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建军九十三周年之际,为祖国的安危、强盛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为能穿上军装的所有军人们致敬!让我们记住这生命里所经历过的光辉历程!追忆我们的青春年华,祖国的边陲河口南溪曾是我们洒热血,献青春的地方。当时的部队生活工作条件极其艰苦,住的是竹子搭建的房子,油毛毡的屋顶,只有门框、窗框,因气候太热,近40度的气温,整天都是大汗淋漓。办公桌,椅,床铺都是用四根木桩加一块拼起来的板子搭建的。供水紧张,几百号的农场职工及我们所人员就共饮一竹子引来的山泉水。环境十分恶劣,蚊虫极度猖獗,被蚊子咬到百分之八十五的都被传染上疟疾,小黑虫更是叮满腿脚、手臂、叮咬后奇痒,留下满腿的黑疤,我们称之为(菠萝腿)。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全所人员没有任何怨言,热情都十分高涨。把最好的服务献给那些为国流血,守边防的将士们,因为他们是祖国最可爱的人!</p> <p class="ql-block">出征之际,整装待发!138野战医院是原昆明军区的战备值班医院,哪里有战事、险情哪里就有138医院,曾多次立下战功!</p> <p class="ql-block">战地医院,怀着满腔的热情,精心细仔地护理伤病员。</p> <h3>医疗队深入前沿阵地,在为部队服务,讲解简单的战地救护及疾病预防知识。</h3> <p>这张照片是拍摄于战场上,真正血染的风采!衣服上都是血与泥,极其珍贵!左边第二个,右边第一个是部队大院里的玩伴。</p> <p class="ql-block">七九年的对越自为反击战中,我们138野战医院就住扎在南溪河畔,在环境极其简陋的艰苦条件下,全力以赴救治伤病员,谱写了一曲曲最壮丽青春赞歌!看,这照片里康护士长的身后,河滩上还停放着参战的装甲车,一片战争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当年的病区,康护士长的工作照,两排简易的竹椅旁,那房子就是医、护办公室、治疗室,边上有棵空心树,树的下面就是南溪河。所有的宿舍及病房都是用竹子搭建,油毛毡顶,门窗都只有形状,四根木桩一块床板,就是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条凳子。办公室前这两排简易凳子中有一桌子,旁有棵树,平时伤病员乘凉休闲之地、一日三餐的开饭之处、也是每周一次为各大部队从边关、大山里来会诊、就医的将士们集中诊疗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战友们依旧那么乐观,享受着胜利的喜悦。南溪河里留下她们靓丽的身影,芳华功勋永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边关上的缺医少药是常事。我们所每周进行一次对边防将士的诊疗,很多部队人员要翻几座山,走一整天才能看到病,真是艰辛至极!所领导为了方便基层看病,多次组织医疗小分队,深入基层连队,走遍河口一带的边防部队,为将士们服务。一出去就是半月二十多天才归队。深受各个部队指战员们的欢迎,还给我所送来了多面锦旗!还在赶街天摆设路边医疗站点,为当地老百姓服务,这也是发扬我们二所的优良传统!</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段南溪河边美好的回忆,那年正好遇上中秋佳节,所里组织全体人员一起过中秋团圆佳节。就在女同胞们住的小四合院门口的一块空泥地上,铺上香蕉叶当桌子、凳子、所有的中秋食物分类摆放在自制的桌上,全所人员围成一大圈,席地而坐,下面就是南溪河,边上有棵大树,旁边还有一座小吊桥。大伙欢快的享用着中秋美食,好几位战友还高歌欢度佳节,我也唱了首《敖包相会》,那欢快激动的场面,就是一幅要多美有多美的画卷!遗憾那时没摄影条件,没有把那么美妙的场景记录下来,但它就像用刀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记忆里,多么难得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下面讲一个我亲自护理过的一病患,那年他才十九岁,出生在一个高干家庭,名字记不起了,参与了七九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从战争中都走过来了,却倒在战后的“甲型”肝炎大爆发。因部队所处边关上,把病给拖严重,转院时已是抬着进来,诊断“中毒性黄胆型肝炎”,报病危!全身皮肤腊黄,什么也吃不进,全身都是曾在河口热的,被大汗浸透了的酸臭味,还带来一包未洗过的酸臭脏衣服。谁都怕接近他,特别是在做治疗时都怕被传染,看到这状况,我主动要求专门护理他,去炊事班专门为他做饮食、喂饭、擦身子、洗衣服,病情未见好转,越加的严重。后经他家要求转昆明军区43总医院,他母亲来接他时,拉着我的手感谢为他儿子做的一切,我很遗憾,没能让他的病有所好转,这是我们医务人员应尽的职责,他们为祖国负出和牺牲了那么多,比起他们我们做的还太少,转院后不久,听说他走了。真为这个年仅才十九岁的英雄惋惜!没牺牲在战场,却倒在了疾病上。每当想起这个病人,心里还在隐隐作痛,的确太让人感叹,这就是战争的残酷!</p> <p class="ql-block">在南溪仅有的几张照片,还是其他部队来住院时,结识的战友与我们一块在南溪农场大吊桥上、桥边、铁路边,留下了我们年轻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晓燕要收集一些在“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的烈士们的一些资料,也是战友带我们参观了小南溪烈士陵园,在烈士陵园的云亭边拍的小南溪全景。</p> <p class="ql-block">这吊桥承载了我们多少的回忆,每周一次拉着小推车,到只停留一分钟的四二九车站卸菜、运回、小商店里采购生活用品、邮寄,迎来送往战友的过程,寄予了我们多少美好的快乐时光!