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D1(7.4):兰州-西宁</h3><h3><br /></h3><h3> 下午一点在兰州取了车,吃了碗牛肉拉面,没做停留就向西宁出发了。从兰州西进入高速后,一路爬坡。京藏高速这一段走过多次,这恰好是祁连山和秦岭的过度地段,大通河及湟水在河湾附近汇入黄河,高速就沿着河水修建,车行在山水之间,闲适自在。兰州似乎是个临界点,出了兰州,人就像一下子进入了仙境,未来可期,身心都立刻活跃起来。发源于祁连山脉的湟水在群山间穿梭,忽而在左,忽而在右,狭长的老鸦峡地段蔚为壮观。湟水是青海的母亲河,孕育出包括马家窑在内的多个区域文化。听说大通河沿线的景色也特别美,可是我们还有更为廖阔壮美的自然风光要去探查,这个就只好留到以后了。</h3><h3> 到了西宁办理好住宿后,就去附近的超市购买食品,以备穿越沙漠和沿途食用。买了一箱小家伙最爱喝的老青海酸奶,矿泉水和面包也是不可缺少的,还有水果和零食。因为小柴旦后面的路程是第一次走,每一段开车具体需要多少时间、有哪些风景值得观看,这些都不太清楚,所以还是要做好充分准备。</h3><h3> 第一次来西宁的时候小家伙就有高原反应,毕竟海拔已经到了2200米,下了车就说头疼恶心,休息了一晚才缓过来。这次倒是很好,第四次登上高原,应该对这个高度的海拔已经完全适应了,跑来跳去,小嘴巴也不停地说个没完,直到晚上转个身,在床上沉沉睡去。</h3> <h3>D2(7.5): 西宁-德令哈</h3><h3><br /></h3><h3> 吃过早饭,给汽车加满油就直奔德令哈。由于才刚放暑假,游人还不多,进入多巴收费站的时候车辆并不拥挤,记得前年八月份去青海湖时在这里堵了一个多小时。经过湟源县到达日月山也很顺利,日月山口的海拔到了3500米,基本也没有什么反应。昨天开车不累,休息得也好,所以衣食住行对旅游来说太重要了。</h3><h3> 过了龙羊峡开始进入草原高速。在这一段高速开车是非常赏心悦目的:视野开阔、车辆少、隔离带宽阔,可以很悠闲地欣赏两侧的草原风光。那年去格尔木时这条路上还没有任何限速措施,今年已经有限速和测速提示了,而且是区间测速,不过风景这么美,总会不时停车休息,偶尔开快一些似乎问题不大。路上在G6高速2018公里路桩处下来拍了个照留念,时间和空间的交叉点,京藏高速北京到这里刚好是2018公里。</h3><h3> 由于以前走过这段区间,并没有多耽误时间,在傍晚时到了德令哈。第一次进入德令哈市区,看到了沿途的海子诗歌陈列馆,在一条河水的岸边,本来还想住下后散步过来看看,可是到了海西宾馆后那人突然说有些恶心头疼,身上也觉得冷,可能是路上下来玩时风有些大着凉了,再加上高原反应。我有些头大,先带小丫头去宾馆餐饮部做了碗面条,带回房间后说没食欲,于是又去附近的老严烧烤店买了些烤肉、烤馍和自制酸奶带回去。我俩先吃了饭,那人睡了一觉,又看到烤肉,似乎精神好了一些,吃了几块,晚上睡觉的时候症状已经基本上没有了,不知道是不是烤肉的作用。</h3><h3> 海西宾馆是海西州的国宾馆,园林式建筑风格,绿化还是不错的。房间里没有空调,确实也用不到,因为晚上睡觉还需要盖被子。宾馆对面是州政府,虽然地处西北干燥地区,路两侧的绿树却很整齐好看。买烤肉时经过一条巴音河,是祁连山的雪水流下来形成的,夜色初上,河两侧灯光带炫舞闪动,真的很美。祁连山下的这样一个小城市,气候凉爽,安静宜人,有机会可以在这儿多住几天。</h3> <h3>D3(7.6): 德令哈-花土沟 </h3><h3><br></h3><h3> 自上次去格尔木以来,依稀记得小柴旦湖上的美景,其他的似乎都不太清晰了,这次重走又捡拾起那些记忆。从德令哈出发,开始进入德小高速,这一段以小柴旦湖收尾。在小柴旦湖附近德小高速与柳格(柳园-格尔木)交叉,有三个方向出口:向南可达格尔木及青藏线,向北则到达敦煌,都是高速。我们的路线则是向西走G315国道,经花土沟,越过阿尔金山,进入南疆塔里木盆地。</h3><h3> 柳格高速公路像一条分割线,东侧是草原和山脉,西侧则变成了沙漠、戈壁、盐渍地和雅丹。