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黄海之滨, </p><p class="ql-block">在崂山脚下, </p><p class="ql-block">在人民海军的战斗行列里,</p><p class="ql-block">有这样一支英雄的部队: </p><p class="ql-block"> 北海舰队工程船大队潜水中队(青岛沙子口栲栳岛)每当提到她,我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多少年来我一直在深深的爱着她,思念着她。</p><p class="ql-block"> 因为她是我的第二故乡, </p><p class="ql-block">因为她是我可爱的连队, </p><p class="ql-block">尽管我解甲还乡数十年了, </p><p class="ql-block">但我依然日复一日的思念着我可爱的连队。 </p><p class="ql-block"> 每当我提起曾经的军旅生涯, 谈到最多的话题还是我的战友,我的班长,我的连队。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凝聚力,特别有集体荣誉感的连队。</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士气高昂,永不言败的连队。</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支英勇善战,敢打硬仗,专啃硬骨头的连队。</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支脚杆子上绑大锣,走到哪响到哪的连队。</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支曾经被海军树立为“先进舰连、先进团支部”的“双先”红旗标兵连队。</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支由张宁、房英畏、赵军建等11名战友组成的中国潜水队在法国马赛进行的世界潜水比赛中曾经打破一项世界深潜记录(204米)创造一项世界深潜记录(205米)荣获世界深潜比赛第一名,为国争光的连队,并为我国的“蛟龙号”深潜设备的研发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支由颜修荣战友首次担任中国南极科考站并任第一个南极站中国邮政支局局长的光荣连队。</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支有刘克训、刘观礼战友组成并参加的人民海军受阅方队曾经在天安门广场接受过祖国检阅的光荣连队。</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支英雄辈出,群星熣烂的连队。</p><p class="ql-block"> 这又是一支默默无闻,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用汗水浇灌荣誉,用英雄教育战士,用先进激励后进的连队。</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支部队遗传了红色的基因,流淌着红色的血脉,传承了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的作风。</p><p class="ql-block"> 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潜水战士,我们感到无比的荣耀和自豪。</p><p class="ql-block">有关资料显示:</p><p class="ql-block"> 我们潜水中队的前身,诞生于烽火连天的抗日年代,成立于1945年9月的胶东海军支队。</p><p class="ql-block"> 曲波、张继尧、杨子荣等老前辈是这支部队创建时最早的成员之一,该部队隶属于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曲波、张继尧即是杨子荣的战友又分别是当时的营长和区队长。所在部队于1946年8月编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同年11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4野第38军。</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22日,是第一批入朝参战的抗美援朝主力军,直到朝鲜停战前十几天才奉命回国的英雄部队,史称“万岁军”,是我人民解放军的红色种子部队之一。</p><p class="ql-block"> 从朝鲜战场凯旋回国后,38军中的一部分被编入到了人民海军工兵第三团,我们的老前辈张继尧先后任营长,团长等职务。</p><p class="ql-block"> 我们潜水分队(于 1965年编入工程船大队,1977扩编为中队)就是在海军工兵三团一营一连一排整建制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当时的第一任排长郭定和,四川人,1950年入伍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38军334团3营X连X排)在潜水排工作半年后被调到其他部门任职。 </p><p class="ql-block"> 这个一开始只有20多人的潜水排后来扩编到50多人,在第二任中尉排长吴连本的带领下,白手起家,迎难而上,一切从零开始,自编教材和训练大纲,先后向山东省威海市石岛民间潜水师傅邵恒峰,邵恒宽等拜师学习,从此迈开了潜水分队发展史上艰难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样一个当初令人不起眼的潜水排,他确是我们海军北海舰队唯一一个军港建设的水下工程部队。