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之音——一场美丽的邂逅

伊欧斯

<h3>  七月盛夏,流金铄石。我们一行人,在安局的带领下,来到了淝水之畔一安徽·合肥。这里是包公故里,三国故地,这个镶嵌在太湖边上的苏南明珠,为我们开启了一场天籁之音的饕餮盛宴……</h3> <h3>  在美丽的安徽合肥师范附小三小校园,我有幸参加了由"朗读着"发起人一南京晓庄学院王宗海教授引领的名师团队所举办的新时代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名师团队为我们小语老师打造的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经典诵读、写作教学、整本书阅读探讨四个模块的精彩课例及精要讲座。</h3><h3><br /></h3> <h3>  首先呈现精彩课例及讲座的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兼导师一一张学伟老师。</h3><h3> 张特在做课例展示之前首先指出,阅读教学从最开始的单篇教学到全文教学最后上升到整本书阅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而部编版教材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比如传统文化的回归:古诗文;红色文化的突显;整本书的阅读。他还指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在选文上一定要定位准确,张特用了很形象的一个比喻即种子、例子、引子和材料。种子为教材中的古诗文,小学阶段所涉及的古诗文有124篇;例子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表达,引子则为窗口文章,材料是为了让学生充实阅读。</h3><h3> 紧接着张特为我们呈现的一堂精彩绝伦的《景阳岗》课例展示。之所以选择景阳冈这篇半古文半白话文的长篇文本教学,是因为这样的文章在教师教授时有困难,学生学习时也艰涩。那么如何对半文半白产生兴趣,就是教师在教学时要在故事中进行,如何使得长文短教,即组合教学,这也是我此堂课最为受益的地方。张特在此堂课中从语言、心理、动作三个方面给学生建立起武松这个立体饱满的英雄人物形象,使学生对名著故事感兴趣,从而走进经典。</h3><h3></h3> <h3>  张特为我们呈现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的个人讲座《好课 好人》。好课则围绕六个方面展开:(一)现语文课上所发生的事件,即教课文内容;重思想教育;讲语文知识和无教学过程。那么这并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语文课堂是在教授时,一定要注重例子课文,教师要研究课文背后的规律、语言现象等;也不是一味的注重思想教育,而是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教师仅仅的讲授语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在教授传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即注重语文要注重实践;语文课的教学一定要体现教学过程。他还指出给学生展示平台比教师指导更重要,教师经验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课上朗读教学比教师讲解更重要。</h3><h3> (二)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把握两个理念:语文用听说读写的手段解决字词句篇的问题;语文教学以语言学校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文体,提升语文素养。(三)改变阅读教学的现状;摒弃高位化、贵族化、形式化和低位化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四)注重语文活动;在选文定位准确的同时要注重语文活动的特点,尤为重要的是语文活动的基本形式:听、说、读、写。听:要使学生有选择有思考的听,一般课堂教学中听写为5分钟。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谨记听比记重要,想比听重要,说比想重要。教师要明白语言活动很重要,在课堂中利用非语文活动激发语文活动。说:使学生按要求有质量地说,如:概括说、具体说(描述说)、评议说、对话说中形式与语境要统一,使学生找到规律进而进行练习,教师要创设情境,学生要运用情境。对话等还应与人物形象相符。读:要教会学生有目的从从容容地读;写:要多角度形式多样的写。(五)好课的标准;张特提出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由一个点一条线层层推进的过程(六)语用课堂备课的方法;即补白、扩点、迁移、改写、统整等方法。</h3><h3> 正如张特所言,我们教师的目标应确立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眼里看到的也应是文本呈现的语言规律,心里想的应是如何组织语言学习活动,也应真正把课文当成一个例子一个凭借,只有在这时,我们教师才会豁然开朗,才会把内容放下,进入真正的自由王国。</h3><h3> &quot;好人&quot;张特说,做一个好人远远比上一节好课更重要。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只因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我们的职责是育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有一颗柔软的心,要有一颗平和的心,要有一颗智慧的心,要有一颗入世的心。教会孩子读书改变人生,解决孩子们成长中的心理问题,陪伴孩子慢慢成长。</h3> <h3>  景洪春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语文德育实训基地导师,闵行区领军人物。