗农家的东西,未经同意私自采摘农作物。每个驴心中都有诗歌和远方,有自己追求和梦想的生活方式,但是路上的陌生人凭什么义务帮助你呢?凭什么别人要为你的自由和梦想买单?户外出行的宗旨就是要入乡随俗,尊重他人,遵从法律,避免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此外,驴友之间也要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忍让,克制自己的性情,克制不良的嗜好,保证户外活动和谐进行。</h3> <h3>7.尊重户外圈</h3><h3> 在户外圈,人人都想做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踏进一片还未曾有人涉足的土地,去欣赏那未曾被污染过的美景。<br></h3><h3> 当一个自认为来自文明世界的人走入那些带着原始美的地方时,那里的一切都需要我们的尊重。那无边的未曾污染的美景需要你细心的呵护,而那些带着土著色彩的风土人情你要么全身心地融入其中,要么不加打扰地远远欣赏,那种拿着相机带着一脸不屑走入其中的人最多只能算是猎奇的游客,不是真正的户外人。最可怕的一种则是不计后果的掠夺,曾发生过在苗寨看完当地的葬礼之后又在后半夜偷偷跑去把死者身上绣工精美的葬衣扒下来的事,想到那件黑底彩边的衣服挂在别人家里的墙上,就觉得心里堵得慌。尊重自然,尊重原始美,是每一个户外人都要做到的。<br></h3><h3><br></h3><h3>8.搞好队伍团结</h3><h3> 一次完美的户外活动必须要求参加的人各司其职各担其责。没有团队的精诚团结,通力合作,一个细小的问题,就可以让整个行程变得不苦不堪言。人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别人友善,别人也对你友善;你帮助他人,别人也会帮助你。很多人说,选择好的队友比选择一个好的目的地更为重要。真驴们,记得认真选择你的同伴!另一方面,如果搞小团队,不帮助别人,不跟队友来往,整天一个生硬的面孔,那么你也很快会被孤立,你的旅程也会变得非常糟糕,毫无快乐可言。真正的驴友,他们在户外的时候是不论男女不论熟悉与否,一视同仁,坚信户外驴友是一家,在你需要时会毫不犹豫的帮助你,还时不时跟你分享自己的户外经验和感受。<br></h3><h3><br></h3><h3>9.提高安全意识</h3><h3> 除了安全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安全,安全既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在户外,太多的人忽视安全,太多人凭的是感觉而不是知识与丰富的户外经验进行相应的活动。于是每年的户外圈都有事故发生,其实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许多的户外悲剧还历历在目,真驴不会为了耍帅拍照而付出生命的代价。真驴们都知道户外不是儿戏,生命也不能NG重来。<br></h3><h3><br></h3><h3>10.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h3><h3> 有的强驴,即使在户外遇到危险也绝不会打救援电话,因为太丢“面儿”,说自己即使因此遇难也是“玩儿死”的,不会觉得遗憾。乍一听觉得这哥们真酷,不过仔细一想这观念真危险。户外运动是为了更健康更快乐,因此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不提倡逞英雄,不主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为,这是为自己和家人负责。试问那些在行进过程中专挑危险的地方去,处处张显他的勇敢和不平凡的人哪个领队敢带?<br></h3> <h3>三、如何延长膝盖使用寿命</h3><h3> 膝关节是腿部的枢纽 ,默默支撑着人体大半个身子的重量 ,是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 <br></h3><h3><br></h3><h3>01、男女膝盖寿命不一样</h3><h3> 我们自己感觉不到,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的大数据表明:骨性关节炎在女性患病率中占第四位,在男性患病率中占第八位。