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后忆芳华,同窗两载五世缘。(1978一2018)

山人足鱼

<h3>青春的岁月是首歌,是条河。41年前的1977年,秋末冬初突然传来春的讯息,教育部恢复了停止10年的大学招生考试,就在当年的12月进行并马上报名考试,消息一出,振奋人心,犹如一根火柴点燃城乡青年压抑多年读书之希望之火,以及渴望新生活的生命之光。当年有570万人青少年报考,录取27万人,录取率仅为5%。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百里挑一选人才。作为亲历者身处国家的重大历史变革中,不幸中又是幸运的全身心经历见证了这些重要的历史时刻,这些影响我们一生的重大事件和节点。羡慕仰望中,当年的幸运儿,天之骄子绝大部分已然成为民族的脊梁,国之栋才,业界精英,圈内外大咖。时过境迁,改革开放,一书难读已经成为历史,现在的高考录取率是64%左右,读好学堂,成为莘莘学子追求的新目标。抑或知识改变命运,财富改变阶层的传说还在续写。抱憾尔等未能同行同进,虽是平庸人生,似水流年,仅仅想以自己的经历感受,记录那段难熬难忘又美好的时光。不一定客观全面只求真情实感。拙笔录记在此,不枉山人足鱼。</h3><h3><br /></h3><h3><br /></h3> <h3>那年那时我下乡已整两年多了,父母得到消息后,马上送来家里的中学课本,反复盯嘱我抓紧时间复习。当时随我下乡只有一本厚厚的《赤脚医生手册》。小时候,父亲身体不好跑医院比较多,加上姑妈是医生,我理想中有一个便是学医。所以,闲暇之时这本书翻的比较多,还时常对着书上的草药图案到田间地头认识中草药,什么车前草,夏枯草……就是那时认识的。对植物的 兴趣也是那时养成的。那时比较老实,不敢请假,白天坚持上工,晚上看看书,做做题,边劳动边备考,一直到参加77年12月的高考。</h3> <h3>40年前1978年,经历了太多悲与喜。新年伊始得知77高考最终还是落榜了,回农村郁闷沮伤持续了好久。好在当年又有了新的希望,78年5月得知305厂子弟学校办高考复习班,我才赶紧从农村回到家里,没有迟疑的就报名参加厂里的大学复习班。那知1978年的高考政策大有调整,大学与中专分开报名考试。复习一段时间后,父母把78应届高中生的数学模拟考试题拿来我做,显然是有差距的。经过他们观察分析,感觉下乡耽误多年,与应届生同考,差距甚大,获胜希望渺小。父亲在十年文革中屡受冲击,他们担心78年我再考不上,还得继续呆在农村,当时我们大队知青有十多个,还有两个是下乡7­一8年的 老知青。报名时虽然父母及不情愿,出于无奈,只能选择走为上计就一再建议我,立足一个走字,报考中专。劝阻几天无效果,就请来世交文伯帮着做工作劝说。我抵触很久,经不住他们苦口婆心,语重心长,才勉强同意放弃了报考大学,改为报考中专,这样就与大学失之交臂。</h3><h3>虽然当年我以灯塔区第二名,龙门公社第一名的成绩,被当时提前批次的省部级学校四川计划统计学校的计划统计专业提前录取。(后来才知道这个学校与西安统计学校齐名)但这是我当时报考填自愿时,凑数填在最后一栏的专业,也是最我不喜欢的专业。不喜欢这个专业,是以为自已很了解这个专业和这项工作。因为母亲当时是厂里的物资统计员。耳闻目睹每次报表,从收集资料,整理数据之繁锁上报数据之艰难。当时厂里的报表是上报到四机部还有省城的国防工办,在交通不发达的当时出差非常辛苦。有一次出差身体受了外伤还落下后遗症,加强了我对它的不喜欢。命运就是这样给人开玩笑。从得到考试成绩到拿到录取通知书一点都高兴不起来。烦燥中还与当年同时参加高考,还在焦急等录取通知书的弟弟闹矛盾,打了平生唯一的一仗。就在那年我家因为有两个孩子同时中榜,在厂里轰动一时,父母因此而高兴和骄傲一阵子。但是两个孩子同时读书的经济囧困,却为难了他们两年。当时他们两人工资一共才55元。我和弟弟都没申请到奖学金,因为家里孩子少,老人又没填上。每月父母给弟25给我20元后,他们只有10元了,每月只能借贷为生直到2年后我毕业。我20元给学校缴15元生活费,我手中就只有5元,每月紧巴巴的。我的第一支手表是参加工作几个月后攒钱买的。</h3> <h3>1978年的夏天特别热,考试是在7月。考试前的那一月,每天坐在木凳上复习,汗流浃背,屁股抬起来,感觉皮肤都与木凳粘上了。那时还没电风扇卖,有卖也不一定买得起。能工巧匠的父亲先是写画图纸,然后又托人去204厂买来小电机,采购各件小零件,自已剪铁皮做扇叶,很快手工制作了这台小电风扇。