</p><p class="ql-block"> 潜水分队一茬又一茬的干部战士以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提高发展前进,逐渐成为我国军港建设水下工程名副其实的主力军,担负着北起辽宁鸭绿江入海口南到江苏连云港高公岛,在延绵数千公里海岸线上,分别建造大小军港数十座,为我国的海防、国防建设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在建造我国第一个核潜艇基地码头水下工程和第一座航空母舰基地码头水下工程建设中更是大显身手,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潜水分队从成立之初就是一个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英雄辈出们的连队:</p><p class="ql-block"> 第一任分队长吴连本,1960年入伍,军人素质标准,军事技术过硬,在1964年开展的全军大比武活动中曾荣获海军工兵三团大比武标兵,百米之内十发子弹中靶百环,50米之内枪响鸟毙,有百步穿杨之功,是全团官兵信服的“神枪手”。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他带领的潜水分队被海军树为“先进舰连”,是海军部队的一面红旗,他还曾于1969年5月16日至6月6日在北京参加海军第四次党代会和基层先进代表大会。强将手下无弱兵,“见红旗就抢,逢第一必争”,“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把平时当战时”是当时潜水分队的真实写照,在他的带领下,潜水分队的干部战士个个都是陆上猛虎,海上蛟龙。在工程船大队历年的各种比赛中样样都是第一名没有第二。</p><p class="ql-block"> 1975年国庆节前,潜水七班代表大队去青岛舰队后勤部(军级、十几个团级单位)进行建制班徒手队列三种步伐比赛时,我们以饱满的精神,旺盛的斗志,宏亮的口令,严整的军姿,正齐而标准的步伐荣获第一名;在半自动步枪百米距离竞赛中,广东战友吴生发十颗子弹中靶99环,荣获了全班和个人双双第一的好成绩。</p><p class="ql-block"> 1977年6月24日(当天有日记作证)我们七班在吴队长带领下前往山东淄博市周村区执行遭洪水泛滥后万米地下遂道抢险救灾中曾连续奋战40多个小时。我们忍受着恐怖、饥饿、寒冷和随时塌方的危险,从距地面80多米的遂道中打捞出17具遇难民兵的尸体交给地方政府和遇难者的家人,圆满完成了任务,在当地群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他们高度评价潜水小分队真是一支英勇无畏并且技术过硬的英雄部队。</p><p class="ql-block"> 1977年10月底还是我们七班在姚宝安排长的带领下又一次前往淄博周村区的萌山水库打捞因船只侧翻而落入库底的遇难者,这是一个上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水深十六七米,要在这么大面积的水库里打捞一个沉入库底的人,无疑是大海捞针。到达现场后姚排长一边安排战友们抓紧时间安装潜水装备,一边召集我和副班长王太安研究打捞方案,在详细询问目击者的基地上,根据事发时的风向、水流、水深等因素,并以岸上的两个点和水上一个点作为参照物为基点,结合我们多年积累的打捞经验,姚排长果断把带有尼绒绳子的10公斤重铅砣抛入水中,我穿上100多斤的笨重潜水服顺着铅砣绳子迅速下潜,到达库底后,到膝盖深的浮泥一下子翻腾起来,挡住了我混沌的视线,凭借着多年的水下经验,我习惯地稳定了一下情绪,2分钟后我慢慢的向前移动了一步,感觉像是有东西挡了我一下,伸出胳膊扶到我眼前一看正是落水者,(铅砣的着落点距尸体不足30公分)我一边用潜水电话汇报情况,一边用绳子固定住落水者的尸体要求上升。整个打捞过程不足20分钟,这真是一次闪电式的成功打捞,在岸上围观的数千名群众看到当时的情景像炸了锅似的议论开了:历害,历害,海军太历害了……。是的,在那个没定位系统,没有生命探测设备的年代能这样神奇闪电式的功夫真是够历害的。俗话说的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的背后无疑是辛勤的汗水和不断的付出,像这样的例子在潜水中队实在是太多太多。</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在沙子口营区还是在青岛基地一提到潜水分队真是无人不知晓,个个树母指,打心窝子里佩服。</p><p class="ql-block"> 时任副指导员、团支部书记的刘清吉1960年入伍,用爱心、贴心、细心、关爱战士,用阶级感情感化帮助战士,使诸多后进战士转变成先进分子和工作骨干。1968年入伍的颜修荣来自上海繁华大都市,家庭条件优越,一开始到部队畏手畏脚,对潜水这种高风险的业务更是难以适应,上侧所都要戴口罩,刘指导员主动和颜修荣交朋友,结帮扶对子,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后来颜修荣像变了人似的,出海训练早上船晚下船,重、脏、险活抢着干,星期天不是帮厨就是打扫侧所挑粪或在营房周围种菜浇水样样精通……在我国的第一个核潜艇基地工程作业中常常连续多日下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转业之后的颜修荣始终以军人的素质严格要求自己,英语水平达到了国家级,在上海市200多个邮政支局万名员工中脱颖而出,不但被确定为中国南、北极考察队队员还被国家邮政总局任命为第一任中国南极特设邮政支局局长,(特设邮政支局设在我国的雪龙号考察船上)。