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有一串明珠闪耀着银光。绿树银滩风光如画,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西沙,西沙,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这首《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唤起了我对那片辽阔海疆深深的眷恋。 </h1><h1> 最近经常有朋友和我说,你去过西沙,应该写写那里。是啊!24年过去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我把那里已经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真想再次回去看看今天西沙的巨大变化。</h1><p><br></p> <h1> 1994年9月我跟随海军总医院医疗队的9名队员乘海军南海舰队的波音737客机来到了魂牵梦绕的西沙群岛永兴岛执行医疗任务。这是我们医疗队全体9名成员。最前面戴墨镜的那位是我们的王队长(博士、普外科主任),成员里共有三位医学博士,由麻醉科、手术室、骨外科、普外科、神经内科、口腔科、眼科、检验科等医务人员组成。</h1> <h1> 就是这架南海舰队的波音737客机送我们上的永兴岛。</h1> <h1> 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中国南海四大诸岛之一,由宣德群岛、永乐群岛、华光礁、东岛、中建岛等组成。共有22个岛屿,7个沙洲,另有10多个暗礁暗滩。这两个群岛的名字,都是为了纪念明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而命名的。在明代宣德和永乐年间,他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远航太平洋和印度洋,往返都路过这两个群岛。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还为西沙群岛写下了"洪涛浩浩涌琼波,群山隐隐浮清螺"的诗句。这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岛屿群漂浮在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美丽而纯净。</h1><h1> </h1> <h1> 我们海军总医院医疗队驻守在西沙永兴岛。永兴岛是西沙群岛上最大的岛屿,面积2平方多公里。岛上风光无限,绿树成荫。岛上最多的是椰树,仅百年以上树龄的就有1000多棵,羊角树、马王腾、马凤桐、美人蕉几乎遍地都是,野蓖麻、野棉花随处可见,这里好像是一座热带植物园,永兴岛的别名叫林岛,果真名不虚传。</h1> <h1> 西沙永兴岛的中心叫北京路,94年我们去时还是西南中沙办事处。二十多年过去了,祖国强大了,现在是三沙市政府所在地,西南中沙的首府。这里邮局、银行、百货商店、海洋站、水产站和营房栉毗相邻。医院、军民俱乐部、健身房、露天影剧场、招待所、机场等应有尽有。日产淡水数百顿的国产第一座电渗析海水淡化站早已投产。我品尝过水质和北京的自来水不相上下。一座现代化小城镇在永兴岛上初具规模。</h1> <h1> 身后是1991年4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立的“中国南海诸岛工程纪念碑”,是一座中式风格的大理石碑,前面是一副中国南海诸岛图,背面用白色的大字详尽的叙写了西沙、南沙、中沙、东沙群岛的历史沿革,疆域面积以及军民共建南海诸岛的经过。</h1><h1> 南海是我们老祖宗给留下的宝贵财富,祖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h1><p><br></p> <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93年12月,驻西沙部队在码头醒目位置写下“中国西沙永兴岛”。</span></p> <h1> 这个纪念碑是民国35年(公元1946年)国民党为了纪念收复西沙群岛,11月24日张君然在永兴岛立下了一方水泥,刻有“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背面刻有“南海屏藩”。成为西沙群岛归属中国的一个物证。