它轻轻转动的小风扇在炎炎夏日,送来凉爽的风,和风吹拂更把凝聚着父母的殷切希望送到心田,它不仅为我和弟弟复习考试立下汗马功劳,也见证了那个夏天的人和外面的故事。今天时值大暑节气,烈阳如火,雨热双袭,土润溽暑。今夏却重任在身,无暇学古人,隐居环山抱水之地,仰卧山石之上,踏山戏水品茶赏荷消夏避暑。灼灼火热中正与1978年那个火热的夏天,时空相遇悄然对话。斯人斯景历历在目,那段难熬难忘难言的时光及心路历程,终于迎着父母带来的惠风,和着盛夏的蝉鸣聒躁,也艰难的聒躁了出来,虽粗糙难咽,不失消夏之苦口良药,顿悟凉爽源于心。</h3> <h3>学校沿革:四川统计学校缘起于1949年底在重庆建立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干部训练班。1950年11月改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干部学校,由时任工业部副部长万里任校长。</h3><h3>1953年8月,重庆市第一、二、三财经学校,江津财校、宜宾财校等并入,改为重庆工业会计统计学校。</h3><h3>1954年,学校改由国家统计局领导,更名为重庆统计学校。</h3><h3>1958年8月,学校下放给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具有由四川省计委、统计局管理),迁址到成都市光华村,更名为成都计划统计学校。</h3><h3>1963年4月,学校迁至四川省内江市桐梓坝,更名为四川省计划统计学校。</h3><h3>1980年11月,学校重由国家统计局领导,更名为四川统计学校。</h3><h3>1999年9月,学校在成都市龙泉驿区阳光城(同安镇)筹建新校区。2001年8月完成新校区建设和学校整体搬迁工作。</h3><h3>2000年2月,学校下放给四川省管理。</h3><h3>2001年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整体并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撤销四川统计学校建制。</h3> <h3>78年10月的从凉爽的家来到学校,内江却是娇阳似火,酷热难耐。刚冲完凉,穿上衣服,全身又湿透。当时不明白为什么同是四川,特快火车7个小时后,地方气候筠然不同。很快宽敞明亮的教室,紧张愉快地学习,绝对数、相对数、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从此走进数的海洋。热情地老师和同学让人忘了暂时的不适。文革刚结束,百废待兴,大部分课程没有统一印制的教材。逐渐我们领到是一本本散发着油墨芬香,字体娟秀或刚劲的由老师们亲手镌刻教材。这是最早的不寻常订制教材,浸透着老师们的心血和汗水。</h3> <h3>川统校的老师们,给我留下印象非常深刻,历经沧桑风雨的老师们豁达睿智,忧国忧民。白发苍苍言辞犀利的教计划的李老师,课堂上力斥计划经济的弊端,大声疾呼改革。教政治经济学的黄老师笑容可掬,和蔼可亲,端着大茶缸摇着扇子不紧不慢的,㑆㑆而谈那繁复的政经理论,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已响。教统计学和农业统计的刘宁澍老师厚重深邃。总记得他说我们统计,就是用数字记录下历史长河中某一段,所以,实事求是,准确科学如生命。首任班主任周老师循序善诱,我班团结奋进争先创优嗷嗷叫。二任班主任伍老师,同学们私下称他为伍婆婆,是因为他经常在班会上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叮嘱我们要安心学习,字是敲门砖,让大家练好字,一时间全班掀起练字大热潮,课间休息大家你追我老赶奋笔疾书。然后每人一篇贴在墙上互相比试学习。最爱读念已毕业的学哥学姐们给他来信,语重心长鼓励鞭策我们。三任是年轻美丽的女班主任,教商业统计的吴老师比我们大不了几岁,耐心细致春风化雨,一双杏眼怒目时,骄傲的男生不得不服她。还有教会计学的王老师⋯教语文的优雅知性的李老师,喜欢她的课,国文欣赏,听之如甘露。特别是学了她教的古文巜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感觉川统校的老师们,就是我心中永远的先生的模样。师恩难忘,人生导师,谢谢他们在这段难得人生学习阶段传道授业,授人以漁,学习思维生活工作的指导指引,。只是遗憾学习时间太短。