</p><p class="ql-block"> 潜水分队团支部的先进经验还于1970年10月X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栏目中播出并在解放军报上发表。</p><p class="ql-block"> 1978年的春天,我们中队迎来了贾泉、周爱民、李少云、赵军建等20名来自北京的新战友,他们大多都是干部子弟,家境殷实,充满着朝气和理想,见过大场面。当初在他们心中想像的部队生活是住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市,身着令人羡慕的水兵服,吃着潜水灶,喝着纯青啤,脚穿锃亮的军用皮鞋,站在甲板上,迎着朝阳出海,伴着晚霞返航。那种浪漫、潇洒、惬意的水兵生活着实令人陶醉……。</p><p class="ql-block"> 可是,当结束了新兵训练后他们就被直接分配到了荒凉闭塞的我国第一个航母基地工地上。沙土满天飞,涌大浪高急,蚊虫小咬多,时常炊断水。低矮简陋的工棚房,劈山炸石的隆隆炮声,是当时航母基地开工之初的真实的现状。強列的条件反差使新战友们产生了许多的想法,各种问题接踵而来。除此之外,还有从洛阳市,杭州市,温州市,丹东市,青岛等城市入伍的战友先后来到潜水中队,城市兵比例占了很大的成份,给部队的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和增加了管理难度,当时在连队里流传着农村兵看城市兵,城市兵看北京兵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利用繁忙紧张的施工间隙,党支部有针对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政治教育,把我军的光荣传统和当工程兵光荣,在航母工地上施工光荣和青春献国防等教育紧紧结合起来,还利用身边人身边事鼓励新战友,尤其是让超期服役的老战士现身说法,让老战士和城市入伍的新战友结成帮扶对子等等,这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到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来自首都的 北京战友确实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他们觉悟高,悟性好,顾大局,荣誉感强。贾泉、周爱民、李少云等主动向其他战友们提出倡议:潜水中队的优良的传统在我们身上只能发扬光大,决不能有半点退色,是英雄是好汉航母基地上来检验。在紧张的施工过程中他们早上船晚下船,苦脏险活抢着干,贾泉战友有严重的晕船呕吐病症,他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坚持在海上作业,从不退缩一步。人高马大,朴实厚道的贾泉明显的消瘦了许多,班长见状曾劝他可以休息休息,都被他多次谢绝,仍然和战友们一起夏天顶烈日,冬季冒寒冬,顶狂风战旋涡,日复一日的在海上作业,尤其是在2号码头水下基础整平和方块安装中常常连续在水下超时间作业,从一个没有见过海的旱鸭子锻炼成为合格的水上蛟龙。伟大来自平凡,战士是真正的英雄。航母基地的如期建成确实凝聚着全体潜水战友和全工区数万名工兵兄弟们的心血汗水智慧和青春……</p><p class="ql-block"> 我们潜水中队的干部战士,是听着战斗故事,唱着革命歌曲,受着英雄熏陶,沿着英雄足迹前进的,火红的年代,火热的青春,沸腾的军营,滚烫的部队大熔炉把我们这些热血青年百炼成钢。</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我们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我们摸爬滚打,互帮互学,我们结下了亲如兄弟般的友谊,我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能够在潜水中队这样一个英雄的部队中结识,是我们终身的缘分。</p><p class="ql-block"> 虽然 我们现在天隔一方,相距三山五岳,大江南北,但我们的心始终没有分开过一刻,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潜水中队,我们将会永远热爱我们共同的潜水中队。</p><p class="ql-block"> 作者: </p><p class="ql-block"> 方太长,河南省项城市人。</p><p class="ql-block"> 1969 年12月入伍</p><p class="ql-block"> 1970年10月入党</p><p class="ql-block"> 1984年12月转业。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杨子荣</p><p class="ql-block"> (1917年1月至1947年2月)山东烟台人,解放军特级侦察英雄,孤胆英雄,剿匪英雄。</p> <p class="ql-block"> 曲波</p><p class="ql-block"> 山东烟台人,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生前同乡和战友,1946年东北解放军36人剿匪部队参谋长(代号203)优秀小说《林海雪原》一书的作者。</p><p class="ql-block"> 小说后来被拍成同名电影,又被改编为现代京剧巜智取威虎山》。深受观众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张继尧,</p><p class="ql-block"> 山东烟台人,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生前同乡和战友,1946年东北解放军剿匪小分队36人成员之一。杨子荣牺牲以后张继尧是为杨子荣抬棺木入葬人之一;也是处决八大金刚等士匪时的监斩官。