</h1><p><br></p> <h1> 纪念碑的不远有一座三层的“日本炮楼”,1939年3月,日本军队侵占西沙群岛,并在永兴岛修筑炮楼和工事,长期掠夺我国资源。此日本炮楼已经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西沙群岛的罪证。这些不同时期的陈述,向人们述说着西沙群岛被侵略、被凌辱的史实,也记载着西沙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业绩。</h1><p><br></p> <h1> 在永兴岛西部的海滩上有一座古庙叫海神庙,因年代久远,建筑陈旧不堪。1994年冬由当时在西沙永兴岛施工的工程队陈老板出资,在原址上刚刚修缮的。它是渔民们祭祀海神的所在,也是他们追念海上丧生的亡魂的场所。庙宇附近有古井数口。上世纪初叶,清朝政府派两广水师提督李准率舰队视察永兴岛时所立的石碑,如今还立于岛上。这些历史的陈迹告诉我们,我国人民很早就在西沙播下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h1><p><br></p> <h1> 我和医疗队队长在西沙将军林。西沙将军林起种于1982年元月,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杨得志上将来西沙部队视察时,为了勉励守岛官兵扎根西沙,爱岛建岛,同时也为改善西沙的自然条件,搞好绿化,美化营区,创造良好的环境,亲手在西沙海军招待所院内种下了"将军林"中的第一棵椰子树。此后,每位来西沙视察和看望驻岛官兵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和国将军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各有关省、市、自治区领导同志都在西沙部队营区种下椰子树以做纪念。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今日的西沙"将军林"。</h1><h1> 其中,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江泽民,前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前国家主席杨尚昆和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张震上将、迟浩田上将,总参谋长傅全有上将,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上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在"将军林"中栽种了椰子树。</h1><p><br></p> <h1> 上面那几张照片都是在石岛拍摄的。石岛在永兴岛的东北面,相距1100多米,由礁平台与永兴岛相连。说它是石岛,其实这里并没有什么岩石,而是上升的珊湖礁。这里有个未经雕饰的风景区,奇景天成。沿岸最绝的还是浪浊洞,大海涨潮时,洞中波涛汹涌,惊涛拍岸。退潮后阳光映照洞中反射入岩金碧辉煌。它们有的酷似花果山的水帘洞,有的疑似桂林象鼻洞。石岛的战士告诉我们,西沙群岛属于珊瑚质岛群,由无数个珊瑚虫吸咐在礁石上,将石灰质分泌物错落有致地堆砌起来,加之其它各种海生物及泥的混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珊瑚岛。石岛的奇崖异洞之壮美,不得不让我感叹:珊瑚虫不愧是是伟大的建筑家,把西沙建造得如此千姿百态,景色奇特。</h1> <h1> 急诊给岛上战士做兰尾切除手术,虽然条件简陋了点,但我们工作一丝不苟,严格各种消毒制度,严格按照三甲大医院的章程去做。手术很成功,病人痊愈出院。 我们还抢救过好几个附近海域渔民的重度减压病,使他们转危为安。<br /> 医疗队的成员还多次给岛上的卫生人员讲课传授医疗技术。为保证岛上军民的平安健康做出了我们的努力。</h1> <h1> 在石岛和岛上的官兵们合影。车夫拍摄。</h1> <h1> 医疗队在石岛巡诊。以上几张照片由解放军画报社著名记者车夫拍摄。后来听说车夫在西沙的摄影作品得过大奖,就是两个女军人背着药箱那张照片在北京美术馆展览了好长时间。特别巧的是我和他的夫人是老战友,这几张照片是我回北京后到他家去取的。</h1><p class="ql-block"><br></p> <h1> 西沙的天好蓝,云好淡。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没有任何的污染。