就是说,男性和女性在股性关节炎这个疾病上发病率不同。男性和女性在生理结构上是不一样的,这个很好理解,那么明明解剖学意义上长得一样的膝盖寿命就不一样呢?——因为生理过程不一样,女性要生育、还有更年期。</h3><h3><br></h3><h3>女 性</h3><h3>1,女性生育期时,为了生产做准备,全身关节都要放松,膝关节会变得松弛。因此产后会出现膝关节没力、怕冷、酸痛等,这种一般是一次性的,不过如果产后调养不好,膝盖的问题就会积累下去。</h3><h3>2,女性在30岁后,骨龄通过峰值后,骨量流失,骨密度下降,会出现膝关节前面疼痛,上下楼、下蹲时有疼痛感。这个时期男女都会有。</h3><h3>3,女性50岁左右停经时,更年期会出现一轮严重的骨丢失。如果这时候骨量保养的好,那么到70岁,是女性的第二轮骨丢失。如果这轮照顾不好,不但膝关节会出现问题,还会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或者膝关节出现明显的退变。</h3><h3><br></h3><h3>男 性</h3><h3>男性相对来说,就是30岁的时候会出现短时间的退变,其次是到60岁后,出现全身机能衰退的一个阶段,跟女性70岁一样,出现腰椎压缩骨折、膝关节明显退变、髋骨骨折等。<br></h3><h3><br></h3><h3>02、选对运动,事半功倍,选错伤害加倍朋友圈流传这一篇文章《她每天2万步,竟得了这个病……》,内容是说走路走太多,伤害到了膝盖,得了滑膜炎,于是就有一些极端的说法出现,说为了保护膝盖最好不用运动。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关于运动,是有两面性的,简单来说,在运动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就没什么问题了。</h3><h3><br></h3><h3>1、膝关节是屈伸关节,只有在屈伸运动时,循环才是良好的。也就是说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做绕环运动等等都是不适合的。</h3><h3>2、膝盖的最大承载力在20岁左右形成,如果20岁左右时的体重能维持一生,膝关节老化速度就会大大减慢。</h3><h3><br></h3> <h3>但如果20岁体重是100斤,过了几年变成200斤了,那么膝关节也就被过度使用了,也会老化得很快。</h3><h3>3、我们20岁以前可以通过锻炼把膝关节锻炼得很强壮,20岁-50岁之间,即使使劲运动,对膝关节的影响是不大的。<br></h3><h3> 因此,20-30岁之间保持怎样的运动量,之后超过这个运动量,对膝关节就是一种磨损了,就容易导致膝关节过度使用。</h3><h3>4、如果20岁时不怎么运动,到30岁后想保持身材怎么办呢?</h3><h3>如果之前运动量很少,想恢复运动,可以选择游泳、练腹肌、腰背肌等非负重运动开始,慢慢再过渡到负重运动,那样膝关节就不容易受到伤害了。</h3><h3>5、损伤膝关节的运动包括深蹲、爬山、强迫体位(如长时间蹲、跪等)。</h3><h3><br></h3><h3>03、补钙能帮助保护关节<br></h3><h3><br></h3><h3> 如今补钙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其实,是否需要补钙,要看人体是否缺钙。</h3><h3><br></h3><h3>1、年轻人一般不需要特别补钙</h3><h3>年轻人通常晒太阳、正常饮食,钙摄入已经可以满足身体需要。强行补钙不仅是种浪费,而且对体内循环也会造成干扰。<br></h3><h3><br></h3><h3>2、老年人建议补钙</h3><h3>50岁以后,随着胃肠功能、人体转化功能下降等因素,导致钙摄入下降,才建议补钙。<br></h3><h3><br></h3><h3>3、缺钙症状</h3><h3>通常缺钙时我们会感觉肌肉经常酸痛、抽筋、没力,这个时候查一查血钙和骨密度就很重要了。