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胡杨

<h3>最早接触槟榔这词,还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上初中时的一节音乐欣赏课,欣赏女声独唱《梅娘曲》,歌中唱道,‘’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你曾坐在我们家的窗外,嚼着那鲜红的槟榔……‘’那时,没见过也下知道槟榔是什么东西。直到多年前到了海南,见到遍地种植的槟榔树,才知道槟榔是树上结的一种果实。</h3> <h3>槟榔是一种常绿乔木,棕榈科槟榔属。原产于马来西亚,现在只在东南亚,印度,东非,西太平洋岛国和中国的海南,台湾及云南等地种植。</h3> <h3>槟榔生存于热带,气温在10-40度之间,海拔1000米以下,喜雨水。树高10米以上,最高达30多米。花期3一4月,8月份以后为收获期。</h3> <h3>槟榔既是经济作物,又是观赏树,因而在海南不论公园绿地,道路庭院,宅前屋后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h3> <h3>槟榔靠种子繁殖,大约7年后就可以结果了。这是田边见到的幼树。</h3> <h3>槟榔树在三四月份开花,花序分枝繁多。</h3> <h3>一棵槟榔树每年大约可结果实300个,每公斤约有24-32个。街边零售的槟榔青果是每个2元。</h3> <h3>成熟的槟榔果实。</h3> <h3>采摘槟榔的人要有爬树的绝技。</h3> <h3>槟榔果卵形,像棉桃,或像青枣。槟榔有杀虫,消积,行气化湿和通便祛痰御瘴的功效。</h3> <h3>我国历史上记载一些南方地域的人有咀嚼槟榔的喜好,包括北方个别的帝王。</h3> <h3>槟榔能使人精神兴奋,微发汗,有御寒和消除疲劳的作用。</h3> <h3>嚼食槟榔鲜果,一般将它切成4片,配以石灰或贝壳粉,用蒌叶包裹后食用。这些配料可以消除一些苦涩味。</h3> <h3>海南是我国槟榔的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约95%。但海南人消费量仅占1%。其余都销往外地。海南人以嚼食鲜槟榔果为主。</h3> <h3>零售的加工成品槟榔果。</h3> <h3>槟榔的消费大省是湖南。湖南不产槟榔,却已有300多年的嚼食历史。嚼食槟榔的人群,在台湾占10%,而在湖南占了38.4%,30-40岁的人群中更是占到50.36%。</h3><h3>这是加工过的槟榔干果。</h3> <h3>湖南人用多种调料长时间腌制过的干果,槟榔的主体成份槟榔碱已流失许多,口味与鲜果有了差异,有的还加入了芝麻,葡萄干等。嚼起来比较坚硬。</h3> <h3>槟榔是仅次于烟草,酒精,咖啡的第四大成瘾型消费品。</h3><h3>第一次吃槟榔,往往会引起胸闷气短,喉头发堵甚至眩晕的感觉。常食会成瘾。</h3><h3>这是湖南省排位十大槟榔品牌之首位的口味王槟榔干果。</h3> <h3>槟榔还是重要的中药材。这是槟榔切片,呈大理石花纹。</h3> <h3>琼海街头的小杂货店,到处可见贴着出售槟榔青的牌子。</h3> <h3>这是海南乐东县城的街边兜售槟榔的摊贩。</h3> <h3>台湾一些城市街头售卖槟榔的槟榔妹。</h3> <h3>很少能见到张嘴嚼着槟榔示于人的场景。这是选自网络的图片。</h3> <h3>长期嚼食槟榔,牙齿易受损,变黑,两颊变宽。易发牙龈炎,引起口腔粘膜病变。果渣刺激胃壁,诱发胃炎或引起穿孔。据介绍,一些癌症特别是口腔癌,与嚼食食槟榔有关。</h3> <h3>-嚼食槟榔时吐出的渣汁,大大地影响了环境卫生,</h3> <h3>随处可见的槟榔渣汁鲜红的瘢迹。在海口,三亚等城市,是被明令禁止的。</h3> <h3>生机勃勃的槟榔树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