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儿时记忆之一</h3><h3><br></h3><h3> 娘</h3><h3><br></h3><h3> 我娘出生在一个叫雷家坳的小山村,嫁给我爸六十年了,一生勤劳,善良,操劳持家,实属不易。</h3><h3><br></h3><h3><br></h3><h3> 我的家乡是在鄂东南的丘陵的地带,主要种植以水稻为主的各种农作物。在我的儿时记忆中,我娘是个不折不扣的“女汉子”。在农村责任制之前的生产队时期,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差,我娘不得不从事所有男劳力的农活,犁田、耕地,播种,插秧,打谷场上扬谷子,挑谷头,样样得心应手。靠着每天挣着可怜的“工分”,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那时候,基本上家家缺吃少穿,粮食不够吃,时常用“干红薯丝”夹在大米里当主食,我小时候也因不爱吃这样的主食,饿了睡在路边,至今仍成为乡亲谈笑小时候故事的“笑柄”,但不管生活如何艰辛,我娘都任劳任怨,养育着六个儿女。</h3><h3><br></h3><h3> 农村责任后,家里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粮食大量丰富,吃饱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家里的经济收入少。那时候,我娘总是带着我们在自家的菜地里种些菜,记忆最深的是每年夏天在田埂上种上豆角,成熟了让父亲送到街上去卖,增加些家庭收入,贴补家用。后来,也在家里养些鸡,还养过母猪,这样“卖鸡蛋”,每年两窝“小猪仔”,也成了我们家一笔可观的收入。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娘的风湿很严重,走路、做农活都很吃力,在地里栽菜苗只能跪着,由于当时没有很好的治疗,至今落下的病根。</h3><h3> </h3><h3><br></h3><h3> 九二年,我为了缓解家里的压力,选择了当兵。当时娘是反对我当兵的,但我的坚持,加上体检、政审顺利的通过,家访时娘也不得不同意和支持了。12月9日走了那一天,家里为我办了欢送晏席,敲锣打鼓地送行,当军车启动的那一刻,我看到了娘站在路边,眼里含着泪水,不停地喊着我的名字,这一刻,我才知道娘是舍不得我离开的。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啊!</h3><h3> </h3><h3><br></h3><h3> 我第一次探亲已是三年后了,当我走到家时,娘正坐在门口洗衣服,抬头看到一个穿着军装的我,高兴的泪水瞬间溢出。家里的嫂子告诉我,这几年,娘经常一想起我就会哭。再后来,我考学、上军校、提干、转业在外一直25年,娘也慢慢适应了,但永远不变的是牵挂。每次探亲归队,娘都是伫立在门口,或是蹒跚着送我到路边,望着我远离的身影,这时候,我是不敢回头的。现在娘已经快八十岁了,每次打电话她都能准确地说出北京的天气情况,气温多少度,也许她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想念和牵挂远方的小儿一家吧。</h3><h3><br></h3><h3><br></h3><h3> 娘一辈子没有读过书,一个字也不认识。但从我娘身上感到一个人的善良正直,宽容大度与自己有没有文化没有多大的关系。我妻子也曾多次说:虽然和我娘接触不多,也没有建立什么感情,但从我娘身上,她学会了如何做一位妻子,如何做一位母亲,如何做媳妇,如何做女儿。这么多年在外,我娘从来没有给我说过家里的困难和变故,也从来没有向我提出任何要求。“都好”基本上是我娘通话的口头禅。前年,父亲生病住院,因脑梗引起偏痪,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脾气也相当不好,但我娘总是毫无怨言,拖着伤痛的双腿,精心照顾着父亲,现在父亲的身体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康复。</h3><h3> </h3><h3><br></h3><h3> 又有两年没回家了,我想我娘了。愿时间善待她,亦祝天下的母亲幸福安康!</h3><h3> </h3><h3> 2017-4-18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