</h3> <h3>我班的两委班子成员,是不是帅哥美女的集合。<br></h3> <h3>这张照片有我班的男女球星,你认得他们吗?第一排右一是教体育刘老师。一位不知疲倦的体育老师,操场上总能见到他辛勤的身影。他又是一位爱美的体育老师,学校的大操场周围,开满他种植的鲜艳的棋盘花,令人奋发向上。他更是一位对学生严格要求的体育老师,体育达标及锻练身体的意识为我们以后的健康人生奠定了基础。我不是刘老师的好学生,体育老达不标,主要是铅球,缺乏臂力和爆发力。无论怎样练,总达不了标。当时的规定,达不了标就不能毕业,所以每天晩上练附卧撑,练了一段时间,在闺蜜的帮助下终于达了标。想想都是对刘老师的不敬。学校油水少吃不饱,有一次我和周平湘榆晓容华丽,还在刘老师做过一次油渣豆腐菜汤解馋。打L为借用建华同学的照片下同。</h3> <h3>还是很怀念原学校的样子,很有学校的味道,无论是建筑还是校园环境。一次路过教计算技术的邱老师的家旁,一院的金银花芬芳四溢,树荫下邱老师气质温婉优雅,美丽画面一直印刻在我心里。照片上又看到有女神范儿的81岁邱老师和教语文的李老师,真有幸啊。她们还是那么美。左一是李老师,左二是邱老师。L</h3> <h3>四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已变了摸样。原址现为内江师范学院。下面3张照片是建华同学今年7月拍的,学校仅存的一点原汁原味建筑。L</h3> <h3>划红圈的地方就是我住过宿舍。上下铺,一间宿舍住8个人。女生住二楼,男生住三楼,一楼好像是进修的。周末张元同学初学二胡,拉得吱吱呀呀,悠悠扬扬,给寂静校园的平添一些快乐趣味。L</h3> <h3>那时,学校虽在内江城对岸,但是交通极为不便。学校汽车拉物资走沱江大挢要走几十里才能进城。所以,人一般是坐木制小渡船过沱江,周天上午大家都进城时,小木船装满人,挤得一叶扁舟摇摇晃晃,特别划向江中心,江水湍急,我经常是心悬着嗓子眼。由于船工技术好,没有出现过翻船事故。当时一月或半月进一次城,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解馋,还有购买生活用品。我同湘榆两人合耍一份宫爆肉丁吃,好纳闷这里炒好的肉丁耍撤一层海椒面。在学校两年基本上处于饥饿状态。就是当知青3年也没尝到过饿得饥肠辘辘、头晕眼花、半夜前胸贴后背滋味。我下乡的地方虽然地处两县交界的山地,队里地多人少加勤劳,分的口粮还是够得吃,加上自己养的鸡种了菜,生活也还可以。那时劳动消耗量大,同男劳力干一样的活,挣的是九分工。食量如牛,每天煮饭时想偷懒,计划一次煮一天的饭,经常是一顿或是两顿就吃完了,肚子从来没亏侍过。到了学校里吃的是桌餐制8人一桌。那点饮食根本不顶事。早餐是稀粥加两个粘牙的鸡蛋大小的馒头。当时为了吃下这难吃的馒头夹白糖,夹豆办(托资阳的同学买的)。上午11点肚子就饿得难受。中晚餐是大铝盒蒸的饭,一人不到二两,还有一点馒头或玉米糕,几个菜盆里装的什么菜都没印象了。特别是晩餐,当我值守学生阅览室时(好像是间天一次,两位同学轮流守)每次图书开放完毕要将图书整理好关好门窗才能离开。遇到书虫,耍关门就会晩些,不忍心赶专心致志的看书人。所以,去食堂一般就比较晚,饭点过了好久,来到桌前饭菜所剩无几。学校周边只有一家面店。每周中午有两次吃面块,就是面片和莲花白,超级难吃。每到这时,学校门口唯一的小面店门就挤满了买面的同学。大家争先恐后拿着碗伸长手向老扳喊着:"我耍二两我要三两,"女生根本就挤上去,看那阵势只有咽着口水离开。砖木结构的小面店被人群裹胁着,远远看去几乎要被挤倒的样子。如果看见小面店门口无人,一定是早早售磬,上了门扳关门打烊了。之后我说读书两年就这样在饥饿中度过两年,有同学还不相信。虽然生活艰苦,但是非常充实快乐,毕竟是我们人生中,来之不易的最美好的年华。</h3> <h3>这条小路一头通向宿舍,一头通向教学楼和食堂,走过一年,后来女生宿舍搬到教学楼与教室相邻,就没走过了。</h3> <h3>这条路是宿舍食堂到教学楼的主要道路。但是从食堂上到这条路有很长很高的台阶。平时走走不算什么。最怕是班里轮流从食堂的开水房担开心,去到教室的保温桶。担水咱不怕,害怕的是担开水在阶梯上踫翻了烫着自己和别人。走上这一段,担水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脚步也就快了。L</h3> <h3>当年照像可是个奢侈的事,我有一点学生时代照片,是当时管阅览室的魏老师用他的相机记录下来。</h3> <h3>每当看见魏老师给我们拍的照片,就想起慈祥如父的他。