这种变化是跃变式的,因为一进入国道,路两边的绿色立刻就没有了,代之以连绵无际的荒漠和沙丘,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任何宏大的地貌都会让人产生壮美的感觉,尤其是再加上历史因素。西北地区自汉朝以来,就备受重视,作为华夏文明最大威胁的来源方向而加以防御,直到清代左宗棠还曾收复不少被沙俄侵占的失地,到了清末李鸿章因重视海防放弃疆防,导致新疆不少领土丢失。两千年来的世事变迁给这个地区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明代张恒的这首"凉州词"写出了多少人的家国情怀:</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凉州词</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生苜蓿长。</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h3><h3><br></h3><h3> 西凉在武威,后面还会介绍,不过回到眼前,还是雅丹地貌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过了柳格高速有三四片大规模的雅丹地区,开始的时候我还带着小丫头下车,走过一片沙丘爬到路边的雅丹岩石上看一看,后来发现实在太多了,就干脆边开车边看了。公路就像一条丝带,高高低低,载着一路的风景延伸向前。</h3> <h3> 花土沟是个石油小城,确切说是一个小镇,不过这个小镇居然有自己的机场。从柴达木盆地出来后,经过几段沟壑的上上下下,忽然看到远处延绵不断的雪峰,接着一路下坡,左首出现一个油井,两个油井,…,一片油井,扭过头去一看,右侧的山坡上也有,采油机被喷成五颜六色,煞是好看。还是第一次看到在山上采油的,这时候就知道来到花土沟了,根据来之前恶补的一点知识,判断远处的雪峰就是阿尔金山,我们已经来到南疆的边缘了。</h3> <h3>D4(7.7):花土沟-且末</h3><h3><br /></h3><h3> 花土沟是从青海进入南疆的绝佳选择。从石油大厦出发,沿着G315开了一个多小时,上坡,看到"新疆欢迎您"的宣传牌,就来到了若羌县依吞布拉克新疆省界检查站,通过检查站,开始就是一个长的下坡,我们的新疆之旅开始了。</h3><h3> 入疆首先碰到的仍然是无人区,这一段的路况还是不错的,但是因为限速条和流动测速的缘故,车辆开得都不是太快。这样也好,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欣赏沿路的风景。阿尔金山脉是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界山,有一些神奇的传说跟其中的某个山谷相关,截止到现在仍有不少区域没有开发过。我们不停的在山峦中穿梭,山路有些险峻,时而可以看到山谷里的溪流流过,这个山谷叫做红柳沟。在一个地势相对平缓的休息区我们停车休息,那俩家伙就冲到谷底的溪流边捡小石头。水是浑浊的,虽然是雪水,但因为水量不大,也不觉得凉。因为有了水的缘故,谷底生长着不少植物,有一棵比较大的绿树,很突兀的伫立在不远处,顶部像是开着很多小花,粉艳艳的。这些绿色和红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形成了鲜明的的对比,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原来这就是红柳。再往远处看,山谷的下游仍有丛丛的红柳,高的矮的,像绯红的云朵,东一片西一片的簇拥在那里,怪不得叫做红柳沟。红柳的根系发达,是非常适于干旱地带生存的植物,后来我们在南疆不断地遇见,每次见到,仿佛遇到了老朋友。</h3><h3> 捡石头真是件有趣的事情,充满着偶然性。