被广赞誉为“智勇双全,力大无穷,勇冠三军”的传奇英雄。</p><p class="ql-block"> 曾经是我国第一个核潜艇基地工区主任,第一个航母基地工兵一支队支队长。</p> <p class="ql-block"> 解放军牡丹江二团各种模范纪念(八一)时部分人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吴连本</p><p class="ql-block"> 北海舰队潜水中队队长,山东无棣县人,1960年入伍,1964年工兵三团大比武标兵。他带领的潜水分队曾经是海军树立的一面红旗单位。</p><p class="ql-block"> 曾经为我国的第一个核潜艇基地和第一个航母基地工程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刘清吉,潜水中队指导员,山东沂南县人。1960年入伍,任副指导员、团支部书记期间被评为海军先进团支部。</p><p class="ql-block"> 曾经为我国的核潜艇基地建设和航空基地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图片说明从右往左:</p><p class="ql-block"> 姚宝安,河南邓州市人1965年入伍,潜水三分队队长、后任团职潜水业务长。</p><p class="ql-block"> 项传德,浙江萧山县人1965年入伍,潜水分队副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何来法,浙江萧山县人1965年入伍,潜水一分队队长。</p><p class="ql-block"> 沈志群,浙江萧山县人1965年入伍,潜水二分队队长。</p><p class="ql-block"> 他们转业数十年后,在浙江杭州聚会时合影。</p> <p class="ql-block"> 潜水分队部分战友手捧“先进舰连,先进团支部"的奖状在毛主席巨幅画像前合影。照片拍摄地址为:沙子口栲栳岛工程船大队大队部院内。</p> <p class="ql-block"> 1966年国庆节潜水分队部分战友合影,后排左一项传德、后排从左到右第6名刘清吉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前排从左到右第五名陈小弟班长,前排从左到右第七名沈志群。</p><p class="ql-block"> 背景为潜水分队低矮简陋的营房。</p> <p class="ql-block"> 姚宝安,河南邓州市人,1965年入伍,潜水中队3分队队长,后任团职潜水业务长。曾经参加了我国第一个核潜艇基地工程和第一个航母基地水下工程建设,并立下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沈志群,浙江萧山县人,1965年入伍,曾经为我国的核潜艇基地和航母基地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何来法,浙江萧山人,1965年入伍,潜水一分队队长,曾经为我国第一个航母基地水下工程建设立下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陈小弟老班长,l965年入伍,(上海市人)身着55式水兵服,曾经为我国第一个核潜艇基地码头水下工程立下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陈其恕,江苏滨海人,1968年入伍,曾经任潜水中队排长,为我国第一个核潜艇基地和第一个航母基地工程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后提升为工程船大队三中队队长。</p> <p class="ql-block"> 杜德昌,上海市人,1968年入伍,曾经任潜水中队排长,为我国第一个核潜艇基地和第一个航母基地水下工程建设立下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颜修荣,上海市人,1968年入伍,曾经为我国的第一个核潜艇基地水下工程建设立下汗马功劳,是我国赴南、北极科考队队员之一,是中国南极邮政支局第一任局长(邮局地址设在“雪龙号"科考船上。</p> <p class="ql-block">颜修荣战友在北极留影。</p> <p class="ql-block"> 陆泉祯,上海市人,1968年入伍,负责潜水多种设备的供应、维修、保管保养等,是战友们公认的红管家,好后勤,为潜水中队在数个国防工程的顺利进行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梅崇山,江苏人,1968年入伍,曾经为我国第一个核潜艇基地水下工程建设立下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周维来,上海市人,1968年3月入伍,在部队期间曾经为我国的数个国防工程的水下作业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立下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涂家荣,湖北武汉人,1969年3月入伍,曾经为我国的第一个核潜艇基地水下工程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刘观礼,河南扶沟县人,曾经为我国的第一个核潜艇基地水下工程建设立下汗马功劳,曾经参加过天安门广场国庆受阅,是海军受阅方队成员之一。</p> <p class="ql-block"> 陆云成(左)上海崇明县人,1969年3月入伍。</p><p class="ql-block"> 王太安(右)辽宁丹东市人,1971年3月入伍,同为七班的战友,曾经为第一个核潜艇基地和第一个航母基地工程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成功的背后是浸透军衣的汗水。