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红色足迹去南昌

雨中漫步

<h3>文/图:雨中漫步</h3><h3><br></h3><h3>漫步在南昌这座英雄的城市,一路走来,头脑中都被红色的记忆,革命的热情充满着。这座英雄之城丰富的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深深地吸引着我用三天的时间,与它来一次零距离的接触。</h3> <h3><br></h3><h3>庄严气派的八一广场,号称是仅次于天安门广场的中国第二大广场,那雄伟的八一起义纪念塔,无疑是南昌的标志建筑,它凝结着这座城市的光荣历史。<br></h3> <h3><br></h3><h3>八一起义纪念塔坐落在广场南端,塔高53.6米,由塔基、塔座、塔身、塔顶四部分组成。<br></h3> <h3><br></h3><h3>纪念塔正面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鎏金碑铭,下嵌“八一南昌起义简介”汉白玉石碑,其它三面为“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庆胜利”三幅大型汉白玉浮雕,塔顶由直立的步枪和飘扬的八一军旗雕塑组成。<br></h3> <h3><br></h3><h3>在广场北侧,还有一道亮丽的景致。“人民解放军历史大事记”,用大理石阴刻文字,置于玻璃道路下方,长49米,记录了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建军到2003年的光辉历史。<br></h3> <h3><br></h3><h3>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八一大道北段,建于1952年。1986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br></h3> <h3><br></h3><h3>纪念堂陈列按照革命历史时期顺序,分为6部分10个专题。前厅中的大型浮雕采用火焰燃烧造型,寓意着革命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写意手法表现了江西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br></h3> <h3><br></h3><h3>江西是富有光荣传统的老革命根据地。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安源工人运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烽火、红都瑞金……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曾写下光辉的篇章。<br></h3> <h3><br></h3><h3>展览主要介绍了方志敏、黄公略、毛泽覃、杨杏佛、蔡公时、周韬奋等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江西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h3> <h3><br></h3><h3>据统计,江西全省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达二十五万余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六分之一。他们的英名,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万古流芳。</h3> <h3><br></h3><h3>在大型主雕的对面,是存放有三十七本英烈名册的长廊,名册详细记录了二十五万烈士的名字、籍贯和家庭住址。</h3><h3>据说这三十七本英烈名单国内只有两套,另一套保存在军事博物院。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也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全部英烈名单的纪念堂。<br></h3> <h3><br></h3><h3>在位于南昌民德路东端花园角2号,有一栋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这里便是“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朱德旧居。<br></h3><h3>旧居原是一幢民宅,建于1920年间,解放后经过多次修葺,现仍保持原貌。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br></h3><h3>1927年1月,朱德受党的委派来到南昌开展革命工作,租下此房,并创办了军官教导团。<br></h3><h3>1927年3、4月间,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住于此,并写下《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等讨蒋檄文。</h3><h3>1927年7月下旬,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抵达南昌领导起义,下榻朱德家中,共商起义大计。</h3> <h3><br></h3><h3>故居展室以“受命赴南昌”、“巨浪涌豫章”、“南下为先锋”、“转战上井冈”、“情系红土地”五个部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反映了朱德在南昌期间的革命岁月。</h3> <h3><br></h3><h3>位于南昌子固路85号还有一处贺龙指挥部旧址,为三层灰色楼房,原为中华圣公会开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八一起义时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部住于此。