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子女,并非渐行渐远

泠风思语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文图原创:高英(美篇号27824435)</span></p><p><br></p><p><b>一</b></p><p><br></p><p> </p><p>许多人都被作家龙应台的散文《目送》打动过,尤其是以下一段话,更是广为流传。</p><p><br></p><p> </p><p><i>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摘自龙应台《目送》)</i></p><p><br></p><p> </p><p>为人父母者,读了这段话,很难没有触动。子女与父母的渐行渐远,似乎成为了某种宿命,不免让人与作者一样若有所失,无端感伤。</p><p><br></p><p>真的真的吗?子女只能与父母渐行渐远?</p><p><br></p><p>我的一位朋友,在为人母之后,依然要忙于工作,很难有与孩子专心相处的宁静时光。当我说起龙应台女士在这篇《目送》中提到孩子长大后会“渐行渐远”时,在高校工作的这位朋友竟然说她现在已经有了不断“失去”的感觉。</p><p><br></p><p>且不说怀胎十月时的母子一体,孩子出生后,作为新生儿,对妈妈是无比依赖和依恋,仿佛仍要和妈妈融为一体。我这朋友的女儿,等到大点了,一见妈妈去上课就会哇哇大哭。再大些,孩子显得懂事儿了,会从容地跟妈妈挥手说再见,而这一刻,朋友却深切地感受到已经开始在“失去”,也就是感觉到了孩子在与自己渐行渐远。</p><p><br></p><p>作为妈妈,我的朋友有着一颗比龙应台女士还要敏感细腻的心。是啊,假如说孩子注定要渐行渐远,那么,在孩子不用妈妈陪伴即可玩耍的幼年,孩子已经悄然开始向远处走去。</p><p><br></p> <h3><h3><b>二</b></h3><h3><b><br></b></h3><h3><br></h3>年后看着越长越高的女儿,我很想给她写封信,却一直没有动笔。这篇文章,希望她长大后能够读一读。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她做了妈妈,闲暇时翻出了这篇文章,边读边会想起十岁的自己,能够更加理清自己和下一代人的关系。<h3><br><h3>曾经,我是一位懵懂的妈妈,在女儿幼年时忽略了她对我的无比依赖和绵绵依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并没有读懂她。好在后来的我能够有意识地学习如何去做一名称职的妈妈,总算是女儿对我的评价还不差。</h3><h3><br></h3><h3>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总是一路呵护,每天都要把她送到校门口,然后注视着她走进校门去,直到我的眼睛再也捕捉不到她的身影,我才会默默离去。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小学二年级的上学期。</h3><h3><br></h3><h3>到了小学二年级的下学期,我才在朋友对孩子放手的启发下,不再把女儿送到校门口,开始留一小段路让她自己走。然后,三年级、四年级,我留给女儿自己去走的路的长度在逐渐增加。</h3><h3><br></h3><h3>现在,我常常驻足望着女儿的背影渐行渐远,看她无需我的陪伴,一个人继续向前走去——走向属于她的同龄人,走向属于她的小世界。那个小世界,与我的存在没有关联。曾经在学校想妈妈时会暗自垂泪的女儿,就这样一天天长大,开始享受属于她的时代,享受属于她的未来。</h3><h3><br></h3><h3>然而,我并不会为此感到失落和忧伤。欣赏着自家孩子的成长,对于女儿的渐行渐远,我备感欣慰,满怀欣喜。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代际传递状态。</h3><h3><br></h3></h3></h3> <h3><b>三</b><h3><br></h3><h3><h3> </h3><h3>孩子总要长大成人,在长大的过程中必然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出于生存的本能,对父母,尤其妈妈,极为依赖;出于情感的需要,对父母,尤其妈妈,极为依恋;出于独立的本能,喜欢徜徉于家外的环境,重视小伙伴;出于发展的需要,更多地向往一个又一个远方,不再把父母当成全世界。</h3><h3><br></h3><h3>就这样,孩子慢慢地与父母渐行渐远,有时见次面都是遥遥无期。假如两代人之间没有深厚的感情根基,假如两代人之间没有足够的沟通交流,在一些家庭里,长大后的孩子甚至会和父母形同陌路。这让许多家长伤不起。</h3><h3><br></h3><h3>可是,每个孩子都会一天天长大的啊!如果孩子一直黏着父母不放,就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就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独立地生活在世界上。</h3><h3><br></h3><h3>孩子和父母,不应该是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不应该是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h3><h3><br></h3><h3>假如,父母不想一直被孩子依附,那就不怕孩子的脚步日渐远去;假如,父母不想一直占有孩子的身心,那就不怕孩子因长大而日益独立。