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影像绘本《故乡》

唐民皓

<h3>原著:鲁 迅 </h3><h3>改编:唐民皓</h3><h3>创作:唐民皓 侯毅敏 唐心韵</h3> <h3><br></h3><h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br></h3><h3> -鲁迅</h3> <h3>1. 回乡</h3><h3>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h3> <h3>2. 深冬</h3><h3>时候已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br></h3> <h3>3. 萧索</h3><h3>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h3> <h3>4. 无言</h3><h3>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h3> <h3>5. 心冷</h3><h3>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h3> <h3>6. 卖房</h3><h3>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h3> <h3>7. 长别</h3><h3>所以,我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h3> <h3>8. 归路</h3><h3>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h3> <h3>9. 旧屋</h3><h3>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h3> <h3>10. 母亲</h3><h3>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h3> <h3>11. 宏儿</h3><h3>宏儿没有见过我,远远的对面站着只是看。</h3> <h3>12. 移居</h3><h3>但我们终于谈到搬家的事。我说外间的寓所已经租定了,又买了几件家具,此外须将家里所有的木器卖去,再去增添。母亲也说好,而且行李也略已齐集,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h3> <h3>13. 往事</h3><h3>“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h3> <h3>14. 明月</h3><h3>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h3> <h3>15. 少年</h3><h3>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h3> <h3>16. 闰土</h3><h3>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h3> <h3>17. 值年</h3><h3>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h3> <h3>18. 帮工</h3><h3>那时,我家只有一个帮工,当地俗称为"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我的父亲允许了。</h3> <h3>19. 欣喜</h3><h3>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年纪相仿,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br></h3> <h3>20. 期盼</h3><h3>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h3> <h3>21. 初识</h3><h3>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h3> <h3>22. 伙伴</h3><h3>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h3> <h3>23. 新奇</h3><h3>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h3> <h3>24. 捕鸟</h3><h3>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h3> <h3>25. 拾贝</h3><h3>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h3> <h3>27. 管瓜</h3><h3>闰土说:“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底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h3> <h3>28. 沙地</h3><h3>“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h3> <h3>29. 趣事</h3><h3>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h3> <h3>30. 深院</h3><h3>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h3> <h3>31. 惜别</h3><h3>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h3> <h3>32. 礼物</h3><h3>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h3> <h3>33. 记忆</h3><h3>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h3> <h3>34. 难言</h3><h3>我应声说:“这好极!他现在怎样?”“他? ……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h3> <h3>35. 客来</h3><h3>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这来的便是闰土。</h3> <h3>36. 沧桑</h3><h3>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h3> <h3>37. 眼睛</h3><h3>他的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h3> <h3>38. 烟管</h3><h3>他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h3> <h3>39. 