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不会忘记英雄

蓝天&白云

<h1>  在建军91周年到来前夕,我以此文纪念谢作林先烈,并缅怀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中国军人!</h1> <h1><b>&nbsp;</b><b>永远年轻的红军战士谢作林牺牲70周年祭</b></h1><h1> 2018年7月25日</h1> <h1><b>谢作林烈士</b><br></h1> <h3>  弹指一挥间,到2018年7月25日红军战士谢作林(谢祝林)牺牲整整70年了,他的生命定格在33岁,他那高大帅气的军姿军容,英勇无畏的战斗气概永远留存在人民的心中。 </h3><h3><br></h3> <h1></h1><h3>谢伟年外孙天翊手捧曾祖爷爷的烈士证书</h3> <h3>烈士证书</h3> <h3>  70年了,当年不到两岁的娃娃已经是古稀老人,这个老人就是谢作林的儿子谢伟年。<br></h3> <h3>  人生短暂,转眼即逝:从1931年谢作林参加红军离开家乡,到1958年谢伟年在母亲带领下回家看望祖母,整整间隔了27年;从1948年谢作林牺牲到1975年母亲带着谢伟年夫妇去山东寻找父亲的墓,整整间隔了27年;从1958年在母亲带领下回家,到1985年谢伟年自己只身回家探亲,整整间隔了27年;从1985年到2012年谢伟年带着妻子回家认祖归宗,又整整间隔了27年,太多的27年让谢伟年不能忘记!<br></h3> <h3>谢伟年(红军烈士谢作林之子)刘凯军(开国中将刘飞之女)夫妇<br></h3> <h3>步入老年的谢伟年刘凯军夫妇</h3> <h3>  作为八路军后代的我和先生,几年前参加了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一师一分会,开始热衷于党史和军史的学习和研究。认识了分会会长刘凯军大姐,副会长谢伟年大哥等。</h3><h3> 2017年5月我们参加了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一师一分会组织的《重回孟良崮,追寻先辈足迹》的活动,才真正意义上认识并了解了出生在沂蒙山区的谢伟年大哥,谢大哥是一位幽默风趣,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立场坚定的烈士后代,一个耿直刚强的老兵。一路上听他讲述孟良崮战役和一些他知道的英雄事迹,说到孟良崮战役胜利时他兴高采烈,谈到自己的父亲他几度哽咽……</h3><h3> 2018年4月,我先生又参加了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一师一分会组织的《浙东行,追寻先辈足迹》活动,我在与先生电话交流中得知谢大哥去给烈士父亲祭扫,刚从山东回来,一身疲惫又参加了浙东行,刘凯军大姐也带病参加了这次活动,听到这里,我找出了谢伟年大哥和刘凯军大姐几年前的微博《我的父亲母亲》反复阅读了几遍,我被这两代人的精神感动,感染。谢伟年大哥和刘凯军大姐是在用心去追寻先辈足迹,探索那红色密码呀……</h3><h3><br></h3> <h3>  经过一段时间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出去,希望有更多人记住英雄,希望有更多人知道英雄的后代也是好样的,让大家知道这些革命军人的后代是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群体。 6月18日《我的父亲母亲》在搜狐网和从军营走来平台同时刊登,反响很大…… 然而,我接到了谢大哥电话,让我写写山东聊城地区莘县肖郭庄的父老乡亲,说他们是自己的亲人,恩人…… </h3><h3><br></h3> <h3>  2018年7月20日,我专门采访了谢伟年和刘凯军夫妇,谢伟年大哥满怀感恩之情地说:“在我父亲牺牲70周年的日子里,我不仅要缅怀父亲,我还要缅怀山福才,王锁柱、肖遵月三位老党员、老前辈,并遥祝山东聊城地区莘县肖郭庄的父老乡亲们平安、健康、幸福。”</h3><h3> 他接着说:“我想颂扬那些守护我父亲墓34年的父老乡亲,让世人知道他们的故事……”</h3><h3><br></h3> <h3>  这是谢伟年保存的与肖郭村庄乡亲多年来的书信,几十年来,肖郭村庄的父老乡亲一直牵着谢伟年和母亲储秀英的心,母亲临过世前,还念念不忘要去看看现在的肖郭庄,想念乡亲们……</h3> <h3>  东聊城地区莘县肖郭庄,谢作林烈士牺牲的地方,谢伟年不能忘怀的地方。