他个子不高,总是笑咪咪的,外省口音。非常有幸能在上学期间,在学生阅览室为同学们做点服务工作。魏老师总是耐心指导我们,如何做好学生阅览室的图书整理,以及每天到时到点的开放管理。那个年代大家通过小小学校之窗,了解外面的世界。这里不仅有时事政治报章杂志,还有相关学校相关专业的学报。特别是得到魏老允淮,上自习课还能去老师阅览室读书,可以看到许多财经院校的最新的学报。本应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事,我却经常弃专业书籍,醉心于杂书,每期新到巜收获》巜小说月报》⋯率先收入眼中。浪费多少好时光,想起也是后悔不已。但是这里留下的书香校园,永远印在脑海里。</h3> <h3>台阶上面空地,也是做课间操的场地。</h3> <h3>依山而建的学校干净整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内江市的卫生模范单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大做清洁,迎接检查。擦得窗明几净,配上红楼的红地板,整洁有序。冬天,教学楼边上的小花园盛开着红梅,黄色腊梅还有绿梅(当时第一次见到绿色的梅花),暗香扑鼻。<br></h3> <h3>借校球队的球衣秀一把。</h3> <h3>我们在甜城沱江边,最高处的西林寺太白楼下合影。江对岸就是内江城。现在这里叫大千公园。内江市是画家大师张大千先生的家乡。</h3> <h3>那时周天要进城,必须在下面的渡口坐木船过到江对岸,还要走好久的河滩地才能到街上。</h3> <h3>我们小组</h3> <h3>风华正茂。照片来自王苹同学。</h3> <h3>热烈讨论L</h3> <h3>毎到周六晚上,教学楼的阶梯上,就会放着一个电视。大家喜欢看新闻还有电视连续剧巜大西洋海底来的人》L</h3> <h3>L</h3> <h3>这段视频是炎炎大暑(7月23日)傍晚,建华同学分享的学校现况,这里有曾经的大礼堂,还在,食堂澡堂已成为草地步道。</h3> <h3>毕业后20年,第一次因参加校庆而团聚。据了解由文忠和刘建华等内江的同学为聚会服务。由于时间很短,他们将地点联系在交通方便的,新开通的成渝高速公路内江的汽车服务站内。同学们激动和喜悦心情溢于言表。</h3> <h3>我们小组同班主任周老师和师母,班主任吴老师合影。</h3> <h3>随后我们专门去学校寻找青春记忆。</h3> <h3>2005年春节后,为第二次聚会奔忙筹划的同学们。</h3> <h3>聚会如期在富乐山举行,服务为绵羊地主,何秘周同学,摄影师为曹班。</h3> <h3>女生合影。</h3> <h3>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h3> <h3>室友合影</h3> <h3>相约遂宁</h3> <h3>2018年6月小范围再聚涪城。摄影师思学</h3> <h3>五世修来同窗度,相伴人生千万里。每一次的相聚相伴,每日的早好晩安,嘘寒问暖。都有许多热心的小蜜蜂🐝辛勤飞舞。</h3> <h3>实在遗憾是在求学道路上,还是不够努力不够坚持,也有错过许多机会。参加工作后,84年本来有西安统计学院的学习机会,无奈领导隐瞒此消息,待我知道已时过境迁,又一次与大学擦肩而过。最后通过多年的自学考试才取得大专文凭。期期艾艾一生的大学梦终于在退休后实现,上了不考试的老年大学。与其说是自欺欺人的追求,不如说是自娱自乐的完善人生罢了。</h3><h3>40年前学习的专业,虽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这个专业却成了我一生谋生的手段。它让我理性去认识历史长河中的林林总总,日久生情我也不得不爱上了它。因为这个专业爱上了可敬的老师,爱上了因它而相识相知的同学,爱上我心中永远绿意盎然郁郁葱葱的学校。人生的考试是乎永远在进行,自省自已好像每场考试都不怎么及格。耳顺之年,怪不了天,也怪不了地,只怪自己不努力。学习吧,活到老,学到老。不及格的人生也是别样的人生,也有一生看不够风景。就象那巜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h3> <h3>2018年9月10日同学们相约相聚在龙泉绎星光丽苑。</h3> <h3> 何文义同学曾经说:“距2018年9月10日川统校78.1班同学约会倒计时还有一天!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无论你留意还是未留意,愿意或是不愿意,总是在经历着数不胜数的倒计时。