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7亿人民7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句口号。当时有民谣曰:“四个轮子一把刀,白衣战士红旗飘”。当兵是适龄青年的第一选择。</h3><h3> 1976年二月,我在平桥中学读高二,属于应届高中毕业生,符合入伍条件,参加了征兵体检,合格了,我的户口属于城镇户口,没有竞争对手,在父母的努力下,终于成行。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低,体检没有多少客观指标,体检医生也是父母的熟人,妈妈对我的身体健康还是心存疑虑,儿行千里母担忧啊!</h3><div>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只有老奶奶舍不得。父亲母亲哥哥姐姐都为我题诗,鼓励我进步。父亲的诗后来用毛笔写了送给他的老师王驾吾先生,王先生大赞,打了红圈,还写了评语:字字练语,深意郑重,可谓合作。并且拿这首诗为例,给孙子们讲诗的写作。王先生去世后这诗稿又给了我父亲,现在由我收藏。<br></div><h3> </h3> <h3>。</h3> <h3>最初的诗稿</h3> <h3>妈妈的题诗</h3> <h3>哥哥的题诗</h3> <h3>小姐姐的题诗</h3> <h3>爸爸给我带上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册,在唐山大地震时,卫教队长张福鲁靠我的地图册知道了承德和唐山的距离。妈妈给我准备了一个通讯录小本子,写下了我们家祖国各地的亲朋好友的地址电话,以备不时之需。</h3> <p class="ql-block">在定兵以后父母请带兵的于队长和郝大陆来家里包饺子,于队长很热情,郝大陆很帅。在淮安县城,父母又宴请了好友,有常国武老师,孙肃老师,张人权老师,张春森老师等,张老师在南京与父亲同校,是海军转业的,讲他在部队的生活。</p> 当我们穿上了绿色的军装,在淮安县街道上行走时,一群孩子追着我们喊:解放军叔叔好,穿皮鞋戴手表。在淮安县城乘船到邳县换火车,火车当然是闷罐车,大家把被褥打开,就是土卧铺了。<br>傍晚到唐山市部队住地,坐在收割了的稻田上听首长训话,心凉了半截。原来当兵的原因之一是为了逃避下农村,结果到达的地方正是部队的南大荒农场,在北国种水稻更加辛苦,许多老兵患上关节炎。好在我们的部队已经要换防,新兵连以后我被分到了一营的机炮连,而一营已经作为先头部队到达承德了,于是我们几个分到一营的新兵被留在团部,为团部的搬家做些包扎打包的工作。<br>离开南大荒的那天,大多数人要步行几十里路去唐山市乘火车,彭班长照顾我和刘金保,让我们随大卡车到唐山,到了集合点,时间还早,我带着刘战友去唐山市里去逛逛,去了市区的最高点凤凰山公园,鸟瞰唐山市全貌,对美丽的唐山留下深刻印象。 <h3>网上的照片,地震后的唐山凤凰山公园</h3> <p>这是刚到部队不久在新兵连时拍于唐山泊各庄农场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一机炮连生活了一个多月后,我被选派到师部,参加卫生教导队的学习,这是因为来淮带兵的团卫生队队长于胜杰医生看上了我,他告诉我的父母,在所有的新兵中就看好我了。所以我有机会去师卫教队学习,并且被任命为副班长。这次学习影响了我一生的职业选择。由于学习成绩好,在学期中间被连嘉奖一次,也是我的部队生涯里唯一的一次受奖,有了它我退伍回乡后去人武部报到,接待人说表现不错嘛,我父亲母亲听了很高兴。</p><p class="ql-block">在卫教队我是副班长,每个班长轮流喊操,有一周该我们班时班长请假,我就要去喊操,于是我在中午休息时一个人在操场上练习喊口令,立正,稍息,向右看齐等等,这样心里有底,真的带队时就不慌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卫教队的一张考试卷。当时因为同学的文化基础不一,老师讲课有的同学听不懂,比如A,B,O血型的遗传关系,老师讲了,同学不理解,我懂了,讲给同学听,他们也懂了,所以给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期中评比时给我记“连嘉奖”一次,这是可以记入档案的最低一级奖励,但是对我的激励作用还是很大的。</p><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一张试卷。</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卫教队期间在隆化照相馆所拍。大姐在南京的照相馆加色彩!</p> <p class="ql-block">隆化县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地方,建有烈士陵园,曾经在这里留影。</p> <p class="ql-block">和战友同学倪殿涛合影,他后来入4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习,并且留校做了教授。</p> <h3>与战友林厚培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对我们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住抗震棚,在野外讲课。</p><p class="ql-block">11月我们去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住在军部所在地承德的军招待所,经常去避暑山庄,冬天爱看溜冰,很潇洒。一个月住在军招待所,当时是上下铺,因为怕地震,有同学不敢睡上铺,我不怕,就睡上铺。休息时间还可以去看电影。享受城市生活。当时有顺口溜说承德是:一条街道,一座楼,一个警察看两头。还说:酱油不咸醋不酸,饼干像个耐火砖。但是毕竟是地级市,以前热河省的省会。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技术力量也很好的。</p> <h3>卫教队毕业照。大家可以找到我吗?</h3> <p class="ql-block"> 毕业回到部队,先在营部住了一晚,与教导员住在一个通铺上,第二天下到6连二排。六连是文艺功臣连,许多人有文艺特长。排长会拉二胡,有的战友会表演,快板,活报剧都演得好。