</h3> <h3>谢伟年站在自己父亲谢作林的墓前</h3><h3><br></h3><h3> 说山东聊城地区莘县肖郭庄的父老乡亲,要从第一次谢大哥一家回山东聊城地区莘县肖郭庄,寻找安葬谢作林烈士的地方说起,谢大哥说,那天在田间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了20多年父亲墓址的瞬间,那份感恩之情就油然而生,脑海里再也忘不了那个村,那些人,那里的田头地间…… </h3><h3><br></h3> <h3>左起:肖遵月、<font color="#010101">山福才、王锁柱、谢伟年</font></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font> 他清楚的记得那是1975年初夏,母亲储秀英带着他和妻子刘凯军一行三人来到山东聊城地区莘县肖郭庄寻找父亲的墓址,见到了战争年代的老党员、老房东山福才大叔、肖遵月大叔、王锁柱大叔等。</h3><h3> 三位老人见到英雄的妻子,儿子、媳妇到来,老泪纵横:最朴实的语言就是:“英雄的妻子来了,英雄的后代来了,大侄子呀,侄媳妇呀,你们都是解放军了呀,好样的呀”,说完就赶紧地带领着他们,来到了一片开阔的庄稼地边,只见一座高出地面近2米、用砖瓦砌成、长方形的墓很显眼地坐落在开阔的庄稼地中间。 <br></h3><h3><font color="#010101"> 三位经历过战争的老人,来到墓前又哽咽起来,一面双手抚摸着烈士的墓,一面擦着激动的泪,大声喊到“谢营长呀,你儿子来看你了,储秀英是好样的,把你儿子培养的好呀,也是保家卫国的解放军呀,你可以放心了!”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27年了,谢伟年第一次站在父亲墓前,泪流满面:“父亲,儿子来看你了,儿子已经长大了,也是一个兵!” 说完向父亲三鞠躬,然后敬了个军礼。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祭拜完父亲,谢伟年给三位守护自己父亲墓的老人深深地鞠躬,“感谢父老乡亲守护父亲墓27年,这恩情伟年永世不忘呀!”</font></h3> <h3>  正在庄稼地里农作的乡亲们得知是烈士的亲人来了,都放下手中的农活围拢过来。</h3><h3> 从1948年到1975年这27年里,谢作林烈士的墓在乡亲们的维护下完好无损。老乡们每年清明都给烈士扫墓。再困难的日子,老乡们也会按照当地习俗在清明时节,给英雄墓前放上山花,插上柳枝、摆上茶酒……</h3><h3> 1975年至今已经43年过去了,谈起乡亲们对烈士的深厚感情,谢大哥感动不己,不能忘怀……</h3><h3> 谢大哥说,老房东肖遵月拍着他的肩膀向他诉说:“大侄子,你父亲当时住在我家,3师的刘师长也在附近养伤,来看望过他,你父亲牺牲得光荣啊,我们不会忘记他的!我们知道谢作林烈士有个儿子,那时你还很小,烈士有后,有人继承,好啊……</h3> <h3>  作为子女,当时多想英勇牺牲的父亲能魂归故里,将父亲墓迁回故土江西,可是当时民政部门有规定,只能留在当地烈士陵园。作为烈士后代,革命军人的谢伟年,以服从为天职,只能继续让父亲长眠于肖郭庄。</h3><h3> 1982年,是谢作林烈士牺牲34年的日子,时任某团参谋长的谢伟年在自己父亲生前的老部队第20军和莘县民政局的帮助下,将父亲的墓迁移到了山东省聊城地区莘县丈八烈士陵园(鲁西北烈士陵园)。</h3><h3><br></h3> <h3>这是谢作林烈士最后住过的地方,老房东肖遵月的家</h3> <h3>  </h3><h3> 肖郭庄的乡亲们听说烈士的墓要迁到烈士陵园,又高兴,又不舍。山福才老人对谢大哥说:我天天都对着你父亲墓和他拉拉呱,这一迁走,我心里空落落的。但是,他应该走,他是英雄,应该进烈士陵园。</h3><h3> 迁坟的那天,有20军的相关领导和当地民政部门的领导,最让人感动的是肖郭村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了……</h3><h3> 在乡亲们的见证下,打开棺材为英雄拾骨。34年前妻子为丈夫遗体覆盖的红被面还盖在尸骨上,谢大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那份血染的风采,泪水打湿了他的衣襟,他轻轻地告诉父亲:“儿子给您找了个新家,那里有您的战友……”</h3><div> </div><h3><br></h3> <h3>  这是谢伟年和刘凯军夫妇收藏的烈士遗物。</h3><h3> 当年母亲亲手别在父亲谢作林胸前衣袋的关勒铭牌钢笔(开棺拾骨时在棺中找到,钢笔完好无损),作为婆婆的储秀英又亲手交给了自己的儿媳刘凯军保管……</h3> <h3>  谢作林烈士的墓迁移到烈士陵园后,村民在墓原址种上了树苗,现在烈士墓原址是一片小树林。</h3> <h1><b>山东省聊城地区莘县丈八烈士陵园(鲁西北烈士陵园)</b></h1> <h1><b>谢作林烈士之墓</b></h1> <h3>  1998年是谢作林烈士牺牲50周年。