人的出生是生命进入倒计时;迈进校门就是踏上社会倒计时;当我们拥有时, 便是失去倒计时;本人记忆深刻的有:在川统校每日上午,上最后一节课饥肠辘辘盼下课铃声时的倒计时…… &nbsp;“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如果,78.1班的同学们从相识就开始倒计时,不经意间整40年已如期而至。此刻正值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在这如诗似画的季节里,愿同学们明天上午,能怀着金秋般喜悦的心情,会聚在龙泉星光花苑酒店,收获和分享我们共同的缘分之果"<br></h3> <h3>年轻的朋友来相会</h3> <h3>  《往事并不如烟 我心依然牵挂》 一一 同学会发言,曹芳贵 各位亲爱的同学,各位先生女士,各位大爷大妈,各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家下午好! 期待已久的同学会经过两个月的筹划准备,今天如期相约。为了响应部分同学提出搞一次分别四十年同学约会的呼吁,有两位同学积极、主动的承担起了策划统筹组织的工作,建立了自愿服务团队,通过会议、电话、微信等多次反复商议和实地考察,共同形成了自愿、平等、互乐、共欢、不炫、不怼、尊重、和谐、简约、实用的基本理念,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在此过程中,他两人担当最多,协调最多,付出最多,最主要最重要的工作考虑把控最到位,起到的作用也最大。成都同学们亲切的把他俩永久定格为781秘书长。我们用掌声对何文义、王文忠二秘书长为同学约会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我们还要感谢自愿服务团队群里的同学们。在秘书长的领导下,分工协作,建言献策,尽心尽职尽责,较好的完成了各自工作任务。可以说没有自愿服务团队的付出二秘书长也一事无成。为了781同学们,你们辛苦了。 我们更要感谢今天如期约会的各位同学。其实在781群里我们早已相约。你一言我一语,为今天的约会贡献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你邀我,我邀他(她),特别是为了联系上失联的同学,更是想尽办法,再次体现781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友爱的班风。因为有你,才圆了同学约会梦,因为有你,才有了回归781的感觉。 还要感谢那些因各种原因心到身未到的同学,你们心里的惦念,遗憾我们已接收到了。我们会伴着你的影,带着你的心融入约会之中,相信你们的心能感觉感知。 最后向担任过781的班主任老师及任课老师致敬!祝教师节快乐! 此时此刻,我和在座的同学一样,怀揣四个“亿”坐在了一起。 为同窗回忆 为同学间结下的深情厚谊 为四十年后对同学的在意 为我们的今天来之不易 那是因为四十年前的一个秋天,一次不约而同,无论知与不知,无论阴差,无论阳错,我们从川西、川南、川北、成都汇集到甜城沱江之畔,我们相聚在一所学校,一个班,相遇相识相知,一起度过了两年的青春时光。 其实我们的回忆在微信群里早已开始 三点一线的生活,寝室、教室、食堂里的故事;上课前的歌声,练习算盘的节奏声,晚自习男女同学的轻声讨论,运动场矫健的身影,舞台上阿罗多姿的身段,还有那校门口苍蝇馆子诱人的飘香,周末三两同学相邀坐渡船过江进城的插曲和毕业前的分组实习。……回忆满满,回味甜蜜。 其实我们的情谊延续至今 共同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成长,点点滴滴结下了深情厚谊,延续至今,有的谊如朋友,有的情似兄弟姐妹。这当中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特别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我们都有切身感受,计划分配的同桌,计划分配的饭菜,计划分配的寝室,计划分配的工作,我们共同学习生活中可能也留下了相同和不同遗憾,留下了没来得及表达的某种情,留下了无数因一句话、一件事瞬间生发的一直延续到今天都还没有讲完的故事。……情深谊长,延续绵绵。 其实我们彼此都还很在意 那是因为四十年来从学校到社会的一次又一次情感交融,工作、家庭、孩子的深度交流,吃饭、喝茶、打牌的不解之缘。