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大暑至,夏日长。不知不觉间,“国培”课程已进行大半。打开沉甸甸的笔记,我好像又回到那精彩无比的课堂,又看到一位位或温柔敦厚或激情飞扬的专家老师。他们亲切深邃的眼眸传递出一种力量,令我的心底迸发出一声呐喊――做教育的追光者,我们一直在路上!</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抬头看天是一种方向</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走进“国培”项目县培训团队研修班,袁先潋老师的《加强教师培训研究,提高教师培训质量》让我们对教师培训研究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当前教师培训的政策、形式、要求以及今后的培训任务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刘洪莲老师的《送教下乡活动设计与组织》,更是激起大家对农村教育的使命感,明确了送教下乡的活动设计思路、内容、流程、注意事项。“送教下乡”“校本研修”等主题小组讨论活动,更是让我们</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模拟实践中</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深</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化</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了</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对课程内容的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握。</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低头看路是一种清醒</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在小学语文学科知识培训过程中,授课老师对新课标精准的剖析和自如的作用令人叹为观止,他们对课堂的掌控和引导更是令人神往。田祥珍老师说:“做有困难的事,才会获得成长。”我想,这句话就为我们揭示了老师们脱离平庸、走向优秀的奥秘所在。</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李碧英老师的《在生活中交际,在交际中生活》,黄兆华老师的《让阅读教学“效”起来》,唐清碧老师构建的作文教学课程,都让我们看到了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热土上深耕的累累硕果。朱幼菊老师的“观课议课”理念,让我们重新认识教研活动对教学质量的促进,对教师个人成长的助力。她带来的生动案例,也让我们发觉:只有会观课议课,才算得上真正的会教学。</span></h3> <h3>坐而论道起而行</h3><h3>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会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宝贵的培训经历指引了我们努力的方向,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将所得所思应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教育的追光者,我们一直在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