谢伟年刘凯军夫妇一起来到山东省聊城地区莘县丈八烈士陵园(鲁西北烈士陵园)扫墓。</h3><div> 谢大哥回忆说:“当走进简朴庄严的烈士陵园,我不由自主地激动起来,抬着花圈的手在止不住地颤抖,我在心中默默地念着:父亲,儿子来看您啦!站在父亲的墓前我感到我的心与父亲靠得是那么近。我记忆中的父亲仿佛就站在我的面前对我微笑着……”</div> <h3>  2013年是谢作林烈士牺牲65周年,谢伟年刘凯军夫妇携女儿、外孙在山东省聊城地区莘县丈八烈士陵园(鲁西北烈士陵园)给烈士扫墓。</h3> <h3><br></h3><h3>谢作林没能魂归故里,儿子用家乡的泥土和水滋润烈士的墓,以了英雄思乡之情!</h3> <h3>左起:为闫怀义、吕昌忠、谢伟年、艾海鹰、张秀平、张光明<br></h3> <h3>2018年清明,谢伟年大哥来到在山东省聊城地区莘县丈八烈士陵园(鲁西北烈士陵园)给父亲扫墓。</h3> <h3>鲁西北烈士陵园内无名烈士墓<br></h3> <h3>  谢作林1915年正月初四生于江西省宁都县安福区朱源村一个雇农家庭,父亲谢华清、母亲黎莲秀生有3个儿子,谢作林排行老三。一家人终年忙碌仍食不裹腹,衣不遮体。9岁那年,谢作林给篾匠当学徒,吃尽了苦头。小小年纪的他在心中埋下了对旧社会仇恨的种子。1930年,15岁的谢作林加入了共产儿童团。第二年,和他两个兄长先后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谢作林作战勇敢,多次身负重伤。他先后在3军团任军部特务团机枪连战士,第1军团3师19团团部通信班长。相信大家都知道(绝命后卫师——红5军团第34师)吧!谢作林正是第5军团34师101团团部机枪连排长。</h3><h3><br></h3> <h3>  第34师是1933年春由闽西游击队改编组建而成,师长陈树湘、政治委员程翠林,下辖第100、第101、第102团,每团约1700人,全师共5000余人。</h3><h3>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时,谢作林因在广东南雄战斗中身负重伤,被组织决定留下养伤,没有参加长征。</h3><div> 1934年12月的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以来打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一仗。在湘江战役中,为中央红军主力突围断后的英勇之师打得尤为惨烈,几乎全军覆没。它就是红5军团第34师。 </div><h3><br></h3> <h3>  谢伟年大哥说母亲曾回忆:在1947年孟良崮战役前,你父亲有种生离死别的感觉,告诉母亲战争是要死人的,并告诉母亲1934年12月的湘江战役很惨烈,他说:当我听说红34师全师覆没,师长陈树湘和政委程翠林都壮烈牺牲了时,我这个从来不落泪的大汉,号啕大哭呀,秀英你知道吗?我的师长才29岁呀。我因为重伤没能跟部队同行,而今我能娶妻生子真是大命呀,我不怕死,只要你活着,一定把儿子养大成人!<br></h3><h3><br></h3> <h3>  1934年留在苏区的谢作林,坚持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他先后任南雄特委特务员,南雄县北山游击队班长,南雄县南山区委少共书记。</h3><h3>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谢作林所在游击队编入新四军。他先后任抗日义勇军第一连战士,新四军1支队2团团部侦察排班长,“江抗”江防大队大队长,新四军6师18旅52团2营6连、4连连长,新四军1师18旅警卫1团连长(无营建制),苏浙公学军事队队长,浙西分区司令部作战参谋。</h3> <h3>  谢作林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轮训队队长,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侦察营营长,华东野战军先遣支队队长。他随部队转战大江南北,千百次地出生入死,千百次地浴血奋战,直至牺牲。</h3> <h3>  谢大哥说:父亲母亲相识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母亲告诉他,1944年母亲在“苏浙公学”妇女队学习并任班长,经妇女队指导员介绍、廖昌金批准,于1945年9月下旬部队奉命北撤时与他父亲结婚。从结婚到1948年7月25日他父亲牺牲,两人在一起相处连一个月都不到。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让他们走到一起,那个年代,没有轰轰烈烈的浪漫爱情,有的只是相互的仰慕和关心,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母亲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却越来越浓烈。