<br></h3><h3><br></h3><h3>注意,一定是两个都要查,因为血钙含量不够的时候,骨质中的钙会分离出来来弥补血钙的补足,所以不是说血钙含量正常,骨质就是没问题的。</h3><h3><br></h3><h3>04</h3><h3>关节软骨也要保护</h3><h3><br></h3><h3>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关节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关节软骨,这个地方负责减少关节之间的摩擦,如果关节软骨破损,关节在活动的时候摩擦力增加,就会出现疼痛。这个时候,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选择口服一些比如氨基葡萄糖等来帮助营养破损的关节软骨。</h3><h3><br></h3><h3>05、远离湿寒,做热敷,带护膝</h3><h3> 膝关节的部分,本身血液循环就比如肌肉的部分,如果再遇到湿寒,就会严重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衰老。尤其是对于已经受损的膝盖来说,所以远离湿寒的环境对于保护膝盖来说尤为重要。<br></h3><h3><br></h3><h3>1、远离湿寒环境</h3><h3>远离湿寒,一个就是不要吹冷风,给膝盖加一层防护,比如在秋冬季节带护膝。然后就是要穿干燥的衣服。<br></h3><h3><br></h3><h3>2、祛湿寒</h3><h3>如果已经有湿寒入侵了,就要祛湿寒,祛湿寒可以选择盐袋热敷、艾灸等方法,简单方便,在家自己就能做。<br></h3><h3><br></h3><h3>06、强腿肌,是对关节最好的保护</h3><h3> 膝关节部分的骨质很重要,同样重要的还是支撑骨骼的肌肉,腿部肌肉强壮,可以很好的给关节以支撑,减轻膝关节的压力。<br></h3> <h3>1、登山步行姿势</h3><h3> 在登山时步行的姿势必须要头、腰、脚要保持在同一条重力线上,并且把这条线当作身体的轴心来走。<br></h3><h3><br></h3><h3>2、登山步伐</h3><h3> 在登山时,步伐应该要小、并且要小心走。这样不但可以保持平衡,也可以减轻脚部的疲劳!<br></h3><h3><br></h3><h3>3、落差较大的路面</h3><h3> 在走落差较大的路面时,最好横着走,在前脚碰到地面时要将重心移到前脚才能使重心平稳。<br></h3><h3><br></h3><h3>4、较滑的路</h3><h3> 遇到陡坡或砂石路的时候会比较容易滑倒。不了解正确方法的人,会因过于战战兢兢而拉扯腰部,使得容易跌倒。正确的方法是要用小碎步行走,而且步伐要根据路面倾斜程度作调整。</h3><h3><br></h3><h3>5、做好登山前的暖身活动</h3><h3> 登山前的暖身可以防止突发状况和受伤,所以一定要做。找以个全身容易舒展之处活动,不能是太激烈的运动,动作不要太大,让身体调成适合登山的状况就可以了。<br></h3><h3><br></h3><h3>6、使用全身走路</h3><h3> 如果在上坡就已经累了,那你一定是用下半身的腿部肌肉力量硬爬上山的。相对的,登山熟手会知道为了要让手腕、背部、腹部、肩膀等肌肉活动,会将必要的力量分散每一步。</h3><h3> 如果在上坡就已经累了,那你一定是用下半身的腿部肌肉力量硬爬上山的。相对的,登山熟手会知道为了要让手腕、背部、腹部、肩膀等肌肉活动,会将必要的力量分散每一步。<br></h3><h3> 很常看见有人拖着脚走或用逛街的步伐登山,这种方式走山路,身体较难取得平衡,因此很容易跌倒。</h3><h3> 对于疾病来说,预防永远是比治疗更根本的方法,与其痛苦的时候才去想办法来减轻痛苦,不如在没有病痛的时候去保护好它们。看完这篇《膝盖使用说明书》,一定要为自己记好了,也要提醒更多的驴友注意!</h3> <h3>四、爬山的十大技巧</h3><h3>1、上山有方法</h3><h3>行走重心在上坡时,应在脚掌前部,身体稍向前倾,两膝自然弯曲,两腿加强后蹬力,用全脚掌或脚掌外侧着地,也可用前脚掌着地,步幅略小,步频稍快,两臂配合两腿动作协调有力地摆动。