沿着水流的方向,寻找着各种颜色各异,奇形怪状的小宝贝,带回家可以放到阳台的花盆里,或者放到养着金鱼的鱼缸里,也许你会一直记得某块石头是来自哪里,也许,没几天就会忘记,但这个过程是美妙的。在那一刻,山间的风吹动你的发,阳光洒落在你的身上,而你的精神专注于脚下的这块土地,与之合而为一。</h3> <h3> 从阿尔金山转出来,道路变得平坦。我们已经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感觉外面的热量暴增,因为海拔已经降低到与内地接近的数值了。女儿国、楼兰古城、罗布泊、米兰古城,这些书中常见的地名,一一展现在眼前。这一地区汉朝称为西域,就是指的塔里木盆地36个小国家。历史上这个地区曾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经济贸易发达,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繁华已经被漫漫黄沙掩埋,只留下一些残垣断壁孤单地留在那里。远处的罗布泊,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还有湖泊存在,但是因为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七十年代就彻底干涸了。</h3><h3> 干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夏季,昆仑山和天山山脉在南北两侧阻挡了湿润气流的进入;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干燥气流自天山末端分为两支,分别吹向西部塔里木盆地和东部鄂尔多斯高原,盆地内空气干燥、雨量稀少、温差巨大、风沙频繁。以我们所处的若羌县为例,其年降水量只有4.5毫米,而一天之内的气温变化显著,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恶劣的环境使得这个地区地广人稀,若羌县一个县的面积,相当于两个浙江省的面积,是全国最大的县。</h3><h3> 我们到达若羌的时候正打算休息一下,于是去楼兰博物馆参观了当地出土的一些文物。古楼兰国记载于汉朝至东晋年间,后来一度消失,成为考古学上的谜。丝绸之路东起敦煌,第一站就是楼兰,在楼兰开始分南线、北线,可见当时的疆域还是很大的。考古发现古楼兰人具有欧洲人的特征,高鼻深目,也有说类似于高加索人。由于气候干燥,一些古人遗物得以保留下来,另外就是从附近的古遗址获取的部分文物。但是这些地方,与中国西北部的大部分遗迹的命运相同,有价值的东西都在上个世纪初流散到国外去了,甚至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楼兰遗址的地图绘制者,也是英国人,后面还会提到他。</h3><h3> 博物馆一个管理员的女儿刚好小学暑假放假,在里面作义务讲解,小丫头很快跟她成为朋友,两人到处叽里呱啦说个不停。参观完后我们继续前行,又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来到了且末县,在沙漠的南缘,一个产玉的地方。</h3> <h3>D5(7.8):且末-库车</h3><h3><br /></h3><h3> 且末是全国第二大县,仅次于若羌。朋友圈中洛阳的张先生居然了解且末是产玉的地方,玉是石之美者,不愧是百石先生。且末地理上位于昆仑山冲积扇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界处,幅员辽阔,南部一直延伸到昆仑山下,与西藏交界,有很多风景名胜。不过我们并没多做停留,因为这次出行的重点是:沙漠、喀什和独库公路。早上离开玉都宾馆,加满了油就驶上沙漠公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是世界上最长的流沙公路,以前只有轮台到民丰之间的第一条,1995年建成通车,后来又从塔中修了一条到且末,被称为第三条,而轮台到塔中路段与第一条共享,这次我们走的就是第三条和第一条。