</h1> <h1> 西沙海上日出美景。</h1> <h1> 这是我们医疗队到军舰去巡诊,战士们列队欢迎。</h1> <h1> 和水警区的首长们在军舰上合影,我左手边是水警区施司令,还有佟副司令,刘参谋长。中间穿红夹克衣的是解放军画报社著名记者车夫。</h1> <h1> 和西沙水警区的领导们合个影。</h1> <h1> 西沙水警区施司令。</h1> <h1> 穿陆军军装的是总参的首长,也是我们手术室苗力护士长的爱人老何。难得我们在西沙永兴岛相聚了。</h1> <h1> 这是国务院钱其琛副总理视察永兴岛时和岛上团以上干部合影。</h1> <h1> 左一是西沙水警区的樊政委,这是我们在西沙机场送别到永兴岛采访的记者。西沙别离后我和樊政委一直是好朋友加战友。</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直8机长熊副团长,回京后他到海军总医院空潜科疗养,我们又见过一次面,将这张照片送给他留作纪念。</span></p> <h1> 我们在岛上与官兵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是和岛上一连的战友们。</h1> <h1> 这是和猎潜艇的官兵们合影。</h1> <h1> 琼沙2号客货轮是永兴岛的运输大队长。它往返于大陆与永兴岛之间,隔一段时间它就会把岛上最需要的物资运送上岛。岛上人员的大陆往来也是它的功劳。<br /> 由于我们热情的为西沙海域附近的渔民们防病治病,渔民们和我们的关系犹如鱼水之情难以割舍。他们常常把我们请到渔船上和他们拉家常,并把最丰盛的海鲜让我们品尝,其间我就品尝过刚刚打捞上来的大龙虾,那美味真的让你回味无穷。</h1> <h1> 这是西沙群岛之一的东岛,也称鸟岛。我是乘军舰去的。军舰轻捷地驰骋在西沙的海面上,第一次乘坐军舰感觉好晕,战士们把船上的铺位让给我们,反正我躺在铺上没敢睁眼,晕晕乎乎的听说东岛快到了,我好奇地睁大双眼,在蓝天里寻觅着想像中的鸟群。 </h1> <h1> 东岛好美啊!远远望去,密密麻麻栖息在树技上的白鲣鸟,白蒙蒙的一片,就像棉桃绽开的棉田。后面的树上白花花的点子都是我手上捧的白鲣鸟,它们美得让人感到窒息。它们也很乖巧可爱,和人相处一点没有恐惧感。我和岛上的队长手棒的那二只白鲣鸟只是幼鸟,它们是被大风刮落到地上,个好大哟!队长说白鲣鸟见了人不飞是把人类当成了好朋友。<br> 东岛是西沙群岛的第二大岛屿,是唯一生态环境未遭破坏的湿地岛屿。岛上大量的白鲣鸟栖息于白避霜和羊角树的枝柯上。这里的动物还有野牛,听说是郑和下西洋路过西沙时把牛放在了岛上,后来它们逐渐繁衍成群,家牛就变成了野牛。那天晚上我们在岛上和战士们一起包了顿饺子,战士们动情的说,看到你们从北京来的医疗队就像见到了亲人。我们都很感动,岛上的官兵远离故土,不畏艰苦,甘为寂寞,他们爱岛如爱家,精心的呵护着岛上的一草一木,呵护着人类的朋友动物们。不管那里的自然环境多么恶劣,他们都能深深扎根海岛,坚守着这片蓝色的国土。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身后有强大祖国做后盾,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离开时我们都依依惜别,全体东岛官兵岸边列队目送我们离开。大家都流下了不舍的眼泪。</h1>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祖国最南端的西沙琛航岛烈士陵园,安葬着西沙海战牺牲的十八位英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英雄们,你们静卧在这里,与我们共同守护这片蔚蓝。看看吧,你们在血与火战斗中铸就的西沙精神,培育了一代代的西沙人。你们为之献出生命的宝岛,如今已成为祖国母亲怀中最美丽的珍珠。你们的魂魄已溶入南海的万顷碧波,经天纬地,万世长存!</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你们的护佑,有我们的坚守,这片美丽将世世代代属于中华民族。安息吧先烈们,你们在西沙的怀抱里静静地歇息吧,我们永远与你们相伴随!</span>🙏🏻🙏🏻🙏🏻</p> <h1> 这是我们西沙海军医院的全体战友。在这里我们一起出操,一起扫院子,一起种菜浇水,还一起养猪栽树,帮厨做饭。岛上的生活比较艰苦,缺淡水,少蔬菜,我们自力更生自己生产,自给自足。南泥湾大生产的精神在这里都有体现。这里的官兵们说,岛上的土都是从大陆运过来的,每个人回家探亲都带点菜籽树苗等等,逐步的将永兴岛建设得像现在这样生机盎然。