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回到哈尔滨休整两天,与我们五连,大齐十三连九连的哈尔滨知青聚会,然后去吉林珲春。<br></h3> <h3>在哈尔滨住在松花江畔的酒店,很方便去江边散步。于是发现哈尔滨人的广场舞非同一般,他们爱跳新疆舞,而且还有莫有样的,比小苹果之类要高雅得多。<br></h3> <h3>哈尔滨松花江夜景</h3> <h3>哈尔滨的语言很有特色,他们说话喜欢带着很多老毛子的外来语,比如面包叫列巴,小面包叫赛克,面包干叫苏克力等等。他们把哈尔滨的哈,念第三声哈市,江边叫江沿儿。如果你听一个人说去江边,那他一定不是这旮沓的人。<br></h3> <h3>途经一街心花园——中东铁路公园</h3> <h3>中东铁路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中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围绕这条铁路,中俄爆发了激烈的军事冲突,最后以中国惨败而告终。这个主题公园,纪念着那段惨痛的事件,满含着历史的沧桑感。<br></h3> <h3>修缮一新的哈尔滨火车站
哈尔滨有几个火车站,哈西、哈东(过去的三棵树,还是这个名字有味道。我们那些年都是乘坐这趟车去北大荒和回家探亲,对它是爱恨交加)和这个哈尔滨火车站。<br></h3> <h3>车站旁的小教堂</h3> <h3>宽敞明亮,井然有序。</h3> <h3>厕所竟然使用人脸识别机取手纸?</h3> <h3>这个超前的设备引起我极大的好奇心,于是拍了几张照片。没想到立刻有几个工作人员过来严肃干预。见我直夸这机器先进,才放心离去,警惕性真高啊!<br></h3> <h3>到达珲春
珲春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吉林最东端的城市。<br></h3> <h3>住在珲春的欧式街附近,到那里转了转,当初这里可能很繁华,只是如今冷冷清清,一片萧条,很多房屋已经破旧不堪。街上洗浴桑拿歌厅烧烤居多,靠这些还是没法留住游客。<br></h3> <h3>到珲春还是一次寻根之旅。
大齐的姥爷当年是这里的秀才,是首任珲春县知事。可是身为秀才的姥爷,却十分接受现代文化,曾带着儿子到天津南开大学,接受现代大学教育。后来日本人占领东北建立满洲国,姥爷拒绝替日本人干事,被投入大牢,最后病死狱中,尽显中国人名族气节!他儿子在黑龙江讷河顶替父亲当了县长,其所作所为真是一部传奇电影的素材。这次到珲春,希望能找到一些姥爷当年留下的历史足迹。
新建的档案馆高大威武,恐怕全国少有吧?<br></h3> <h3>新馆大厅</h3> <h3>查找档案馆里各种资料</h3> <h3>终于在珲春史志上,找到了当年刻于石碑上的姥爷亲笔写下的珲春县志的序。<br></h3> <h3>“天下事不难于作始,而难于图终”,这是姥爷序文的开头语,恐怕也是他一生的座右铭,将成为他留给家人的宝贵财富。<br></h3> <h3>珲春市的各个政府大楼,都是好大气派,威风凛凛。衙门太高大,老百姓哪敢轻易跨进门去?<br></h3> <h3>天气太凉,我们吃了烧烤来取暖,味道很不错。<br></h3> <h3>防川一日游
防川距珲春市南部75公里,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的地带,面积20平方公里,涉江临海,依山傍水,自古就有“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之称。
途中,路过张鼓峰事件纪念馆。纪念馆建在路边一排平房里,门口牌匾上的字已经不全了。历史不了忘记,望能严肃对待。<br></h3> <h3>石碑后远处的小山包就是张鼓峰。1938年7月,苏军和日军及伪满军在这里发生激烈的战争。战争以日军战败告终。日军只得将其殖民地朝鲜的边境线退回图们江南岸,而苏军则由此将张鼓峰一带中国领土,划入囊中。<br></h3> <h3>当年战争苏军使用的炮弹
历史屈辱的一页已经打开,渐渐感觉到令人窒息的压抑!<br></h3> <h3>防川国境线</h3> <h3>来到著名的土字碑前
土字碑已被保护起来,无法靠近,只能在介绍碑文处留影。<br></h3> <h3>这个玻璃框中的界碑,记载了清光绪至今,多少历史风云!当年由于鸦片战争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珲春有三分之二的领土被割让。可在设立界碑时,沙俄还不断蚕食我国领土!清朝钦差大臣吴大澂(cheng)据理力争,重新划定国界,土字碑就是当年重立的界碑之一。<br></h3> <h3>重现当年谈判情景。