</h3><h3> 景特为我们展示了基于阅读教学的《火烧云》散文教学课例,课上以解题、词串学习、仿写、指导朗读四个模块为小语老师讲解散文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在教学词串的学习中,让学生自由板书形容火烧云颜色的词语,如&quot;红彤彤、金灿灿、茄子紫、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quot;让学生观察词语的特点,从而指导学生发现词性的特点,理清词性的规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指导朗读中,紧扣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发现文本中&quot;......的了&quot;的相同句式,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神奇程度也在不断加深。</h3><h3> 景特在做《依标扣本 教儿童学语文》的主题讲座中指出:我们要站在学的角度思考教学目标的制定。以散文为例,(一)教会儿童把散文当散文读。带着孩子走进散文,感受作者的情感,文章表达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处。(二)教师要解读散文的要领。分享作者的人生经历,体味文章精准的言语表达。感受作者言语表达的功力,体会精准的言语表达所蕴含的意味,品尝语言的滋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依据课程标准。注重双基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四大能力,即整体感知力、提取信息力、形成解释力、作出评价的能力。</h3><h3> 课堂上要看得见儿童的语言发展,这也是教学的起点、归宿、方向和有效的证据。同时我们的课堂还需要保值教学评价需要体现三维目标,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课堂需要增值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德智的提升,成为最好的自己。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语言发展设计言语实践活动。同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的语言有实实在在地获得感,而非低水平的重复。</h3><h3> </h3> <h3>  朱红甫,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近年来,致力于小学国学经典教育教学研究。</h3><h3> &quot;仁者,爱人&quot;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如何能推及到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呢?经典诵读如何能真正走进我们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呢?这对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聆听了朱特的教授及报告后,那亦真亦幻的课堂感受,仿佛让我们与古人有了一种浪漫而遥远的相似性。</h3><h3> 朱特为我们呈现的是《论语》中的《推己及人》的篇目。在老师们看来这么晦涩的古文如何能教会啊。但朱特却轻而易举的做到了,这堂课我作为学生之一,全程近距离的感受了整堂课。朱老师先从&quot;仁&quot;字入手,让学生组词:&quot;仁爱、仁慈&quot;即得出&quot;仁&quot;就是&quot;爱&quot;的概念。紧接着从&quot;仁&quot;字的演变让学生观察出&quot;仁&quot;字即为两人组成,表示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爱人的意思。继而引出文章《推己及人》,让孩子自觉对古文产生兴趣,自发的去学习,进而达到学习目的。正如朱老师所说,我们教师要无限相信孩子的潜能。</h3><h3> 朱老师基于核心素养的经典诵读做了《小学国学课堂教学的理性追求》的报告。他说理性即为&quot;正常思维&quot;,用正常的思维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升表达能力。语文知识要&quot;精要有用&quot;,而国学经典正是语言发展的源,是中华文化的根。那么究竟国学经典为什么要学、怎么学、学什么,这是我们老师所要思考的。他讲到读国学经典最终聚焦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在传统文化教育下的国学,一、定位要准确,国学经典和语文教学要相辅相成。二、教师在教授国学经典时,一定要将文本进行剖析,可采取自问法、字理法、对比法、故事法、互文法、还原法等进行教学。三、教学目标要清晰、准确,可采取五维教学法,即&quot;识字写字&quot;、理解词语、采用恰当的背诵方法、理解文本内容、确定语文能力目标。四、诵读要扎实,要以诵读为主,但不止于诵读。关注生僻字、通假字、古音字。在诵读时,吐字归音,享受经典的音韵之美;源则明节,享受经典的韵律之美;因文略义,享受经典的情境之美。</h3><h3> </h3> <h3>  王宗海,南京晓庄学院教授,&quot;全国童向朗读名师工作室&quot;主持人,全国童向朗读发起人,朗诵指导知名专家。</h3><h3> 倾听王教授的朗读,犹如空旷的心际浸润在天籁之音中。 在听王教授讲座之前,我们对&quot;童向朗读&quot;这个概念是迷茫的,我甚至孤陋寡闻根本没有听说过。王教授从课例美读教学课《桂林山水》入情入境的带领着我们感受童向朗读的魅力。我们从朗读中充分感受到了&quot;大海的波澜壮阔&quot;,享受到了&quot;西子湖的水平如镜&quot;,闭上眼仿佛看到了&quot;漓江水别样的静、清、绿&quot;。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不由发出赞叹&quot;这才是真正的美读教学啊&quot;。</h3><h3> 王教授为我们呈现《&quot;童向朗读&quot;教学的基本功与基本技巧》,王教授首先从诗说童向朗读向我们阐释了童向朗读的内涵:朗读必须先从儿童出发去改变自己,又要向儿童出发去改变儿童。用儿童喜欢的声音,和儿童一起读,带着课文里的感情,和儿童一起读,和孩子一起倾听声音里的语文,这,就是童向朗读。</h3><h3> 二、童向朗读的重心与指标。重心:读对、读通下,能&quot;以声传情&quot;;两步功夫:第一步,先把握住&quot;动情&quot;处解的功夫;第二步再&quot;入情&quot;&quot;声发&quot;读的功夫。指标:对,音、调;准,解得准、抓得准、读得准,合一,方为准; 好,入境,又走心,方为好。