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北大荒

有鱼

<h3>今年是我们去北大荒第五十年了,各种纪念活动都在热热闹闹的筹办中。我回连队有两次了,大齐还没有回去过。避开热闹的人群,我陪他,还有他们连的北京知青陈雁夫和哈尔滨知青李竟然,一行四人一辆车,轻车熟路,一路向北直奔北大荒。</h3><h3>六月二十日北京至哈尔滨,高铁站人头攒动。这趟车全程时速没超过250公里,耗时八个多小时应该不算很快吧。但还是方便了很多。</h3> <h3>一出哈尔滨,很快就有大片的农田扑面而来,一望无边。东北的三江平原平平展展,肆意铺向远方,总让人心生无限感慨。</h3> <h3>天气特别好,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布满了无边的远方。一会儿乌云上来了,远处的雨云翻滚,一阵雷雨说来就来。一会儿乌云又过去了,天空立马蓝天白云,天又晴了。大齐说,这就是北大荒的典型天气,晴雨无常,说变就变。</h3><h3>久违了,北大荒!</h3> <h3>想起当年在地里干活,多盼着下雨啊😄一下雨大家就往宿舍跑,感激老天爷给放的假。等跑到宿舍也淋了个透湿!洗完换完,讨厌的太阳又出来了!唉,还得去上工啊😄</h3> <h3>走牡丹江方向,很快就到了镜泊湖。</h3><h3><br></h3> <h3>镜泊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山堰塞湖,由5000多年前多次火山喷发而成。其最著名的是吊脚楼瀑布,湖水奔腾而下十分壮观!可惜现在是枯水期,瀑布看不到了。</h3> <h3>没有瀑布的镜泊湖,依旧静美可人!</h3> <h3>大齐到湖边洗了脸,也算是到此一游,留下个纪念。</h3> <h3>静如明镜,波光涟漪。</h3> <h3>65岁的老人免票,算是给我们四人一个惊喜。一下免了四百大元,只花了乘电瓶车入园的车费(每人二十元,也挺贵的)。</h3> <h3>站在这湖面上,湖水倒映着朵朵白云,在阳光的照射下,湖面泛出星星点点的光亮,熠熠生辉。</h3> <h3>一路向北,一路瞎聊,笑声不断。</h3><h3>李竟然的哈市腔十分有趣,再加他说话有点赖声赖调的,经常引得我们哈哈大笑。他当年和大齐一个班,大齐说他没好好干过活,总是装病偷懒。想想也是,有的知青,当年不是打架就是谈恋爱,表现得不求上进,可是其实他们看似落后的表现,倒是十分真实。比有些积极表现的知青,想尽办法争取入团入党当干部,甚至跟着上面搞极左整人,要真实可爱得多!</h3> <h3>在密山县城转了半天,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旅店,整个县城乱哄哄的,马路大楼多了,可卫生跟不上啊。挑了半天,最后在一家小饭馆简单吃了碗面条,直奔裴德。</h3> <h3>裴德原来是我们四师的师部,现在兵团撤了,归农垦局了。我们在它气派的像古城堡似的培训中心住下,知青还有优惠,不到200元一晚,还挺便宜。</h3> <h3>大堂里布置得挺豪华</h3> <h3>墙上挂着北大荒精神,有点反差太大。</h3><h3>北大荒人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起家,北大荒的今天仍离不开艰苦奋斗。当然也不是一味要求当苦行僧,应该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繁荣美丽,劳动者应当享受这些劳动成果,真正成为普通劳动者休息享乐的地方,这才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的。</h3> <h3>青年水库,当年转业官兵修建的。</h3> <h3>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量种植水稻,用水过量了,还是仅仅雨水少了?如今水库的水已经褪去不少,岸边留下了一道道水印。</h3> <h3>道路被一队队的学生挡住了,我们停在路边,等着学生们穿过路去。看着这些生气勃勃的面孔,雁夫感慨道,这不是我们当年的年龄吗?</h3> <h3>这是农垦局的职业学校,培养新一代农业工人。现代化的大农庄,集约化的农业生产,离不开这些真正的知青——有知识的新一代。当年我们号称知青,其实只有初中毕业,甚至小学刚毕业,真算不上有文化有知识啊!</h3> <h3>回到十三连,现在划为854农场的25队。</h3> <h3>哥几个五十年前一块在这里待过!</h3> <h3>路边远远望去,低矮的房子依稀可见。</h3> <h3>还是那片田地,还是那番情景,五十年了,我们回来看你了。</h3> <h3>当年的小伙,坐在干渠边,忧心忡忡,破衣烂衫,不知你在想些什么?只觉得茫然、彷徨伴随着我们青年时代!</h3> <h3>五十年后的今天,又一次坐在这里,回想当年,恍若隔世!</h3> <h3>今天的干渠全干了,物非人非,一切都找不回来了!