</p> <p class="ql-block"> 吴生发,广东中山人,1971年3月入伍,曾经为第一个核潜艇基地工程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七班的战友,在1975年舰队后勤部轻武器比赛中以10发子弹中靶99环的优异成绩荣获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 钱志荣,江苏镇江人,1969年12月入伍,曾经为第一个核潜艇基地工程的水下工程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做出了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孙海发,吉林省前郭县人,1975年入伍,在我国第一个航母基地水下工程施工中以贡献突出,被战友们称赞为:个大手大脚大,干劲大决心大嗓门大。其先进事迹被巜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p> <p class="ql-block">图片说明:</p><p class="ql-block"> 张宁(后左一)吉林长春人,1976年入伍,房英畏(后右一)吉林省吉林市人,1977年入伍,赵军建(前右一)北京市人,1978年3月入伍,于1979年8月1日和本文作者前往北京及出国培训前留影于青岛市中山路天真照像馆。</p> <p class="ql-block"> 贾泉,北京市战友,1978年3月入伍,曾经在我国第一个航母基地水下工程作业中克服严重的晕船呕吐等困难,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虑心向老战友学习请教,踏实勤奋,朴素厚道,为人正直,谦虚谨慎。最终使旱鸭子变成了水下蛟龙,多次圆满完成艰巨任务,受到战友们的好评和赞扬。为我国的第一个航母基地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周爱民,北京市战友,1978年3月入伍。曾经在我国的第一个航母基地水下工程施工中,吃苦耐劳能干,刻苦钻研技术,团结新老战友创造性的出色完成任务,为我国的航母基地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周爱民战友,转业后被分配到了北京铁路局,先后担任北京至兰州、广州、福州、苏州、厦门、成都、哈尔滨、丹东等列车长,并有北京至莫斯科国际列车上工作的经历,培养了300多名列车员和十几名列车长。</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1997年4月他担负着陪同中央首长和数十名国家级著名艺术家沿京九铁路赴老区心连心慰问团近两个月,由于完成出色而受到了铁道部和北京铁路局的表彰。</p> <p class="ql-block"> 周爱民战友于1997年4月担任列车长并负责沿京九铁路赴老区心连心慰问期间同著名艺术家彭丽媛合影。</p> <p class="ql-block">周爱民战友同著名艺术家闫维文于1997年4月合影。</p> <p class="ql-block"> 李少云,北京战友,1978年3月入伍,曾经在小口子航母基地水下工程施工中踏实勤劳,吃苦耐劳,工作中即有拼命精神又能灵活运用技术,为我国的国海防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赵波涛,河南洛阳伊川县人,1979年3月入伍。在部队期间曾经在我国的第一个航母基地水下工程施工中有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在战友们中间有较高的威信和号召力,带领战友们多次出色圆满的完成上级交给的艰巨艰苦的任务。为我国的航母基地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郭洛建,河南洛阳市人,1979年3月入伍,在部队服役期间,严格要求自己,苦练潜水技术,团结新老战友,创造性的完成上级交给的各种艰难艰巨的任务,在战友们中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维护连队的团结,曾经在我国第一个航母基地工程水下施工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图片说明:</p><p class="ql-block"> 作者和部分洛阳市战友在小口子航母基地留影,前左一:常卫海,前右一:李建洛。后左一郭洛建,后右一方太长。</p><p class="ql-block"> 洛阳战友们在航母基地的水下施工中团结拼搏,吃苦耐劳,为我国的第一个航母基地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立下J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潜水中队七班的的战友们正在海上配合国家海洋局青岛站的海上作业现场。地点是:沙子口海庙1号码头外侧。</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就是用这样落后的潜水设备完成了我国第一个核潜艇基地和第一个航母基地的水下工程建设。</p> <p class="ql-block"> 沙子口曾经是我们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栲栳岛,我们奉献青春的地方,在那里有我们的连队,我们的战友,更有我们难忘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p><p class="ql-block"> 方太长,1977年10月拍摄于沙子口栲栳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