三、童向朗读的基本功:气功;重两头,松中间----状态;后腔开,嗓子立----口腔;丹田气,中纵线----用气;声靠前,嘴用力----发声;改习惯,不断练----揣摩。变声:要充分利用五大共鸣腔,头腔----尖、高;鼻腔----薄、挤;口腔----浑、浊; 喉腔----沙、哑;胸腔----厚、稳;多腔明、亮;我们学习到要想将文本朗读的收放自如,就一定要学会这两大技巧。四、定基调:撬动童向朗读的支点。大基调文体意识·不同文体,小基调语境意识·不同情感;五、定语调:把住语言文字的心跳不同人物的调; 不同话语语调;六、定体态,即眼睛,表情、手势、身姿方面让我们的声音看得见。</h3><h3> 王教授的朗读教学,让我们见识到了别样的语文朗读教学,那么如何让学生练就这些基本功、运用这些朗读的基本技巧,我认为这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小语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学习、实践,将这些无形的理论化身为有形的教学。不断的培养孩子们的朗读,在课堂中让文本朗读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真正地做到以读代讲。</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灵魂深处的朗读</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吕利云校长《你是人间四月天》</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巜再别康桥》</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柏柏老师《爱莲说》</span></h1> <h3>  吴勇,"童化作文"教学的倡导者,江苏省特级教师,获评"有重要影响的全国小学写作教学名师"</h3><h3> 吴特为我们呈现的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写作教学。吴老师从他的写作课例《学写声音》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将无形的声音写得形象具体。他从正面看得见的形象模拟和摸得着的夸张放大到侧面听众反应、环境变化描写的烘托将无形的声音通过具体地描写呈现在我们面前。</h3><h3> 紧接着吴特为我们做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写作训练学》讲座,他说,写作,其实也是一项言语技能,写作教学其实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训练写作技能的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这项"技能",训练是首当其冲的,训练越早,技能越易达成;训练越持续,技能就越扎实;训练越得法,技能就越熟练。</h3><h3> 通常写作有自发状态下的写作,这种写作即为"我写故我在"用黑格尔的话说即为"存在必是合理的",那么这种写作即为作家的创作。而我们孩子们的写作即为教学状态下的写作,是有目标、有知识支撑的写作。这样的写作应当是写作训练,其成果都是具有训练体特征的"习作"。或"模仿"或"借鉴",或"综合",或"融通"。他提出的4M写作训练系统即"漫写(自由写)、蔓写(生长写)、慢写(细腻写)、曼写(完善写)为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有迹可循。最后吴特总结:所谓"训练"之"训"就是有知识、有程序的指导,"练"就是"实践、操作、操练"综合地说,就是在写作基础知识、程序知识指导下的实践操练。</h3> <h3>魏小娜,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语文教育研究室主任,重庆市教育学会阅读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曾在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教育学院访学,师从著名的课程论专家Ian Westbury,从事语言艺术课程的国际比较研究。</h3><h3> 魏教授在做《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写作教学探索兼议&quot;真实写作&quot;》的报告中提出了&quot;语文学科核心素养&quot;培养的两个关键词&quot;整合培养&quot;、&quot;真实语境&quot;。魏教授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是一个整体。在语文学科中我们要整合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h3><h3>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quot;真实语境&quot;进而使学生进行&quot;真实写作&quot;。那么什么是&quot;真实写作&quot;呢?魏教授在她的《真实写作教学研究》中写到:真实写作就是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quot;动态的、生成的、改造的、探究的&quot;写作。应别于&quot;重复过去事情、推向过去的、被动反映已有生活的积累&quot;,关注学生学写客观和张扬主观情感的写作。而&quot;真实情境&quot;中的&quot;真实&quot;内涵:建构、运用知识才能解决的任务;需要认知参与才能解决的任务;整合跨学科知识才能解决任务。&quot;动态的、生成的、改变的、探究的写作过程&quot;的内涵即为写作要扎实推动思维,即确保认知参与;写作与深度阅读,既往经验密切结合,即学习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她还指出,真实写作理念与核心素养视觉应契合。</h3><h3> 理论上讲,存在&quot;任务&quot;即课程开发,这时实现核心素养视角下写作教学的主要阵地,充分落实写作中:语言、思维、文化和审美的整合培养。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以&quot;理性思维&quot;为底色,重视理性写作的日常训练,遵循基本逻辑开展思维,重视理据。同时教师要设计&quot;为了学习&quot;的写作任务,探索Writing一to一learning(认知写作)的任务。