无论愿与不愿,无论有意,无论无意,我们去到川西、川南、川北、成都出差或旅游,我们都会或思念或访问一起度过了两年青春时光的你。 一句话,因为在意,想你了! 有诗为证:莫怪青春多异梦,青春色彩有如虹。沱江流水有涟漪,渡船驶入脑海中。 其实我们混到今天也不容易 回望过去,有时如梦一般,真实与假设难解难分,清晰与模糊交相辉映。 引用王文忠秘书长的说法:过去我们是挣钱吃饭,现在是吃饭挣钱。二者都不容易。我们经历了整个改革开放,我们在各行各业为祖国的统计事业、社会发展从实践到理论做出了一生的贡献,为家庭建设和发展积累了我们的努力和辛劳,流过汗,吃过苦,应该说为社会为家庭我们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的我们要挣钱就必须吃饭,要吃饭就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养心、健身、研究孙成为我们以后的学习课程和生活追求。著名作家王朔说过:“年轻算屁啊!谁没年轻过,但你老过吗?"我以为老有老的本钱,老有老的骄傲,老了越要学习,唯一扛得住岁月催残的只有终身学习。 同学们分别太久,相聚太短,把住约会理念,怀揣四个“yi”主题,多情多意欢歌笑语,多姿多彩合照留影,愉快的渡过这相聚的时光吧。 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二〇一八年九月十日<br></h3> <h3>巾帼不让须眉</h3> <h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h3> <h3>时空阻隔,40年没能相见。湘榆同学几经波折,在人海茫茫的蓉城找回了华丽同学。</h3> <h3>2008年学校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h3> <h3>2018年9月11日上午,40年后的开学季,重返校园,回忆青春,参观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有幸院系领导一路介绍陪同并共同合影留念。王文忠同学努力工作多时,致谢!</h3> <h3>4小组全组福缺两人,遗憾。</h3> <h3>老绵羊相聚,可惜有三只没赶来。</h3> <h3>本为五朵金花,有一朵在心中。研究孙不能前来,遗憾,总共有10位同学因家事拖累,不能前来备感遗憾。</h3> <h3>在母校图书馆重温读书时光。</h3> <h3>运动健儿永不老。</h3> <h3>新的开学季,各社团招募新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即将开始。</h3> <h3>中午在学校就餐,统计学院的领导和教授们给每位同学赠送了校徽和学校资料。</h3> <h3>岁月如歌,弦歌不辍。四十光阴,相聚再歌。2018年9月11日下午欢聚星光丽苑,同声高唱巜同一首歌》。</h3> <h3>诗朗诵巜同学是一生的牵挂》,情深意长令人感动。</h3> <h3>时尚秀巜女人花》:女人如花,花开四季。女人如花,芬芳四溢。女人如花,优雅如水。女人如花,如诗如画。由全体女生部份男生表演。<br></h3> <h3>温婉端庄典雅。</h3> <h3>@所有人,籍此感谢全体女同学和部分男同学积极参与巜女人如花》,时尚秀节目,同娛同乐,同台展现女生柔美如花,知性优雅;男生潇洒如山,帅气绿叶配的美丽画卷。充分展示我班人才济济,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为集体节目的临时召集人,衷心祝愿男生更康健,女生更健美。再鸣谢本班唯一的伉俪同学的倾情加入。[抱拳][抱拳][抱拳]<br></h3> <h3>萍姐说:“经过38年风风雨雨,《女人花》们依然端庄秀丽,阿娜多姿傲骄而不失亲和。男生随意潇洒及健壮的体魄首次展现在女生眼前,这福利女生们渴望了38年[调皮]。谢谢🐠的构思编排的这节目,聚光灯T台哪有情感浇筑的舞台轰轰烈烈呢?”