他说母亲常常唠叨:谢作林欠我的,他说好要和我一起解放全中国的,可是他却先走了……</h3><h3><br></h3> <h3>  谢作林牺牲后,坚强的妻子储秀英背着儿子谢伟年全身心地投入到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的战斗中!</h3><h3> 一个女同志,带着孩子,行军打仗从不掉队,为了轻装上阵,仅有的生活用品都无法保留,但无论怎样艰难,丈夫的遗物永远贴身保存,这是怎样的情感?这是怎样的爱?</h3><h3> 也许,这就是经过战争洗礼的,刻骨铭心的爱吧……<br></h3> <h3>  上一张地图是谢作林烈士使用过的地图,下一张是谢作林烈士的学习资料。</h3> 战争年代,多少母亲亲身经历了悲欢离合的场景。每当前方打仗结束后,后方的妻子们心都提到嗓子眼,全都会流泪,有庆幸的泪有悲痛的泪。有哭自己的丈夫还活着,有哭自己的丈夫死了。<h3>  谢大哥轻轻擦试了一下眼角继续说:母亲告诉他1947年5月,父亲参加了孟良崮战役回来的情景。孟良崮战役我军主攻部队是十个纵队协同作战,五个纵队负责阻击增援的敌军, 一,四,六,八,九五个纵队负责打主攻,打了三天三夜,损伤很大,一纵队的侦察营也用上了。你父亲当时任侦察营营长,打仗非常勇敢,打起仗来脾气大,不要命。但是对老婆孩子很好,对儿子特别温柔。每仗下来,总要抱着你到处转转,希望父子俩能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孟良崮战役胜利以后,你父亲又跟随部队赴豫东战场。1948年7月牺牲在豫东战役结束后,当时你不满两岁。</h3><h3><br></h3> <h3>  1948年7月25日,是谢作林牺牲的日子。那是豫东战役胜利后,在新中国的曙光即将来临之前,谢作林旧伤复发在前方野战医院(山东省聊城地区莘县朝城郭山堂村,现莘县肖郭庄)救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h3><h3> 谢作林牺牲时坚强的妻子储秀英没有掉泪,抱着幼小的儿子去给丈夫下葬。亲手在丈夫胸前衣袋插上了一支关勒铭牌钢笔,为丈夫盖上一床大红被面,把她的爱和心痛定格在了才33岁就牺牲了的丈夫身上。</h3><div> 谢作林1946年6月任山东新四军(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特务营(又说是侦察营)营长。老前辈王昊曾回忆说,谢作林牺牲时任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的支队队长。“先遣支队系由华东野战军第一、四、六纵队各抽调精干的骨干组成组成,隶属先遣纵队。原准备先行进军江南,后因任务改变,留中原作战,相当一个加强营的兵力” </div><h3><br></h3> <h3>  谢大哥还告诉我:前辈们向他讲述父亲的战斗经历的画面总会在他脑海中显现。</h3><div> 是啊,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英勇地牺牲了。他的父亲谢作林是其中光荣的一员!他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自豪、感到骄傲!</div> <h3>  与谢大哥交谈中我感觉他始终处于对父亲和祖母的深深地思念中,他说:回想起1958年我母亲带我回江西宁都老家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h3><h3> 一路火车、汽车到达宁都后,由县委派通信员带路,一行3人步行60里山路,到达安福区朱源村。12岁的谢伟年看着参天的大樟树和满山的高大竹林在山风中摇曳,以及树上的各种鸣叫的飞鸟,又好奇又兴奋……</h3> <h1>这就是谢家祖屋前的香樟树</h1> <h3>  他说:不知不觉中,通信员已把我们母子带到村口水塘边一座很旧的老屋前,只见一个矮小硬朗的老人手扶在门口在向我们张望,原来这就是我的奶奶!母亲拉着我快步上前,近70岁的奶奶右手拽着母亲,左手紧紧搂着我放声痛哭,开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接着伢子伢子说了几遍,我也没听懂,奶奶久久地注视着我以后才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谢家有后了……”那时我一直跟母亲储秀英姓储,为什么说“谢家有后”?我不明白(直到我入伍时才改跟父亲姓)。</h3> 村民们奔走相告,来了不少人看望他们母子,把奶奶家院子的天井挤得满满的。