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科举制从隋唐时期创立,到宋元时期成熟,到明清时期结束,经历了一千多年,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取仕方式。科举考试中很多的方法,沿用至今,有人认为科举制禁锢了大众的思维,奴化了人性,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这种人是受了西方国家的蛊惑,不懂得资本主义的缺点,只看到优点,把个例当做一般,西方国家有几个比尔盖茨?有几个巴菲特?有几个扎克伯格?这些人都是穷苦出身吗?普通大众有机会进入名校吗?科举考试至少是相对公平公正的考试,天下大多数寒门学子如果资质过人,勤奋努力,有机会进入仕途,光耀门楣,光宗耀祖,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等等。在某些国家,你三十年一直在河东,他三十年一直在河西,风水基本不可能轮流转。当然,任何事情都不会绝对公平,科举制度同样如此。</h3><h3> 海选阶段(童试) 秀才:童生考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由地方学政主持。三年两考,第一名都叫案首。参加第一阶段考试的考生,都叫童生,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叫秀才、相公,属于生员资格,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水平相当于高中毕业,也算是有文化的人。秀才是有功名在身的人,见官不拜,免除徭役。</h3><h3> 晋级阶段 (乡试)举人:乡试由中央特派官员主持,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属于 桂榜。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资格。水平相当于大学生或研究生。</h3><h3> 决赛阶段 (省试或会试)贡士:由礼部主持,每三年举人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三月举行,故又称春闱,属于杏榜。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h3><h3> 扬名阶段(殿试)进士: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殿试在会试结束后的四月举行,称金榜或金甲。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土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水平相当于诺贝尔奖获得者。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鲈。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凡考中进士的,统统被任命为官员。一般来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考选为麻吉士,也都是翰林院官,其他或授给事、御史、主事,或授府推官、知州、知县等。未考中的举人,只授小京官或外地任职。</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