</h3> <h3> 进入沙漠公路还是有些小兴奋,路上车不多,要不是沿途路牌的提示,还以为走错了路。刚开入沙漠的时候还能看到一些绿色的植物,有些低矮的灌木,再向远处看,我们看到了绿色的胡杨。胡杨跟红柳一样,是西北地区的一道风景线。很多人慕名额济纳旗的胡杨林,每到秋天就会从四面八方赶到那里,那时胡杨叶黄,与周围的黄沙、黄土、蓝天搭配在一起,非常靓丽。可是我第一眼看到绿色的胡杨时,就觉得比秋天时更好看。独立的身躯,寂寞地生长在那里,周围是一望无际的黄沙,而绿色更映衬出生命的顽强与活泼。胡杨和红柳在一些古迹中多有发现,以前的房屋很多都是用胡杨木搭建或作为支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端的轮台有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密集的胡杨林,这是在走出沙漠公路抵达轮台,看到胡杨林公园时才了解到的。</h3><h3> 随着不断深入沙漠腹地,绿色植物越来越少了,胡杨也不见了踪迹。我们停车休息时,小丫头去路边爬沙山,居然看到一种零零散散分布的绿草,开的花香味很好闻。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能在这种恶劣环境下生存的,应该更是如此。沙丘高高低低,大多呈现月牙状,也有呈波浪状的。这些沙丘每年以一定的速度流动,所以称为流沙,沙丘高度有的可达200多米,看上去非常壮观。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底部是块古老的陆地,其地台在前震旦纪就露出了海面,后来因为多次造山运动,其周围隆起了昆仑山和天山,才成为盆地,在维语里,塔克拉玛干就是"山下的大沙漠"之意。</h3> <h3> 前半程天气晴朗,不过对于沙漠旅行来讲,这实在是太热了。除了两次停车休息,到附近去爬爬沙丘之外,基本上就是躲在车里吹空调了,因为外面实在无处可藏,根本连个凉荫也找不到,只有阳光热烈的暴晒。此时已接近大漠深处,路两边被护路工人按照网格状插入芦苇条,不知道是不是自适应网格,这样可以起到保护公路避免被流沙吞噬的作用。这个工作量还是很大的,看到路边时有成捆的芦苇堆放,用于阶段性的维护,芦苇长度约一米左右,而插到沙子里之后,露在外面的只有二十公分,可能需要特殊的工具来做这个工作。</h3><h3> 没有凉荫,到哪儿休息呢?看着天上的浮云,忽然想起徐志摩那首名句:我是天空中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小丫头一直没弄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扭过头对她说:看看天上的云,不是投影到了沙漠里了吗?天上的云彩不少,偶尔会有一片投影到公路上,因为风不大,移动的速度并不快,于是我们开始了追云之旅,逮到一大块云彩就停下来,下车休息休息,或者爬到高处欣赏一下大漠风光。这真是好办法,小家伙还特意挖了一矿泉水瓶的沙子,要带回家去。在追逐云朵的过程中,我们一路向北,来到了塔中油田。</h3> <h3> 在塔中加油,之后我们又在加油站里休息了半个多小时。塔中油田的口号比较豪迈,能在这儿安心工作还真是有一定的难度。路边看到的油井并不多,沙漠里面应该多一些。下面就要转到第一条沙漠公路里去了,且末到塔中是新修的公路,路况很好,但是路两侧没有防沙植被。而塔中到轮台是比较老的公路,路况稍微差一些,但是两侧的植被已经形成,就是有了绿化带了。如果要到沙漠里去,就要穿过绿化带和防沙网格。跟小家伙又爬了一次沙山,转过山头的时候,似乎看到一只羚羊一闪而过,再爬上去看已经没有踪迹了,书上讲沙漠里很多动物有夏眠的习惯,不知道是不是都躲起来夏眠了。</h3><h3> 沿路植被的维护是个大工程,离开塔中后沿路看到很多黑色的塑料管,走近了才发现是些滴漏灌溉管道,五百多公里的长度,沙漠公路就是这样被维护运行的。