欲言</h3><h3>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h3> <h3>40. 恭敬</h3><h3>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h3> <h3>41. 障壁</h3><h3>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h3> <h3>42. 水生</h3><h3>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h3> <h3>43. 寒暄</h3><h3>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h3> <h3>44. 规矩</h3><h3>“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叫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h3> <h3>45. 无猜</h3><h3>“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h3> <h3>46. 青豆</h3><h3>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他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h3> <h3>47. 艰辛</h3><h3>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br></h3> <h3>48. 木然</h3><h3>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h3> <h3>49. 背影</h3><h3>母亲问他,知道他的家里事务忙,明天便得回去;又没有吃过午饭,便叫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去。</h3> <h3>50. 悲叹</h3><h3>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h3> <h3>51. 杂物</h3><h3>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h3> <h3>52. 灯下</h3><h3>夜间,我们又谈些闲天,都是无关紧要的话。第二天早晨,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h3> <h3>53. 揖别</h3><h3>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我们终日很忙碌,再没有谈天的工夫</h3> <h3>54. 空舍</h3><h3>来客也不少,有送行的,有拿东西的,有送行兼拿东西的。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粗细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h3> <h3>55. 行船</h3><h3>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h3> <h3>56. 舱外</h3><h3>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宏儿忽然问道:“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我说。</h3> <h3>57. 惘然</h3><h3>“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h3> <h3>58. 乡愁</h3><h3>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h3> <h3>59. 压抑</h3><h3>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h3> <h3>60. 悲哀</h3><h3>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h3> <h3>61. 无眠</h3><h3>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h3> <h3>62. 隔阂</h3><h3>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h3><h3>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h3> <h3>63. 诧异</h3><h3>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br></h3><h3></h3> <h3>64. 远怀</h3><h3>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h3> <h3>65. 希望</h3><h3>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h3> <h3><br></h3><h3>经典的凝视 (唐心韵文)</h3><h3><br></h3><h3>摄影曾经并不急于解释自己,也并非执意承担着历史现象。纪实理论诞生前,摄影从技术革命走向艺术“解放”。在功能与主体之间,摄影经历了对绘画、文学的探索——英国画家威廉·布拉斯的《书房里的堂吉诃德》、《鲁宾逊漂流记》,抑或纳达尔对法国名人肖像的史诗创想,作为一种视觉再现的最终方式,摄影成就了另一种明确的基于文化本身,基于传统修养、理想主义和批判精神的视觉语言。一百多年来,视觉艺术的自我求索过程始终是一种基于审美可能的永恒反复。罗兰·巴特认为摄影的奇特在于,它同时包含两条信息,一条是代码,一条没有代码,既是先天的又是后天的,既是自然的又是文化的。视觉经验需要文化环境,在“半语言”的表述中领会和观望,而文化也通过传递回忆与想象,成为人类自我认知的证明。视觉艺术无疑是文化空间的最直观的维度。如同《荷马史诗》曾催生出独立于文本的不朽的造型艺术,弗朗苏瓦·布吕内在《文学与摄影》的序言中写道,“在西方古典的经验中,言语和图像、写作与视觉文化,有着共同的哲学根基”。然而这种根基在中国传统中似乎更加深邃,无论是敦煌壁画还是文人山水, “象”与“意”的共荣互生都可作为想象力试图冲破单维,走向宏大生命体验的精神途径。正因如此,“影像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很难被其他形式替代:绘画、文学、摄影置于同一审美层面之上互为镜像,从而形成更加广阔的创造空间和想象空间。影像文学与电影的共性在于叙事的连贯性。贡布里希在对电影与摄影的比较中提出,电影要从24帧画面中选出一幅来,就会发现没有一幅可以完整交代一个概念。伯格认为摄影是电影的对立面,“照片是回顾性的,也是作为回顾令人接受的;电影却期待要发生的事,‘一切电影叙事都是历险记’。”然而对于影像文学来说,叙事的连续性不制造悬念为目的,而是定格在文本的标志性细节徐徐展开,在静态中拥有一种融汇的能力。