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花开!——记我和女儿的18年

喜上眉梢

<h3>  今天,收到了女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虽然只是一所普通大学,我依然心潮澎湃。</h3> <h3>  因为,这张录取通知书是女儿对她自己12年的寒窗苦读的一个交待,并将以此为平台迈向新的征程。面对这张录取通知书,我想对女儿说:孩子,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你能走多远,并不取决于你今天站在哪个起点,而取决于你想走多远。只要你目标够高远,一路向前,就能到达自己的理想彼岸。环顾我们四周,不难发现,真正能成大事者,并非聪明而中途停下的人,往往是那些看似不怎么聪明却一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做一件事的人。孩子,你要有信心,妈妈相信你!</h3> <h3>  同时,这张录取通知书也为我陪伴女儿的18年生活划上了一个句号,我亦想对女儿说:孩子,妈妈拼尽了全力,只能送你到这里了。从此,你远走高飞,我目送你的背影渐行渐远。愿你且行且珍惜,归来仍是少年!</h3> <h3>  <b>  望着这张录取通知书,蓦然回首,已是18年。</b></h3> <h3>  18年前,为了解决两地分居,我从老家单位停薪留职到了老公身边,费了好大劲才找到一个工作,正准备去上班,却发现自己怀孕了,而且怀孕反应很大,呕吐不止,还有出血现象,需要静养保胎,完全不能上班。是选择和老公在一起、上班?还是选择独自回老家、保胎生孩子?短暂的犹豫后,我选择了要孩子。我想孩子在我还没做好准备时,她就来了,说明她是多么急切地想见到我这个妈妈,我不能辜负她的期盼。</h3> <h3>  孩子三岁后,为了不两地分居,我把孩子留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再次从老家单位停薪留职到了离老公不远的一个城市上班。然而在异乡,我完全不能安心上班。我听不得有小孩的哭声,一听到有小孩哭,我就要打开窗户看看,我觉得是我的女儿在找妈妈。我不敢回老家,每次刚回到老家时,女儿对我很陌生,总是怯怯地躲在爷爷奶奶身后,不肯叫妈妈。几天后,孩子离不开妈妈了,我却又要去上班了。离开时女儿总是使劲地抱着我的大腿,不让我离开,我总要费好大劲才能掰开她的手逃离。坐在车上,女儿不忍妈妈离去的哭声就如火车的鸣笛声久久地回荡在我的心中,撕我的心,裂我的肺,让我不敢回头望。我于是开始反思:我来异乡打工有什么意义?值吗?</h3> <h3>  一次女儿和外甥女发生争执,外甥女没有争赢女儿,便怼女儿说“你没有妈妈,你妈妈不要你了。” 女儿立马焉了,急急辩解“我有妈妈,我有妈妈,我妈妈在广州上班。”然而眼神却是落寞的。我不愿让女儿有落寞的眼神,我不想让女儿成为留守儿童。在外游荡两年后,我再次回到了老家,并决定再也不走了。</h3> <h3>  刚回到老家的那几年,我每天给女儿做不同样的饭菜,白天陪她做游戏、晚上给她讲故事,周末带她和邻居的小孩们一起去附近的公园玩。那时的女儿眼睛是发光的、笑容是无邪的、脚下是起飞的、头是昂着的、嘴巴是甜的。那个时期的女儿永远地定格在了我的心里,每每想起女儿,我想到的就是女儿那个时期的样子。</h3> <h3>  很快女儿就进入小学五年级了,面临着中学在哪上学的问题。当时,我们老家中学教学质量不太好、学习氛围也不太好,又有矿,有钱人还不少。很多人就把孩子送到了长沙读中学。在我们当地有个口号叫“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想我爱我的孩子,我也不能苦了我的孩子,为了她好,我也要送她去长沙读中学。于是在小学五年级时,我送女儿到了我们当地一个专门针对孩子考长沙中学的培训机构进行补习。并在女儿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末,带她周末长时间地坐火车、汽车辗转于长沙各个中学赶考。常常要赶早、熬夜、挤车,晕车、瞌睡、饿肚子,苦不堪言,然而女儿并不觉得苦,因为有几个玩得好的同学一起赶考。</h3> <h3>  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终于被长沙一所有点名气的初中录取了。然而遗憾的是女儿的好朋友没有考上长沙的中学,女儿没了伴,心里有些没底,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去长沙读书。"我觉得女儿真是太不上进了,不容她辩解,斩钉截铁地对她说"不行,必须去,不去,你就没地方读书,只能按就近上学原则去某某学校(我们这里最差的一所中学),你愿意吗?" &nbsp;</h3><h3> 女儿当然不愿意去某某学校,于是去了长沙读初中,但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少。</h3> <h3>  随着女儿去长沙读中学,我也开始了周一至周五在老家上班,周末去长沙陪女儿的生活。我们老家离长沙挺远的,坐大巴走高速正常要6个多小时车程,每次到长沙我都会晕车。我觉得我跑来跑去为女儿,女儿应该能感受得到我的辛苦,应该更爱我。然而女儿却和我越来越不亲,不愿和我说话,问她话也不爱搭理。