真是好奇,清朝官员和老毛子对话,要比今天我们难上几百倍吧?咱们官员还得咬文嚼字之乎者也的,他们官员若是再使用哈姆雷特的语言,哦,老毛子不会那么斯文,反正也得古代英语吧?哇,那场景还得据理力争?给吴大澂点个大大的赞👍👍👍<br></h3> <h3>由于吴大澂的努力,立下的土字碑意义非同小可!虽然说割地赔款,屈辱在前,但它还是为我国争得了图们江的出海权,从这里出日本海保留了一线希望!<br></h3> <h3>这是沙俄当年的界碑,现在和土字碑都已成为历史文物,两国界碑都已重新设立。<br></h3> <h3>边境线上的铁丝网</h3> <h3>雾气蒙蒙的日本海连着天际;近处中朝俄三国的景致尽收眼底,左侧是俄罗斯的边城包德哥尔那亚,右侧了隔江则是朝鲜的豆满江市。按防川人的说法,这里就是“眼看三疆山川风貌,耳听三国鸡鸣狗吠”。<br></h3> <h3>边防哨卡严阵以待!牢记数百年的屈辱,捍卫祖国领土主权!<br></h3> <h3>站在一眼望三国的防川,眺望日本海,心中默默牢记,绝不让历史悲剧在我们这代重演!<br></h3> <h3>这是珲春与俄罗斯哈桑区友好象征——友谊之锚,原两国的友谊之船在这里起锚,扬帆远航!<br></h3> <h3>洋馆坪路堤,是在珲春通往防川的公路上,它是一段极窄的路面,被俗称“飞地”。图们江大水曾把公路淹没我国居民只能借道俄罗斯出入防川。92年我国修建了这条长888米宽8米的江堤公路,保证“飞地”的领土完整。<br></h3> <h3>这恐怕是最边远的厕所,宣誓主权的一种方式😂😂</h3> <h3>一眼望三国,满心是惆怅!借用李鹏当年的题词:
图们江水向东流,
土字碑前路断头,
登上哨所见沧海,
旧事不堪再回首!<br></h3> <h3>到沈阳,游清昭陵。
清晨六点多去了北陵公园。一走进公园门,当即就被各色各样的彩色方阵给震住了!有做操的,跳舞的,跳绳的,踢毽的,舞棒弄枪的,甩大笔在地上写字的,应有尽有!各方阵各自为阵,大放音乐,震耳欲聋!昨晚大齐还提醒我,说北陵挺僻静的,大早晨去要注意安全!
呵呵,皇太极啊,沈阳银民可是太爱你啦😍😍<br></h3> <h3>很多人做操还都蒙着脸。</h3><h3>这里的人喜欢戴口罩,甚至蒙面,经常能看见貌似阿拉伯女人的打扮。<br></h3> <h3>小伙子功夫不错</h3> <h3>北陵公园荷花池</h3> <h3>晨曦中的荷花娇艳欲滴,带来些许宁静。</h3> <h3>接近陵园,皇太极的雕像高高矗立,威猛霸气,傲视天下。<br></h3> <h3>进入北陵公园清昭陵,喧嚣的世界被阻隔在外。进昭陵还是要买门票70元,65岁以上半票。这个陵园规模很大,有时间租个耳机慢慢看,还是很有意思的。我时间不够只能走马观花了。<br></h3> <h3>大牌坊是清代石雕艺术精品,是陵寝中的典型建筑,用以纪念死者,旌表功德,引导祭祀的作用。<br></h3> <h3>正红门,三个拱门,中间为神门,东侧为君门,西侧为臣门。今天游客全走西侧臣门。<br></h3> <h3>长长的神道,肃穆庄严。</h3> <h3>两旁矗立的石兽,又称石像生,静静在这里守候数百年,可谓尽心尽力。<br></h3> <h3>角楼,是用于士兵保护陵寝安全的。<br></h3> <h3>围绕着丘冢修建的宝城围墙。<br></h3> <h3>宝城中间的丘冢叫宝顶,上面种植了参天的榆树,下面安葬着皇太极和皇后孝瑞文。<br></h3> <h3>走出昭陵,一位九旬老媪吸引了我的注意,老人娴熟的水彩画技艺,令人叹为观止。<br></h3> <h3>昭陵俯瞰图</h3> <h3>这次东北之行走了不少地方,令人难以忘怀。秀美的镜泊湖,浩瀚的兴凯湖,激情的珍宝岛,豪迈的黑瞎子岛,寻根的珲春,伤感的防川,东方的抚远,美丽的同江,辽阔富饶的三江平原,这一切情景,令人心潮澎拜!<br></h3> <h3>但是,最最难忘的,只有北大荒!
北大荒,北大荒,总叫人五味杂陈,梦牵魂绕!
北大荒变化太大了,我们几乎找不到它原来给我们最强烈的感觉:比如草垫子,黑土地,一眼看不到头的大豆、玉米地,高高的康拜因,像艘大船在蒸气腾腾的麦田里游弋……
坐在干涸的干渠旁,走在伤感的小路上,站在望不到头的大豆地里,我们努力地想找到过去的痕迹,抓住我们逝去的青春!但是徒劳的,我们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虽然惆怅,但仍旧值得庆幸,因为一切都在变好!不论还有多少弊病,北大荒正在迅速发展。从过去掠夺式的大开发,到后来盲目追求高产利润,到现在逐步改变经营模式,有计划地退耕还湿(湿地),北大荒正在朝着现代化新农庄迈进,会建设得越来越好!
最近看到一则消息,有专家提出青年学生毕业后重走上山下乡之路!国家给予政策倾斜,经济补偿,既解决国家就业问题,有帮助农村农业发展,一举多得。且不论这消息是否真实,至少此上山下乡已非彼上山下乡了,这是社会众多就业机会的一个选择,是学生们学业完成后自主的理性选择。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