</h3> <h3>连里的小路还在,当年的房子找不到了。</h3> <h3>这些房子都是外来租地的打工人员住的。</h3> <h3>刚下完雨,连里的小路都是一片泥泞,水塘一个连一个,连队更显得破败不堪,了无生气!</h3><h3>连队的知青都走了,老职工也大都搬到场部住宅区了,这里只剩下外来租地打工者。</h3> <h3>三人谁也说不出话,默默留了影,心里都不是滋味。</h3><h3>风中仿佛送来了年轻人的话语声,说笑声,多少东西南北的方言,全是喜怒哀乐的人生……多少年啊,这里热闹无比,然而突然间一切消失得无影无踪!</h3> <h3>在这里我们度过了青春岁月,我们留下了汗水,泪水和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光!也许再也找不到过去的印记,但我们的青春永远在这里游荡!</h3> <h3>从十多年前开始,北大荒大面积种植水稻了,而这里的大豆地越来越少,据说还要政府补贴,才有人肯种。</h3> <h3>大豆地啊,总叫我那么难忘!</h3><h3>当年在地里锄草,收割,大豆地永远是一眼望不到头啊!一垄地干不到地头,那就吃不上饭!干啊干啊,脑子里一片空白,才能保持较快的速度。只要想点什么事情,一准会慢下来。所以有人会投机取巧,扛着锄头跑上一段,好追赶大家的进度。我心里还不忍见了草不锄,就是不断祈祷遇见大段缺苗,好轻松往前赶!</h3><h3>现在大豆地成了大垄,每垄种三行,说是更加通气能提高产量。而且全用除草剂了,再也不需要人工锄草和收割了。</h3> <h3>大齐他们很想见见几个他们比较熟悉的老职工,可是一个也没见着,只见到他们的孩子,他们赶来热情招待我们,与我们一起小聚。老职工们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也不一定好,不见也罢。这些北二代都正当年,有的当官掌权,有的承包几千亩土地成了农场主。见他们一个个风华正茂,正是大有作为的年龄。</h3><h3>大齐对他们还挺熟悉,他虽然在连里只待了一年多,竟然能记得很多老职工和他们孩子的名字,还有当年很多趣事!我在连队待了七八年,却记不了几个人😄</h3> <h3>到了兴凯湖。</h3><h3>开始到的是档壁镇。已经傍晚时分,路上冷冷清清的,不见游人。很远我们的车就被拦下,要带我们去住下,要我们吃兴凯湖的鱼。竟然很鬼,知道碰上黑店宰客的了。于是他推说县长有请,我们明天再来,说着掉头就跑。以前来过两回都没遇上这般情况,真有些心有余悸,几个人把这里叫成马挡镇,裤当镇,解解气。</h3> <h3>第二天有了准备,早早地拐上另一条路,开进无人的湖边。</h3> <h3>水有点混浊,有点凉。雁夫身体棒,看我们光脚淌水,干脆下去游泳了。</h3> <h3>哥几个来了兴致,都脱光膀秀肌肉了!</h3> <h3>还摆起造型!</h3><h3>湖水翻着波浪,辽阔的湖面上只听见哗哗的水声,没有人,没有船,就是我们几个的包场😄</h3> <h3>脚踏波涛,身披霞光,天地悠悠,豪情万丈!</h3> <h3>北京在这里建了个劳改农场,很多劳改犯被送到这里劳动改造。改造结束后,被称为劳改新生,也就是二劳改,成为一辈子的政治符号。就像右派摘了帽子,称作摘帽右派一样——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啊!每个农场会分有一些劳改新生,他们其实都是老职工了,应该是我们的师傅。但因为政治身份,还会站到地富反坏的一边被监督劳动。他们其中有些人,仅仅年少无知,犯点偷偷摸摸的小错误,或者是不听大人管教,就被送到这里,一辈子啊……<br></h3> <h3>兴凯湖啊,忧伤的湖……</h3> <h3>现在修建的高高的观景台</h3> <h3>当年谁能想到,兴凯湖会成为旅游景点,我们会在五十年后的今天,站在这高高的观景台上,眺望祖国东部浩翰的界湖!</h3> <h3>兴凯湖湿地</h3> <h3>离开景区能看见清清的水泡子,湿地的景观十分幽静清爽。</h3> <h3>湿地景观</h3> <h3>经饶河到珍宝岛</h3><h3>大齐当年还进了武装连队,号称扛枪上了前线。其实也没上珍宝岛,在五林洞地区,距珍宝岛十七公里处,架设军用电线。</h3> <h3>五林洞小河的水,依旧在轻轻地流。</h3> <h3>当年能进入武装连队,那是很骄傲,很令人羡慕的。我没那么幸运,连枪也没摸上。那时真是心灰意冷,感觉和劳改新生差得不多了!后来儿子听说后很奇怪,多好啊,很安全啊😄他们不会理解我们那个年代的情怀。</h3><h3>可就是在这条路上,大齐又被武装押解下山,被武装连除了名!因为被人举报是文革中的坏学生!这个打击太大了,比我们没资格上山的人打击更大!</h3><h3>今天又走在这条路上,路加宽了,部队不在了,战争早已结束了,当年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不会淡去……</h3> <h3>十七公里处的营房没有了,部队撤走后,小树林长得密密麻麻,不会留下什么痕迹。