</p><p class="ql-block"> 当时六连负责建筑材料的运输工作,比较辛苦。最苦的是装运石灰,烧皮肤,最危险的是去山里运木料,木料装满卡车,我们睡在木料上,山路弯弯,是大石块铺的路,比较滑的,我们睡在木料上,手要紧紧抓住固定的绳索,汽车一晃,就引起担心,如果翻车就不堪设想,只好听天由命。装卸红砖也是非常辛苦,发的手套几下就磨通了,手指常常磨破。十指连心,疼痛可想而知。运输水泥也非常辛苦,出汗后水泥会把头发结成一团,洗都洗不掉。</p> <p class="ql-block"> 77年春,我被选任新兵连卫生员,在那里打靶没有压力,成绩很好。还有机会和炊事班的老兵一起用大碗喝酒,酒倒在一个碗里,你一口,我一口地喝。</p> <p class="ql-block"> 1977年夏天,父亲母亲来部队看我,他们从北京坐火车到承德,那天正巧我们去承德拉货,妈妈坐在驾驶室,父亲和我们战士一起站在车上,风吹日晒到连队,60多里路,也很辛苦。连队批准了一天假期,陪父母在承德避暑山庄走走,留下这珍贵的合影。</p> <h3><br></h3> 1977年一月,总理逝世一周年父亲写诗送给我 <p class="ql-block">1977年秋天,爸爸寄陈毅诗词选集给我,未拆封时,指导员蒋步用说家里寄高考复习资料来了,拆开一看是陈毅诗词,同班战友徐广富看了陈老总照片说我长得像陈毅。陈毅夫人张茜的骨灰当时就存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七室,与我外祖父的遗骨相邻,我1985年清明曾去祭扫。</p> <p class="ql-block">1977年底到1978年春,我们连被派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老松岭林场去运木头,我们班的任务是把木头装上火车车厢。每天早6点到晚6点,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室外工作,辛苦可想而知。可悲的是连长不懂科学,快结束时清晨跑操,看到大家的皮帽子的耳护在跑步时上下摆动,觉得不好看,命令大家把皮帽子的耳护翻上去,还在寒风中训话,导致大家耳朵朝风的全部冻坏。</p> <p class="ql-block">3个月没有洗澡,其间一次乘火车去鹿道洗澡,澡堂不大,一个连队一百多人,无法插足,我也没洗。不过平时都是有热水可以洗的,所以也不是太脏。</p><p class="ql-block">住的房子烧火墙,曾经把一位战友的棉被烤糊,夜里靠里面的嫌热要开门,门口的怕冷不让开,每天晚上免不了有一番争执。</p><p class="ql-block">老松岭离中朝边境图门很近,干部们轮流去参观了,我们只有每天劳作的命,三个月内没有一天休息,每天早6点干到晚6点。结束后东京城林业局送我们本子和毛巾,盖着东京城林业局的章,回家后奶奶一看,说孙子到了东京喽,以为我去了日本。不过牡丹江的建筑风格倒是日式的,都是当年日据时代建设的。</p> <p class="ql-block">在老松岭火车站台留影。春节时我们也在劳作,当地的居民在这里扭秧歌,我们在工作中远远的看着,我第一次实地看到扭秧歌,原来很多是男扮女装的。</p> <p class="ql-block">1978年4月初,我退伍回家,临别时依依不舍。</p><p class="ql-block"> 到家后奶奶非常高兴,说越南这个小妖会和我们打仗,现在孙子回家了,她就放心了,一年后果然有一场战事,不知道奶奶哪里来的先见之明。</p><p class="ql-block"> 我的军旅生涯很短,但是走过了军师团营连,到过唐山承德东三省,经历唐山大地震。还是丰富多彩的。一句歌词唱得好: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感到珍贵!</p> <h3>1985年在北大医院学习,与国内一流专家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1985年夏,在北大医院送陈集舟教授赴香港定居,我们学员和陈主任合影,其中有三位是部队医院的医生。前排右二陈航宁大夫是铁道兵总医院的皮肤科医师,右三是王慧芳大夫,当时在四军大唐都医院,左二杨忠渝大夫,在解放军总后309医院,三位都是“军二代”,都是很好的大夫,可惜杨大夫英年早逝。</p> <h3>2018.11和北大医院终身教授朱学骏老师及王爱平教授合影</h3> <p class="ql-block">在部队的卫教队半年学习,使我接触了医学,为我以后的行医生涯打下了基础,如今我成为高级医生,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有信任我的患者群,都和我的军旅生涯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现在我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由于工作需要延迟退休,继续为患者服务,为医院出力,二院进入新时期,我愿继续贡献我的微薄之力。</p><p class="ql-block"> 2018.7</p> <p class="ql-block">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到了2022年八一。我已经于去年退休。当兵是我职业的起点,在职46年,现在返聘,继续贡献余热。我的老队长于胜杰也还在贡献余热,非常想去看看他。还有唐山的农场,隆化的卫教队,承德的头沟,经常神游,要实地去看看。2022,8,1晨补记。今天晚上在大运河文化广场,大运河合唱团将举办庆祝八一歌唱晚会,给我安排了节目,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期待中。</p> <p class="ql-block">2023年初,我领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优待证”,办好了公交卡,每次一刷就说“老兵你好”,优待证出行有很多照顾,体现国家对退役军人的优待,让我时时想起当兵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2024年我在6月29日去了唐山的小泊农场,圆了我几十年的梦想。7月31号和一到退伍分配到淮阴供电局的费哥合唱了一首“打靶归来”庆祝八一建军节。2024年8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