</h3><h3> 魏教授的关于核心素养下真实写作报告看似听得艰涩,但是当我们细细回味,我们会发现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有一些难以解答的困惑。其实这些在我们看来解决不了困惑大多藏在了教学理论中,我们老师平时教学中也是重实践轻理论。听了魏小娜教授的课,我瞬间真正地感受到教学理论是教学实践的前提,而教学实践也是教学理论的落脚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多循教学理论必会少走许多弯路。</h3> <h3>  王小毅,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重庆市教师教育专家资源库专家,主编《循着文体特征教阅读》《小学语文分类阅读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整本书分类阅读教学研究》等学术专著。</h3><h3> 王教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整本书阅读探讨讲座《整本书阅读一一分类与对话》彻底地颠覆了我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识。全程整本书阅读的讲座,王教授围绕两个关键词&quot;分类&quot;与&quot;对话&quot;展开。</h3><h3> 从他的讲座中我们可以看出,整本书阅读的提出历史久远,在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quot;读整本的书&quot;提到:&quot;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quot;这也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历史走到今天,阅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讨论的主题,阅读也应经从婴幼儿阶段开始了。小学阶段进行整本书阅读不但成为了可能,而且成为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2001年7月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就做了这样的表述:&quot;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quot;而统编教材更是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h3><h3> 王教授在讲座中重点讲到整本书阅读的分类,他提出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要建立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即精读(目的在于教方法)、略读(目的在于用方法)、课外阅读(目的是用方法大量的阅读)。王教授提出整本书阅读分类的意义非凡:1.有利于关注文体特征和阅读策略,让阅读指导更加科学。2.有利于关注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让阅读指导更加全面。3.有利于关注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阅读指导更加有序。他说无论是单篇阅读还是整本书阅读,都应该重视文体意识的养成。文体意识的养成是通过大量的读写实践,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关于不同文类的知识结构或文章图式。学生集中一段时间专注于某一类书籍的阅读,能够更好地建构这一类书籍的阅读方法和思维习惯。</h3><h3> 那么究竟该如何分类呢,王教授也为我们做了详细讲解:1、整本书阅读的分类必须体现国家意志(这也是保底要求)2.探索本土行动(个性要求)要分年段阅读,教师要给学生制定阅读能力阶梯目标。这样在分类阅读的过程中,就会逐步使学生形成阅读分类意识,从而高效的阅读。</h3><h3> 对于整本书的阅读王教授指出&quot;整&quot;完整,整体。&quot;本&quot;可一本,也可相互关联的多本。&quot;阅读&quot;深读和浅读的多元互补;精读和泛读的灵活转换;课内读和课外读的深度融合;正式读和非正式读的对接融通。(混合式阅读) 语文课程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在某一个时间段,围绕整部经典作品展开的,与作者、文本、教师、同伴对话的过程。整本书阅读强训对话的意义在于1.分享知识与经验,使对话走向视界的融合。 2.分享思辨与智慧,使对话走向思维的碰撞。 3.分享情感与体验,使对话走向精神的相遇。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对话?1.真实阅读合理运用阅读策略2.有效阅读将阅读策略显性化。在有效阅读中又有以下策略:预测、找出重点、统整、连接、推论、比较、视觉化、作比较等。对话的关键在于话题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真正地下足功夫。在整本书阅读课的教学中遵循以下原则:&quot;少提琐碎的小问题,多提结构性大问题</h3><h3>少提事实性的问题,多提诠释性的问题;少提认同性的问题,多提批判性的问题,少提简单陈述问题,多提创意思考问题;少提封闭性的问题,多提开放性的问题。</h3><h3> 通过本讲座的学习,我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整本书的阅读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整本书负载着文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受到文化的熏陶。那么我们教师刚刚接触到整本书阅读呢,这是我回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我想在阅读时首先应该给学生创设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自发的高效的去快乐阅读。为了让阅读不偏食,是否可以建构有序列,有主题的阅读校本课程。真正地找到适合孩子的阅读方法,我们教师需要更加有效的指导以及适时的激励。当然我们才刚刚开始,需要走的路还很长,但做了就要坚持下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