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高棉微笑

引领

<h3>如果,你来柬埔寨旅行,一定要到通王城里走一走,因为这里有迷人的高棉微笑。</h3><h3>通王城又称大吴哥,曾经是吴哥王朝的首都,是12世纪末、13世纪初由柬王摄耶拔摩七世所建。吴哥通王城(Angkor Thom),也称"大吴哥,吴哥通城,吴哥城,洲城"。</h3><h3>Thom读"通",是"大"的意思,按照梵文原意,Angkor是"城市"的意思,那么Angkor Thom就是"大城市"的意思。吴哥通王城是吴哥王朝的首都,始建于9世纪。</h3><h3>进入通王城的必经之路就是这座象征搅动入海的石桥。</h3><h3>左侧代表着天神,右侧代表着阿修罗。限于篇幅,在这里不再详述,总之是一段比较复杂而有趣的与印度教相关的神话。</h3> <h3>右侧的阿修罗们</h3> <h3>通王城的城门</h3> <h3>城门的上面雕刻着四面佛</h3> <h3>延通王城的道路继续行驶,不久便来到了吴哥城。</h3> <h3>巴扬寺,又称巴戎寺,坐落于吴哥通王城之中心点,其回廊东西长160公尺、南北长140公尺;回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之屋顶,但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只剩下断垣残壁及巨大之石柱供后人凭吊。</h3><h3>值得一提的是寺庙之墙壁上仍保存着丰富且生动之雕刻,举凡古代战争记述、寻常百姓之生活百态、洞里萨湖之湖畔风光等皆充分透露着当时之情景,绝对是不可不看的珍贵史迹。那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壁画彷佛诉说着一段段遥远的故事。</h3> <h3>吴哥城全景</h3><h3><br /></h3> <h3>大吴哥周边的石柱,其实,在伊始,这里是长廊,经过多次的炮火洗礼,如今已面目全非,上面的的石板已经消失……仅剩这些石柱</h3> <h3>如果,你了解摄影的框架构图,那么,吴哥便是一个演练框架构图的好地方,从入门的地方远观四面佛。</h3> <h3>在走廊的左侧,便是闻名遐迩的浮雕回廊,回廊犹如精彩的画卷展现在你的面前,人物从寻常百姓到达观贵人,从乡村田野到军营沙场。</h3> <h3>这里形象地刻画了一位待产的孕妇的情形,有人烧柴、有人端水,孕妇痛苦地经受临盆的艰辛历程……</h3> <h3>穿过浮雕回廊旁的石门,像来到了一个院子一般,黑黑的屋檐下,有种似曾相识的家的感觉,此时,两位女游客在这里休闲地休息,并在相互诉说着什么</h3> <h3>一边是垮塌的乱石堆,一边是微笑的石佛</h3> <h3>林立的石柱之间的光影也是很美的</h3> <h3>框架中的九头蛇</h3> <h3>这里共有54座四面佛,216张笑脸</h3> <h3>穿过狭窄的走廊</h3> <h3>也有很多外地的僧人前来参观</h3> <h3>四面佛特写</h3> <h3>漂亮的石柱 既起到了支撑作用,又起到了装饰作用</h3> <h3>婀娜多姿的圣女</h3> <h3>神秘的微笑</h3> <h3>停下来,拍张照片也是很好的</h3> <h3>供奉的释迦摩尼佛</h3> <h3>巴戎寺的外围,即将离开巴戎寺。</h3> <h3>离开巴扬寺,走不远,就到了巴芳寺。巴芳寺(Baphuon,又叫巴普昂寺)是11世纪中叶真腊国王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公元1050-1066年在位)于1060年修建献给湿婆神(Shiva)的国寺,它位于当时都城的中心,现巴扬寺西北200米,紧邻皇家宫殿的南围墙。</h3> <h3>通往巴芳寺笔直宽阔的石板路</h3> <h3>从进入巴芳寺的长廊窗口望向巴芳寺</h3> <h3>巴芳寺全景</h3> <h3>侧面看巴芳寺</h3> <h3>第一层的斜角</h3> <h3>拍摄的背影</h3> <h3>第二层的长廊</h3> <h3>仰望巴芳寺</h3> <h3>巴芳寺的顶层仅剩几个门框,仿佛这里就是通往天国之门</h3> <h3>长廊</h3> <h3>顶部的大门</h3> <h3>从巴芳寺顶向下眺望</h3> <h3>陡峭的攀登阶梯</h3> <h3>完成巴芳寺的游览,继续前行。