后院分别是贺龙、刘伯承、恽代英等人的办公住房。<br></h3> <h3><br></h3><h3>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在南昌中山路和胜利路交叉处的洗马池,它是一座灰色五层大楼,建于1924年,原为“江西大旅社”,是当时南昌城内最大、最高、最豪华的旅社,共有96个客房。<br></h3> <h3><br></h3><h3>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错误,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毅然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br></h3><h3>1927年7月下旬,起义军来到南昌后以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一师的名义将这幢大楼包租下来,在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南昌起义总指挥部就设在这里。<br></h3> <h3><br></h3><h3>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掌握和影响的军队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起义。<br></h3> <h3><br></h3><h3>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起义军歼灭守敌3000余人,占领南昌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了。南昌也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br></h3> <h3><br></h3><h3>旧址门首悬挂着陈毅手书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鎏金横匾。<br></h3> <h3><br></h3><h3>大楼一层按原貌设有旅社的柜台、客房,二、三层辟为四个陈列室和一个题词纪念室,以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图表、照片、文物以及参加南昌起义老同志的题词,生动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史。<br></h3> <h3><br></h3><h3>复原的南昌大旅社柜台。</h3> <h3><br></h3><h3>纪念馆还按原貌恢复曾经举行过领导会议的喜庆礼堂,周恩来工作过的25号房间,林伯渠的办公室兼卧室的20号房间,军事参谋团的办公地点9号房间以及部分起义领导人住过的10号房间。&nbsp;此外三楼展厅还陈列了一组周恩来生平的照片。<br></h3> <h3><br></h3><h3>喜庆堂原为江西大旅社举行婚宴寿庆活动的场所,南昌起义时,周恩来在此主持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商议了起义的时间、部署,并决定了起义军总指挥、前敌总指挥的任命(室内光线太暗,只能拍成这样了)。</h3> <h3><br></h3><h3>如今在纪念馆指挥部旧址左侧又建有一座新馆,通过现代化手段,全面展示八一南昌起义的光辉历程。<br></h3> <h3><br></h3><h3>一代英豪——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雕像。当年周恩来29岁,贺龙31岁,叶挺31岁、朱德41岁、刘伯承35岁。那个时候他们好年轻啊!</h3> <h3><br></h3><h3>纪念馆大厅布置的庄严肃穆。火红的军旗迎风飘扬。军旗上,金色的五星和“八一”二字,十分的醒目。</h3> <h3><br></h3><h3>由直立步枪组成的一组雕塑,石板上清晰的铭刻着“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的字样,记录着“八一起义”那一庄严的时刻。</h3> <h3><br></h3><h3>前厅大型浮雕再现了起义军英勇战斗的场面。</h3> <h3><br></h3><h3>展览共分“危难中奋起”、“伟大的决策”、“打响第一枪”、“南征下广东”、“转战上井冈”、“群英耀中华”六个部分。游人在参观完新馆后,再到指挥部旧址参观,有一种时代的穿越感。<br></h3> <h3><br></h3><h3>南昌起义主要参加者浮雕墙。</h3> <h3><br></h3><h3>南昌起义胜利后,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改编后的部队仍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贺龙任第二方面军代总指挥,叶挺任代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军事参谋团参谋长。第二方面军下辖三个军,此外政治保卫处辖一个团,军事参谋辖一个手枪营和一个警卫营,总兵力约二万余人。</h3> <h3><br></h3><h3>泥塑群雕再现了欢庆南昌起义胜利的盛大场面。</h3><h3>8月2日下午,南昌皇殿侧的公共体育场,旌旗遮日,欢声震天。各界群众五万人在这里隆重集会,参加革命委员会就职典礼,庆祝南昌起义的胜利。</h3> <h3><br></h3><h3>南起义胜利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中共前敌委员会决定,起义军按原计划退出南昌,占领出海口,以取得国际援助,建立根据地,然后重新举行北伐。</h3><h3>8月3日开始,起义军分批撤离南昌。取道临川、宜黄、广昌,南下广东,千里转战上井岗。