后来才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储秀英是第一个带着孩子回村探亲的。看着泪水在奶奶那饱经风霜苍老的脸上一个劲地流淌,像树皮一样粗糙的手不停地在他脸上身上轻轻拍打着。少年的谢大哥,隐隐约约还是感到大人们有什么事没告诉他。他看着奶奶和母亲像一对母女在交谈,好像自己也感到突然长大了,“我要保护奶奶和母亲……” 直到他自己入伍前,母亲才正式告诉他:当年和父亲先后参加红军的两个伯伯自从随部队长征后就一直没了音信,也不知是何时牺牲,在哪牺牲…… <div>  多年以后他才知道,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清剿,留在家乡的红军亲属男丁无论老弱都被杀害,甚至连孩子都不放过!孤苦伶仃的奶奶是怎样度过这白色恐怖、艰难的岁月?他都不可敢想象!坚强善良的奶奶曾经对他母亲说:她坚信红军一定会回来,儿子们会回来!</div><div> 这位坚强的奶奶,吃尽了千辛万苦才熬到解放。可是三个儿子全部都牺牲了,谢家一族五服之内也只有谢伟年一个男丁。 <div>  谢大哥的父亲牺牲在豫东,两位伯父牺牲在长征的路上,但是真实情况牺牲在哪里?一直是谢大哥苦苦寻找的事情…… </div><div><br></div></div> <h3>  谢伟年和刘凯军夫妇在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烈士墙寻找两位伯伯的名字</h3> <h3>  也许他们牺牲在在湘江?也许在大渡河?也许在腊子口?也许在雪山草地?不得而知……相信他们和许多红军烈士一样融入了祖国山川,化作了山脉……</h3> <h3>  2018年7月25日是红军战士谢作林牺牲70周年的日子,70年了,老党员山福才、老房东肖遵月、王锁柱也都早已仙逝多年,说起肖郭村的父老乡亲,谢大哥还是怀揣感恩,滔滔不绝……</h3><h3> 肖郭村的父老乡亲都是普通人,他们怀着对共产党的热爱,对革命英雄的崇敬,默默地为谢作林烈士守墓34年,其壮举真是感动天地,可歌可颂呀……</h3> <h3>  从左至右分别是闫怀义、艾海鹰、赵鑫</h3><h3><br></h3><h3> 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艾海鹰主任,知道我们要了解肖郭庄父老乡亲的情景,7月23日一行三人冒着高温赶到肖郭庄,走访肖郭庄的村民和老人。</h3><h3><br></h3> <h3>  这是谢伟年妻子,将军后代,老兵刘凯军大姐在南京小学生《传红色基因,共话新时代,放飞青春梦》的演讲比赛上,她是南京市关工委思想道德讲师团成员,南京市军休讲师团成员。经常被学校邀请,去给孩子们宣讲革命历史,讲英雄事迹。</h3><h3>  刘凯军大姐说的好:今天我们讲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是一句空话,是要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h3> <h3>  新中国69年改天换地,一代代共产党人在时代的激流中奋进。这样的红色基因,凝结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辛探索和责任担当,沉淀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赤胆忠诚与奋斗牺牲,是我们赓续光荣、走向未来最宝贵的精神财富。<br></h3><h3> 这些年来,刘凯军大姐一次又一次走进小学、中学、大学,向孩子们,向年轻人宣传红色精神。这就是她职业生涯背后的故事,这就是她对社会责任的担当。<br></h3><h3> </h3> <h3>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现实中,年轻人对那段历经血与火洗礼的革命岁月,还缺乏足够了解。但是,相信红色基因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一旦被激活,就能产生强烈共鸣。 我们要让子孙后代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让我们用行动告慰先烈。:英雄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br></h3> <h3>图文:谢伟年 刘凯军</h3><h3>部分图片:艾海鹰、赵鑫 、闫怀义</h3><h3><br></h3><h3>作者:理平</h3><h3>2018-7-24</h3><div> </div><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