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总结序曲篇】
花香沁润怡校园,余音缭梁驻心间。<br></h3> <h3> 7月15日-7月22日为期八天的教学名师培养对象集中研训,在花香沁润的德化二中落下帷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回首八天,领导的谆谆教导,专家的前沿讲座,如沐春风,余音绕梁。<br></h3> <h3> 【领导教导篇】
谆谆教导寄关切,暖暖心语记心间。<br></h3> <h3> 在培训开班仪式与汇演典礼上,县教育局詹焕生局长、县进修学校吴飞校长都作了重要讲话。詹局长的“四心要求”:静心、细心、耐心、虚心;吴校长处理“四个关系”:静与动,学与思,罔与殆,躬行与借鉴;这些殷切话语,时常还回响在耳边。<br></h3> <h3> 【专家智慧篇】
诚筑上涌凤凰台,引得名家送经来。<br></h3> <h3> 来自全省各地专家、学者、教授,为我们学员带来了他们最精专、最前沿领域知识,对于我们学员而言,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加油站”。不仅对我们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我们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br></h3> <h3>【教学理论本真篇】<br></h3> <h3> 县进修学校吴飞校长《〈学记〉的学习与理解》,富有见地指出七大教育原则:敬道、官始、逊业、收威、游志、存心、学不躐;四种学习方式:藏学、修学、居学、游学。<br></h3> <h3> 县进修学校程光龙副校长《审美规律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完美课堂应含有“八美”:交往之美、生成之美、显现之美、无用之美、常非之美、潜显之美、感知之美、和易之美。<br></h3> <h3> 【学生核心素养篇】<br></h3> <h3> 于文安教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行为评价》,明确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五个方面的健康人格:耐心、学习、责任感、自制力、尊重。<br></h3> <h3> 【教师核心能力篇】<br></h3> <h3> 王洪才博士生导师《教师核心能力与专业发展》,明确教师核心能力应具备:亲和力、说服力、指导力、行动力。<br></h3> <h3> 县进修学校孙志满主任《基于课题研究的论文写作》,指出撰写课题论文要做到:关键事件引反思,反思纠正明方向,方向校正促成果。<br></h3> <h3> 黄丽萍教授《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课题研究》,强调课题选题注意“四新”:新话题、新方法、新深度、新视角。<br></h3> <h3> 王立武老师《课件媒体选择及基本设计规范》《课件的素材处理与布局》两个主题讲座,手把手教会学员们课件制作三个原则:文不如字,字不如表,表不如图。<br></h3> <h3> 林斯坦教授《试课与试课教学的技巧》,道明试课特点具有:时空限定性、横断截面性、多重虚拟性、即时预设性、方式自主性。<br></h3> <h3> 张华特级教师《领衔教师成长的励志,方法与个性的思考》,强调教师要克服“三忙”:忙——忙碌,茫——迷茫,盲——盲目,不断成长,走近、走进名师。<br></h3> <h3> 【课堂变革高效篇】<br></h3> <h3> 县进修学校吴飞校长《课堂教学要关注九个常态问题》,明晰课堂要关注九个常态:三个定位即学情、目标、资源;三个设计即学、教、交往;三个系统即教学工具、教学评价、教学辅助。<br></h3> <h3> 傅兴春教授《课堂革命——当代优秀教师的反思》,提出课堂革命要做到“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br></h3> <h3> 林修英特级教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有“回味”的课堂才是隽永的课堂。<br></h3> <h3> 郭贯群教授《让教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教师应教给学生五在技能:写作、交流、思考、选择、搜索,提出出“落实学生发展素养,构建开放型课程体系”的课堂。<br></h3> <h3> 【团队和谐篇】
芳草萋青绿满扉,团队和谐润心脾。<br></h3> <h3> “同吃同住,同学同悟;同校上课,同场交流”,这是我们德化二中培训八天最大的特点。</h3><h3> 课堂上,我们名师班同学彼此交流心得与质疑,感受着团队智慧火花的碰撞,“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队人可以走得很远”;</h3><h3> 课后,我们为培训汇演节目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最终确定以陈新珠老师的方案为定稿,节目从不知所措,到初见雏形,再到完美呈现,无不凝聚着团队成员的智慧结晶。<br></h3> <h3> 【学员感悟篇】
一味低头失目标,时常回头明方向。<br></h3> <h3> 习近平主席就曾经提出一个“蓄电池理论:人的一生只充电一次的时代已经结束,只有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h3><h3> 是呀,我们八天的培训学习,正是在“充电”“加油”,培训中的所得所思所悟,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们不能一味低头形而上学地照搬生套,应当时常回头注入反思创造性地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低头”吸收知识,“回头”反思明确方向,把培训收获内化、提升为自身专业素养。</h3><h3> 此次八天研训,我们满怀希望而来,满载硕果而归。<br></h3> <h3> 教师的成长是需要胆量、勇气,有时好事不是等来的,是争取来的,幸运之神降临,往往只因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有敢于开课、听课、评课、试课的勇气,要有敢于发表课题文章的勇气,要敢于介绍自己经验的勇气,要敢于展示自己特长的勇气,并且要以知难而进的心态对待压力,以精益求精的心态面对成长进步。
我们成长路上,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只要经历过就是一笔人生的财富,都会在成长路留下浓重的一笔。<br></h3> <h3> 【我们的团队】
犹如积木拼图,缺一不可!<br></h3> <h3> 【我们苦乐观】
老师很苦,苦在事多,老师很累,累在心灵,其实老师也很乐,乐在研究,在研究中发现自我,在研究中实现自我,在研究中成就自我,愿自己永远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成为永远的研究“生”。<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