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风海回忆录

开心

<h3>《牙山的回忆》: 白凤海 前两天有事乘动车到烟台住了几天,来回都经过栖霞桃村,与牙山擦肩而过,想起了四十多年前与牙山的几次亲密接触…… 牙山(又名锯齿牙山),地处栖霞腹地,海拔高度806米,因山顶上有两块巨型牙状独立石(号称大牙、二牙)而得名。牙山周围山峦连绵矗立,险峻陡峭,山林茂密,属于军事意义上的胶东半岛“八片山”之一,是联系胶东东、西两大山系——昆嵛山和大泽山的纽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地区军民在许世友将军领导下开劈的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 我与牙山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1974年初,野营拉练住在栖霞县城东北方向的一个村庄(村名已记不清了),此地离牙山大约有七八十华里。那天刚下过大雪,天气仍阴沉沉的。白天我们在村周围利用地形地物进行侦察战术训练。那段时间部队正在普及5种语言的外语喊话,诸如“举起手来!缴枪不杀!我们优待俘虏!”之类的简短口语。对于当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部队战士来说也是蛮有兴趣的。平时休息的时候战友之间也会互相喊两句……。刚刚吃过晚饭,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全连立即分成多组,“按方位角运动”,强行军奔袭牙山主峰!任务下达,各班立即行动起来,进行紧张的图上作业,记上数据,就全副武装地朝着牙山方向飞奔而去。大家知道,今晚又是一次检验体力耐力、考验毅力和勇气、测验军事地形学水平的行动。好在那次行动在地形学方面没出太大的难题,重点是检验前两项了。那晚起初天特别黑,各班分组认真辨别方向,撒开丫子猛跑,遇沟翻越,遇河趟冰,没过几座山头,身上的棉衣全溻透了。也就仗着那时年轻,经过几年的军事训练,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再加上分组行动,本身就有一个竞争的意思,那时节谁愿服输?结果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大家都相继强行军到达牙山脚下,开始登山。牙山山势险峻,松林茂密,山风吹来,呼呼作响。你看战友们个个默不作声,只顾低头登山,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说实话,几十里山路狂奔而来,真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经过体力极限的拼搏,终于气喘吁吁地来到了山顶。这时天气放晴,繁星点点,风却依旧。连长虽然也同我们一样气喘吁吁,但还是履行职责,迎着呼呼的北风,向我们介绍方位,讲解如何通过北斗七星定位北极星,并指认英灵山和桃村的位置。这些基础知识其实大家早已熟知,实在没有必要再重复,只是来到牙山顶,看到两块独立巨石的真面目,确实如传说的“二牙不如大牙粗,大牙不如二牙长”。大家无心观夜景,一门心思盼着连长快点结束讲话,好快点下山,因为北风不减,不少战友的上下牙不停地打架,身子也在微微打颤,拍拍后背,溻透的棉衣开始发板,再在山顶呆下去,人人都会背上一副冰铠甲!<br></h3><h3><br></h3> <h3>《牙山的回忆》 我与牙山的第二次亲密接触是在1975年1月份。那年我没跟随大部队拉练,而是参加了26军侦察处举办的全军侦察专业集训。我们军直侦察连有近十人参加,其余40多名是由全军各师、团侦察分队选派的,地点在栖霞县城西面的77师西二里店营房,由该师侦察科滕科长负责协办。 两个月的集训完后,要模拟实战需要组织一次5天的小拉练,不带炊事班,实行野炊(但可派人进村烧开水),夜晚不进村在野外露营。临出发时每人发了27个大烧饼,各自的行军米袋里装满了米,再加上枪枝弹药、大衣、背包、雨衣等,负重不算太重可也不算轻,尤其是我们排的战友,由于在连队开摩托车,配发的是老羊皮的皮大衣,睡觉时压风暖和,可是行起军来能顶几个棉大衣的重量。就这样全副武装上了路。头一天行军从营房出发直奔牙山而去。这段路从地图上量九十华里左右,要翻越著名的十八盘,是栖霞县境内山高路陡,最难走的一段路。更没想到的是,行军时要避开公路,专找没有路的地方走,而且哪座山高就奔着哪座山而去!这样一走,迂回多走好多路,要比地图上标注的多走好几十里!我的妈呀,在前面带路的是77师侦察科的滕科长,他没带背包(放在到前面烧开水的摩托车上),只扎一条武装带,大步流星地选择高山而爬,这可苦了我们,我们是全副武装负重跟进,没走多远就放了汗,好在那几天特别冷,不然放汗更厉害!