每隔几公里都有护路工人休息的屋子,也可以做防沙尘暴使用。行进没多久我们就遇到一阵急雨,噼里啪啦地落下来,正想着是不是会凉快一些了,再往前走,发现雨停了,而能见度逐渐变差,原来两侧清晰可见的沙丘都模糊起来,沙尘暴果然来了。上午曾见到过沙漠里的气旋,现在整个公路都在大气旋的笼罩之中了,黄沙在公路上旋转飞舞。来往车辆都打起双闪,我也降低车速,心里有点打怵,想着如果沙子排山倒海地过来要不要往回走,盘算着风暴的速度快还是车子的速度快。外面的风并不太大,跟小家伙停车出来感受了一下,还可以承受,于是继续往前开,大约四十公里后天空逐渐又明朗起来。</h3><h3> 再往前,两侧的沙漠之中开始出现植被和胡杨。再见胡杨,已经是把世界第二大沙漠抛在身后了,我们到达了轮台。在沙漠公路出口立着一块界碑,是沙漠石油公路零公里起点,拍照留念。</h3><h3> 由于要到库车住宿,我们稍作休息又继续前行。当地的时间晚上十点左右才会天黑,在暮色中通过了塔里木河大桥,桥不宽,但是看了看河水,水面很宽阔,蜿蜒曲折。塔里木河是盆地内最大的一条河,印象中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这类河流一般是边传播边辐射的,类似于介质天线,以前的终点是罗布泊,现在就不知道了。塔里木河既有昆仑山雪水融化的支流,也有天山山脉的支流,根据流量以天山支流为其干流。沿路还看到轮南胡杨林公园,其实不需要公园,胡杨随处可见,它的轮廓特征一眼之后很难忘记。在夕阳下,天边泛起彩虹,晚霞余晖映衬着远处的胡杨,散发出金色的光芒。一路云霞相伴,在天黑时分,抵达库车。</h3> <h3>D6(7.9):库车/克孜尔石窟/</h3><h3><br /></h3><h3> 第六天,旅行快一周了,今天在库车休息调整。库车,就是汉代的龟兹(qiu ci秋词),据称曾有个乌孙国公主到长安学习汉文化,中途路过龟兹,与龟兹王子相遇并相爱,后来又一起到长安游学,这像是古代版的留学加陪读。龟兹国从汉代一直延续到唐朝,武则天时期置安西都护府,辖四镇:焉耆、疏勒、于阗,还有一个就是龟兹。疏勒即喀什,于阗在和田附近。这些国家没有像楼兰那样消失,可能是与水源有关。龟兹在天山南麓,水资源丰富,而楼兰在沙漠腹地,一旦塔里木河下游河道发生变化,依赖于这个水源的国度失去依托,那么这里的人就只能迁徙到其他地区了。</h3><h3> 库车具有新疆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克孜尔石窟在其西北部,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克孜尔石窟在空间上介于阿富汗巴米扬和中国敦煌之间,时间上比莫高窟的开凿年代要早一百到两百年,其雕塑和壁画艺术风格受到希腊、印度和中国的共同影响,尤其是描绘佛经故事、佛像所采用的菱形网格形式,在其他石窟中很少见到。</h3> <h3> 上面第五张图里可以看到,佛像的一部分缺失了。负责讲解的塔吉克族小伙子告诉我们,新疆产金,原来每个佛像的袈裟都是用金箔贴上的,后来这些金箔都被铲走,可能变成耳环或者戒指,戴在某个少女的身上了。窟内壁画作品均是在洞窟的岩土上抹一层泥土层,其中红土含量较高,粘性和附着力较强,然后用石膏覆在上面作为衬底,然后作画,可参见下面的第一幅图。由于气候干燥,降雨稀少,因此这些壁画得以保存两千多年。克孜尔千佛洞的佛像也是木胎泥塑结构,可惜很多都被毁坏。佛教塑像和壁画在当地与欧洲的艺术风格相结合,有不少裸体的造型,表现出当地民族的一些审美特点。如古代在这些国家,社会制度不但允许家庭里存在男休女,也允许女休男,石窟遗迹不仅有佛教内容,也有生活、耕作和商业内容,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h3><h3> 龟兹国大约在内地的五代十国时期被回纥所灭,其民众与大多数其他西域国家一样,逐渐被西迁的回纥人所同化,形成一个统一的回纥族,居住在天山南北。