即将参观,空中宫殿、斗象台</h3> <h3>十二生肖塔,在巴芳寺的周围,按照动物造型,一共建造了12个塔,因此又叫十二生肖塔,据说这里被用作羁押罪犯的地方。</h3><h3>十二塔本无史料可查,柬埔寨民间正好有十二生肖习俗,而《真腊风土记·正朔时序》里也确实有十二生肖的记述:"十二生肖亦与中国同,但所呼之名异耳",后人便将两者巧妙联系在一起,于是就有了十二生肖塔的称谓。据研究资料,柬埔寨与占波(越南中部的一个古国)、暹罗(泰国)都有十二生肖习俗,据信是由中国传入,只不过柬埔寨的生肖排序是将鼠移至第十二位,牛成了第一位,其余顺序相同。</h3> <h3>穿过十二生肖塔,走几十米,便到了空中宫殿。</h3><h3>空中宫殿(Phimeanakas),原名金角山,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之一,空中宫殿最初是真腊国王罗因陀罗跋摩二世(Rājendravarman II )在位时( 941年-968年)在兴建王宫的同时,建造的湿婆庙,後为苏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印度教寺庙。空中宫殿的风格多方面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须弥山造型来自印度神话。空中宫殿虽然不如吴哥窟保存完整和出名,但在仍然是高棉建筑艺术的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h3> <h3>斗象台</h3> <h3>斗象台的石狮</h3> <h3>斗象台的浮雕</h3> <h3>斗象台的浮雕:大象</h3> <h3>斗象台浮雕</h3> <h3>斗象台浮雕</h3> <h3>远望另一个十二生肖塔</h3> <h3>赖王台浮雕</h3> <h3>赖王台浮雕</h3> <h3>周萨神庙位于大吴哥城以东。该寺庙修建于12世纪中叶,是一座印度教寺庙,属于小吴哥建筑风格,是吴哥古迹中一座较小的寺庙。&quot;Say&quot; 是一个高棉人的名,而&quot;Chau&quot; 一词是印度语&quot;王&quot;、&quot;Tevoda&quot;一词是印度语&quot;神仙&quot;,则整个名称的意思应是&quot;Say 王的神&quot;。而&quot;Say 王&quot;具体是谁,或是一种误传,尚不得而知。也有可能是为纪念索亚娃曼一世而建,或是与举行索亚娃曼一世遗留下的某种传统仪式有关。 在 吴哥王城 东门以东,胜利门 外南侧约70米。它大约建于12世纪上半叶,印度教,供奉湿婆和毗湿奴。 它与 托玛农神庙 平面相似,并具有独特的风格 。周萨神庙虽然规模不大,但值得中国游客特别关注:因为它是由中国工作队负责维修的。周萨神庙 维修项目很多,现存9座单体建筑中除西塔门保存较好之外,其余8座建筑毁坏情况极为严重。中国工作队经过多年努力,使其状况有所好转,以达到它的姐妹殿 托玛农神庙 的水平。</h3> <h3>周萨神庙</h3> <h3>托玛侬神庙(Thommanom)与周萨神庙相隔一条马路,对称分布。是一处排列紧凑的平地式寺院建筑。是12世纪初由苏利耶跋摩二世建造,是供奉湿婆神和毗湿奴神的印度教庙宇。庙宇虽然不大,但雕刻工艺非常了得。立柱都刻满了纹饰,门楣上雕刻着神话故事...</h3> <h3>托码农神庙</h3> <h3>茶胶寺是高棉第一座全砂岩石建筑,坚硬的长条青石,整齐地堆积起三层平台,神山金字塔结构。茶胶寺的主体建成后确定了高棉塔山型寺庙的外观形式,从而为折中始于阿约寺的建筑型式的发展画上完美的句号。</h3> <h3>茶胶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