</h1> <h1> 我们西沙海军医院的战友们正在杀猪,这猪是自己养的可肥了,你看口腔科郭博士和骨科丁大夫都赤膊上阵了。</h1> <h1> 猪杀好了正往回抬呢,猪太沉了,看丁大夫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h1> <h1> 这是我们自己种的白萝卜,天气炎热,我戴着草帽正晒萝卜那。旁边的这个小狗是岛上军犬的后代,曾经把腿搞伤了,骨科的丁大夫和麻醉科的穆大夫和我一起给它做了小手术,它恢复后就留在医院了。这小狗聪明伶俐,有军犬的特质,和我们感情很深,几乎形影不离。回到北京后我还惦记它呢。</h1> <h1> 闲暇时我们到海边捡贝壳、钓鱼。至今我仍保留着从西沙带回的珍珠贝、虎斑贝、唐冠螺、鹦鹉螺等。我还抓住过一条好大的章鱼,开始我发现一个地方总冒水泡,有经验的战士说这可能是章鱼,当时我不知道如何去抓?他们告诉我拿个棍子照着冒泡的地方捅,于是一股黑水冒出来,我们成功的抓住了那条大章鱼,大概有十多斤重。回到医院后美美的做了一顿章鱼宴,那是我上岛以后吃的最香的一顿饭。</h1> <h1> 岛上文化生活也很活跃,这是在西沙机场跑道上田径100米比赛冲刺的场景。我们还经常组织蓝球赛、卡拉OK、舞会等。原来在远离祖国大陆那么远的小岛上还有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h1> <h1> 说到西沙机场,我不由得多说几句。这是西沙场站的战心喜站长,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永兴岛机场跑道贯穿岛的一侧,是个现代化的军用机场,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中国在南海的第一个岛屿机场。有不沉的航母之美誉。</h1><h1> 永兴岛机场1990年开始修建,次年完成第一期工程,据报道2014年永兴岛扩建工程里,跑道在2700米基础上加长到3千米,进入大型机场的档次,可起降大型运输机。机场附近有一片新的填海成陆区,与石岛相连,可建停机坪和机库。</h1><h1> 此机场专门设置出雨水收集功能:跑道和停机坪都按照千分之五的斜度设计,雨水流入后,经"雨水班"专业处理,不加任何药品就可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供岛上居民使用。我们在岛上的洗浴等生活用水就是取之于这些雨水。</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永兴岛著名的五胚椰子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9年8月,时任站长的战心喜已在西沙岛上守岛近七年时间,为表达对祖国美丽宝岛的热爱与倦恋,带领暑期到西沙探亲的家人在营区中种下了一棵非常少见的五胚椰子树。当时种树的包括战心喜师长的爱人,女儿战琦、儿子战毅,另有两名战士李品航、汪小兵。谁也没有想到,战师长一家载下的五胚椰子树成长几年后成为西沙永兴岛上著名的景点,知名度飞越西沙,誉满全国。</span></p> <h1> 西沙海洋博物馆主要陈列由驻守西沙、中沙、南沙的官兵收集采制的海洋生物标本。在展厅中,保存着3000多件各种动植物标本,珊瑚、海螺、海龟、龙虾和各种鱼类琳琅满目。西沙海洋博物馆是人们了解海洋、了解西沙、了解西沙官兵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官兵进行海洋知识教育、培养海洋观念的第二课堂。1990年元月,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亲笔为该馆题写了馆名:《海军西沙海洋博物馆》。西沙海洋博物馆创建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的大力支持。许多将军、专家和地方领导,将他们收集到的海洋生物标本赠送给西沙。湛江市、海南省海洋厅的专业人员也在技术上给予了具体指导。</h1> <h1> 1995年3月,我们医疗队完成任务后要返回北京了,这是西沙水警区的官兵们给我们送行时在永兴岛码头上的合影。</h1> <h1> 医疗队准备登机返回北京了,这是我和于博士。 再见了西沙,再见了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第二故乡!</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