</h3><h3><br></h3><h3>2、下山之字走</h3><h3>上体正直或稍后仰,膝微屈,脚跟先着地,两臂摆动幅度稍小,身体重心平稳下移。不可走得太快或奔跑,以免挫伤关节或拉伤肌肉。坡度较陡时,上下山可沿"之"字形路来降低坡度。</h3><h3><br></h3><h3>特别提醒:</h3><h3><br></h3><h3>上下坡时,手部攀拉的石块、树枝、藤条,一定要用手试拉,看看是否能够受力,才去做其他攀爬上下动作。经常有队员因为拉的是枯萎腐烂树枝、藤条,跌倒受伤,导致意外。如果觉得大腿酸痛时,就不要把腿伸得笔直走,以减轻大腿肌肉负担,避免膝关节劳损、击伤,或脚踝劳损、扭伤。</h3><h3><br></h3><h3>3、全脚掌落地</h3><h3>越野跑山赛为求速度,脚掌重心会稍微调整,但如果长时间爬山,每一步最好是全脚掌落地,使用全掌肌肉,相较于用脚尖或半脚掌落地有更高的稳定性,也可以减轻脚部肌肉疲劳及扭伤机会。使用单只或两只登山杖也要注重保持双脚的受力平衡。</h3><h3><br></h3><h3>4、低台阶行走</h3><h3>爬山最怕攀着石头上坡,第二天膝盖会非常的酸软。如非必要,步伐不要踏太高,尽量找较矮的石头搭脚而上,避免将脚抬得高于另一条腿的膝盖,这么做可减轻膝盖及大腿的负担。</h3><h3><br></h3><h3>5、呼吸要顺畅</h3><h3>登山最重要的是呼吸顺畅,特别是山路坡度变斜。开始喘不过气的时候,呼吸技巧可以帮你找回步伐节奏,继而走得更顺畅。每个人的呼吸方法也不同,有的人会选择用“一步一呼,一步一吸”的方法,无论怎样,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习惯的呼吸方法。</h3><h3><br></h3><h3>6、休息有步法</h3><h3>步行中双脚如何休息?踏出下一步时,将支撑身体重量的脚伸直,另一只脚习惯在空中停一停,让大腿、小腿肌肉也有十分之一秒的休息。这个动作看似微不足道,但对长途登山者却有很大的缓解作用,延长登山者的耐力。</h3><h3><br></h3><h3>7、八字脚护膝</h3><h3>八字脚爬山看似滑稽,其实可以缩短脚部伸直的时间,减轻膝盖的压力。特别在下山时,如果感到膝盖酸痛,极度疲劳的时候,以八字脚姿势行走,便会发现其中的差别。</h3><h3><br></h3><h3>8、慢行不急保安全</h3><h3>登山过程中,切记勿追赶同伴,登山要用自己适当的速度、步伐行走,保持步速,在考验耐力的长途山线中才会更持久。</h3><h3><br></h3><h3>9、 不“锁关节”</h3><h3>当大腿过度劳累的时候,走路时就会不自觉的锁关节,就是把腿部伸的笔直,这样可以减轻大腿肌肉的负担,暂时放松肌肉,但是却很容易造成膝劳损,膝冲击伤,脚踝劳损和脚踝扭伤。</h3><h3><br></h3><h3>10、使用护膝和登山杖</h3><h3>登山杖要选好的,最好是两根,很多人鄙视用护具,是觉得太“事儿”了么?不过强烈建议用这两样护具,尤其是登山杖。</h3> <h3>五、户外露营前,你需要知道这几件事!</h3><h3>露营</h3><h3> 对于每个驴友都有着原始的致命吸引力。去深山丛林、旷野田地、海边沙滩、大漠深处,在暗夜里和星空与银河相遇。然而,露营绝不是说走就走,带个帐篷就能出发的事儿。从准备到平安露营归来,每个环节都有门道。</h3><h3><br></h3><h3>注:本文所涉及的露营知识均为低海拔露营。<br></h3><h3><br></h3><h3>行前准备</h3><h3><br></h3><h3>无论是长距离行走需要,还是只是想单纯地远离喧嚣,回归山野,在决定露营前,都需要充分了解所选的线路。在进行准备工作时,建议关照以下几方面:</h3><h3><br></h3><h3>睡眠系统——一次露营所需的基本睡眠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件:</h3><h3><br></h3><h3>帐篷:在户外过夜,帐篷就是临时的“家”。一顶出色的帐篷要空间充足、人性化设计、外形美观且耐候性强(即帐篷对环境的抵抗能力,大致包括防风、防雨雪、防蚊虫、通风等性能)。