我虽委屈,却理解为可能是女儿处于青春期,有些叛逆。不搭理就不搭理吧,只要她还肯学习,不出什么大的岔子就行。 &nbsp;&nbsp;</h3><h3> 初中时,女儿成绩虽然不怎么拔尖,但还算稳定,考得好时能进入学校年级前50名,考得差时也不下学校年级前100名,总的不怎么让我操心。更让我满意的是,中考时,女儿如愿地考了6A,也如愿地进了明德高中黄兴班(重点班),而且进了一个最好的班级。</h3> <h3>  因为前面都比较顺,我过于自信,觉得女儿天生基因好,又进入了一个最好的班级,有最好的老师教育着,我们父母又很尽责,给她提供的条件也不错,这一切自然能让她学习好,于是给女儿定下了考985大学的目标。高一的第一次月考,女儿还是进入了学校年级前100名,我还沾沾自喜,觉得女儿从此将前途一片光明。但期中考试时,成绩就到了学校年级200多名,我觉得可能是女儿考试失误,还不当回事。到了期末考试,成绩就到了学校年级300多名,我还是不服气,觉得女儿还能赶上。到了高一第二学期,女儿成绩竟徘徊在了学校年级500多名,物理竟然不及格了,英语还排到了年级倒数的位次。我慌了,开始一次次找女儿谈话,她不说话;劝她补课她不去;给她找了很多学习资料、学习方法她不看;给她灌心灵鸡汤,她不听。我拿她没办法,于是向班主任老师求救,请班主任做她思想工作,看她究竟发生了什么,我甚至担心是不是有人欺侮她。班主任明确地告诉我说"没有人欺侮她,找她谈话了,但她也是不说话,思想工作有没有效不知道。" 班主任的话让我更加心烦,觉得班主任轻视差生,已放弃她了。同时也让我更加不服气,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让女儿重新回到优秀生的位置,因为我相信女儿本来就是优秀生。</h3> <h3>  高二就要文理分科了,也要重新根据高一的成绩分重点班和平行班了。眼看女儿在黄兴班的位置不保,为了保住女儿在黄兴班的位置,我想抓住高二入学分班考试这根最后的稻草让女儿在高二分班时翻盘。于是在进入高二前的暑假里,我做通了女儿思想工作,花了高价格给女儿报了一对一在线补习,补了一个月的课,指望女儿能在高二入学分班考试时打个翻身仗。高二分班揭晓前一天,我已感到大事不妙,但还是不愿放弃最后一线希望。第二天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操场,看揭榜。残酷的事实终于变成现实,女儿确实被分到了普通班。我脑海里闪现的都是:普通班-普通老师-普通生-前途暗淡。竟忍不住大哭了起来,再没心情帮女儿去办入学手续了。于是告诉女儿我第二天要上班,今天下午必须坐车回家,让她自己去办入学手续。</h3> <h3>  在回老家的车上,我还是放心不下女儿,于是试着给女儿新班主任何老师发了个短信,告诉她女儿原来是6A生,因种种原因从黄兴班滑到了平行班,怕女儿心里想不开影响学习,希望老师能多关注下女儿,多做做女儿的思想工作。没想到立马就收到了何老师的回复,说会和家长一起共同努力让孩子取得更大进步,并安排女儿担任了新班的学习委员。我觉得这个新班主任不错,也许在这个新的班主任的教导下,女儿会有不一样的改变呢。于是我又燃起了新的希望。后来的事实也充分证明,这确实是一个爱生如子又教育有方的好老师。她就是我和女儿的贵人。这也让我相信了一句话:上帝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你没有得到你想的要,是上帝要给你更好的。</h3> <h3>  后来每接触一次何老师,我的心灵都会受到一次洗礼。她对学生是满满的爱,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她都没有放弃她的学生,始终相信她的学生是最棒的,始终在鼓励着她的学生,与她的学生共经风雨,共见彩虹。何老师也让我深感惭愧:孩子是我亲生的,别人都还没有放弃她,我有什么理由放弃?</h3> <h3>  我爱我的孩子,就要和她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今天孩子出了问题,肯定是我哪里也出了问题,我搞不定她,但可以先搞定我自己,然后再去搞定她,问题终会解决的吧。于是我开始从我自身入手,开始读书、学习、反思、成长。 &nbsp;</h3><h3> 后来,有些书、有些话,有些人、有些观点打动了我、影响了我、改变了我。</h3> <h3>  <b>比如:关于孩子及孩子与父母的关系</b></h3> <h3>  以前我以为孩子是我的,我爱她,就要为她的幸福着想,就要替她规划好一切,让她沿着正确的道路走向幸福人生。然而我很困惑,我为女儿做了那么多,她为什么就没有成为我想象的样子呢? &nbsp;</h3><h3> 后来读了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纪伯伦的诗《孩子》,他这样告诉我"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nbsp;</h3><h3> 纪伯伦的诗《孩子》,让我明白,孩子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代替品。她不属于任何人,她只属于她自己,也只会成为她自己的样子。我们父母只不过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摆渡人罢了,不管她成为什么样子,她都是你的孩子,你只能接纳、尊重并依然爱她。 &nbsp;</h3><h3> 当明白这个道理后,我找到了女儿,第一次向她认错,告诉她"妈妈错了,以前对你期望过高,要求太多,让你压力太大。现在你可以卸下包袱,做你自己了。你就是个普通生,这没有什么可耻的,不用打肿脸充胖子,强迫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生。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生吧,悦纳自己,轻装上阵,重新开始,不放弃努力,做一个平凡但不平庸的人。你可以的,妈妈相信你!"这一次,女儿向我点了点头,谈话的气氛是友好的。</h3> <h3>   <b>关于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怎么获得幸福的能力。</b></h3> <h3>  在陪伴女儿的日子里,我发现了一个不好的现象:书读的越多,女儿变得却越来越闷,越来越不爱和人交往,目光越来越呆滞,背越来越驼,脚步越来越迟缓,成为了亲戚眼中的"书呆子"。这让我揪心,我不想她成为这个样子,我希望她开心、快乐、幸福。 &nbsp;</h3><h3> 但怎样才能幸福?很多人以为: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就会有幸福生活。真的如此吗?从女儿身上,我并不认为会如此。我开始重新寻找让女儿开心、快乐、幸福的方子。 &nbsp;</h3><h3> 有一天,我看到了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关于真正的教育的定义,他说"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 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学会思考、选择、拥有信念、自由,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获得幸福的能力。教育的终极目的是给人传授获得幸福的能力。 &nbsp;</h3><h3> 从此以后,相对学习、分数、成绩,我更关注培养女儿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她守规矩有教养,锻炼她生活的技能。慢慢地我发现,女儿会自己洗衣服了,在洗自己衣服时,还会问我们大人有没有脏衣服要一起洗。会自己做饭了,还会把她喜欢吃的喂给我吃、夹给我吃。在我累了来不及洗碗时,她竟默默地主动地把碗洗了。开始自觉叠被子,不再做"乱室佳人"了。进我房间前会先叩门了。我欣慰着,我相信女儿的这些变化,定会让她在以后的人生中至少不会饿肚子了。</h3> <h3>  <b>关于怎样去教育孩子、怎么和孩子交流。</b></h3> <h3>  以前,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我的文化素质不低,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也有很多教育理念,也舍得花时间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可孩子就是不听我的,我教育不了她。难道真应了那句话"老师是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的"? &nbsp;</h3><h3> 后来读了一篇文章《父母三观太正,可能会害了孩子!》,文章里说"教育的前提,是认同与跟随。如果他不认同你,你就没办法教育他。而想获得孩子的认同,你首先要认同你的孩子。""在不完美的世界,和孩子一同前行,比起直面的纠错,他们更需要的是另一方面的认同和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教化,是交流与理解。能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的家庭,温暖有爱;懂得聆听的父母,也懂教育。""真正的交流,是像最贴心的朋友一样:你的一切我都懂,你的不好我接纳。" &nbsp;</h3><h3> 我明白了:中国父母最大的问题是"大主角"意识太强,三观极正,永远一副我比你懂、我比你高级的脸。永远高高在上地对孩子做着教化,缺少与孩子平等地沟通与交流,缺少对孩子的认同和理解,让孩子反感,从而无法认同父母,自然也就无法跟随父母的教育理念,父母的教育也就无效。 &nbsp;</h3><h3> 从此以后,我决定在孩子面前多示弱,让她自信。多让她宣泄负面情绪,不急着纠错,让她感到温暖。多倾听少教育。在她自己的事情上,让她成为主角,我甘做配角。同时,努力提升自我,做一个出彩的女人,用自己的正能量去感染女儿影响女儿。</h3> <h3>  因为释怀了,在高三,家长们普遍认为最难熬的一年,我却过得相对比较轻松,女儿与我的话渐渐多起来了,我们的相处也慢慢融洽起来了。</h3> <h3>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地等待。" <b>  </b></h3><h3><b> 等了十八年,我们的花开了!</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