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益智器具,精彩益智课堂—2018大庆全国益智课堂与学生思考力培养观摩研讨会学习感悟

鱼儿

<h3> 济南市景山小学 罗娜</h3> <h3>  7月16-20日,我们济南市景山小学一行四名教师共同参加了在黑龙江大庆市举行的全国益智课堂与学生思考力培养观摩研讨会。大庆市朱清霞市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吕书记共同参与并主持了开幕式。</h3><div><br></div> <h3>  会场上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们座无虚席,每个人的眼神当中充满了期待。中国教科院党委书记殷长春书记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改造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通过开展高质量的深入课堂的实践研究,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益智课堂与思考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是教科院的重点任务之一,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讲话的具体行动。</h3><div><br></div> <h3>  校长高峰论坛收获多多,每个校长都讲自己学校的开展情况、跟进情况与研究收获都进行了分享,开诚布公,倾囊相授。</h3><div><br></div> <h3>  随后的成果展示,更是精彩纷呈,美不胜收!成果汇报会包括几个环节:大庆市校长论坛、教师论坛、亲子论坛、学生益智器具展示等。“市、县、校三级子课题专项管理体系”的大庆模式”被总课题组认可,有团队、有组织、有课时、有器具、有教材、有活动,使区域整体推进的课题开展方式被作为典型进行推广。</h3><div><br></div> <h3>  后面进行了孩子们的展示环节,魔方、华容道、魔尺、汉诺塔、数独表演更是让在场的领导和老师们送上连连掌声。魔方的表现让人拍案叫绝,三四年级的小朋友可以蒙眼盲拧,华容道展示五种不同的解法,用魔尺搭建了大庆市的几个标志性建筑,汉诺塔更是借用中国古代故事愚公移山的情景展现出来,数独表演,现场出题,现场解答,二年级的小朋友都可以挑战九宫格。通过孩子们的展示更是我们老师感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孩子们通过益智器具更是兴趣盎然。</h3><div><br></div> <h3>  在随后得几天中,来自不同省市地区的教师代表带来的二十六节课可谓异彩纷呈议,浓缩了不同益智器具课堂教学的精华,让我对神奇百变的益智器具大开眼界,堪称益智器具教学的饕餮盛宴!</h3><div> 从授课老师看,既包括经验丰富的益智课堂教学能手,也有初出茅庐的益智课堂教学新秀;从教学内容上看,既有多次会上进行过展示的“老”器具的新诠释,也有首次登台的“新”器具教学。</div> <h3>  “预测大师”是一款需要学生分析与推理的策略性益智器具,王宇老师以学生熟悉的四款益智器具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感受生活中有依据“预测”和“推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随之将此思维经验迁移到对本款器具的探索中。学生在大量的操作、试误、讨论、总结中完成掌握游戏规则,学会应用假设、排除等推理方法,进行合理、有效地“预测”,提高学生逻辑分析的缜密性和有序性。</h3><div><br></div> <h3>  王丽娜老师巧妙设计的《兄弟连》不仅让学生“从感悟到实践再到应用”一气呵成,而且王老师把所传授的思维方法与学科知识应用相结合,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无疑是益智课堂教学上的一大亮点。更让他们学会如何换角度思考,并为学生梳理出一条思维的路径:罗列条件━━审视条件━━整合条件━━借助条件。</h3><div><br></div> <h3>  益智课堂一直提倡以益智器具为载体,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汉诺塔》教学中很好地贯穿了这一理念。姜娜老师没有直接引导学生从易到难,沿着最优的路径去探究规律和策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自主体验8环的移动操作,然后自己总结出遇到的问题,并想方法去逐一分析和解决,让学生真正做探究的主人。</h3><div><br></div> <h3>  李明飞老师的《冲击三角洲》从“问题引领——任务驱动”这一思维训练主导模式出发,设计了一个包含“观察—思考—发现—猜想—推理—验证”等环节的完整的思维活动。从整节课的教学逻辑和结构不难看出,各教学环节目标明确,突出了该器具破解的思维训练重点,抓住了核心的思维策略,为学生独立进行冲击三角洲后续探索活动提供了方法与思路,建立“一图多解”的思路。</h3><div><br></div> <h3>  单超老师《七巧板》一课通过“记忆大师、百变大咖、如影随形、王者团队”四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活动分别训练了学生瞬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图形分析推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不仅仅是玩器具,而是在玩中掌握思维方法、在思考中提升思维能力。<br></h3> <h3>  董秋洁老师这节《十二巧块》从三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和水平入手,将教学活动定位为探索平面图形的拼摆策略与方法。课前董老师通过有序的单元块挪移引导学生充分认识12巧块的组块特点及相互关系,为下一步拼摆打好了基础。</h3><div><br></div> <h3>  《巧放圆形》一课,许明老师从古代智慧故事入手,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在接下来的环节中重视学生的问题生成、假设和验证,能够从学生的行为分析其背后的思维定势,进而通过适当引导,使学生成功完成破解。