选购帐篷通常从人数、季节、结构三个方面考量。</h3><h3><br></h3><h3>对一般性的海边露营或普通山野露营,最常见的是两人双层帐。双层帐结构。无论是哪类帐篷,基本由帐杆、篷布、地钉、风绳等(以上配件的必要性根据不同类型帐篷有所区别)组成。</h3><h3><br></h3><h3>睡袋:无论是山区还是海边,露营地一般早晚温差均较大。此时,睡袋就是保障露营者温暖睡眠的“被子”。它最重要的功能是保暖,避免使用者在户外失温而影响睡眠甚至危及生命。</h3><h3><br></h3><h3> 在暖和的潮湿地区露营,可考虑棉睡袋或抓绒睡袋;到夜晚温度较低的地区选用羽绒睡袋;要求睡袋体积小或重量轻时,也可考虑羽绒睡袋;舒适环境露营选信封式睡袋,严苛环境露营选择木乃伊式睡袋保温性好。<br></h3><h3>衡量睡袋保暖能力的指标称为“温标”:舒适温标为正常睡眠的温度,极限温标为睡袋能够保证不失温的最低环境温度。在准备阶段应携带舒适温标符合露营环境的睡袋。</h3><h3><br></h3><h3>防潮垫:野外露营千万不能小看了薄薄的防潮垫,它相当于压缩的“床”,作用有三:防硌、保暖和防潮。常见的防潮垫有发泡式和充气式两种,搭配地席使用更佳。<br></h3> <h3>衣物着装——无论白天气温如何,野外的夜晚常给人另一个季节的错觉,因而在营地应格外注重以下三点——</h3><h3><br></h3><h3>穿着长衣长裤,避免营地蚊虫蛇;</h3><h3><br></h3><h3>准备一双营地鞋,扎营后脱下笨重的登山鞋,换上软底鞋让脚部放松。</h3><h3><br></h3><h3>因睡袋有一定的保温效果,在睡觉前可以脱去冲锋衣裤,穿保暖透气的内衣进睡袋。</h3><h3><br></h3><h3><br></h3><h3><br></h3><h3>营地衣物示意图。</h3><h3><br></h3><h3>其他装备——舒适的睡眠与合适的着装,露营还要妥善解决饮食与照明的问题,此时必须携带好以下两件装备:</h3><h3><br></h3><h3>头灯:无论在营地翻找物品或照看营火,都需要黑夜里的“眼睛”——头灯(相比手电更能解放双手)。</h3><h3><br></h3><h3>炉具:在森林、沙漠或深山等不便买食物的地区露营,炉具成为“好好吃饭”不可缺少的部分。选择炉具时,需考虑稳定性、支撑性、抗风性、操作性和火力强弱等方面。</h3><h3><br></h3><h3><br></h3><h3><br></h3><h3>分体式炉具,即炉头与气罐分离,两者之间通过导管连接,因经典高效而在露营场景中使用普遍。而直连式气炉由于快速轻量,深受个人露营者欢迎。如果喜欢炽热的燃烧感,同时想节约燃料开支,那么狂野的油炉是最佳选择。</h3><h3><br></h3><h3>查询天气——自然因素是绝大多数露营意外发生的罪魁祸首,露营地区的天气预报至关重要,不仅要提前查询,更要勤更新。除去温度、风雪等,还需格外留意夜间温差、风力、当地地质灾害预报及河流上游地区的气候和水文等信息。营地选择</h3><div><br></div><div>高海拔地区徒步与登山,所需装备及搭建要点都更为专业和特殊。对于非极限户外爱好者来说,通常露营场景都在中低海拔地区进行。不同地形条件下,扎营有不同的原则,但核心是保证营地安全。此外,还需因地制宜选取对自然环境冲击最低的地方扎营。</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检查营地——当看到不错的营地,应环顾四周多方位查看,确定营地是否安全。</div><div><br></div><div>向上看三点:所处的位置是否高出遍布枯树、头顶是否有松动岩石、是否周边只有这处是高点;</div><div><br></div><div>向下看三点:是否处在雨季的河床、是否处在盆地或山洪突发的峡谷或低洼处、是否临近悬崖。</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一般而言,最佳的扎营地点有四大原则:周边有水源、营地平整、背风背阴以及远离危险。通常帐篷门大多夏季朝风,冬季背风,或对流水,或对视野开阔地。