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3

晓湖

<h3>明天就要离开土耳其了,今天打算去伊斯坦布尔的欧洲新城区逛逛,天竟然下起大雨来,在宾馆待到十一点,雨渐渐小了,出门坐上T1</h3> <h3>塔克西姆广场也叫独立广场,在土耳其的地位类似于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广场南面矗立着环形独立纪念碑,用来纪念共和国的创建者,万千土耳其民众无比敬仰的国父凯末尔,象征着土耳其的独立和自主。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土耳其国内的每次大的政治变动和集会塔克西姆广场都会参与其中。<br></h3><h3><br></h3><h3>凯末尔大概是土耳其街头肖像最多的男人没有之一,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克就是“土耳其人之国父”。曾经让整个基督教世界惶惶不可终日四百年之久的奥斯曼帝国,到了十九世纪已经是摇摇欲坠,国之将死。欧洲列强早已经将其昔日的属地瓜分殆尽,希腊更是乘火打劫企图占领整个土耳其。 &nbsp;&nbsp;</h3><h3>凯末尔在一战的加里波利之战中击退了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印度五国军队并晋升为为将军。随后在1920年,他亲自指挥国民军与英国人撑腰的希腊军队在萨卡里亚河进行战略决战,并以弱胜强,重挫希军主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晋升为元帅。自此凯尔末在军事上的声誉达到最巅峰。他迅速成立国民政府,并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红色政权建交,结束了持续几百年的土俄之争,随后干净利落的把希腊人彻底赶出了土耳其,在1923年10月成立了土耳其共和国。</h3><h3> 凯末尔执政期间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并逐步形成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体系“凯末尔主义”。凯末尔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推行世俗化,废除伊斯兰教的国教地位;废除哈里发制度,放弃对其他伊斯兰国家的统治权,相当于宣布土耳其退出伊斯兰世界;推行男女平等;放弃阿拉伯语,立土耳其语为国语,使用拉丁字母书写。 &nbsp;&nbsp;</h3><h3>凯末尔在土耳其的声望之高旁人难以企及。对于来自同样经历过耻辱和昏暗,一步步从全盛的帝国沦落到亡国边缘近代史之中国的游客,也许并不难理解,垂死的奥斯曼帝国人民在带领他们抵御外侵,民族独立的领袖身上寄予了何等的尊敬与信任。<br></h3> <h3>独立大街绵延2公里,北面连接塔克西姆广场,南端通达加拉太塔,是伊斯坦布尔世俗化氛围最浓厚的地区,这里商铺林立,跨国企业的的标志随处可见,打扮时髦的土耳其青年在这里闲逛。独立大街之于伊斯坦布尔,就像王府井之于北京,南京路之于上海,春熙路之于成都。<br></h3> <h3>突然下起大雨来,我们躲进街边餐馆用午餐,吃完出来已是阳光明媚</h3> <h3>街头有好多卖艺人,唱得不错</h3> <h3>小盆友是出来赚零花钱的么</h3> <h3>独立大街的小火车被称之为怀旧火车,原因很简单,因为很老。到底有多老呢,这条铁轨是世界上第二老的轻轨,仅次于伦敦的地铁。由于有了这个怀旧小红电车,独立大街也文艺了起来<br></h3> <h3>土耳其的鲜榨橙汁又便宜又好喝</h3> <h3>独立大街走到头就是加拉太塔(Galata&nbsp;Kulesi),又被叫做基督塔,是加拉塔萨雷地区的地标。现存的加拉太塔是热内亚人于1348年在君士坦丁堡重修的。修建时是整个伊斯坦布尔最高的建筑,塔高66.9米,净海拔35米,城墙厚3.75公尺,牢不可破的塔楼上曾经遍布大炮,巨大的铁链从塔楼一直连到君士坦丁堡海防城墙,用以拦阻战舰冲入金角湾。 &nbsp;&nbsp;</h3><h3>1453年的攻城战中,热那亚人在加拉太塔上看着默罕默德二世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打海峡对岸的基督教兄弟,君士坦丁十一世率领七千守军苦苦支持,而他们选择隔岸观火。围城结束后,保卫了东罗马逾千年的君士坦丁堡海防城墙和加拉塔萨雷的城墙一起,被默罕默德二世下令拆除,只剩下孤零零的加拉太塔。 <br></h3><h3>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塔曾身兼数职:警卫塔、监狱、天文台……如今,大家更乐于在67米高的塔顶纵览整座城市如画般的风景。 <br></h3><h3>加拉太塔作为俯瞰伊斯坦布尔和金角湾的老牌黄金观景地,没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排队时间,是不太可能有机会登上塔顶观日落的。我们果断放弃<br></h3> <h3>加拉太塔往下走就是我们昨天坐游船的加拉太大桥了。白天的加拉太大桥,来往于贝伊奥卢区和艾米诺努区的伊斯坦布尔人川流不息。桥上三三两两的钓鱼爱好者满怀希望地将鱼线抛入桥下的水中,络绎不绝的街头小贩们则在兜售着各种商品,从新鲜出炉的芝麻面包圈simit到偷来的劳力士手表应有尽有。</h3> <h3>漫步在城市街头,清真寺的礼拜声和小贩沿街叫卖的声音不绝于耳。左手咖啡、右手红茶是日常伊斯坦布尔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h3><h3><br></h3><h3>如今的土耳其人对宗教的态度已经相当开放,街头围戴头巾的女性很少,夜晚酒吧热闹非凡。祈祷乐Ezan sesi 每天五次在城市中回响,但俯地祈祷者寥寥无几。我更愿意认为,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教规的打破,是一种对待宗教更理性的态度。 </h3><h3><br></h3><h3>再见,土耳其!</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