十八盘,是那片连绵大山的最高点,当地人说,“十八盘,十八盘,一盘一层天,山羊过不去,雄鹰山腰旋……”其实到实地去看,从山下盘到山顶豁口处的盘山公路,只有十一个弯,但个个都是弯急路陡,地势险峻。记得73年那年拉练,有次从乳山县的南黄镇到栖霞县城以南7华里的大小河北村去送急件,正赶上风雪交加。三轮摩托雪中行驶,稍遇情况本来就容易打滑跑偏,爬这样弯急路陡的盘山路,特别危险,必须小心翼翼,精力高度集中。但等盘到山顶的豁口处向下一望,哈!心情立刻大变,真是美景如画啊!如果诗人到此,定会诗兴大发!你看,那远处叠嶂的山峦、那脚下蜿蜒似蛇的盘山路、那从天而降的鹅毛大雪,还有那房顶与盘山路路面相齐的山村小院中围着树干盘起的金黄色玉米垛和房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的红辣椒,无不撞击着诗人的情怀!只恨自己学疏才浅,憋哧半天憋不出一句象样的诗句,只能在心中发感慨。这时山风已停,四周静得吓人,仿佛能听到雪花落地的声音。面对此情此景,不能不使你想起毛主席那气势磅礴的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面对巍巍群山,高声诵读,相信在那寂静的高山之巅,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绝美佳句会传得很远、很远!……哈,不能太激动了,还得静下心来顺着山路往下盘,前面还有一个那山不如这山高,却比这山更陡峭的小六盘呢,别一不小心盘下山沟!<br></h3> <h3>《牙山的回忆》<之三> 转眼两年过去,还得把思绪拉回到现时。这次面对的却是要负重徒步翻越十八盘主峰。到了主峰近处才发现,其实公路翻越的那座山在周围的山峰中并不算高,修筑公路不可能挑着高的山去修。 没有办法,滕科长在前边引路,他领着我们怎么走,我们只有跟进的份儿。这时候你看,大家又都不说话了(这是行军途中感到很累时的表现),闷着头,身体向前倾着,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没有路的山路上。后来我常想,那次行军,感觉好像是累到了极限,可是人家红军当年是怎么过来的?飞夺泸定桥时,冒着倾盆大雨,在漆黑泥泞的山路上飞奔,“昼夜兼行二百四,穷打猛追夺泸定”。所以体会到毛主席的“11.24”关于部队野营拉练的批示是十分必要的,不亲自出来走一走,有些东西在营房里是体会不到的! 那天待我们赶到牙山,已有晚上九点左右了,我们来到牙后村,在离村民住宅四、五十米远的一个场院上,人不知、狗不咬地悄悄露营了。数九寒天,连个帐篷都不打,四个人一组,身底下是两个雨衣两床被子,上面是两床被子、棉衣绒裤(必须得脱了睡)军大衣,最上面再盖上雨衣。天太冷,我把棉袄拉上来盖住头部,哎呀妈呀,棉袄让汗湿透,一天的臭汗都积在棉袄里,小孩的尿褥子什么味它就是什么味儿!没办法,天太冷,只好默默地“享受”了。尽管天寒地冻,身底下冰凉,但由于一天行军的疲劳,还是不久就入睡了。那时当兵的有个说法,当官别当司务长,当兵不站五班岗。偏偏那天晩上正好轮到我站五班岗。即半夜三点睡的正沉的时候,得穿衣起来站岗,站到四点半下岗,再脱衣躺下睡觉,离6点起床仅有一个半小时,翻腾半天刚有点暖和气,就到了起床时间。我们悄悄的起床,背包还没打好,村里的老乡就挑着热腾腾的开水送来了,而且还要留我们进村吃早饭。可能是起早捡粪的老乡发现场院上睡着一片战士,回村报告后烧水送来的。进村吃饭自然要宛然谢绝,但我们喝着亲人送来的热水,吃着出发前发的大烧饼,心里感觉暖暖的,这比昨天喝着行军壶里的“冰冻”凉开水,就着咸菜啃烧饼要强多少倍!丨<br></h3> <h3>《牙山的回忆》<之四> 其实我们后来的拉练行程并没有完全按照出发前的预案进行,主要原因是实在难以拒绝老乡们极其热情的挽留,使得我们再也无法在野地里露营了,只是吃饭还按原计划实行,几天后吃完那些大烧饼之后,开始漫山坡找那些碎树枝子用钢精盆烧稠稀饭喝。现在想想这种“野炊”倒也有趣。 事情是这样的,当我们吃完早饭告别牙后村的乡亲们踏上征途之后,很可能是他们把我们的情况和行军方向报告给前方的公社,当我们先行一步烧开水的同志进村之后,村里的老乡们就有所准备了。在我们经过一上午的行军来到铁口公社荆子埠大队村头那棵千年大白果树下准备吃烧饼时,一大群老乡们举着彩旗、敲打着锣鼓来到我们面前,非让我们进他们村参观。这个大队确实搞得很不错,是当时的富裕大队。我们依次参观了他们的果园、正在修整待种的茶园和刚刚给青岛来的知青盖好的标准很高的知青之家。尤其让人惊叹的是村里的八位老人,经过几年挖山掏洞,打出了一条很长的坑道,坑道中一排排的单间,准备一旦打起仗来,可作为公社的战时医院!最后一个参观项目是队办工厂,当我们五十多人都进到工厂院子之后,大门被悄悄锁死,从车间里提出来一桶桶刚出锅的白菜肉片面条,队干部们宣布开饭!