</h3><h3><br></h3><h3>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孩子的渐行渐远,意味着长大,意味着独立,意味着开拓,意味着创新。</h3><h3><br></h3><h3>孩子总是待在父母身边,不会有什么出息;孩子一直重复父母的步伐,不会有什么生机。正因为每一代新人都能变得独立,所以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所创造的人生惊喜。</h3><h3><br></h3><h3>因此,不等孩子成年,为人父母者就要一点一点对孩子放手。那样的话,孩子就无须用叛逆的姿态来拼命挣脱父母的束缚,父母也不会因孩子突然甩开了自己而备感空虚。</h3><h3><br></h3></h3></h3> <p><b>四</b></p><p><br></p><p>做父母的人要记住自己也曾经是孩子,自己也曾经是青年。不忘来路,记得初心,方能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既有理性,又有温情。</p><p><br></p><p>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谁也没有办法获得真正的永生。我们又何必要抓住自己的孩子不放呢?我们要养育孩子,要管教孩子,要帮助孩子,要引导孩子,但不能试图控制孩子,更不能贪心地去占有孩子。长大后的孩子,只属于他自己!就像每个人只属于自己一样。</p><p><br></p><p>父母子女一场,随着时光的推移,真的貌似是渐行渐远。然而,只是貌似而已,因为所谓的渐行渐远,只是表面现象。</p><p><br></p><p>貌似的远,是孩子不再需要你的呵护、你的陪伴,甚至不再需要你的建议、你的慰安——终有一天,孩子会有自己的独立能力,孩子会有自己的亲密朋友,孩子会有自己的知心爱人,离开父母,孩子照常可以活得很好甚至更好。</p><p><br></p><p>貌似的远,是孩子与你相处的时间日益减少,这不仅是因为孩子会离开你去独立,而且是因为你同时在老去,有生的日子越发有限。当你老了,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会看不懂自己孩子的新生活内容,于是,感觉两代人之间的距离更远。</p><p><br></p><p>除了这些表面现象,在生命的深层处,孩子却与你越来越近。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一个人接近不惑之年,就会发现自己的容貌与自己父母的容貌更加相像,仿佛是父母的旧版重印一样;一个人到了沧桑中年,就会发现可以接受曾经因年轻而反对过的传统观念,体谅到父母一生何其不易。</p><p><br></p><p>无论父母在不在世,人在成年后都会部分地活在自己父母的影子里。毕竟,或是童年时父母的关爱,或是成长中父母的陪伴,或是日常中父母的教导,深入灵魂,刻骨铭心。甚至有的人,还会在成年后自觉不自觉地拥有父母曾经的习惯。</p><p><br></p><p>这时候,你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生命与父母的生命,除了血脉相连之外,一直被家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从未有过分离。</p><p><br></p><p>我们的孩子也会这样啊,貌似与父母渐行渐远,实则越走越近——远的只是物理距离,近的却是骨肉情义。这才是两代人一世情缘的真相。愿我们与孩子,好好把这缘分珍惜!</p><p><br></p><h5><i>高英写于2017年5月31日,原题目《父母子女一场,貌似渐行渐远,实则越走越近》,首发于公众号:高英的南山家园。</i></h5><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gwol4n6?share_from=self&amp;v=4.5.1&amp;share_user_mpuuid=2e0fb288b6d57bcd2cf15a2c6ebc8d88"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nbsp;幸福,并不遥远</a></p> <h5>本文图系高英原创作品,侵权必究。欢迎关注公众号“高英读人生”。 </h5><h3><br></h3><h5>高英微信号:zj0513gysanniu真实做人,真诚写作,是我始终坚持的原则。</h5>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fs35m3f?share_from=self&amp;v=4.5.1&amp;share_user_mpuuid=2e0fb288b6d57bcd2cf15a2c6ebc8d88"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一个人表里不如一有多可怕</a><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h6dx0kt?share_from=self&amp;v=4.5.1&amp;share_user_mpuuid=2e0fb288b6d57bcd2cf15a2c6ebc8d88"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即使很普通,我们也生而有用</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