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老贺是贺前进,有人说老贺交了好运。
好运是因为最近入了两次国字展,一次是全国第二届行书展,一次是大字展,两次展览下来,老贺“中书协”了。</h3> <h3> 交没交运我不知道,但我认为老贺入展国字号展览是“大姑娘坐轿——迟早的事”。想起旧时的一则典故,说<span style="line-height: 1.8;">清</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代时,山东潍县有一位才子叫王寿彭,殿试后皇上钦</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点为状元,可是流言也就传来,说王寿彭之所以中第,是因为其名字中有“寿齐彭祖”之意。王寿彭听说后,写了一首打油诗:“有人说</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我是偶然,我说偶然亦甚难,世上纵有偶然事,岂能偶然再偶然”。王寿彭为官后很快就显示出了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建设能力,当年有此微言流出,不过是一群无聊之徒眼红罢了。</span></h3> <h3> 书法这尊神,自打有文字起,就因其特有的造型魅力及表达能力令士子百姓神往。鲁迅曾经说过,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千百年来多少书法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文字的表现形式进行探索与学习,从而造就了一部宏大精深的书法史。
无疑老贺在书法上是下过功夫扛过重苦的人。和其他学科一样,书法要学好必须要有一股“疯”劲、“狅”劲,谓之:“交朋友多半是搞书法的,心里想的多半是与书法有关的事,和老婆谈心也多半是以书法开头书法结尾的”。其实你看看老贺,他就是这号“货色”的。<br></h3> <h3> 最近和老贺喝了三顿酒,一次比一次畅快,一次比一次热烈。虽说也谈美女金钱,但谈的更多的是书法,老贺一旦开口,就像那秦晋交界处壶口的水一样滔滔不绝,波澜壮阔,手舞足蹈。有时会灵光一现,突然暗合了某家名言名句,大呼过瘾。这种“排场”是需要大量知识储备和实际训练的,最起码中国书法史得清清楚楚,从甲骨金文到流行书风,从正统二王一路到“吼书”“射书”,从古代到当代,横纵经纬几条线都得明明白白。要不就像开车新把式上太原的高架桥,绕的你保准上得去下不来,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不是那块料趁早别凑那热闹。</h3> <h3> 老贺说的好,写的更好。</h3><h3> 老贺的书法其实就是“碑帖结合”的行草书,有时候就是那么两下子整的你服服气气。要不芯片看起来就是那么一丁点,“我的国”就是造不出来,古人也说了,大道至简,关键是你不知道那个“道”,怎么个“简”法。
老贺的这种“简”其实是复杂的,甚至是残酷的。更早以前的书法我没见过,1996年老贺举办过一次个人展览,从网络上流出的作品来看,有几个特点:“才情有之、技法不足,想法不少、思路模糊”,但对于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来说实属不易,我们能想象到他在书法上的孜孜不倦,他的含辛茹苦,但我们可大致窥测到一个重要信息,这是一个在书法上有才情的人,这是一个在书法上有情怀的人。<br></h3> <h3> 老贺于书法二王一路下功最甚,大王的圣教、兰亭是系统钻研过的,米芾、怀素的法贴是认真临习过的。当然历史上的其他名贴或多或少会看过、读过,而不断吸收营养。而张猛龙、郑文公的参入,让老贺的书法更甄于化境,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整体风格上表现为厚重不失洒脱、古拙不失妍美之精神。当然不是说老贺书法就好的了不得、不得了,就成名成家了。但依老贺的精神,我想“好戏在后头”,我们慢慢看,慢慢来。<br><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说实在的,当今社会中书法技法层面好的人才太多了,有那么多的学院培养,有那么多的社会办学,“学院培养式、师徒帮带式”的教学积累了大量的书法群体规模。但要让书法上升一个格调“由技入道”,是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支撑的。“读书深,养气足”,没有文化支撑根本就写不好书法,经不起细看,所以每一位在书法上有想法的人都应该多读书,除读书法理论的书之外,更应该读读古代传统文化经典,看看《中庸》《大学》什么的,挺好。老贺新起一斋号:“退读堂”,给点个赞。<br></h3> <h3> 最后说说老贺还有一特长,我总结为“润滑剂”,“拉关系”搞得不错,有什么需要组织的、疏通的、策划的,老贺是个好手。为什么?人品好,仗义豪爽,还是个有趣的人。我说:“贺老师”给您写篇文章吧,老贺说:“不敢写了,第一以前的文章写的有些过,我没那么好,第二别人还以为我雇的托给我吹捧了”,我说:“贺老师,要找托就得找个有水平的托,我这号水平别人也不会怀疑,再说给您写文章都是出自心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思考”。老贺哈哈大笑。<br></h3><h3> 其实我也知道“高处不胜寒”的道理,说的好了有时候不是给加热,是架着火烤了,不管怎样,希望老贺书法这条道,越走越好,越走越顺畅。。</h3><h3>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老贺耳。</h3> <h3>后记:平日里以“贺老师”称之,为了文章节奏上的考虑,大多用“老贺”,算是不敬,贺老师见谅。</h3><h3>作者:辛利生,山西石楼人,喜好文学与书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