<br></h3> <h3>  诗朗诵巜相约夕阳》 献给781四十年同学会 作者曹芳贵 星移斗转 时光流淌 人生画卷已悄悄泛黄 我曾常想 我们会以什么样的心态 走近夕阳 是默默无语的深秋孤寂 还是紧紧拽住年轻时的张狂 我不愿 繁花锦簇中只有 一对蝴蝶 执手相看老泪的悲伤 我不想 美味佳肴前仅摆 两双筷子 嚼咽风蚀残年的凄凉 想当年 青春勃勃豪情满满 放下算盘离别校园 舞动计划统计的金笔 书写着自信甚至自负的梦想 一晃四十年短暂而又漫长 无论悠闲还是匆忙 无论坎坷还是顺畅 但四十年前的一切 谁能遗忘 所以 当黄昏的帷幔垂落之际 我们相约摇归心似箭的轻舟 掠过沱江 追听781稚嫩的笑声 辩认781当年的模样 在这片可遇而不可求 缘分聚集的地方 撒下的种子一起生长 四十年后的中秋 已累累硕果一片金黄 道一声问候 倾述编织四十年的真挚情感 举一枚酒杯 品闻弥漫四十年的浓郁酒香 既然如此 何不共同在群山间随心曼舞 在荷塘边定格影像 何不相约抱团开心的养老 共赏迷人的夕阳 再过十年二十年 在这片我们心灵聚集的地方 凭借我们健康的身体心理 定能撰写更加充实的华章 啊 这一一就是我 美丽的憧憬 神奇的向往 <br></h3> <h3>我的同桌,祖蓉甜歌妹<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的声音常萦绕耳畔,</span>刻苦学习的倩影铭留于心,此美篇用《泉水叮咚》亦是纪念这段情缘。</h3> <h3>光琼同学与佐琴,志君,丽娟合作的歌伴小喜剧巜回娘家》表达了同学们回到母校,回到781集体的喜悦心情。</h3> <h3>每天清晨迎着朝阳,新的一天,我们是从太极音乐开始的。亲爱的同学您呢?<br></h3> <h3>终于等来了那熟悉的音乐再响,又看见拳友们娇健身姿,刚柔并济的步伐,很感动。感谢<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同桌祖蓉同学,录得留下美好回忆。</span>再次感谢@邓丽娟@刘建华@王晓容@刘晓惠@何在国@邓晓华@张元@何文义同学的精彩表演。谢谢太极高手们积极参与配合,鸣谢何在国同学为此专门网购一套太极服装以及拳友们刻苦练习完美配合。如刘同学平时演练的五禽戏音乐与太极拳音乐不一样,为了协调一致,苦练一番。共同演绎了中和之道,国粹神韵。向你们致敬。</h3> <h3>我爱你⋯…我爱你781。</h3> <h3>刘志进同学字正腔圆的京剧唱腔,炉火纯青娓娓道来巜光辉照儿永向前》,迷倒一众。</h3> <h3>琴韵剑舞巜渔舟唱晚》,节目设计兼古筝演奏湘榆,剑法表演🐠。<br></h3> <h3>幕后台词&nbsp;作词并朗诵曹班长 。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美丽富饶的大海边,有一个代号为781的渔村,村里有个渔家,养有三个女儿。大女周萍勤劳简约贤惠善良,喜欢读书。二女宗瑛气质美丽,文采飞扬,热爱旅游。三女湘榆娇小玲珑,机智乖巧,铿锵玫瑰。三姐妹关系极好。村民们都很羡慕欣赏三姐妹。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长大学成以后,大姐去了山城,二姐回到科学城,三姐到了蓉城。她们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听说村里要搞活动,三姐妹决定积极响应,为村民们展示各自才艺,送上欢乐与祝福,于是隔空远程网络密谋排练起来。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大姐很关爱两个妹妹,为二妹配剑,为三妹置琴,可囊中已见羞涩,自已只好简约,手把团扇玩起古典舞蹈。举手投足都展现着大姐的霸气和对妹的真诚。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姐凭借一把太极剑,为姐妹披荆斩棘,宁为己伤,也不愿姐妹落泪。那柔中带刚的剑锋中透露出对姐妹的呵护与信任。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三姐闻歌知雅意,抚琴明姐心,从她的言语中琴声里流趟的都是对姐的敬重和赞誉。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三姐妹合作一曲《渔舟唱晚》,描绘出她们悠然自得,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你们听见了吗?那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乐章,展示了姐妹和村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缓缓步入夕阳红的闲情雅致。你们看见了吗?那剑韵扇舞造成的对比和变化,抒发着她们参加约会的内心感受。