此外,营地也不可建在沟床岸边、较低的阶地、台地及坡脚。图片来源:中国登山协会户外必备知识宣传单页</div><div><br></div><div>就中低海拔露营而言,最常见的地形与相应扎营要求如下:</div><div><br></div><div>林区——徒步类似洛克线、墨脱、鳌太、神农架等线路时,山林天色黑的比开阔处要早,务必提早选择露营地。选择平坦区清理碎石与四周杂草,严防蛇、蚂蚁等动物潜伏来袭。</div><div><br></div><div>林区露营最应防范暴雨山洪与地质灾害,尤其是雨季露营。原始森林露营则应格外注重防潮,务必在睡袋和帐篷下铺设防潮垫和塑料布,阻断地气、防潮,否则会存在湿疹、过敏等隐患。</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起夜方便时最好与营地保持一段距离,离开营地时要尽量将营地恢复原貌。</div><div><br></div><div>忌:在悬崖下、沙土流失地区和距山体过近的地方露营,防止大风天气落石。</div><div><br></div><div>忌:谷底低洼处因为潮湿,夜晚睡觉湿气过重,还有落石危险。雨季或预报有雨的天气更要小心山洪,避开河道。</div><div><br></div><div>忌:高树枯木或者蜂巢底下,可能会有落木和野蜂袭击。</div><div><br></div><div>忌:通向水源的山嘴常为动物觅水点,应避开这里。尤其是可能有猛兽出没的林中,最好不要露营。</div><div><br></div><div>草甸——徒步狼塔、乌孙古道、武功山、海坨山等线路时,都会在松软平整的草甸上扎营,比如山腰平地和山顶。</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山顶昼夜温差较大,风也较大,一定要带好御寒衣物,扎营时拉好防风绳。</div><div><br></div><div>忌:孤立的平地,在雨季或多雷电区有雷击造成人员伤亡可能;</div><div><br></div><h3>忌:在山顶迎风坡扎营,在雨季或多雷电区有雷击造成人员伤亡的可能。若坚持在山顶露营,应带取水工具,提前取水,因峰顶一般无水源,稍低一些的山谷则容易找到水源。</h3> <h3>水边——包括但不限于海边、湖畔、溪流旁等近水处。此时最大问题是,避免营地意外被淹。选定营地后,尽可能清除贝壳、石头、碎片等,平整营地。</h3><h3><br></h3><h3>若河边有公路,以公路高度作参考。若无,平原河流至少保持1米以上落差,山谷河流至少2米以上,且遇大雨后必须立即转移,紧急时可选择扔下装备。</h3><h3><br></h3><h3><br></h3><h3><br></h3><h3>在水边露营,一定要远离水面,最好在60米以外地区,选择一处背风的地方扎营避免造成污染。图片来源:pixabay</h3><h3><br></h3><h3>忌:露营在河滩上或河谷中央,一旦涨水将会被困河中央,且河面越窄,风险系数越高。另外上游有水库的溪滩,雨季时水库往往会不定期泄洪,几分钟之内就能将下游溪滩淹没。</h3><h3><br></h3><h3>忌:在河流转弯处的凹岸或凸岸的下游扎营,也是洪水一旦到来的流向。</h3><h3><br></h3><h3>忌:海滩露营需避开涨潮点,至少在历史潮位最高点3米外,且最好选择四周地势低于帐篷的地方。</h3><h3><br></h3><h3> </h3><h3><br></h3><h3>如何打造一场五星级露营体验?</h3><h3><br></h3><h3>露营,不一定就是苦哈哈的风餐露宿,只要掌握好下面几点,即便住帐篷也能享受五星级的家。</h3><h3><br></h3><h3>搭营因地制宜——扎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但却也有不小的门道。</h3><h3><br></h3><h3><br></h3><h3><br></h3><h3>草地露营,将地钉插入草甸固定即可。</h3><h3><br></h3><h3>耐受性高的地面,如无植被硬土地、岩石、砾石滩或砂滩扎营,可搬石头等重物压在帐篷周围,防止大风;</h3><h3><br></h3><h3>耐受性低的地面,如枯草堆、树叶堆、草地、沙地扎营,使用地钉固定帐篷;</h3><h3><br></h3><h3>林中或有遮蔽物的地方,建议悬挂风绳拉天幕。