</h3> <h3><br></h3><h3>1928年4月28日,南昌起义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br></h3> <h3><br></h3><h3>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历史,为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3><h3>早在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根据中央军委的建议,决定以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诞生纪念日。1949年,根据毛泽东提议,中央军委决定:在军旗、军徽上以“八一”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h3> <h3><br></h3><h3>位于友竹巷7号的新四军军部旧址,建于1915年,原为北洋军阀张勋的公馆,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此正式对外办公,并组织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南昌因此成为新四军的诞生地。<br></h3> <h3><br></h3><h3>军部旧址由旧址保护区、陈列展示区、纪念广场区三部分组成。</h3> <h3><br></h3><h3>陈列展示区全面展示了新四军改编、组建、发展的光辉历史。<br></h3> <h3><br></h3><h3>旧址保护区内有军部旧址主楼(7号楼)、8号楼两栋两层砖瓦楼房和一栋平房,属于中西合璧的建筑。<br></h3> <h3><br></h3><h3>军长叶挺、副军长兼东南分局书记项英、东南分局副书记兼江西省委书记曾山、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黄道等曾在此居住办公。</h3> <h3><br></h3><h3>纪念广场安放了十位新四军早期领导人的半身雕像,并建有新四军诗词碑廊。<br></h3> <h3><br></h3><h3>南昌不仅有厚重的红色记忆,还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历史古迹让人流连忘返。<br></h3> <h3><br></h3><h3>滕王阁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为唐永辉四年(公元653年),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创建,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名传千古。文学家韩愈曾赞美“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故素有“西江第一楼”的美誉。<br></h3> <h3><br></h3><h3>滕王阁坐落在抚河路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占地4.16公顷,依城临江,滨临南浦,是一座大型仿宋式古建筑,净高57.5米,共九层,建筑面积13000平米。主阁碧瓦重檐,画栋彩柱,雕门透窗,保留了唐阁“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雄伟气势。<br></h3> <h3><br></h3><h3>&nbsp;步入阁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登阁远眺,王勃笔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尽收眼底。&nbsp;远望赣江两岸旖旎风光,让人回味无穷。</h3><h3>物换星移,人世沧桑,历代滕王阁屡毁屡建达29次之多,今阁为1989年10月第29次重建落成。</h3> <h3><br></h3><h3>夜幕下的滕王阁璀璨夺目,宛如人间仙境。</h3> <h3><br></h3><h3>大型仿古实景演出,古乐悠扬,彩袖飞舞,仿佛把人们带到“大唐盛世”。</h3> <h3><br></h3><h3>民德路的佑民寺,是南昌城内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寺院。<br></h3> <h3><br></h3><h3>这座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的古寺,原为豫章王蔚综之师葛鱼单捐献的住宅,殿堂雄伟壮观。<br></h3> <h3><br></h3><h3>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铜佛殿、法堂、藏经楼、接引殿等。前殿有众多佛像和千佛缸,缸外装饰九十余个佛像,神态各异,古朴端庄。后殿有巨型铜佛,庄严肃穆,较为珍贵。</h3> <h3><br></h3><h3>铜佛殿</h3> <h3><br></h3><h3>院内那棵200年树龄的香樟树见证了佑民寺的古老历史。<br></h3> <h3><br></h3><h3>出寺不远便步行至东湖百花洲。<br></h3><h3>乾隆十一年,江西布政使彭家屏书“百花洲”三字刻青石板上,从此“百花洲”之名广为流传。成为南昌城著名的风景名胜。</h3> <h3><br></h3><h3>百花洲为东湖之中的三座小岛,园内由“水木清华馆”、“百花桥”、“苏圃”、“冠鳌亭”、“九曲桥”、“柳堤”等著名景点建筑。</h3> <h3><br></h3><h3>自古美景之地都少不了文人墨客,历代文人张九龄、杜牧、辛弃疾、汤显祖等在此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史上的东湖书院、东湖书画会和南昌行营都曾设在这里。“豫章十景”中的“东湖夜月”和“苏圃春蔬”就出自这里。</h3> <h3><br></h3><h3>来到位于西湖区的绳金塔,天空下起了雨,塔院内外游人减少了许多,增添了几分肃穆清净的感觉。