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张法全:用真情和真技帮扶残疾人种菜

常山舒巧壮

<h3>“茄子现在应该除去老枝,再施以复合肥,等待它们再次挂果。”“最近要对塑料大棚进行彻底消毒。”说这个话的,是县老科协的张法全老师。作为一名助残志愿者,7月10日一大早,他就来到辉埠镇才里村残疾人种菜大户朱阿康的农场里,指导他种菜技术。</h3> <h3>朱阿康是一位肢体残疾人,早前一直在金华义乌等地打工。由于腿脚不便,多年的打工生涯没有让阿康赚到多少钱,这让他心生倦意。他决定回到老家才里村,和父母一道搞蔬菜规模种植。然而,这对于一没技术二没资金的他而言,谈何容易?</h3><h3><br></h3><h3>有梦想的人,总是能得到上天的格外垂青。2016年4月,经人介绍,古道热肠的蔬菜种植专家、县老科协会员张法全走进了朱阿康的生活。</h3> <h3>张法全退休前供职于县农业局农作站,是县内外有名的蔬菜种植专家。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的他,虽然已经60多岁,可仍旧给人一种精神干练的感觉。当第一次接触到朱阿康的时候,他发现这个小年轻虽然腿脚不好,但骨子里有一种吃苦好学的劲头。张法全心想:“搞农业开发,最主要的就是要吃得起苦、肯学。没有技术,我可以教嘛!谁又是天生就会种菜的呢?”</h3> <h3>就这样,朱阿康口中的张老师,开始手把手地教导他这个学生种植蔬菜。</h3><h3><br></h3><h3>种菜,绝对是一门技术活。大到对蔬菜品种的选择、播种时间的精确掌握、湿度温度的拿捏,小到对菜地的平整、开畦挖沟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些许差错,都可能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而这些知识,对于朱阿康来说,完全是一片空白。</h3><h3><br></h3><h3>周围的人们开始注意到,不管刮风下雨,每个星期,朱阿康的蔬菜基地都会迎来一位以前没见过的陌生人。每次,他都是开着私家车,清清爽爽地过来;有时候,见他给阿康搭菜棚;有时候,见他抡着锄头在基地挖沟;有时候,见他在阿康的身边指点着什么。而每次,他总是带着一身泥泞离开。渐渐地,大家都知道,这位帮助阿康的,是一位种菜专家,渐渐地,大家都亲切地管张法全叫张老师。</h3> <h3>朱阿康介绍,两年多来,张法全每周至少要从县城往他的基地跑一次,在台风及病虫害集中爆发季节,他一个星期要跑到基地两三次。在张老师悉心指导下,又得益于县残联给予的贴息贷款扶持政策,2016年,初次试水种菜的阿康尝到了甜头,他的10亩蔬菜基地取得了不错的收益。</h3><h3><br></h3><h3>让朱阿康极感过意不去的是,2017年6月的一天,张法全从基地返城的途中,他的私家车被一电动车剐蹭,而电动车主又趁机逃逸了。“感觉很对不起张老师,为了帮我,他那么辛苦,还发生这种事,我却无能为力。”朱阿康说起这件事时,声音明显低沉了许多。<br></h3> <h3>从张法全县城的住所到朱阿康的蔬菜基地,往返一次是30公里。也就是说,在2016年4月至今的两年零四个月时间里,保守计算,他至少在这条路上跑了3600多公里。</h3><h3><br></h3><h3>今年,朱阿康的蔬菜基地面积已经扩展到42亩,除了被评为县级残疾人扶贫基地外,还被推荐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候选基地。“张老师虽然不是我的亲人,却胜似我的亲人。没有他不求回报全心全意的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朱阿康说。</h3> <h3>现在,张法全除了指导朱阿康之外,又在隔壁的黄坞岭村接了一单“生意”———指导听力残疾人朱辉土种蔬菜。他的志愿者工作,更忙更充实了。</h3><h3><br></h3><h3>县老科协副会长吴雨水提到张法全时大加赞赏:“他的种菜技术超级棒,人又热心,最近还被市农科院聘为特约研究员呢。现在我县打造‘志愿之城’,正是需要更多像他这样默默奉献的人。”</h3> <h3>原文刊载于2018年7月18日《今日常山》二版</h3> <h3>8月1日的《衢州晚报》也作了刊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