琴舞和谐,动静相宜,形象地表现了姐妹和村民们四十年来乘风破浪,努力工作,顽强拼搏的欢乐情绪。随着琴曲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古典舞的深沉和太极剑的力度不断增强,为村民们展现出工作近岸、开始退休生活的热闹景象。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琴声渐近尾音,古典回归现实,太极化作虚无。三姐妹愉快的走向渔村人群中……</h3> <h3>我们班的幺弟娃和幺妹儿,中西合璧,琴瑟和奏巜春江花月夜》,</h3> <h3>@所有人巜同唱生命之歌》谨献给781的同学们<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宗瑛),</span>很荣幸人生与你们有缘相伴,一生有师相伴,欢歌笑语相随。岁月如歌,弦歌不辍,同窗情缘,相聚是歌。酌水知源,重回母校,感念伟人,感恩父母,感谢同窗,感概良多。遂重操老本,搬指统计:想当年,1978年9月考入四川省计划统计学校,计划统计专业1班共50人,简称781。入学沱江桐梓坝西林寺旁,绿荫掩映红楼(教学楼)整40年。学习中一人因病转入下一级,学成毕业49人。工作后一人因意外离世,截止2018年9月10日零时为止,硕果丰存48人,成活率98%。本次约会应到48人,实到38人。上座率近80%。为历次同学会最高。春华秋实,据不完全统计:从就业状况看48人中,涉猎各行各业,跨行跨行业的同学占50%左右,干老本行的50%左右,产生企业家2人,领导干部若干,普通劳动者若干,琴棋书画家曲指可数,歌舞星无数,星光璀璨。从健康状况看,最为欣喜的是,健在的48位同学,身体都非常健康,生龙活虎,靓丽风光。从从业状况看,除2位同学还年轻在岗,挣钱吃饭。其余同学都吃饭挣钱。大部分同学正累并快乐着做了研究孙,儿孙满堂,乐享天年。还有老学童老玩童,回炉上太学,游山玩水乐此不疲。更有不少研究孙继续升造为博士生乃至博导。值此,40年周庆,可喜可贺,为亲爱的同学们也为自己点赞献花[强][强][玫瑰][玫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欢歌不歇,总体计划下次同学约会全勤满座。衷心祝愿同学们身体康健,家庭更加幸福美满,超额完成所有人生计划。祝同学们旅途一路平安、顺利,愉快。柴女班门弄虎,讨扰同学多时,不甚其烦。再次感谢同学一直以来的关爱支持鼓励,柴女这厢有礼了[抱拳][抱拳](备注:此柴女并非才女,柴也百姓也,本文指标解释归民间统计🐠。正式统计请以官方为准)2018年9月12日。</h3> <h3>何文义秘书长如是说:“ 川统校78.1同学相识四十周年约会,今天就将落下帷幕。 受志愿服务者们的委托,再次向与会和未与会同学们的大力支持、踊跃参与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见短暂,情意满满而又喜泪涟涟。尽管作别很难,可再难舍也得挥手道再见;曾经的牵挂,未来的惦念,将始终伴随在我们的有生之年! 同学们:再见!我们想大家真不愿!那就让我们借用《我不想说再见》的歌词,看能不能遂你们的心愿…… &nbsp;</h3><h3> “我不想说再见,</h3><h3>相见时难别亦难。 我不想说再见, 泪光中看到你的笑脸。 我不想说再见, 心里还有多少话没说完. 我不想说再见, 要把时光留住在今天。 一生能有几个这样的夜晚, 一辈子能有几次不想说再见。”<br></h3><h3> 2018年9月13日</h3> <h3>而今迈步从头越。(2018.9.16)</h3> <h3>变老的时候 一定要变好 要变到所能达到的最好 犹如瓜果成熟 犹如烈焰腾空 舒缓的释放出最后的优美 最后的香和爱意 最后的竭尽全力 变老的时候 需要平静 犹如江河入海 犹如老树腰身苍劲 回望来路 已是心平气和 既然已经选择完毕 再也无长吁短叹 双手摊开 左手经验丛生 右手教训纵横 变老的时候 犹如名角谢幕 身姿谦和 自信在心 眼角眉梢 深藏着历练后的从容 幕帷垂落 丝竹声远 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只有尊严的光芒 闪耀在幕后时分 变老的时候 是起身回到儿童 看起来未必鹤发童颜 而内心里趋向坦率而纯真 我们已经变老 而世界依然年轻貌美 一切都是循环往复 婴儿在啼哭 而这收留了我们笑容和泪水的世界 又一场轮回 正在声色里进行 一一作者李琦</h3>