</h3><h3><br></h3><h3>吃饭巧用炉具——长途跋涉后,若只能吃简陋的路餐,将毫无幸福感可言。这时,可拿出携带的炉具烤个面包,熬一锅热乎乎的粥,或煮一锅香喷喷的蔬菜面,都能大幅提升露营体验。</h3><h3><br></h3><h3><br></h3><h3><br></h3><h3>不要在帐篷内使用炉具。尤其是油炉,不仅气味刺鼻,且易溢出燃料油,无法控制火力,是潜伏的危机,最好在帐篷外或通风佳的内外帐之间进行炊事。</h3><h3><br></h3><h3>睡眠暖和舒适——能睡一个好觉,可以说是最最重要的事情了。以下几个小诀窍,可以提升睡眠质量:</h3><h3><br></h3><h3>如入睡前睡袋不够暖和,将热水杯放进干净的羊毛袜中,再放进睡袋增温;</h3><h3><br></h3><h3>将羽绒服盖在腿部保暖;</h3><h3><br></h3><h3>不要将头埋进睡袋,以防呼吸使帐篷内潮湿;</h3><h3><br></h3><h3>将第二天要穿的干衣和袜子放在睡袋里,也是避免穿衣寒冷的好办法。</h3><h3><br></h3><h3><br></h3><h3><br></h3><h3>醒来或入夜就寝前若感到寒冷,可在睡袋内做些运动,如仰卧起坐、挤压臀部、按摩手腿等,并喝点热饮保持体温。</h3> <h3>意外急救——露营时难免发生意外,急救包应常备肠胃药、感冒药、止痛药、消炎药、风油精、创可贴、高锰酸钾、酒精、碘伏、纱布、云南白药等药品,有备无患。</h3><h3><br></h3><h3>虫咬:山林草地露营,应常备防蚊水、风油精、硫磺皂等物品。</h3><h3><br></h3><h3>雷电:避免雷劈的唯一要诀是不要成为所在区域的高点,同时避免紧邻高点扎营,否则照样会被电弧击中。当有雷暴时,立即关闭手机、对讲机等一切电子设备;蹲或坐在类似泡沫垫等绝缘体上,向前团身,两脚并拢,手抱双腿。</h3><h3><br></h3><h3>失温:露营时失温多是睡袋温标不足以抵挡外界的寒冷所致。若失温者身上有寒湿衣服应及时脱下,换上干燥的保暖衣。轻微失温可用40 ℃温水浸泡、火堆取暖等方法使其回温;若失温严重,采用“三明治“包裹法,用睡袋应急保暖,并尽早送医。</h3><h3><br></h3><h3><br></h3><h3><br></h3><h3>“三明治”包裹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失温者像三明治一样裹在睡袋里。</h3><h3><br></h3><h3>户外露营Tips</h3><h3><br></h3><h3>最好天黑前一两个小时选定营地,一旦天色较晚,要尽快整理一片空地;</h3><h3><br></h3><h3>在不够安全的地方扎营,夜晚不要睡太深,时刻保持警觉;</h3><h3><br></h3><h3>扎营后需查看周围地形、水文,有无野兽出没迹象等;</h3><h3><br></h3><h3>若短途露营地预报持续阴雨,安全起见最好取消行程。如果一定要在雨天扎营,避免在河谷扎营,先在帐篷下铺一层防潮布再搭帐篷;</h3><h3><br></h3><h3>遭遇泥石流,切忌沿沟向上或向下跑,应向两侧山坡跑,快速离开河道、溪谷,不要在土质松软、不稳定的斜坡停留。</h3><h3><br></h3><h3><br></h3><h3><br></h3><h3>睡前将干爽,备用衣物和电子产品等贵重物品都放进防水袋或用塑料布包裹。</h3><h3><br></h3><h3>头灯、手机放在身边随手可取的位置;</h3><h3><br></h3><h3>休息时,将登山徒步鞋鞋尖向外摆放好;</h3><h3><br></h3><h3>随手关帐篷拉链,防止蚊虫等小动物飞爬进帐篷;</h3><h3><br></h3><h3>夜间入睡前,保证火种熄灭,以防引起大火;</h3><h3><br></h3><h3>离开营地时再次清点装备,不要遗落重要物品,带走所有垃圾,“无痕”露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