回纥民族的宗教从开始的萨满教,到摩尼教和佛教,最后又统一为伊斯兰教,说明回纥民族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民族,能够吸收外来文化进行内部的迭代。</h3> <h3> 龟兹是有名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的故乡,他的母亲是龟兹王妹。鸠摩罗什翻译了"金刚经"、"般若经"等许多经典佛教著作,一直流传到今天。在克孜尔石窟前面的广场上立有他的石像,他面对木扎特河谷,手搭膝盖,似乎还在思考自己的前世今生。</h3> <h3>D7(7.10):库车-喀什</h3><h3><br /></h3><h3> 沿天山南麓,全程高速。途经阿克苏地区时,雪峰在侧,万里无云,到了喀什附近才看到厚厚的云层。喀什古名疏勒,自唐贞观年间辖于安西都护府,正式纳于唐朝版图之内,这也是天山南北的西域地区第一次被中国中央政权所征服。而河西走廊,是在汉武帝时期,由卫青、霍去病连破匈奴大军所平定的,当时即设张掖、酒泉、武威、敦煌四郡。河西四郡、安西四镇的设立,都是在中国古代国力强盛的顶峰时期办到的。西部交通的打通,一方面减轻了边关备防负担,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与中亚、欧洲经济文化交流。汉、唐都采取驻兵屯田制度,加速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h3> <h3> 喀什的夜色,安静、大方。翌日凌晨两点,观看世界杯法国对阵比利时,1:0。</h3> <h3>D8(7.11):喀什/帕米尔雄鹰</h3><h3><br></h3><h3> 昨晚看球赛睡得晚,今天本打算先去办理帕米尔高原边防证,然后轻轻松松在古城看一看,第二天再去看高原雪山。结果到了喀什市政大厅,发现人很少,没两分钟边防证就办好了,外面天气也不错,于是决定干脆直接去高原吧。</h3><h3> 帕米尔在塔吉克语里是世界屋脊的意思,昆仑山和天山山脉在此交汇,中国古代称之为葱岭,看上去那些山峰确实像葱一样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葱岭是中国的最西端,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20世纪初那个英国的强盗兼学者斯坦因第一次新疆考古就是从这儿经由塔什库尔干到达喀什,他在四次新疆考察中掠走了中国大量的稀世之宝和珍贵文物。</h3><h3> G314国道可以通过红其拉甫关卡直达巴基斯坦,因此需要办理边防证。进入盖孜边防检查站就可以看到公格尔峰了。公格尔峰海拔7649米,是世界著名的高峰,攀登难度极大。峰顶云烟笼罩,很难看到她的真容,但是帕米尔雄鹰还是能看到的,照片里那两个黑点,要极目注视才能发现,它们不停地在山间盘旋,鹰击长空,雄鹰确实应该属于高原。公格尔峰和旁边海拔7530米的公格尔九别峰被称为姐妹峰,是西昆仑山高度最高的两座山峰,周围发育的现代冰川厚度可达数百米。有句古话叫仰之弥高,当站在大山面前,脖子仰起很高还是找不到山峰,应该就是这个意思了。如果离得远还可以眺望一下,感受不会有这么强烈,离得太近只能仰视。</h3><h3> 过了检查站不久,就会进入公格尔隧道,百度地图导航提示路线错误,应该是刚开通不久的缘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公格尔峰</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半掩仙容临玉池,流云舒卷此多姿。</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他年无意若相见,应是思君头白时。</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 /></h3><h3> 在停车区拍照后,沿着乌红线继续前行。