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一池清隽,谁人解?

朗月清风

<h3><br></h3><h3>《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宋</h3><h3>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h3><h3><br></h3><h3>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br></h3> <h3><br></h3><h3> 《人间词话》: </h3><h3> </h3><h3> 美成《苏幕遮》(原文青玉案,误)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h3> <h3><br></h3><h3> 念奴娇·闹红一舸 姜夔 宋 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菇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人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br></h3> <h3><br></h3><h3> 姜夔咏荷,使人隐隐看到一位荷花化身清馨幽逸的美人,她“玉容销酒”,像荷花般的红晕,她“嫣然”微笑,像花朵盛开。荷花出水,便似凌波仙子;荷香清幽,更似美人“冷香”。花如美人,美人如花,恍惚迷离,具有朦胧之美。在“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的荷塘意象中,寄托了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在这个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境界中,展开了极富诗意的人花之恋。“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荷花对词人深情如此,词人对荷花“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无限依恋,溢于言表。</h3><h3><br></h3><h3> 姜夔《念奴娇》实是一支荷花的恋歌。<br></h3> <h3><br></h3><h3> 白石之词以花写人,极尽风致。但在大学者王国维看来,尚难入法眼。《人间词话》评曰:"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雾里看花之恨。" 看来文艺之赏真是各具眼光。</h3> <h3><br></h3><h3> 再看王国维所激赏的周邦彦,很好地把荷花的形象以及与之有关的情事集中起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来加以烘托,于是,作者的美感便层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所写物事都带有动作性或视觉性,几乎句句都可构成一个或几个画面,构成角度不同的镜头。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结媒介几乎被作者压缩到绝无仅有的微小程度。作者的情思和美感是靠画面、靠镜头的组接,靠蒙太奇表现出来的。</h3><h3> 全词以荷花为焦点,并从这一点上散射开来,最后又集中在这一点上加以收束,题旨明晰,境界不凡。美成得静安力挺,因由在此也未可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