<br></h3> <h3><br></h3><h3>绳金塔始建于唐天佑年间(公元904—907),相传建塔前异僧惟一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砟,古剑三把,还有金瓶一个,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绳金塔因此得名。<br></h3> <h3><br></h3><h3>绳金塔是一座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鎏金葫芦型顶金光透亮,通身朱欗青瓦,墨角净墙,古朴无华,塔高50.86米,七层八面,明七暗八,平面为内正外八边形,每层均有四门通回廊,回廊飞檐并悬挂铜铃,每层风铃都有一个音阶,七层七音,微风吹过,悦耳劢听。<br></h3> <h3><br></h3><h3>绳金塔以须弥座为塔基(基础仅深60厘米),历经近三百年未见严重沉陷和倾斜。&nbsp;塔内旋步梯直通顶层,"直视湖山千里道,下窥城郭万人家",是南昌仅存的高层古建筑,历经沧桑,屡兴屡毁,现塔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建。</h3> <h3><br></h3><h3>在绳金塔东北,还有一处大成殿,又称“文庙”,是为祭祀孔子及其弟子颜回、子羽而建的。内部摆放祭孔全套器乐,大厅墙壁两侧刻有孔子生平事迹,规模气势蔚为壮观。<br></h3> <h3><br></h3><h3>在南昌为什么要建造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庙,并供奉颜回、子羽铜像?子羽又是谁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专程进行了寻访。</h3> <h3><br></h3><h3>原来,据史料记载,鲁国子羽因貌丑被孔子逐出门墙,南游到江西南昌发展教育,招收弟子三百余人,深受当地人尊宠,孔子获知后曾感叹“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看来孔圣人也是“外貌协会”的啊!)现殿内供奉有孔子、颜回、子羽铜像三座,陈列有石刻“圣迹图”、铜雕“孔子诞辰图”及“孔子巡游图”。</h3> <h3><br></h3><h3>最后一站来到江西省博物馆。它坐落在赣江、抚河环抱的新洲上,馆舍主体建筑造型取材于明代景德镇御窑出土的白瓷三管器,历史馆、革命馆、自然馆三馆合一,将古代陶瓷艺术与现代建筑风格巧妙地融于一体,庄重典雅,别具一格。<br></h3> <h3><br></h3><h3>博物馆有藏品近10万件,其中商代青铜器、历代陶瓷、革命文物、宗教文物等类藏品,在全国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br></h3> <h3><br></h3><h3>一号馆1F、2F的《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候国考古成果展》,位居2015年中国十大文物事件之首,曾经轰动全国。</h3> <h3><br></h3><h3>位于二号馆的《赣风鄱韵——江西古代文明》展,向游人展现了江西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人杰地灵的全景画卷。</h3> <h3><br></h3><h3>位于一号馆三F的《红色摇篮》展,记录了被誉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江西,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突出地位和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h3> <h3><br></h3><h3>位于二号馆2F的《江西客家风情》展,犹如一幅跨越时空的宏丽画卷,向人们展示了江西客家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h3> <h3><br></h3><h3>位于三号馆1F的《地球宝藏——江西地产展》,向人们介绍了江西这片古老富饶的土地,享有盛誉的资源大省,“七朵金花”、“世界钨都”、“稀土之乡”。</h3> <h3><br></h3><h3>位于三号馆2F的《生态鄱阳》展览,把人们带到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方位感受神奇鄱阳湖的独特魅力,唤起人民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呵护。</h3> <h3><br></h3><h3>走出南昌厚重的红色历史,来到现代的南昌,到处可以感受到飞速发展的步伐。</h3><h3>南昌,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光电产业基地、世界级光伏产业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美丽的赣江、众多的湖泊缠绕其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妩媚婉约的江南气息。<br></h3> <h3><br></h3><h3>古色气派的南昌图书馆<br></h3> <h3><br></h3><h3>南昌站<br></h3> <h3><br></h3><h3>赣江与抚河交汇处的夜景</h3> <h3><br></h3><h3>赣江秋水广场</h3> <h3><br></h3><h3>世界第二高摩天轮——南昌之星</h3> <h3><br></h3><h3>旖旎的赣江风光,红色的革命记忆,还有那遍布街头的瓦罐汤和米粉,都在静静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味道。</h3><h3>南昌一行,激情满怀,收获满满,让人回味无穷。 </h3><h3><br></h3><h3>谨以此篇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一周年!</h3><h3>谢谢您的阅读!</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