两侧山势越来越陡峭,可以看到很多冰雪融化后岩石滑落的坡面,在那个高度上,只有岩石和冰雪。有些路段有雪水下来从路面流过,好在水流不大。周围都是雪山,这个季节又正是融雪期。转过几个山坡,前面忽然开阔起来,远远的看到白沙湖观景台的路牌,下面,可以看到绿色的湖水,像一颗碧玉镶嵌在雪山之间。我们停下车,开门的时候感觉门都要飞出去一样。这儿刚好是个风口,风特别大,温度急剧下降,赶紧找出秋衣裤穿上。湖对面的山确实是白色的,感觉是些白色的沙山,很奇怪,不知道为什在高原上会出现这么几座沙山。这个湖真是太美了,周围除了前面的沙山都是雪峰,给人一种纯净之感。由于风太大,我们往前开到湖的低洼处,这儿就几乎没有风了,太阳暖洋洋的。小丫头和她妈妈去湖边玩,我站在路边,渊停岳峙,万籁俱寂。</h3> <h3> 在白沙湖耽搁了一个小时,再往前,发现了河谷和湿地,原来白沙湖是由周围雪山雪水融化汇集而成的。湿地里开着紫色的花,一片一片的,像天然织就的地毯,而骆驼和马,就在这地毯上悠闲觅食。远处,太阳的光芒照射在雪山之巅,阴阳变幻,仿佛置身仙境。</h3><h3> 慕士塔格峰应该不远了,我们继续去追寻这个冰川之父。没多久,一座巨大的雪山忽然出现在公路前方,正对着我们,看着那块巨大而平缓的峰顶,知道就是那里了。慕士塔格形状浑圆,峰顶积着厚厚的冰川,西坡坡度平缓,东北陡峭,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非常壮观。传说中慕士塔格和乔戈里峰是对恋人,却不幸被分开,到今天也只能遥遥相望。山下的喀拉库勒湖湖水湛蓝,像一面镜子掩映着周围的雪山,湖边有牧民搭建的帐篷,晚上可以在此住宿。如果能够在这里每天晨昏相对,我想一辈子也不会厌倦,因为每时每刻雪峰的光线、明暗都在变化,这么美妙,又怎么会厌倦呢。我正在烦恼峰顶的云太多,看不到真实面貌,过了一会儿,云真的就飘走了,是心想事成吗,慕士塔格峰真容显现。如果不凑巧,这一刻不知道还要等待多久,不过我想,有些等待总是值得的。</h3> <h3>D9(7.12):喀什/天空花园</h3><h3><br></h3><h3> 昨天去帕米尔高原转了一圈并不算累,虽然是山路,但是距离不远,游人也少。今天去看喀什老城,就更加从容一些了。喀什是南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前不少国家在这里设有总领馆,那个英国人,斯坦因,就是依靠着英国领事馆帮他干了不少坏事。</h3><h3> 语言不通有时候确实很不方便,当地的居民很多都听不懂我们讲话,反之亦然,但是这并未妨碍与他们的沟通。在库车的时候,跟加油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学会了维语的"你好"应该怎么说,雅克西莫赛斯,小丫头也学会了,时不时还要装模作样使用一下。</h3><h3> 城里的很多店铺都是正常营业的,有铁匠铺、烤馕饼店、面包店,也有理发店。这些店铺都是门对大街,假如偶尔从一条小巷进去,就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真实面貌了。我们刚拐到一个小巷子里走没几步,就看到一户人家里,两个维族妇女正坐在门厅里给小孩子描眉。小丫头有些好奇,那两个主人也很热情,让她进去也描了一下。原来维族的传统说法是两根眉毛越近,表示长大以后离家也越近,尤其是女孩子。我们当然乐意了,不过描完出来后小丫头嫌那个颜色的味道不好闻,没多久就抹掉了。</h3><h3> 维族家庭的门口和院子都养着很多花草,收拾得干净整洁。这里的习俗是如果一户人家大门敞开,表示主人在家,如果只有半扇门打开,表示只有女主人在家,如果大门紧闭,那就是没人或者不希望被打扰了。闲逛时我们发现,一般人家在门后会挂着一条很大的挂毯或丝巾,这样外人从门前经过,也不会看到院子里的情形。路过一户居民家,一位老先生正坐在门口的凉荫里喝茶,大概七十多岁的样子。我表示要给他拍个照片,他听不懂我讲话,但是应该是明白我的意思了,微笑着表示可以。