</p> <p>这几张照片,是我们医疗所从南溪河畔搬迁至四二九车站农场里,为实应战备,在一块葫芦式的地形,周围被山及橡胶林包裹着,新建的三层楼医院、医技、住院楼,小凉亭。</p> <p>常悠闲在凉亭里,喝冷饮、吃冰棍、也放些木瓜冰冻一下,那叫一个爽(旁就有一间制冷机房,自己做冰棍)。</p> <p>这是我们医务人员住的两层楼宿舍</p> <p>喷水池里的假山,都是我们自己到岩洞里找来的钟乳石建的,周围还种上了斑竹。</p> <p>农场学校门前留影</p> <p>在风景秀丽的南溪河里,留下我们的欢声笑语。</p> <p>下面这几位都是从大城市入伍到边防部队的战友。他们是来住院结识的好哥们,个个都是好样的,他们阳光、帅气、热情、暖心。有一次晓燕要收集一些为国捐躯烈士们的素材,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还带我们参观了烈士陵园,还在我们要搬迁至四二九新住址时,为我们准备好了丰盛的食物欢送我们,为我们拍了好多照片及与我们合影照。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真诚友情,深深感动着我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任喜春战友的这张照片很有价值,当时条件特殊处于战争时期,担任连部通信员,每天都要行走于马蝗堡收送各种信件、报刊、文件等,下午才能返回。时常会有越南特工出没,所以都要乔装打扮成当地的老百姓(流长发、跟当地老百姓要他们的衣裤来穿),意义非凡!</p> <h3>她是我们的冯姐,是一九七三年就入伍的老兵了!是军中一枝花,也是战士们心目中的女神!七九年对越自为还击战打响后,还在军校读书的她及她的同学们参与到那场战争中。从河口至昆明的专列火车上,担负起了运送,护理伤病员的任务!她的护理,医术都是超棒的!虽说出生军人家庭,人随和,平易敬人,不怕苦和累,深受伤病员们的爱戴!</h3> <h3>她也是出生于军人家庭,但一点看不出,工作中任劳任怨,不怕脏,舍得吃苦,深受伤病员欢迎!我才下科室时,护士长让她带我,要我多多的向她学习!她还有点小爱好呢,时常写点文章。与她相处不觉累,她是开心的小燕子,是快乐的传递者!</h3> <h3>这是她家的全家福</h3> <h3>这张照片是当时刊登在国防战士报刊上的图片,手指着稿子的女兵就是晓燕。</h3> <p>她们一年入伍的兵及战友合影</p> <h3>下面这几张是从138医院调到43总医院血库与战友的合影</h3> <h3>单位组织去大观楼学雷锋做好事</h3> <p>我的好朋友及战友,我们在一个部队大院住,又一起入伍的。她人很和善,工作那叫一个极积,忘我。只要与她接触过的人都舍不得离她而去,她的哥哥及还有仨位战友的哥哥们都是英雄!在七九年对越自为反击战争中,为国捐躯,献出了年青宝贵的生命!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段历史,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p> <p>他们都是我的战友、姐妹,大熔炉里锤炼人,颗颗红心永向党!我们把火热的青春献给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这是多么骄傲与自豪的经历,因为我们曾经是一个兵,青春无悔,芳华永存!</p> <p>这照片上的白发老者是我们的老领导,他带领我们作出了很大成绩,受到医院的表彰!下面是摘要我写给老领导的一段话及老领导回复我的话:老领导,您好!与小兵们的合影已珍藏,此次聚会老领导的精气神都在,很为您高兴!演讲短小精悍,震撼人心,您是我们敬重的老领导,特别河口一年,难忘一生,“官兵一致,团结一心”。满载着收获回蒙自本院的那天,我和老领导同坐第一辆车,快到医院大门时,您让所有归院的车辆全部按响喇叭,浩浩荡荡地驶入医院,示意我们凯旋而归了,那激动人心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一种气节、一种精神、它叫“二所精神”望多保重,祝您们全家幸福安康!</p> <p>小李:你的短文使我感动和震惊!我们二所从河囗执行一年任务回到蒙自进营房时的情景你还记得,而能记得的人不多,谢谢你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那些为保卫祖国尽力服役做出贡献的战士们!你总结的“二所精神”永记我心中。这次蒙自战友聚会感动很多人,会后我的情绪很长时间沉浸在聚会的快乐之中!我虽年已古稀,相信还有参加战友聚会的时机,我衷心祝愿小李幸福快乐!</p> <p class="ql-block">分别这么多年,哥们及战友一直在寻找我们。时隔三十六年,终于圆梦!我们欢聚在蒙自、欢聚在贵阳、欢聚在昆明、欢聚在南京,太让人激动、感动,这是一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它就是战友之情!</p> <p class="ql-block">去年的6月份再次欢聚在贵州的贵阳市,统一了上衣及帽子。打出的口号便是“若有战,召即回”,还争相在旗帜上签名。老院长 、老政委检阅了曾经的部队,那气势不减当年!</p> <p class="ql-block">昆明的老战友们聚集欢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三周年庆典!</p> <p class="ql-block">战友几个相约,穿上65式军装,到我们曾经生活及战斗过的地方河口“南溪”、南溪429车站、蒙自“芳华”电影拍摄地“碧色寨”、军分区大门、故地重游,追忆芳华岁月。</p> <p class="ql-block">我们医疗所旁南溪的小木吊桥已断,农场也将重修建吊桥。原吊桥的对面是901部队的团部,现是一所学校。</p> <p>战友为我们几位重返429旧址而创作</p> <p>战友特意为我们重返蒙自“碧色寨”火车站而创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