倒是看见不少养蜂人,架起帐篷支起灶,一派辛苦挣钱养家的景象。</h3> <h3>珍宝岛如今已是国家湿地公园</h3> <h3>珍宝岛现在还没有完全放开,还不能随意上岛,需要找熟人想办法,否则只能乘船绕岛一圈,近距离看看这个当年爆发战争冲突的地方。我们没有事先联系,只好乘船了。</h3><h3>前几年来这里,我是想尽办法上了岛。想想当年成分太高不能靠近这里,始终是块心病。后来回来,我也算比较早上岛的,也算圆了梦吧。</h3> <h3>当年为了珍宝岛,为了祖国领土完整,多少青春热血青年为之战斗!今天我们来了,虽然不能走近你,让我们远远地向你致敬!</h3> <h3>国旗在蓝天飘扬</h3> <h3>赶往抚远。</h3><h3>抚远是我国的东极,全国最东面的城市。</h3> <h3>抚远市地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号称华夏东极,太阳最早在这里升起。</h3> <h3>凌晨三点刚过,祖国大地上的第一缕阳光已经升起,虽然是阴天,阳光透过云层,洒向乌苏里江面。</h3> <h3>抚远的市容</h3> <h3>守卫边防</h3> <h3>这里的岗哨被誉为东方第一哨</h3> <h3>光荣的哨卡</h3> <h3>站在祖国最东方,向着东方第一哨,致敬!</h3> <h3>向哨卡的国家卫士们致敬!</h3> <h3>乌苏里江上的军舰严阵以待,时刻宣誓国家领土主权!</h3> <h3>乌苏里村,中国东方第一村。</h3> <h3>东极太阳广场,迎接东方第一缕阳光!</h3> <h3>这里相距北京1714多公里,却与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仅有25公里,地处东方尖尖角,真是祖国东方前哨!</h3> <h3>登高远望,饱览祖国大好河山!</h3> <h3>登上黑瞎子岛</h3><h3>这里是抚远三角洲,又称黑瞎子岛。1929年被沙俄占领,直到2012年3月30日,俄罗斯把黑瞎子岛的一部分归还我国,总共面积327平方公里。</h3><h3><br></h3> <h3>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之处。</h3> <h3>当然没有全部归还,叫人有点心有不甘!但对沙俄一贯的侵略扩张历史,普京大帝能做出这点让步,也是破天荒第一回啊!</h3> <h3>黑瞎子岛面积虽然不大,但意义非同一般。我们祖国版图最东边,又延伸了一个的尖尖角!</h3> <h3>岛上的边防巡逻线</h3> <h3>站在祖国东极界碑旁,自豪感油然充满胸膛!</h3> <h3>从珍宝岛之战到黑瞎子回归,祖国强大的脚步,步步铿锵!</h3> <h3>江中是俄方的地盘</h3> <h3>东极塔</h3> <h3>站在东极塔下</h3> <h3>远眺东极大地</h3> <h3>这里是新开放的旅游景区,管理还显混乱。还没上岛就听说当地人和游客差距极大的票价,以及各种买便宜票的攻略。我们最后还是直接上岛买票,65岁优惠,按需要看的景点买票,还是不算贵的。</h3><h3>就这黑熊探秘的景点,120元的票价,实在贵得不靠谱啊,不过上当的人不多。</h3> <h3>返程途经同江市</h3><h3>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北部,黑龙江与松花江两江交汇处的南岸,是赫哲族的主要集聚地。</h3> <h3>同江历史悠久,古称“哈拉苏苏”,赫哲族老屋之意。自西周就有文字记载,是我国重要国际港口。</h3> <h3>两江交汇处的同江市</h3> <h3>我国的同三公路的起点,一路往南,南北贯通,从同江直达海南三亚。</h3> <h3>同三公路起点标志</h3> <h3>可以看见北部几个河叉口,是黑龙江汇入松花江之处。</h3> <h3>广场的标志性纪念碑</h3> <h3>清洁的城市</h3> <h3>幽静的广场</h3> <h3>在两江汇合处小憩。</h3> <h3>路边看到很多摩托车,是老年摩托车队,他们顺黑龙江骑行数千公里!也有很多汽车自驾的老人,从漠河开来的不在话下!真是叫人佩服啊!</h3><h3><br></h3> <h3>夜宿291农场</h3><h3>这里原属三师28团,距哈尔滨四百多公里,高速公路出口就建在场部广场上,交通之便利可想而知。场部招待所非常气派,对知青也有优惠。</h3> <h3>场部广场上修建了水上亭子与长廊</h3> <h3>与亭子里休息的老人聊天,得知这里的退休职工每月工资三千多,日子还不错。他住上了这里的小别墅,当然是靠了儿子的资助。看到别墅区的小车进进出出,真是这里的富人区啊。</h3> <h3>返回哈尔滨时,在距哈尔滨不二百多公里处的高速路上,有一站名为得莫利,在这里可以吃到著名的得莫利鱼。得莫利是满语渡口的意思,这个位于松花江边的小渔村,因为特殊美味的炖鱼,闻名遐迩。如今干脆开到了高速路边,更方便过路的食客品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