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曹智明

风穿石屋

<h3> 文友曹智明 几年前一偶然机会,我在发小老石处结识了曹智明,曹大哥。老石喜文墨,往来多是拿得起笔的朋友。因我也好这口,遂与曹大哥相识、相交、相知,后得他赠予的《燃情岁月》一书,读之,对他更了解了。 曹大哥有文瘾,这两年又写了许多文章,正准备结集成书,嘱我写点应和文字,以其相映成趣。和曹大哥相识前,我对退休年长之人写的忆旧文章不甚了解,说实话,也不喜欢读,觉得不过是家长里短、自说自话的文字游戏,但我这人有个优点,朋友的文字必须尊重,我深知,成文不易。所以还是认真地将《燃情岁月》通览了一遍。殊不知一本业余作者的书改变了我的认识。凡人、常人认识世界比名人、大家要真的多,前者大都是为自己写的,后者落笔之际必须受制于圈内圈外种种规约。这次曹大哥又给我带来几十篇文章,其中大部分都已见诸报端,读后明显感觉到,这次的文章比《燃情岁月》中的文章质量高了许多,选材更严,立意更深,文字更顺,情感更真。常人轶事更印证着生活的本真,我退休也有几年了,更容易接受曹大哥写的文章。 这次的文章大约写的是亲情,青少年追忆,咏物,个人喜好等,其中也不乏个人面对人生思辨的小文,细细读来当可以感受到空间的移动和时间的回放。日子,我们每天过的日子,在文中一一呈现。 “爱”字在当下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而曹大哥则从最近处写起。写父母,写妻子,写儿女,写亲戚,写身边的朋友,写久远的祖辈,一支笔饱蘸着浓浓的亲情,丝丝的爱意,大爱就此聚起。尚若一个人连亲人都漠视无觉的话,那爱他人,爱国家从何谈起?和曹大哥相处的日子里,自可感受到他是个爱心极浓的人,而他在职时从事法院工作,也是百姓之福了。 读起回忆往事的文章,更能挠起我的兴趣。曹大哥年长我五岁,与我同是九江市土生土长的人,文中诸多风物、旧事因熟悉而变得亲切可感。人老了,回忆往事犹如站在悬崖边上眺望,不过这种眺望是朝身后的。八角亭旁游泳,大众戏场听戏,南门湖的洗衣声,王万和药店抓药,兴中纱厂拉畏子,我们记忆深处很多都是一致的,但没读这些文章,我的那点记忆碎片怕是随风而逝,而读之,则激起我浓浓的乡情和想与人忆旧的意愿。 曹大哥业余活动喜钓鱼,仅钓鱼文章就好几篇。我也钓鱼,钓鱼的门道略知一二。值得称道的是,他能从门道中体味着复杂人生,文中散发着朴素的哲理和思辨,读来引人深思。他从鱼的习性引申到人们生活的社会,鱼因气候变化,或上浮,或沉底,或悠然中层游弋,而人在社会中的沉浮则比鱼类在水中的变化险峻、精彩得多。钓鱼,雕虫小技,曹大哥却有新奇、丰富的联想,从中不难看出他的人生观、处世观,而一些感怀的文章里,同样散发着他一贯的文品和人品。 老人写旧文也算是时值风行,曹大哥记忆力强,又坐得住,加之手中的笔从未搁下,因此平日里文章越聚越多,别人聚财,他聚文,此种快乐能相提并论否?他的文章基本上是在体制内框架中成文的,这种圈子里行文最易犯“假大空”的毛病,而我读他的文章却从无此感觉,反之,却是“真善美”的厚重直沉心底,文中跳动的文字,读来犹如面对曹大哥一双执着、友善的双眸。 我期待着曹大哥下一本文集聚成,也愿再写点诸如此类的文字来向他表达敬意。 2015.6.18<br></h3> <h3>九江老火车站</h3> <h3>西圆浪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