刚拍完,他太太从大门走出来,用双手做出请的动作让我进到院子里去拍照,原来他们的院子里养了很多盆绿色植物,包括一棵石榴树,树下还有一个秋千椅,多闲适的生活!</h3><h3><br></h3> <h3> 从小巷子里转出来回到大街上,人越来越多,不过游客似乎并不多。在一家毛毯店门口,一位维族中年男子正在弹奏冬不拉,我第一次听这个演奏,感觉曲调悠扬,非常动听,他演奏得也很投入。盛唐时期长安的很多达官贵人瞧不起胡人,当作蛮夷看待,但是文艺界却很欣赏胡乐,特别是龟兹乐,还有舞蹈。后来大唐的歌舞事实上还是受了他们很大影响,这说明当时的胡乐更能引领潮流和时尚。</h3><h3> 小丫头买了个冬不拉,又要去买羊皮鼓。我上去试着敲了几下,声音确实很清脆,店主和她的女儿也敲了起来,她们的节奏感真是好。只需要冬不拉和羊皮鼓两样乐器,完全可以举办一场盛大的舞蹈晚会,多欢快的节奏也可以演奏出来。我对音乐知之甚少,不知道有没有汉族的两种乐器也可以表现出这种效果。</h3><h3> 喀什被称为空中花园,因为他们第一层房屋的上面还有街道、商店和居民。我们顺着楼梯来到上面,地面的一切也就都搬上来了。小孩子们在空地上踢球,丫头也去凑热闹,很快就打成一片,孩子们的交流真是简单!这时候足球滚到我脚下,只好顺便秀了一下球技,小家伙们有点目瞪口呆。</h3><h3> 沿着空中花园有个斜坡下来,在路旁有位维族妇女带着孩子在卖菜和水果。我看到有西红柿,就挑了一堆放到塑料袋里,称了一下,才2.7元,我翻出3块钱说不用找了,那个维族妇女听不懂我讲话,但是估计意思明白了,急忙又给我袋子里塞上了三四个。我们顺便又买了些黄杏,新疆的黄杏真是好吃,没有之一。最好吃的哈密瓜是后面在吐鲁番吃到的,没有之一。</h3> <h3> 喀什老城像个迷宫,街道曲曲折折,没有东西南北之分,我们也只好信马由缰,从街头转到巷尾。大街上商店很热闹,空地上孩子们很热闹,小巷深处却很安静,你可以在路边的椅子上好好睡一觉,也不会被吵醒。这个城市已经建造两千多年了,一定经历过各种繁荣和衰落,但是生活在里面的人们是自在的,到处可以感受到他们热情和活力,这是生活本来的样子,也是一个城市的灵魂。</h3><h3> 我们行走在天空花园,依然可以听到下面冬不拉和羊皮鼓的弹唱,这种简单重复的曲调像是有着某种魔力,让人痴迷、陶醉。</h3> <h3>D10(7.13):喀什-库车</h3><h3><br></h3><h3> 从喀什原路返回库车,准备走独库公路,翻越天山。</h3> <h3>D11(7.14)库车-独山子</h3><h3><br></h3><h3> 预计到今天穿越天山时间会比较长,可还是超过了预期,虽然因塌方修路多走了100公里左右的路程,但主要原因还是一路风景优美,富于变化,停留的次数多。</h3><h3> 独库公路北起独山子,南到库车,沟通了准葛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是连接南疆北疆的重要通道。这条路由解放军工程兵部队承担建设任务,从1974年开始,到1983年完工,历时近十年。整个独库公路蜿蜒盘旋在天山山脉里,沿线可以看到各种地貌奇观,经历很多气候现象。地质、雪山、草原和天气,展示出了天山的魅力所在。</h3><h3> 从库车沿G217开出不久就进入了天山南部山区,南部有盐水沟、大峡谷、大小龙池等景区,这里的地貌非常特殊,开始可以看到雅丹风光,经过一段河谷地带(木扎特河谷)后,就会进入奇特的红色石林区域。云南的石林相对来说是离散的,而天山的石林是一大片一大片连在一起的,非常壮观。车辆沿着河谷前进,一侧是峡谷水流,一侧是峭壁高山,独库公路就是建在峭壁边上的公路。</h3> <h3>(因美篇照片数量限制,游记第一部分到此为止,后续部分请参看美篇"雪山之下,草原之上(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瞻彼日月,悠悠我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