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有效训练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h3><div><br></div> <h3>  《智取王位》中,李丹老师从学生的探索实际入手,通过设置引导语使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然后以此点展开,逐步发现各棋子间的关系与规律,渗透逆推的思维方法。这种基于学生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引导,能够使学生有切身体会,加深认知印象。</h3><div><br></div> <h3>  《竹结神球》一课通过拆解、组装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分析能力及勇于探究的执着精神。高丰英老师用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活动过程中学生先对器具进行深入观察,了解其局部构造和组件的空间位置;接着在此基础上进行试拼,遇到困难后总结出问题关键点;最后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分别对三个策略进行尝试和验证,在对比分析中找到正确的方法。</h3><div><br></div> <h3> 董秋洁老师这节《十二巧块》从三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和水平入手,将教学活动定位为探索平面图形的拼摆策略与方法。课前董老师通过有序的单元块挪移引导学生充分认识12巧块的组块特点及相互关系,为下一步拼摆打好了基础。</h3><div><br></div> <h3>  刘洋老师的《巧放方形》将“化繁为简”的思维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经历思维的全过程,逐渐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引导学生从组块的角、边的特点以及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入手,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和发现,逐渐理顺思路;通过比较不同拼摆方法点,引导学生发发现关键图形,从而优化拼摆策略;通过应用自制的白色器具避免学生依靠颜色记忆完成拼摆,确保了学生思维关注点聚焦于图形的几何关系。</h3><div><br></div> <h3>  《四人黑白棋》不同于常规益智课,高孟岩老师对益智器具进行了创新性的拓展与研究。在教师的精巧设计和引导下,学生从发现原有黑白两色棋子的限制——到重新设计棋子颜色和形状;从发现原有游戏规则的限制——到探索并重新修改开局形式和规则——再到探讨并完善规则,最终解决了“黑白棋多人玩”的现实需求。课程各环节设计层层递进,张弛有度,课堂的质疑氛围及教师提问始终围绕“不断寻求探索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有没有不同的方法”而展开,不断突破学生既定的思考空间,不断打破思维定势。</h3> <h3>  《膨胀的正方形》是巧拼类益智器具中较难的一款,组件较多,结构复杂。金老师这节课充分应用化繁为简的教学策略,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和操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促进学生思维灵活变通。在课堂上,教师注重“量化思维”数学思想的渗透,使学生理解量化对于分析、描述问题的重要性。而且金老师创造性地在课堂当中引入了“前测后测”的评价手段,使教学效果直观呈现。这节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对思维方法和模式的理解与应用。</h3><div><br></div> <h3>  《百变正方体1》一课在器具观察环节,李嘉娜老师大胆尝试并设计了开放式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观察、去发现”而非直接让学生按“由外到内”的顺序观察,不仅体现了益智课堂“更为开阔、更为灵活、更为包容”的教学理念,大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兴趣,而且也促使学生的观察角度更为宽阔,观察信息更为多样,力争最大程度放开学生思维。而后对无序、零散的观察信息进行有序梳理又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有序思维习惯的培养,值得借鉴。</h3><div><br></div> <h3>  在益智课堂上,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能够因益智器具内生的游戏性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思维经验积累,学会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形成对问题、事物和自我的内在联系和整体认识,逐渐生成自信、自控、内驱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最终实现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核心素养的人这一总目标。</h3><div><br></div> <h3>  5天的会议内容丰富而充实!5天,5场论坛交流,近千名学生的多场活动展示,26节益智课教学观摩,一个地区成果汇报展示,2000名教师汇聚......酷夏的季节,在凉爽的东北地区,享受着别样的数学教学艺术同时,我也被每一位大庆师生身上散发的铁人精神震撼着!益智器具的教学从无到有,从认识到精通,靠的就是各地老师携手齐心的研究,让师生共同受益!益智器具的课题研究还要继续,就如“铁人精神”的经典语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相信今后在研究中,我们会越走越远,有更多的教学成功果实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收获!</h3>

学生

益智

器具

思维

老师

课堂

教学

探索

引导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