我的天哪,真没想到他们来了这么一手!没有办法,我们被关在大门里,只好乖乖就范(当然要付款的)。这香喷喷的肉片面条就是在连队也只有吃病号饭才能享受到,我们吃一口顿时暖遍全身!老大娘老大嫂们端着一碗碗面条站在面前看着我们吃,吃完一碗马上又递上来一碗,直到把我们吃得嘴饱肚圆、热泪盈眶!想起去年回家探家,老母亲就是这样,恨不得把离家几年来的好吃的几天内都给你补回来!在这种情况下乡亲们能让我们在野地里露营?想都别想!在村里学校里,早给我们安排好了住宿地方。带队的军侦察处的于参谋反复对大队的领导讲明,我们这是按照实战需要锻炼战士们的吃苦精神。他们却说,他们也是按照实战需要安排支援部队作战,一旦打起仗来,只要老百姓在,就不能让子弟兵们在野地里睡觉!又一次把我们说得泪水涟涟!没有办法,领导只好决定取消露营,第二天上午安排助农劳动。第二天,全体人员齐上阵,帮助队里修大寨田,准备试种茶树。同时由滕科长带领两名战士,带着两箱子弹,组织大队基干民兵进行实弹射击,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是天大的好事!这么多子弹的吸引,自然是争先恐后地参加!我们干到傍中午,推说要搞训练,集合起队伍,向东西南北不同的方向分组分散进行侦察兵战术训练。实际上这都是事先设计好了的:由滕科长以打靶为名拖住年轻的壮劳力,我们以训练为名从不同方向迂回进村,“偷”出背包,再分组行动,从不同方向迂回到15里以外的一个叫下裕家沟村村头的小水库边集结。这一连串的安排对侦察兵来说都不是问题。大家都按要求准时来到小水库边,没想到我们的队伍刚刚到齐,大队的领导也跑十五、六里地追来了,埋怨我们不辞而别,要我们再折回去住村里。原来他们发现我们的行动之后,派出青壮年到四处山沟里寻找,最后逼滕科长说出我们的去向,并写下“手令”让我们折回,却不知道我们这支“小部队”的最高领导是军里的于参谋。在小水库边,于参谋只好以接到命令不能久留为借口,再三感谢荆子埠大队乡亲们的热情接待,依依不舍,朝大庄头方向而去。<br></h3> <h3>《牙山的回忆》<之五> 没想到荆子埠大队的乡亲们釆用了牙后大队同样的办法,把我们的情况和行军方向告诉了前方的大庄头公社,当我们行军来到离大庄头村还有一二里地的一个小山包处时,大庄头的乡亲们就迎了上来,硬把我们请到了公社礼堂,住的地方早已安排就绪,连烫脚的水都准备好了,接着又提来了一桶桶面条!同样是暖心的话语,同样是盛情难却⋯。晚上,领导们商量,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那样会继续打扰沿途的乡亲们,也打乱了整个小拉练的计划安排。于是决定第二天早上起早赶路,不吃饭就出发,不惊动乡亲们。结果当我们天不亮起床悄悄打好背包准备出发时,打开礼堂大门一看,竟然发现乡亲们已经把一桶桶热腾腾的面条摆在了那里!就好象他们早就知道我们要悄悄溜掉似的。真是拥军拥到了心里,把我们琢磨透了!……从大庄头出来,我们只好改变行军路线,先向西,后又折向北,这样才能重新步入原来的计划,按实战要求往下进行。实际上几天来乡亲们的盛情接待,已经打乱了原来的计划,吃了乡亲们的几次饭,省下了大烧饼。待把大烧饼吃完,只实行了几次野炊,五天的小拉练就结束了,没有原来设计的那样艰苦,却收获了满满的军民魚水情!老根据地的乡亲们,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子弟来看待,当作当年的老八路来接待,使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提到牙山,就不能不说说近在咫尺的英灵山。它在牙山的东南方向,山不算很高却知名度很大。它就是山东境内三大烈士陵园之一的胶东地区革命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众多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有领导胶东著名的天福山起义,在牟平雷神庙战斗中英勇牺牲的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有一个人单挑18个真鬼子的特等战斗英雄任常伦。陵园自下而上一步步台阶直通山顶,路两边为一排排革命烈士墓,理琪墓位于台阶正中的半山腰处。山顶高高耸立着革命烈士纪念塔,松柏苍翠,庄严肃穆。每年清明节,许多人都会成群结队从胶东各地赶来,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高铁几分钟一闪而过,望着远远离去那起伏的山峦,望着那片曾经用脚一步步丈量过的土地,思绪万千。栖霞的乡亲们,你们还好吗!! <完> 2018年5月<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