摄影的特征——如图像的精确与凝练,使得任何一幅作品都可以成为独立的作品。如陈洪绶的《西厢记》和多雷的《神曲》插图,每一张作品都可以单独作为阐释文本的典型,它自身拥有的独立的艺术情感和审美表达。影像文学具有绘画的性格,强调理想化、审美化的特征,而另一方面因为影像文学具有绘画的性格,强调理想化、审美化的特征,而另一方面因为叙事功能,它关注摄影的融贯能力,以“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罗曼·罗兰)。它要求剧本化创作,要求拍摄者和演员的沟通以达成文本的共识。连贯性不止于对图像以及拍摄者本身的把握,而是技术统筹与艺术表达的和谐,以期一挥而就地写成故事灵魂。本雅明认为当代艺术的特质即在于“当下性”“反沉思”,那么影像文学正好相反——它反对当下性,质疑片刻化的生活本身,也就是说,它在审美层面上重新建立业已被破坏的、对道德、命运以及完整个性的沉思。从经典的角度来看,鲁迅的作品理应获得艺术的致敬。流漫当下的立场式解读,晦涩诘屈的疏义,并不能使鲁迅的深刻与博大减损。2009年,英国企鹅出版社经典文学部再次出版《阿Q正传及其它故事:鲁迅小说全集》;今天的日本,中学课本中仍然可以找到鲁迅的名字;在德国,鲁迅的影响不仅对汉学界,而是文化界、思想界——如此生命力,显然不仅在于鲁迅写作的语言魅力和叙事天赋。经典不是时代的产物,她来自在生命最深层探索人性的根源。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回忆:“国语”课本收录的鲁迅作品《故乡》 (竹内好译),“对我们的影响也相当大,几乎每一个同学都能背诵最后两行,登场人物闰土又亲切得犹如住在远处的老朋友。” 苍茫万景,芸芸众生——从美的眼睛来看,《故乡》是一种意象,美好、温存,又遥远、萧索,而鲁迅的天才在于,将文字浸淫在生存情境之中,睿智洞察人性和人性的弱点,平静酝酿着打动人心、审视人性的力量, “民胞物与”式的悲悯不着痕迹地渗透着。《故乡》有着极强的旋律感与复调感,两种视角、两个世界,形成巨大的精神张力,启蒙的失望与希望,生命的实存与虚无互相撕扯,这是当下仍不得不直面、怀疑、纠缠的命途和错愕,也是我们不得不从事的未完的思索。经典不仅是用来阅读的,她可供想象,重新创造,成为新的经典。它从符号语言诞生出图像语言,强化着阅读者和文本内涵的关联。现象学家非常清楚直观的意义:“现象越是清楚,它的活力越强,它所达到的图像性阶段越高,这个现象的充盈也就越丰富。”(胡塞尔)我们或可认为,文学与艺术之间有着多么开阔的土壤,影像文学就有多少种图式和可能。鲁迅在《摩罗诗力说》写道“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视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文章亦为“美术之一”——反转而言,美术抑或视觉艺术何尝不是文学的本质,是用视觉传递不朽的语词、思想、信念? “人文之留遗后世者,最有力莫如心声。”——这是鲁迅之于影像文学《故乡》的意义,也是凝视经典的意义。</h3> <h3><br></h3><h3>作者简介</h3><h3><br></h3><h3>唐民皓</h3><h3>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主席团成员。</h3><h3>2001年开始学习摄影,擅长人文艺术类摄影和影像后期创作。2006年起,在《大众摄影》、《数码摄影》、《中国摄影报》、《摄影之友》等刊发作品。2010年、2011年度连续两年获得《大众摄影》“影像十杰”。2008、2010、2011和2012年《大众摄影》月赛四年获年度“十佳摄影师”,其中三年名列总分第一名。在国内外各类摄影赛事中获得上百个奖项。</h3><h3>&nbsp;</h3><h3>侯毅敏</h3><h3>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h3><h3>2008年起涉足摄影,现为自由摄影人,擅长人文艺术类摄影和影像后期创作。2009年起在《影像视觉》、《大众摄影》、《数码摄影》和《摄影之友》等刊发作品。作品《窗外》、《费瓦湖畔》获2012(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艺术类优秀作品;作品《割礼仪式上的男孩》获2012年上海第十一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银奖。</h3><h3>在国内外各类摄影赛事中获得数十个奖项。</h3><h3>&nbsp;</h3><h3>&nbsp;</h3><h3>唐心韵</h3><h3>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h3><h3>2010年开始接触摄影,酷爱文史哲,擅长人文艺术类摄影和影像后期创作。2011年首次在《数码摄影·月赛图说》发表作品《羞涩的塔吉克姑娘》。2011年参加现代高科技杯摄影大赛,获优秀奖。2012年参加《数码摄影》月赛,两次获人像类一等奖和多个其他奖项。2013年5月,在《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发表图文专辑《文化的视觉维度》。</h3> <h3>演职人员</h3><h3> 鲁迅:谭根雄 闰土:胡阿三 鲁迅(少年):郑琦驹 闰土(少年):李成章 鲁母:王巍 宏儿:陆彦均 水生:诸一霄 闰土父亲:蒋智全 鲁父:李文富 闰土(少年)伙伴:徐一凡 &nbsp; 服装:张敏 李文富 蒋思敏 道具:张敏 楼柏年 张建 灯光:徐立国 徐海 化妆:张冰 录像:鞠涛 场记:李文富 协调:蒋智全 翻译:吕正韬 篆刻:赵瑜 协助: 蒋金琪 &nbsp;汪正煜 &nbsp;周 &nbsp;兵 &nbsp;周玉儿 &nbsp;张东波 &nbsp;王水荣 庄新民 &nbsp;金 &nbsp;凯 &nbsp;孙瓦克 &nbsp;汤建平 &nbsp;汤 &nbsp;挺 &nbsp;赵 &nbsp;宽 高惠君 &nbsp;王惠宁 &nbsp;孙 &nbsp;昱 &nbsp;姚国庆 &nbsp;徐春忠 &nbsp;胡小龙 谢益初 &nbsp;陆锦达 陆县忠 拍摄场地:绍兴鲁迅纪念馆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湖州南太湖中央公园渔人码头 鸣谢:</h3><h3>鲁迅文化基金会</h3><h3>人民美术出版社 连环画报社</h3><h3>绍兴鲁迅纪念馆 上海影视乐园 湖州南太湖中央公园 &nbsp;<br></h3> <h3>在绍兴鲁迅纪念馆拍摄时全体演职人员的合影<br></h3> <h3>2014.9,在绍兴鲁迅纪念馆展出时,作者三人与鲁迅文化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令飞(鲁迅先生的孙子)合影。</h3> <h3>2014.9,在绍兴鲁迅纪念馆展出时,作者三人与人民美术出版社何玉麟主任、秦臻责任编辑合影。</h3> <h3>鲁迅文学影像绘本《故乡》</h3><h3>2014年9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h3><h3>鸣谢: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 何玉麟主编</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